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十字花科蔬菜枯萎病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北京甘蓝上枯萎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症状。经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对 6种十字花科蔬菜侵染能力的测定 ,认为该病由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conglutinans (Wollenw .)Snyder&;Hansen寄生所致。该菌可侵染甘蓝、抱子甘蓝、青花菜、芥兰及樱桃萝卜 ,不能侵染大白菜。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赤峰市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大的一类植物病原线虫,寄主植物有3 000多种,可侵染几乎所有的蔬菜作物,其中,茄科(Solan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等蔬菜受害最重~([1])。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3.
甘蓝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甘蓝黑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甘蓝黑腐病先后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暴发,对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现对甘蓝黑腐病发生症状、致病机制、侵染规律、综合防治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种植户能够对甘蓝黑腐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香蕉枯萎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和土传真菌病害,也是最具毁灭性的植物病害之一~([1])。香蕉一旦感病,很难结果,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1])。因此,研究植物病原菌侵染进程和致病机制,可以拓宽思路以寻求植物病害防治新途径。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侵染所致~([1])。对生产影响最大的Foc是侵染包括大蜜哈、  相似文献   

5.
正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属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1]),在世界范围内给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病毒侵染造成果实重量减轻10%~33%,产量减少10%~12%~([2])。CCYV不能靠摩擦接毒,只能由烟粉虱以半持久方式传播,其  相似文献   

6.
十字花科枯萎病是1种重要蔬菜病害,多年来在日本等国就有报道。由于该病较难防治,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1症状十字花科蔬菜枯萎病为害甘蓝时,从苗期即可发病。最初叶脉变黄,继而叶片变黄,枯死。由于其症状不显著,往往被忽略。成株期发病,最初仅个别叶片中肋和侧脉变黄,随着植株的生长病情越来越重,可使整叶或全株变黄,有时皱缩、萎蔫。剖开植株的短缩茎,可见维管束明显变褐。发病后期,植株停止生长,并从下部叶片开始脱落,植株不能结球,最后死亡。2发生情况十字花科蔬菜枯萎病由尖镰孢黏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ongutina…  相似文献   

7.
<正>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统称,目前全世界已记述的蓟马达5 000多种~([1]),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作物的嫩梢、花苞、花穗以及果实,导致果实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减产~([2])。蓟马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果树和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且呈上升趋势,如果防治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减产。随着化学农药长期大规模的使用,蓟马的抗药性不断增强~([4]),且蓟马的若虫、成虫常潜伏于嫩芽、花蕊、花瓣的重叠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成虫爬行迅速,善跳,假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已经鉴定了的共有三类,即(1)甘蓝病毒2号(Bra-ssica Virus 2)的芜菁毒系和油菜毒系,(2)黄瓜病毒1号(Cucumis Virus 1)和(3)甘蓝潜隐病毒(最近鉴定的一种新的病毒),其中,甘蓝病毒2号的分布最为普遍。从1954年开始我们对这种病毒的侵染途径和病害流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作物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它们不仅是全世界性蔬菜作物,还是油料和饲料作物。在日本,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萝卜、白菜和甘蓝是最重要的蔬菜,占1983年日本蔬菜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5%和36%。在育种工作中,抗病性筛选是必不可少的。这不论对寻找抗病材料还是对子代选择都是必要的。本文将提供已经确立的或目前  相似文献   

