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各生育期对土壤不同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为控制灌水的条件下,采用将15N标记到不同土壤层次的土柱试验,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土壤不同深度硝态氮的利用。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扬花、成熟4个生育时期,小麦对不同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吸收量及利用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拔节期对10~20、40~50和70~80 cm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15.7%、3.4%和1.2%,孕穗期对3个标记深度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30.6%、10.7%和3.9%,扬花期分别为33.1%、13.1%和5.1%,成熟期分别为32.5%、12.4%和4.7%;小麦对10~20 cm深度标记15N的吸收利用在孕穗期基本接近最高值,40~50、70~80 cm中下层标记硝态氮吸收峰值出现较10~20 cm标记处理推迟,至扬花期达最高值;不同层次土壤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与相应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优化施肥和肥料三要素试验,在阳谷县中等肥力水平地块上进行玉米三要素试验,研究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3.03%,25.10%,58.76%;生产100 kg玉米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量分别为氮2.043~2.331 kg、五氧化二磷1.133~1.229 kg和氧化钾1.912~2.151 kg;玉米经济系数为49.21%~52.06%。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配方施肥与腐植酸增效协同效应,设计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腐植酸氮磷钾配施,开展为期4年的肥效定点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增效协同处理与配方施肥处理相比,冬小麦每亩增产33.6~55.8 kg、增幅6.21%~11.04%,夏玉米每亩增产49.2~53.2 kg、增幅7.02%~8.89%,增产程度均达显著水平;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7.62%~56.62%、55.90%~80.77%、57.35%~167.57%;氮肥利用率提高9.02~12.48个百分点,范围为48.93%~49.92%,磷肥利用率提高5.95~8.92个百分点,范围为24.56%~27.51%,钾肥利用率提高7.74~20.33个百分点,范围为55.11%~57.39%;耕层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3~2.1 g/kg、0.12~0.18 g/kg、2.3~3.9 mg/kg、42~53 mg/kg。为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配方施肥技术升级、腐植酸新型肥料创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硫肥将成为未来肥料主流品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的使用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肥料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超粮食的增产速度。最近20年,我国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0%~60%、磷肥为10%~25%、钾肥为35%~70%,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利用率远低于欧美国家.氮肥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最新试验成果表明.含硫肥料可以促进作物增产,改良土壤,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产品品质,而且还能提高其他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含硫缓控释肥料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专家指出.硫肥有可能成为未来肥料的主流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控释氮肥和优化施肥位置等技术手段在双季稻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CK)、根区常规施肥处理(RCF,氮肥为尿素,根区施肥为常规位置)、根区优化氮肥种类处理(RCFK,在RCF的基础上,氮肥40%为尿素,60%为控释氮肥)、根区优化氮肥种类和位置处理(RCFKP,在RCFK的基础上优化根区施肥的位置),分析了根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并进一步对根系特征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RCFKP处理下早、晚稻的根直径、体积、表面积、干重和根长均显著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CK、RCF和RCFK处理相比,RCFKP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7.30%~48.43%和8.65%~57.28%,早晚稻的秸秆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18.23%~165.15%和14.74%~96.19%,早晚稻的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2.62%~138.49%和17.25%~142.60%,早晚稻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5.03%~149.54%和16.18%~120.59%,早...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配方与常规施肥2种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不同养分组合,开展了小麦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条件下,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为3600~9600kg/hm~2和3750~8850kg/hm~2,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5.7%~60.4%和44.2%~54.0%,磷肥利用率分别为0.8%~19%和1.2%~19%,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3%~67.1%和7.3%~64.1%。配方施肥全肥区较常规施肥增产7.6%,氮、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44和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且易被"固定",因此,磷肥的利用率比其他肥料都低,一般只有10%~25%.在各地区、各品种上的利用率也有所不同,据报道,水稻的磷肥利用率为8%~20%,平均14%;小麦为6%~26%,平均10%;玉米为10%~23%,平均18%;棉花为4%~32%,平均6%;紫云英为9%~34%,平均20%).因此,根据各地区、各品种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才能够有效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玉米在施肥上按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施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缺素症状,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供应,不但能提高化肥当季利用率5%~10%。而且还能增产8%~15%。  相似文献   

