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基于Landsat 8-OLI影像数据,利用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结合134个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将线性混合像元分解结果(植被丰度)导入影像植被指数逐步回归模型,建立康保县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反演混合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在所选16种影像植被指数中,采用单一植被指数进行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反演建模,与植被覆盖度拟合优度最高的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利用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建模,筛选出的3种最佳影像植被指数是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0.5),比值植被指数(SR_(N-R))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通过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建立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分解所得植被丰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决定系数为0.673,模型精度低于利用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法反演的模型精度,但高于单一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的精度;(3)精度检验显示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法反演的植被覆盖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精度分别为0.719和86.70%,而混合像元分解和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综合所建的混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精度分别为0.807和92.37%,表明植被指数逐步回归分析与混合像元分解相结合能较好地提高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表覆盖的复杂性,在遥感影像中存在混合像元现象。文中对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梳理,并针对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在林业中的应用做了分类总结。目前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主要有线性、概率、几何光学、随机几何与模糊模型5种,不同模型所需参数与输出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线性混合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有土地利用分类与变化监测、森林灾害监测、稀疏植被探测、城市植被丰度估算、不均匀冠层参数估算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MODIS遥感数据具有很高的光谱辐射精度,以及成本低、覆盖面积广、获取容易、周期短等数据特征,可以实现全覆盖大尺度区域森林类型信息快速提取,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较低,遥感数据中存在混合像元。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分解可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但混合像元分解的端元组分直接影响分类的精度。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改进端元提纯,分析各地物的MODIS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规律及物候变化规律,利用决策树模型分类的结果进行端元组分的提纯,最后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分类精度最高的是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其次是最大似然分类,最差的是非线性混合像元分解,其中带约束和不带约束的线性分解模型的精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年ALOS和2010年"天绘一号"两期南宁市兴宁区遥感数据,应用NDVI像元二分方法得出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情况,并与2010年林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兴宁区2010年植被覆盖度与2008年相比,中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增加,低覆盖度的面积减少;林地的植被覆盖度面积整体由高向低变化,由于林地面积的确定,林地对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QuickBird遥感数据监测植被覆盖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 ...  相似文献   

7.
基于RS的长株潭绿心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2005年、2011年3个时期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反演三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研究3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良好,3期Ⅳ级和Ⅴ级植被覆盖度(f_c0.5)区域的面积和占总面积百分比均为79%以上。2000—2011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78,2005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72,2011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70。  相似文献   

