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选地布局择地势高爽、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田块种植,栽前结合耕翻,每亩基施优质腐熟粪肥1500kg(或腐熟厩肥3000kg)、腐熟饼肥60kg、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后,深沟高畦种植。畦宽(包墒)4m,每畦春植7行马铃薯,薯间行株距50cm×20cm,每亩植5800株。甜瓜实行畦边双行种植,即在畦的两侧分别留宽50cm的畦面栽瓜,行株距2m×0.33m,每亩套植1000株。糯玉米夏套于甜瓜畦中,每畦2行(玉米间行距1m),平均行穴距  相似文献   

2.
一、合理移植选用两系超级稻品种的,因株型松散适中,剑叶上举不披,可适当密植,行株距为26cm×13cm或20cm×17cm,保证2万穴/667m2左右;选用大叶型超级稻品种的,可适当稀植,行株距30cm×13cm或23cm×17cm,保证1.7万穴/667m2左右。要求每穴插2粒谷籽,保证主茎带蘖苗4~6株。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当地大部分农民对油玉909新品种种植密度掌握不太好,不是偏密则偏稀,严重影响了油玉909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对油玉909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玉909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种植密度中,行距0.60 m×株距0.33 m获得的产量和效益最好,产量比行距0.5 m×株距0.33 m、行距0.55 m×株距0.33 m、行距0.65 m×株距0.33 m分别增产12.6 kg/区、6.6 kg/区、1.8 kg/区,增长51.4%、21.6%、5.1%;分别净增收42.5元/区、22.4元/区、7.5元/区,增长58.1%、24.0%、6.9%;相比较,种植密度以行距0.60 m×株距0.33 m较为适宜。建议当地扩大应用推广,类似地区可参考应用,以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地区瓜棉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及西瓜、棉花两者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瓜棉套种,研究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以西瓜行株距4.5 m×0.65 m,棉花行株距1.5m×0.45 m的种植密度为最佳,西瓜与棉花之间互颉作用最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一、苗木定植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丘陵坡地阳坡建园,切忌在积水低洼、晚霜频繁处建园。春秋均可栽植,杏园栽植密度的确定取决于品种、土壤肥力、种植形式和管理水平。近年新建杏园多采取密植形式,一般以行株距3m×2.5m或3m×3m确定定植坑。二、土壤管理树盘可用秸秆、杂草或地膜覆盖,有保持水分、稳定土壤温度、抑制杂草  相似文献   

6.
烟草CB-1品种适宜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CB-1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的观察,结果表明:裁烟约1350株/666.7 m2,行株距为1.1 m×0.45m,烟叶的单位产量和产值效益最好。但栽烟约1200株/666.7 m2,行株距1.2 m×0.45 m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协调性最好,经济效益较高,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45.6 kg/667 m2和1639.46元/667 m2。因此,烟草CB-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株距1.2 m×0.45 m。  相似文献   

7.
一、种植模式 该种植模式2.6m为一个播带,麦播时种9行小麦,行距20cm,幅宽1.6m,预留行1m;11月上旬在空档内撒播或条播菠菜,或者种植黄心菜;翌年5月中下旬在空档中间定植一行西瓜,株距40~50cm,667m^2栽500~600棵;7月下旬至8月初收获西瓜,定植大葱(4月份育苗),行距50cm,株距10cm,每667m^21.3万株(或在8月中旬整地种植大白菜)。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26-30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大田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多酚含量、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封顶后,植株的叶片数、上中下部的叶长叶宽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叶面积系数则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烤后烟产量、产值、外观质量有增加的趋势。随密度增加,烟碱含量呈降低趋势,氧化钾呈增加趋势;与对照(T3:行株距1.20 m×0.50 m)相比,密度增加和降低均有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施木克值、糖碱比,降低总氮、氯离子、蛋白质含量和氮碱比、两糖比。随密度增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以及感官评价质量总分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处理2(T2:行株距1.20 m×0.45 m)和处理4(T4:行株距1.20 m×0.55 m)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最明显,以T2、T1的总分较高。综合看,以行株距1.20 m×0.45 m处理的产量、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3.83%、9.15%,且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多酚总量及感官评价质量多为最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香蕉是我省热带水果中一项特色产业 ,经济效益较好 ,我国出口日本市场的蕉价在每箱(12.5kg)6.5~9美元 ,其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点值得我省香蕉主产区借鉴和参考。1.种植品种和规格。品种为威廉斯8818、巴西等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 ,宽行2.6m ,窄行1.7m ,株距1.8~2m ,每亩种植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移栽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水稻合理种植密度、最佳群体内部微环境,为水稻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粳3号’和‘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种植密度为23.85×104穴·hm-2(RS1,行株距为30 cm×14 cm),27.75×104穴·hm-2(RS2,行株距为30 cm×12 cm),28.65×104穴·hm-2(RS3,行株距为25 cm×14 cm),33.3×104穴·hm-2(RS4,行株距为30 cm×10 cm),33.3×104穴·hm-2(RS5,行株距为25 cm×12 cm),40.05×104穴·hm-2(RS6,行株距为25 cm×10 cm)。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内部光照强度、温湿度和CO2浓度等生态因子,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S4处理的产量最高(‘宁粳3号’为10 671.48 kg·hm-2,‘南粳9108’为10 346.14 kg·hm-2),RS6处理的产量最低(‘宁粳3号’为9 470.61 kg·hm-2,‘南粳9108’为8 866.01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群体内部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有较好的规律性,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中部、上部的温度和湿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表现比较复杂,总体上看RS4处理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产量也最高。[结论]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而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又受到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RS4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最协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密植高产栽培试验,对不同栽植密度下绥李3号的果实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绥李3号栽植后三年生至四年生平均每年公顷产量以每株占地面积0.60 m2(株行距0.15 m×4.00 m)的为最高,是每株占地面积3.60~4.50 m2的2倍多,是每株占地8.00、10.00 m2的4~7倍多,其次是每株占地面积3.75m2(株行距1.50 m×2.50 m)的.绥李3号早期高产,田间种植密度以行距4.00 m、株距0.30、0.50、0.75 m的株行距为宜,但在建园时一定要栽大苗、合理配置授粉树、采用隔年或隔枝短截与缓放的修剪方法、加强肥水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才能获得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山西省祁县牛家堡村农民采用西瓜、红薯立体间作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精耕细作、精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土地产西瓜2 800kg,收入3 360元,产红薯2 200kg,收入3 520元,年总收入达6 88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种植模式以1.4m为一带,起垄种植,垄沟宽70cm,垄背宽70cm。垄沟内种植西瓜1行,株距50cm,667m2留苗1 000株左右。垄背上种植红薯1行,株距24cm,667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对白肋烟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白肋烟最佳种植密度,为优化其农艺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A、FMOC联合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总游离氨酸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以行株距100cm×50cm、种植密度19995株/ha烟叶的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总得分最高,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和行株距120cm×40cm、种植密度20835株/ha次之,行株距120cm×50cm、种植密度16665株/ha得分最低。【结论】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大,而对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较小。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可获得质量好、品质优的白肋烟烟叶。  相似文献   

