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秀君  于晓俐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6-16827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两槽两脊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移,贝加尔湖冷空气沿脊前东南下,并加强成冷涡;辽宁位于冷涡的前锋,受冷涡影响,辽宁地区气温偏低;2010年5月上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次冷涡影响,气温仍处于低位;中旬后期有暖脊挺进,气温回升。高空槽是产生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是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冷涡是此次春季持续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降水多是低温天气产生的次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春季低温的预防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玉洁  王梅  田锴  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65-6767
2009年6月高纬度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罕见低温阴雨灾害。从大气环流特征、东北冷涡"列车效应"、闰5月、日食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异常,6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且稳定少动,4个东北冷涡重复经过大兴安岭地区,每个东北冷涡都在大兴安岭地区上空盘旋多日,产生东北冷涡"列车效应";2009年是闰5月的年份,大兴安岭地区6月易低温多雨;2009年1月发生日环食,日环食发生在上半年的,其当年和下一年,高纬大兴安岭地区6月易多雨。  相似文献   

3.
选取抚顺地区2018年10月9日、28日2次冷涡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以及水汽条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次天气过程预报员均出现漏报现象。通过对2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发现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对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倒槽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时间延迟;对冷涡后部配合地面低压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提前。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漏报的原因主要缘于对冷涡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结构认识不足,对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合理的预报订正经验。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汛)
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7年6月21日午后、22日午后的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云图与雷达图对比、T-LnP图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分析,找出当地冷涡型冰雹灾害天气是受靠近阴山的地形影响和蒙古冷涡南压造成的原因,结果表明EC24-48 h高度预报可信度非常高,可以当实况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7年6月21日午后、22日午后的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云图与雷达图对比、T-LnP图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分析,找出当地冷涡型冰雹灾害天气是受靠近阴山的地形影响和蒙古冷涡南压造成的原因,结果表明EC24-48 h高度预报可信度非常高,可以当实况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5-7日,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东北冷涡移动缓慢,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水汽大量输送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1、前言 2010年5月5-7日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各种物理量相互作用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此次降水天气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梁红  马福全  李大为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4-17166
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了海表温度(SST)和射出长波辐射(OLR)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是正相关关系,GMS-SST=28℃阈值特征线与东北冷涡高度指数、副热带高压高度指数都是反位相关系,随着GMS-SST=28℃阈值特征线的逐渐北移,副热带高压减弱,东北冷涡增多、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19年出现的第一场透雨过程,发现;本次降水是出现在冷涡的发展阶段、同时有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相配合形成的大雨过程。通过对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机制的分析,得到此次透雨的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另外选取2017年一次产生对流性降水的冷涡过程,与本次过程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进行对比,发现本次稳定性降水的冷涡过程水汽条件较好,而动力条件在两次过程中的差异不大,在动力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热力条件对强对流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邵玉平  白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8-18820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卫星云图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7月20~21日东北出现的一次较大程度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东北暴雨的发生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副高北上与北方冷涡系统影响,在黑龙江省东、西部造成不同性质的降水。黑龙江省西部在冷涡系统影响下,系统不稳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东部在副高外围水汽通道上,在哈尔滨南部地区冷暖空气配合、水汽辐合条件较好,造成暴雨。卫星云图上,西部冷涡中心以阵性对流天气降水为主,东部以连续的暖区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5年8月30日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发生在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运用风矢-位温图、新一代高分辨率天气雷达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此次过程产生的环流背景、大气结构特点,寻找飑线的预报及预警切入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影响下产生;风矢-位温图上强飑线出现前提前12 h以上出现超低温、顺滚流、高层强劲西风、“蜂腰”状结构分布;根据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可提前1h左右对强对流天气做出预警;根据雷达云图演变可提前30 rmin以上对各类强天气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
正5月上旬,冀西北张家口市的天气乍暖还寒,倒春寒、低温寡照天气时有发生,对棚室黄瓜生长极为不利,但部分菜农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因麻痹大意或疏忽而造成损失。2015年5月1日—8日全市低温寡照,气温比常年普遍偏低2℃,9日—11日受高空冷涡影响,气温明显下降2—3℃,在此期间部分冀西北棚室黄瓜遭受了短期低温伤害或寒害,使黄瓜采摘期缩短7天左右,产量和收入都受到了影响。现将冀西北棚室黄瓜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4月下旬、5月中旬大连地区2次"倒春寒"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或加强,脊前堆积的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向东南方输送,因此,贝加尔湖高压脊为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的下滑,导致4月下旬出现低温,形成"倒春寒";5月中旬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大连地区多雨、低温天气比较显著,再次出现"倒春寒"。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FNL再分析资料、欧洲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资料对2022年7月13日11:00至15日8:00出现在德惠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将EC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预报误差产生原因,提出夏季暴雨落区和时段预报的订正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共同作用,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850 hPa气旋附近;降水前期德惠市水汽充沛,降雨过程中上升运动较弱;根据德惠市降雨量强度,此次降雨量分为了4个强降雨时段。此次降雨EC预报的降雨落区和降雨时段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包括比湿场强度预报与实况有偏差,EC预报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偏弱,高空冷涡和低空气旋的南移速度较实况偏快。以上3个方面也是对此次数值预报暴雨落区进行订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低温冷害是楚雄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本文从低温冷害形成的原因和类型,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作了详实的统计和分析,解析了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黑龙江省低温阴雨天气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王承伟  矫玲玲  金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75-6777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对2009年6月黑龙江省连阴雨天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是中高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使东北冷涡长时间影响黑龙江省。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出现阻塞形势的背景下,加上低空充足的水汽供应,黑龙江省连续经历了4次冷涡天气造成了此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统计1959~2008年抚顺市冰雹天气,分析冰雹气候规律和天气形势环流特征,总结冰雹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抚顺地区50年冰雹年变化趋势明显减少。冰雹出现在每年的4~11月,5、6月出现频率最高。冰雹地理分布特点西部地区最多,北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少。冰雹出现次数与平均气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温年与多雹年对应年份较多,高温年与少雹年对应年份较多。冰雹天气500hPa环流分为冷涡及冷涡后部型、高空槽型和槽后西北气流型。冰雹出现对农业带来严重危害,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害是楚雄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从低温冷害形成的原因、含意和类型,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作了详实的统计和分析,解析了低温冷害对楚雄州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了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魏润生 《宁夏农林科技》2013,(5):72-73,96,12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16~18日冷涡系统的生成发展、移动轨迹及其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冷涡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了豫西山区冷涡影响下的冰雹预报的着眼点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冷涡为豫西山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和不稳定层结。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在干线附近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上干下湿"的特征使对流不稳定度增强,午后由于地面增温,高层冷平流南侵与边界层暖平流形成差动温度平流,垂直温度梯度和风切变较大,有利于冰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孟春香 《北京农业》2016,(5):126-1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5年10月16-18日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是极涡向南东移过程中的分裂槽发展、加强,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冷涡;冷涡旋转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在此过程中,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都有很好的指示性意义。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当地预报指标很有指导性意义,对今后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7月呼伦贝尔市先后出现了几次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天气,使该市的天气从5月的干旱大风转为多雨洪涝,极端的天气不断出现,灾情也越来越严重.文章通过对3次东北冷涡的位置、内部结构特征、高低空配合及各物理量的分布、云图等分析,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灾害天气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对以后的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预报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