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乙草胺与吡嘧磺隆混用防除稻田杂草,经过1994~1995年小区试验,筛选出防除稗草、野慈菇和萤蔺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的最佳配比;1996年进行了大区药效试验,防除效果达90%~95%。成本低于丁草胺与吡嘧磺隆混剂。  相似文献   

2.
使用乙草胺或精喹禾灵单剂不能有效防除稻茬油菜田禾本科与阔叶混生杂草,胺苯磺隆单剂虽然对混生杂草防效较好,但易对后茬水稻产生残留药害。21%油壮胶悬剂(由胺苯磺隆、乙草胺和精喹禾灵复配)对稻茬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防效均较高,且胺苯磺隆使用剂量仅为其单剂的50%,提高了对后茬水稻的安全性。于12月6日施用21%油壮胶悬剂100 m l/667m2对供试稻茬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7.4%和76.9%,鲜重防效分别为97.8%和87.2%,与对照相比增产显著,综合效果好于单剂。  相似文献   

3.
在大豆拱土期、1片复叶期和3片复叶期选用常用除草剂进行配方试验,通过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大豆1片复叶期为最佳施药时期;最佳混剂配方为每公顷使用乙草胺2kg+氟磺胺草醚1.5kg+噻吩磺隆20g,其次是每公顷使用氟磺胺草醚1.5kg+噻吩磺隆20g,单剂每公顷使用氟磺胺草醚1.5kg;对大豆安全,综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乙草胺、扑草净、赛克、速收这几类除草剂单用及混配对夏播大豆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与赛克适量浓度(1.5 L/hm2+0.75 kg/hm2)混用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有利于调节光分布,提高光合速率;大豆子粒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土壤处理除草剂能在最早时间防治杂草,改善田间群体结构,从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对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除草剂混用,可降低用药量,对杂草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化学除草是目前玉米田主要除草方式之一,选择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技术对玉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地新型除草剂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在单用、混用(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38%莠去津悬浮剂)条件下的药效及安全性,并与目前玉米地常用除草剂乙草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药后57 d、77 d、103 d、119 d、133 d,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在375m L/hm2剂量下对玉米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与混剂(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375 m L/hm2+38%莠去津悬浮剂1 800 m L/hm2)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无显著差异。另外,研究也显示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在单用、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显著优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除草剂乙草胺。上述研究表明,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的单用或混用对玉米地杂草的防效持效期长,且对玉米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以26%噻隆·异噁酮悬浮剂375 m L/hm2为佳。  相似文献   

6.
选用6种常用麦田除草剂及混剂,对麦田播娘蒿、荠菜、猪秧秧及婆婆纳4种主要杂草的除草效果进行试验比较得出:氯氟吡氧乙酸单用效果较差.但与苯磺隆混用效果明显提高.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巨星干悬浮剂防效接近,甲基碘磺隆钠盐+酰嘧磺隆复混剂、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复混剂两者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定了除草剂噻吩磺隆和乙草胺混用后对小麦田主要杂草猪殃殃的除草活性,同时采用Gowing法评价两种药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混用后对猪殃殃的除草活性提高显著,且当噻吩磺隆在1.5和2.25gai/ha剂量下的所有配比处理对猪殃殃表现出增效作用。综合考虑各混配的联合作用类型、除草活性和经济成本。推荐噻吩磺隆和乙草胺的最佳配比为0.75~1.5:75。  相似文献   

8.
研究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除反枝苋、铁苋菜、茴麻、黎等大豆田阔叶杂草,对大豆安全,注意与防除禾本科杂草大豆田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  相似文献   