14.
1、小麦——莴笋——西瓜——棉花——甘蓝①间套种方法。种六行优质专用小麦,行距18~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在预留行中套种地膜莴笋一行(10月下旬移栽),株距30厘米左右。莴笋收获后,4月下旬移栽地膜西瓜一行、棉花一行,棉花与西瓜实行三角定苗,西瓜拉秧后,8月中旬移栽秋甘蓝,行株距60cm×50cm,10月中旬收获。②种植效益。小麦667m2产350公斤,产值350元;莴笋667m2产600公斤,产值180元;西瓜667m2产3000公斤,产值900元;棉花667m2产皮棉300公斤,产值420元左右;秋甘蓝667m2产2000公斤,产值400元。年667m2产值2250元左右。2、春马铃薯——春玉米…  相似文献   

15.
一、小麦-菠菜(或蒜苗)-西瓜(或甜瓜)-棉花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模式 200cm一带,播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cm,留100cm预留行.10月上、中旬种麦时同期撒菠菜,11月上旬加盖塑料拱棚,春节上市.翌年3月底播种1行西瓜,株距45cm,667m2种植740株.4月15日前后在西瓜两侧地膜内各种1行棉花,窜行50cm,株距20~23cm,667m2植3000株,该模式一般667m2产小麦300kg、西瓜3000 kg、菠菜500kg以上、皮棉60kg以上,667m2总产值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设计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K326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浏阳烟区K326品种,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处理(T3)的产值最高,为42 052.60元/hm2,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以T4最好。综合其产量和质量分析,烟叶品种K326的移栽密度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效益,建议生产上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鉴定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综合性状好的玉米新品种,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和搞好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二、参试品种与试验设计本试验参试的玉米品种有伟科702、先玉738、俊达001、浚单20(CK)等10个紧凑型品种(见附表)。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6.0m×3.35m=20.1m2。每小区均种植5行,行距67cm,株距25cm,每行种植24穴,定苗后每小区留苗120株,折合4000株/667m2。等行距种植,南北行向,四周设保护区4行,区组间  相似文献   

18.
以食用兼加工型品种晋甘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最适种植密度48 000株·hm~(-2)条件下,研究2种株行距栽植方式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垄)距宽株距栽植处理(0. 26 m×0. 8 m,即a处理),植株能充分利用有效的土壤空间、养分和光热资源,其单株生产力、T/R值、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均好于宽行(垄)距窄株距栽植处理(0. 208 m×1 m,即A处理)。收获期A处理单株结薯数较a处理平均多0. 2个,而单株薯重、商品薯重则小于a处理。a处理较A处理鲜薯和商品薯分别增产5. 94%,11. 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食用型甘薯品种“冀秦薯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60、70和80 cm)和3种株距(20、25和30 cm),研究不同行株距对甘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加宽行距或加大株距均可以提高甘薯的鲜薯产量、单株鲜薯重等指标.60 cm×20 cm,60 cm×25 cm以及70 cm×25 cm这3种行株距配置甘薯的鲜薯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6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25 cm时,单株鲜薯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8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30 cm和80 cm×30cm时单株茎叶鲜重极显著高于其他7种配置.[结论]行距×株距互作除了对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8个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及打顶留叶方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及打顶留叶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打顶后5 d打脚叶、圆顶后5 d的处理前期生长较缓慢,现蕾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烟株的生长,且产量和中上部烟比例也最好;密度方面以行距×株距为1.2 m×0.6 m最佳;整体以行距×株距为1.20 m×0.60 m,打顶后5 d打脚叶、圆顶后5 d时打顶叶的处理最好,行距×株距为1.20 m×0.55 m,打顶时打脚叶、圆顶时打顶叶的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