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9-2021年连续3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示范基地选取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研究了4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各品种在关中灌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同一年度间株高、穗位、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有降低趋势,在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百粒重较大。关中灌区陕单650最佳种植密度为7.5~9.0万株/hm2,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东单60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鳞茎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设6个密度处理水平,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鳞茎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鳞茎单头重、直径逐渐显著降低,商品性逐渐降低,产量虽然逐渐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先升高后降低。根据密度与产量、利润拟合的曲线可以得出,大名大蒜种植密度为76.57万株/hm2、永年大蒜种植密度为99.07万株/hm2时,大名紫皮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产量22 965.80 kg/hm2、永年白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产量19 026.45 kg/hm2;大名紫皮蒜种植密度为63.64万株/hm2、永年大蒜种植密度为77.47万株/hm2时,大名紫皮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利润33 589.98 元/hm2、永年白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利润30 230.48元/hm2。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邯郸地区大名紫皮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3.64万~76.57万株/hm2、永年白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7.47万~99.07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于渭南地区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对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1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甜615、粤甜405、粤鲜糯6号鲜苞和鲜穗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前三位,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粤甜615,分别为28 926 kg·hm-2和22 380 kg·hm-2;其次为粤甜405,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4 582 kg·hm-2和19 879.5 kg·hm-2;第三为粤鲜糯6号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3 094 kg·hm-2和19 404 kg·hm-2,且具有抗逆性优良,鲜玉米棒子大,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好等优点,适宜在当地及同等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6-2017年度华阴农场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度在陕西农垦集团华阴农场进行了五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366、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隆平麦518、皖麦52)的生产示范对比试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丰德存麦5号的实收平均产量为8 421.78 kg·hm-2,按13%水分折后的平均产量为8 410.08 kg·hm-2,在参试的五个品种中,产量排名第一。该品种实打产量较当地农户种植该品种的平均产量(7 874.61 kg·hm-2)高出6.95%;同一年度,比当地种植小麦平均产量水平(7 274.64 kg·hm-2)增产15.77%;该品种分蘖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强,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它试验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此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筛选出适宜的大豆品种特列此试验,通过研究适宜大豆复合种植中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今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造成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它的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2kg/hm2(8755.5 kg/hm210164.0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29kg/hm2,比对照增产34.5kg,增幅22.4%,居第一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40kg/hm2,比对照增产21.8kg,增幅14.2%,居第二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0.5kg/hm2,比对照增产18.6kg,增幅12.1%,居第三位,中黄30(ck)折合产量2320.5kg/hm2,居第四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86.5kg/hm2,比对照减产75kg,减幅48.7%,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及陇中系列的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高,适宜我们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长不能更好的完熟,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添加量下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设施蔬菜品质、产量及氮、磷、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累积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试验对象,设5个处理:CK(1 500 kg·hm-2生物炭)、T1(1 500 kg·hm-2生物炭+ 7 500 kg·hm-2鸡粪肥)、T2(1 500 kg·hm-2生物炭+15 000 kg·hm-2鸡粪肥)、T3(1 50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鸡粪肥)、T4(1 500 kg·hm-2生物炭+30 000 kg·hm-2鸡粪肥),测定番茄产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可滴定酸含量及土壤样品中的硝态氮、速效磷、全Cu和Pb含量。结果发现:相对于CK,T2的番茄产量增加49.31%,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达2.275 mg·kg-1和0.219 mg·kg-1,表明T2处理能够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T2处理降低土壤中0~10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以及0~30 cm土层重金属Cu和Pb的累积及迁移;T1、T3和T4加重土壤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表明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与生物炭的合理配施可以减少有机肥的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提高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涟源市进行早稻+晚稻双超模式示范攻关,早稻品种为69优02, 产量为8.85T/hm2,晚稻品种为Y两优911,产量为10.58T/hm2。“双超”模式示范面积早稻、晚稻各140hm2。早稻、晚稻测产验收平均产量合计19.43T/hm2,每公顷增效10360元。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河北省邢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水果产业作为邢台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果农增收致富,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邢台市水果种类多,主要有苹果、梨、葡萄等,种植面积大且种植区域相对集中。