8.
基于植被丰度分析的城市植被胁迫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像元分解提取植被丰度作为主要手段,研究基于广州市区东边建成区的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以遥感影像预处理—特征选择—SMACC混合像元分解的步骤提取出植被丰度图,再进行PPI迭代运算纯化,提取出7种表征植被健康状况差异端元的PPI影像。经实地考察植被胁迫位置的周边人类活动的情况,结合植物生理学和光谱学分析反射率波谱曲线的变化,解释植物受到胁迫的原因,以期为城市绿地调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Erf-BP混合像元分解及在森林遥感信息提取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高斯误差函数(Gaussian error function,Eft)作为激活函数的BP神经网络(Erf-BP),并用于林区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研究表明:Erf-BP模型的精度高于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及最大似然法.通过在高分辨率影像上选取验证样区精度检验得出:1)各端元总分解精度为89.2%,RMSE比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降低了近39%;2)该方法能够较高精度地提取森林遥感信息,精度达到86%,RMSE比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降低了近40.6%.将3种不同方法估计的整个研究区各端元面积百分比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对比得出:Erf-BP模型精度略高于最大似然法,RMSE分别为4.18%和7.90%,两者精度明显高于线性无约束最小二乘法模型(RMSE=18.75%).Erf-BP算法能够较高精度地对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尤其在森林信息提取上,为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提取不同森林类型甚至树种遥感信息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选取福州市2000,2005,2010,2015,2020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5??3与ArcGIS10??2,在对影像预处理后得出其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并与像元二分模型相结合得出植被覆盖度,结合差值法、均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福州各地区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研究2000至2020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福州市的总体植被覆盖水平较高,其植被覆盖度分布呈现西部和北部普遍高于东南部地区,沿闽江流域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普遍较低;永泰县、闽清县、闽侯县等地势较高且人为活动因素较少的地区,植被覆盖水平较高.福州主城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由2010年前的明显退化,在2010年后间转变为明显改善,但诸如永泰县的某些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由2010年前明显改善在后10 a间转变为明显退化.福州市政府森林城市建设,特别是对主城区与沿海地区植被的改善已卓有成效,但也要注意开发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观光、森林产业对原有绿色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地面样点为基础的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很难获得区域范围森林自然度等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利用高分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划分区域范围森林自然度等级的方法。以湖北竹山县九华山林场为试验区域,在选取研究区典型样地的基础上,结合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从GF-2影像上提取遥感光谱、纹理等特征并结合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在大尺度范围对九华山林场森林自然度等级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以GF-2数据为基础提取的植被指数、光谱、纹理等特征与地形特征结合,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可较好地划分森林自然度等级,总体分类精度高达93.97%,Kappa系数为0.91。对森林自然度等级影响最重要的6个特征因子为高程、坡向、坡度、纹理均值、光谱主成分变化分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果表明,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特征和地形特征结合进行森林自然度等级划分的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为大面积区域的森林自然度等级划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ENVI软件,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法的剑川县2013年和2021年冬季Landsat 8影像,结合归一植被指数,计算剑川县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2013年和2021年两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8年来剑川县高覆盖度植被区域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分析剑川县各乡镇生态特色,结果表明,剑川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森林城市创建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宜良森林二类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Landsat 8 OLI影像,结合植被因子、纹理特征以及K-T变化为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以宜良县云南松为研究对象,运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角规控制样地调查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武威市2011-2020年MODIS13Q1数据提取16d的NDVI数据,通过Arcgis像元统计工具计算得到年均NDVI数据,采用回归趋势分析法研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生态适应性和植被地域分布等主要特征.结果 表明:武威市植被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植被覆盖度整体呈自北向南递增趋势空间分布,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南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on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t the watershed scale,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fforestation in the Loess area, in the nested Caijiachuan watershed, Ji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of west China. Forest watersheds and farmland watersheds with similar terrain features were select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to study their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farmland watersheds, runoff generation time in forest watersheds was delayed remarkably, and peak flow was reduced greatly, which indicates that veget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olding and absorbing rainfall. Besid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coverage, the runoff amount, runoff depth and runoff coefficient decreased during the rainy seasons. The runoff depth and runoff coefficient of farmland watersheds in the rainy season were 5–20-fold as much as that of forest watersheds, and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watersheds with low forest coverage were 2.7–2.9-fold and 3–6-fold as great as those with high coverage during rainstorms, and low forest coverage had larger variation in sediment hydrograph. For the complexity and scale dependence of the influence of forest vegetation on runoff, forest hydrological functions based on regional scale or watershed scale we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i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6, 4(3): 48–53 [译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相似文献   

16.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 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 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相似文献   

19.
林业研究中的主要兴趣点之一在于通过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建立林分参数与遥感影像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来估测林分参数.基于覆盖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北Duval县的遥感数据和两块样地清查数据,论文探讨了所选林分参数与TM影像光谱DN值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波段或植被指数对林分参数的解释能力低于50%,为此构建了林分参数与影像多波段间多元回归模型来估测林分参数.预测结果通过另一组数据验证,除林分密度外,其它参数估测可信度达75%以上.论文最后探讨了预测模型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并指出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像光谱值和林分参数间的关系.图1表2参9.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9-2008年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0年间恩施州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在10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NDVI年平均值从1999年的0.564增长到了2008年的0.604,99%以上的区域植被指数趋向于正向增长;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优于西部地区,在全州8个县市中鹤蜂县2008年NDVI年平均值最高,利川市最低;10年间恩施州西南部的来凤县与咸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最大,西北部的利川市与东部的巴东县和鹤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区域植被监测变化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