9.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单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对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草杂草的防效在92%以上,但对莎草科杂草香附子没有防效;而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香附子的防效为96%以上;两种除草剂混用对总草的防效在95%以上。在甜玉米苗后5々6叶期,667m2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g~3g/667m2+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90g~100g/667m2兑水45L对香附子,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繁穗苋、马齿苋等阔叶草等杂草的防效在95%以上;且供试药剂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使用者安全无不适感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大豆田用豆磺隆混乙草胺土壤封闭除草,虽然效果好,但由于对大豆安全性较差,遇到多雨年份往往造成药害.我站引进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旱田除草剂玉草清进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草胺防除辣椒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 %乙草胺EC 12 0 0、15 0 0ml/hm2 在辣椒苗移栽前 1d对土壤用药 ,对辣椒安全 ,除草效果在 75 .0 %~ 82 .6 %之间 ;乙草胺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好于阔叶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东北大豆产区杀菌剂选择混乱、剂量偏大及施用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试验于2018年进行,分为3个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核心,采用根瘤菌剂与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控大豆根腐病,采用自发研制的大豆叶面遮盖剂防治大豆灰斑病,与常规化学药剂处理和不施药处理进行大面积比对试验。随机取点调查根腐病、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及产量等性状,计算效益。结果表明:减施增效处理的根腐病及灰斑病病情指数均为最低,分别达17.96%和27.18%。根腐病的防效为64.08%,极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大豆灰斑病的防效为72.97%,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产量最高,达3914.40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其增收效益为1067.70元。减施增效处理,既减少了杀菌剂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量,获得收益也有所增加,为国家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中的KEON(KC1可提取态氮)和PEON(磷酸缓冲液可提取态氮)2种形态的有机氮对菜用毛豆生长及化肥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鸡粪和豆粕混合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0.4%和33.2%,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7.8%和16.2%.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与单施化肥相比,毛豆产量分别提高38.0%和32.5%.有机肥中的KEON和PEON与化学氮肥利用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和0.87(P<0.05).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鸡粪和豆粕混合肥的当季化学氮肥利用率可分剐提高94.9%和67.4%.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 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 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 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15.
大豆绿肥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沧豆6号)为绿肥材料,采用在田间埋入尼龙袋子的绿肥施用方法,研究了在是否种植玉米和是否施用化肥条件下大豆绿肥的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入时间的延长,绿肥的干物质量逐渐减少且腐解速率逐渐降低,其腐解过程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逐渐减慢的特点,不同时期的绿肥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绿肥在种植玉米条件下比不种植玉米条件下腐解得快,在施用化肥条件下比不施化肥条件下腐解得快,但差异均不显著;绿肥不论是单施还是与化肥配施均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单施绿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化肥,以绿肥与化肥配施玉米产量最高,且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种植玉米且施用化肥条件下,大豆绿肥腐解得最快,玉米产量最高为8 293.5 kg/hm2,分别较不施绿肥和化肥(CK)、单施化肥、单施绿肥增产19.91%、12.38%和3.97%;单施绿肥较单施化肥增产8.09%。在玉米生产上,提倡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大豆长期不施肥和单施氮、磷化肥,白浆土中各形态氮素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态氮减少最多,10年间分别降低了148.00%和60.0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大豆秸秆还田,不仅增加连作大豆白浆土中各形态氮含量,而且改变了土壤氮素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提高栽培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方法]以吉林省大豆主栽品种吉育67、吉育89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对超声辅助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处理液浓度、超声强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超声功率中,转化率约为4.35%。[结论]为进一步开展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遗传转化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Zn含量较高的猪粪为原料进行了90d好氧堆肥,以采自陕西省永寿县养马庄的典型缺锌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有机肥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了施用该有机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经过90d的高温好氧堆制,获得了氮磷钾丰富的堆肥产品,且堆肥中未检测出Ni、Cd、Cr、Pb、Hg和As等有害重金属,仅含Cu256.3mg.kg-1、Zn474.4mg.kg-1。与对照相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生物量和产量逐渐增加,并在肥土比10%时达到最高,大豆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06.7%,大豆根系重量提高了94.2%,大豆茎叶(含荚壳)提高了94.0%;大豆籽粒中Zn含量则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40%时籽粒Zn含量高达49.33mg.kg-1;施用堆肥后,土壤EC、Zn和Cu全量、Zn和Cu有效量均随着堆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pH则随着堆肥比例的增加,从8.46逐渐降低到7.44。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法表明,当茬堆肥施用量不超过5%时,不会对该缺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研究显示,适量施用该堆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的茎叶和根系生长,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中的Zn含量。对于供试缺锌土壤,施用该富锌有机肥可以明显补充土壤锌。  相似文献   

19.
旱地红壤施用NPK化肥,甘蔗仍不能正常生长;配施厩肥,甘蔗株高可提高9%—26%、平均茎粗增加0.1—0.4cm,平均单茎重增长0.17—0.43kg,蔗茎糖分含量也有所上升.施用厩肥可改良旱地红壤结构,改善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根系生长量增加,从而扩大根系营养面积.旱地红壤施用NK、NP化肥,大豆干物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NPK化肥仍不能平衡供给大豆所需养分、植株矮小,根系结瘤少;配施厩肥,大豆植株总吸氮量可增加30%—50%,吸磷、钾量可提高1—2倍,大豆干物重提高27%—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纤维等)与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但由于目前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多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测定过程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成本昂贵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合大规模育种应用,因此,通过构建一套低成本、快速、科学、无污染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方法,为大豆种质资源茎秆组分分布规律及其与大豆生长习性和倒伏性关系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基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大豆种质资源茎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纤维(crude fiber,CF)等化学组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小提琴图分析,明确大豆茎秆CF含量与其生长习性及抗倒伏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基于构建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对茎秆NDF、ADF和CF组分检测数值的校正相关系数(RC)均在0.90以上。利用16份模型外大豆茎秆样本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发现,常规化学检测与该模型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利用该模型对2017年和2018年种植的393份大豆茎秆CF含量及其生长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茎秆CF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在CF含量50.00%以上的材料中,2年数据均表现出直立型(91.67%和86.14%)显著高于蔓生型(8.33%和13.86%),表明大豆茎秆CF含量与其生长习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构建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具有低成本、快速高效、无污染的特点。此外,茎秆中CF含量高的大豆品种植株具有更强的抗弯曲度,可作为大豆抗倒伏育种亲本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