近年来,围绕提质增效,在果园改造提升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邢台市水果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品种单一、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结合邢台市水果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创建示范基地,推动标准化生产;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优势品牌;加强技术指导,培育新型果农等措施,从而推动邢台市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鸿油88’和‘秦油558’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青杂5号’为对照,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生长发育、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鸿油88’ 和‘秦油558’的成熟期提前,株高、单株角果数降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后降,‘鸿油8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105万株·hm-2(D4)密度下,实收产量达3 333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111~755 kg·hm-2;‘秦油55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 密度下,实收产量分别达3 222 kg·hm-2和3 211.11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0~100 kg·hm-2,因此,认为‘鸿油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5万~105万株·hm-2,‘秦油558’ 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青贮玉米是会宁县种植的主要饲草作物,青贮玉米品种在一个地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饲草的产量,为了筛选在较高海拔环境条件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较高,适宜在会宁地区种植的品种,2020年,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15个青贮玉米品种以当地常用品种豫玉22为对照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种植青贮玉米金凯712、银玉和金岭386生物产量干重均表现最好,分别达到17167.05 kg/hm2 16852.65kg/hm2和16829.1kg/hm2。  相似文献   

11.
以2年生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通过在葡萄生长期使用3种微肥(包果优1 000倍液、包果良500倍液、苞果(707)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微肥对葡萄坐果率、果实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疏穗定果后使用红提大宝和奇宝2种果形剂进行蘸穗处理,研究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生长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肥均可以显著提高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的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增大果粒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以包果优1 000倍液应用效果最好;‘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为5mm时,用红提大宝和奇宝进行蘸穗处理,也可以增大果粒、提高果实品质,其中,以红提大宝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易出现失水、落粒、腐烂、干梗等问题,生产中较难贮藏。研究1-MCP与Na2S2O5对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红提’葡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陕西合阳‘红提’葡萄为试材,用0.04 mm的带孔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在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用无保鲜剂处理的‘红提’葡萄为对照。以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性、原果胶、可溶性果胶、还原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红提’葡萄的呼吸类型以及1-MCP、Na2S2O5、1-MCP与Na2S2O5复合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计算贮藏期商品果率,贮藏180 d时对‘红提’葡萄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红提’葡萄穗轴为呼吸跃变型,果穗、果粒为呼吸非跃变型。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能抑制PPO、POD、SOD、PG活性,增强CAT活性,从而延缓丙二醛、可溶性果胶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失重率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原果胶以及呼吸强度的降低,有效防止‘红提’葡萄腐烂变质,保持较高含量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贮藏180 d感官鉴评,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品质良好,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商品果率90.4%,感官鉴评90.2分。【结论】用3 mg·kg -1 FW的1-MCP与4 g·kg -1 FW的Na2S2O5复合处理采后‘红提’葡萄,可有效减缓果实软化、原果胶和呼吸强度的变化速率,保持较高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还原糖,果实综合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62-109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2个赤霉素浓度(10、20mg/kg)对红地球葡萄全树进行喷洒,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测量红地球葡萄的粒径、单果重等形态学指标和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用2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较对照生长旺盛;用1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叶面积、粒重和粒径均较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18.92%、13.08%、24.51%和9.44%。[结论]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与结果枝,叶面积与营养枝、枝条总数、茎粗均呈正相关,营养枝与主茎粗、节间距呈负相关;红地球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葡萄叶面喷施黄腐酸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经黄腐酸、黄腐酸+氨基酸钙肥、氨基酸钙肥处理,探讨黄腐酸对红地球葡萄的抗病性、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可降低红地球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改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另外,黄腐酸还促进钙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王萍  孙静  陈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01-104
[目的]科学有效地使用保鲜纸,保证红地球葡萄的贮存品质。[方法]以市面上常用的Fei Tian Xian Guo牌保鲜纸为材料,采用不同的使用方式对红地球葡萄进行贮藏保鲜,分析了不同使用方式下红地球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果梗新鲜度、腐烂率、漂白率和SO2残留的变化。[结果]放置保鲜纸的处理组均能有效地减缓红地球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及果梗新鲜度的下降,各处理组差别不大,各个处理组均无腐烂现象,各处理组在贮存期间均出现了漂白和SO2残留,贮存至70 d,各处理组的漂白率分别为1.30%、7.53%和8.47%,SO2残留量分别为2.4、6.0和8.5 mg/kg。[结论]每5 kg红地球葡萄,放置1张Fei Tian Xian Guo牌保鲜纸的处理组贮存效果最优,既能保证红地球葡萄的贮藏品质,降低贮藏的经济成本,又能有效避免漂白等一系列伤害。  相似文献   

16.