10.
兴化市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江苏省兴化市主栽小麦品种的氮磷钾肥利用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兴化市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的吸氮量为2.51~2.58 kg、吸磷量为0.46~0.52 kg、吸钾量为1.89~2.20 kg,氮肥利用率为26.14%~31.85%,磷肥利用率为3.06%~5.40%,钾肥利用率为13.97%~26.64%。  相似文献   

11.
两种作物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5N层标记的土柱试验法,研究了蔬菜和大田种植体系中菠菜、小麦两种作物及小麦的两个品种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对土壤10~20、40~50、70~80 cm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40.7%、29.9%、23.4%,小麦两个品种小偃54和京411利用率分别为45.5%、16.1%、7.7%和32.5%、12.4%、4.7%。菠菜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小麦,小偃54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京411。作物的根长密度与相应土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菠菜小于小麦,小麦品种间为小偃54小于京411。土壤10~20 cm层次的标记NO-3-N峰下移到40~50 cm, 40~50 cm层次标记NO-3-N没有发生明显移动,而70~80 cm层次标记NO-3-N可见较为明显的上移趋势,并在60 cm左右出现累积峰。菠菜和小麦之间、小麦品种之间土壤不同层次标记NO-3-N的移动距离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寻求旱地高粱最佳施肥途径,追求最大水肥利用率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两种肥料、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方式的结果差异显著.(1)SRCF与CCF相比,在总养分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提高27.69%~28.71%,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40.24%~42.05%,表现利用率提高4.18%~5.26%.生理利用率提高34.58%~34.95%;(2)SACF与AACF相比,产量、氮素利用率等均差异不显著.(3)0~60cm土层内碱解氮含量,在苗期表现为CCF高于SRCF,且显著.拔节期后,情况则相反.(4)各时期0~100 cm土层中,碱解氮主要存在于0~6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 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 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相似文献   

14.
将保水剂,有机、无机营养元素等材料和复合肥通过特殊工艺制成抗旱复合肥.通过玉米盆栽试验,在控制水分条件下,对抗旱复合肥的节水节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盆栽玉米生物量,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玉米干重增幅为14.8%~27.2%,WUE增幅为39.6%~61.3%,氮素利用率增幅24.5%~45.2%.  相似文献   

15.
<正>尿素含氮46%,是目前生产上最为常用的优质氮素化肥,但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利用率通常只有45%~50%。那么,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呢?深施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12厘米为宜;尿素深施可明显提高利用率。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厘米,利用率仅30%;施肥深度5厘米,利用率为45%;深施10~20厘米,利用率可达65%。早施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能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叶舒娅  刘枫  袁嫚嫚  郭熙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8936
[目的]为夏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缓释氮肥掺比普通氮肥及缓释氮肥减量施用可以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掺混普通氮肥以SCU70%+PU30%处理玉米产量、籽粒吸氮、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等氮处理,产量为7 284.0 kg/hm2,增幅达10.63%~33.02%,氮肥利用率为33.13%,增幅达7.81%~23.09%。缓释氮肥处理则以SCU70%处理玉米产量、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缓释氮肥处理,产量为6 937.0 kg/hm2,增幅达6.54%~18.85%,氮肥利用率为37.65%,增幅达11.55%~18.00%。[结论]缓释氮肥配施普通氮肥SCU70%+PU30%及缓释氮肥减量30%施用均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使肥料利用率上升5%~10%左右,增产率保持在10%~15%,有的高达20%以上。因此,推广该项技术不仅能提升肥力利用率,还能确保稳产高产,并改进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 (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 (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8.5%~133.4%(P<0.05)和 39.78%~194.26%(P<0.05)。【结论】该技术通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增加抽穗后LAI,促进干物质和氮积累,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 2.4~3.1 kg·ha-1,作物带走P16.7~21.6 kg·ha-1,每年亏缺P 14.3~18.5 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 kg·ha-1和107 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 2.7~134 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 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相似文献   

20.
深施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12cm为宜;尿素深施可明显提高利用率。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cm,利用率仅30%;施肥深度5cm,利用率为45%;深施10~20cm,利用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