10.
高粱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粱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居第五位~([1])。高粱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上,高粱病害是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己报道的高粱病害有60余种~([2]),较普遍发生的有15种~([3])。2014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发现一种新病害,在农场种植的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评价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菌株间致病力差异的体系,在改进的香蕉水培系统基础上,对影响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的接种菌液浓度、类型及处理方式等因素开展分析,同时与不同菌株盆栽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香蕉水培系统下,将摇培5 d的菌液稀释10倍以上,使孢子初始浓度为1×106 cfu·mL-1,直接加入该菌液50 mL即可用于致病力评价,且不同菌株用该测定方法与盆栽测定的致病力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为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的评价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也为下一步解析尖孢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dicae Sun &Huang)引起的苦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苦瓜生产的土传维管束病害。本研究利用分割标记的方法构建FoCat1基因的敲除片段,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FoCat1基因进行敲除,经4对引物验证得到1个阳性转化子ΔFoCat1-3。突变体ΔFoCat1-3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大小、菌丝形态、产孢量等生物学特性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其抵抗外源氧胁迫的能力明显减弱,对苦瓜的致病力明显下降。DAB染色结果显示,接种突变体的苦瓜叶片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明显高于接种野生型菌株的苦瓜叶片。研究结果表明,FoCat1可能不参与病菌正常营养生长过程的调控,但是具有清除寄主产生的活性氧,来减弱寄主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的功能,从而参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dicae Sun &Huang)引起的苦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苦瓜生产的土传维管束病害。本研究利用分割标记的方法构建FoCat1基因的敲除片段,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FoCat1基因进行敲除,经4对引物验证得到1个阳性转化子ΔFoCat1-3。突变体ΔFoCat1-3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大小、菌丝形态、产孢量等生物学特性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其抵抗外源氧胁迫的能力明显减弱,对苦瓜的致病力明显下降。DAB染色结果显示,接种突变体的苦瓜叶片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明显高于接种野生型菌株的苦瓜叶片。研究结果表明,FoCat1可能不参与病菌正常营养生长过程的调控,但是具有清除寄主产生的活性氧,来减弱寄主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的功能,从而参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URP(Universal Rice Primers)-PCR分析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基因组DNA扩增片段多态性,筛选检测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的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基于该引物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为FOMM-SPF/FOMM-SPR, PCR检测体系为25 SymbolmAL,包括2SymboltB Green Taq Master Mix 12.5 SymbolmAL,10 mmol·L-1 的上下游引物各1 SymbolmAL,模板DNA 1 SymbolmAL,灭菌去离子水补足至25 SymbolmAL;PCR程序为95℃预变性3 min,94℃变性15 s,57℃退火30 s,72℃延伸20 s,共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延伸5 min;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294 bp,检测灵敏度为2 ng·μL-1 DNA或50个孢子·500 mg-1土壤。该引物及其检测方法对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的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以从土壤和植物样品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苦瓜枯萎病菌,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检测,对苦瓜枯萎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中SNARE蛋白FolSso1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ARE(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蛋白保守存在于丝状真菌中,在膜泡转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番茄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Fol)引起的,严重威胁着番茄的生产。我们使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来研究番茄枯萎病菌中SNARE蛋白FolSso1的功能,实验结果发现FolSSO1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降低,且产孢数量减少。另外,FolSSO1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对细胞壁压力与细胞膜压力更加敏感。然后,在番茄果实和番茄植株的致病性实验中,我们发现FolSSO1的缺失并没有引起Fol致病性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FolSSO1可以调控Fol营养生长,繁殖和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过程,然而对Fol的致病过程并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SNARE(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蛋白保守存在于丝状真菌中,在膜泡转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番茄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Fol)引起的,严重威胁着番茄的生产。我们使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来研究番茄枯萎病菌中SNARE蛋白FolSso1的功能,实验结果发现FolSSO1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降低,且产孢数量减少。另外,FolSSO1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对细胞壁压力与细胞膜压力更加敏感。然后,在番茄果实和番茄植株的致病性实验中,我们发现FolSSO1的缺失并没有引起Fol致病性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FolSSO1可以调控Fol营养生长,繁殖和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过程,然而对Fol的致病过程并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简称小麦条锈菌,是引起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or yellow rust)的病原菌。近年通过人工室内接种证实小檗(Berberis spp.)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1]),由此揭示了小麦条锈菌是具有性、锈、夏、冬和担孢子5种孢子类型的全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建立了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室内筛选获得了9株抗戊唑醇突变体,对其适合度进行了测定,为指导戊唑醇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5个地市未使用过戊唑醇及同类药剂的果园中采集分离得到64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其EC50值在0.768 7~2.673 8μg·mL~(-1)之间,平均值为1.622 4±0.558 2μg·mL~(-1),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可作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通过紫外线(UV)诱导获得低抗突变体6株,药剂驯化获得中抗突变体3株。2株中抗突变体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低抗突变体在无药剂胁迫时,药剂敏感性上升。抗性突变体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分生孢子竞争力均低于敏感菌株。突变体在无药情况下致病力比敏感菌株弱。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Fusarium wilt of lettuce, caused worldwide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actucae, is an emerging seed-transmitted disease on Lactuca sativa.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lecular diagnostic tool for identifying race 1 (VCG0300) of the pathogen on vegetable sample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Inter-retrotranspos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 technique based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genomic regions between long terminal repeats, was applied. It was shown to be useful for grouping F. oxysporum f. sp. lactucae race 1 isolates. Inter-retrotransposon 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IR-SCAR) was used to develop a specific set of PCR primers to be utilized for differentiating F. oxysporum f. sp. lactucae isolates from other F. oxysporum isolates. 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able to uniquely amplify fungal genomic DNA from race 1 isolates obtained in Italy, Portugal,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aiwan. The primers also were specific to pathogen DNA obtained from artificially infected lettuce seed and naturally and artificially infected plant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我国未来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种群,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属性为条锈菌的产孢能力(繁殖力),其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再次为扩展能力;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属性3个主成份的数学模型;在供试的菌系中,Su11-4、Su11-14和CY32相对寄生适合度较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的优势小种(类型);CY31由于其寄生适合度较低,出现频率逐年下降,已成为次要小种,感染"中四"苗期的新菌系T4类型,由于其寄生适合度低,也不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流行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