全球红葡萄在新疆的表现及合理架面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红葡萄在新疆表现为着色不良、果粒偏小、抗病性差等问题。通过对篱架和棚架的栽培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篱架具有成形快、结果早的特点,但从栽培管理上及提高品质上看,还是以棚架栽培较好。控制合理的负载量和叶果比是提高单果重、着色、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鲜食葡萄的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又不断引进和自主培育新的品种,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葡萄种植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葡萄栽培技术的普及未能跟上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各地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参差不齐。规范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H”型平棚整形葡萄种植的建园选种、水肥管理、花果整形、葡萄安全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氨基酸叶面肥利果美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利果美处理,能增强‘红地球’葡萄的光合能力,增大果粒、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葡萄品质.其中600倍利果美处理效果最佳,果粒横径、果粒质量、果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09%、24.09%、23.99%和7.08%,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降低了37.68%.葡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光合午休主要是气孔限制所致,而转色期光合午休兼具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无核白葡萄落粒的相关因子,为无核白葡萄落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易落粒的无核白葡萄与耐落粒的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测量无核白和红地球成熟期的果梗拉力与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对成熟期无核白与红地球的离区、离层与果刷部位进行染色切片观察;测量离区、离层厚度及细胞截面积、离区及离层细胞纵横径;无核白经2,4-D、PCPA及环剥处理后,测量其脱断率与脱断力。【结果】 红地球果梗拉力(6.7±3.2)N,无核白果梗拉力(2.1±0.5)N,红地球葡萄果梗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比无核白高;无核白离区范围较大,红地球离区范围较窄,红地球果刷宽大,离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核白果刷细小,离层细胞排列疏松,两种葡萄在果蒂离区、离层细胞形态上差异不大,但在离层和离区细胞的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核白与红地球的果梗维管束直接通过离区,在离区细胞中呈现放射状分布,红地球离区中的维管束细胞显著较无核白多而密,较无核白拥有较厚的维管束细胞群;无核白的脱落方式比例有所改变,果梗拉力也大大增加,其中,环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在红地球与无核白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果梗拉力大的葡萄具有果梗维管束发达,维管束与果肉连接紧密,离区范围小,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维多利亚"和"红地球"葡萄为材料,通过钙联合涂膜处理,从果实感官品质、果肉组织内在品质、能量水平和果肉组织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角度探讨了0~40 d贮藏期内葡萄组织细胞能量亏损与衰老劣变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了2个葡萄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的腐烂率、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低于"维多利亚",但能量水平和抗氧化物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和总酚含量高于"维多利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TP与硬度正相关(R=0.976,P0.01),与膜透性和丙二醛负相关(R=-0.855,-0.859,P0.01),内源抗氧化物质与丙二醛显著负相关(R=-0.771,-0.764,-0.773,-0.708,P0.05)。这表明能量水平和内源性抗氧化物含量对果实衰老劣变有直接影响,"红地球"比"维多利亚"耐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