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供葡萄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的保障,比较了苦参碱和藜芦碱两种生物农药对哈尔滨地区露地葡萄常见病(霜霉病)虫(绿盲蝽)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生物农药对葡萄病虫害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控相比,使用生物农药能显著降低绿盲蝽对葡萄叶片的危害;但对霜霉病的防控效果没有常规化学农药显著。因此,建议生物农药应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于葡萄生产。  相似文献   

2.
生物农药与化学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联合作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田间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与烯酰吗啉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阿泰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000倍液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82.5%;0.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000倍液联合应用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效为80.2%。阿泰灵、氨基寡糖素与化学农药烯酰吗啉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虽低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与烯酰吗啉联合使用的效果(94.4%),但减少了化学农药代森锰锌的使用次数,可供葡萄霜霉病化学农药减量化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10种颜色制成的粘虫板于2011年5月7日至2011年11月1日在鲜食葡萄(莫尔格瓦)上测试了葡萄主要害虫绿盲蝽、葡萄二星叶蝉以及葡萄二黄斑叶蝉3种害虫成虫对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0种色板诱捕到绿盲蝽数量较多,而诱捕到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数量较少。经方差分析,米黄、黄色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深绿、绿色、白色、土黄、红色居中,深蓝其次,最差的是黑色、天蓝色,且差异显著;诱捕的另外两种害虫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分别以土黄、黄色,土黄、黑色、米黄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苹果园农药减施增效目标,开展了“绿色防控+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学农药减施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药模式相比,农药减施区在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1.7%的情况下,病虫果率降低3.6%,增产3.2%,亩增加收益752.6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上海市闵行区葡萄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葡萄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对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技术要点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抓好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的综合防控、选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采用设施栽培、实施物理防治和安装性诱器等。该技术经葡萄生产上应用示范,可使每667 m~2化肥减量49.0%,每667 m~2农药减量91.2%,且可提高葡萄精品果率,每667 m~2产量高达600 kg,每667 m~2节本增效2 663元。  相似文献   

6.
通过冠蓝、阿泰灵、碧护、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拌种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研究。采用冠蓝50g/667㎡拌种处理+碧护2g/667㎡+阿泰灵50g/667㎡苗期始喷施3次,间隔15天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是筛选出对草莓叶斑病有高效防治效果且绿色的防治方法。试验以“红颜”草莓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褐藻双寡糖和岩藻寡糖单施以及与不同浓度的阿泰灵混合喷施,测定草莓的SPAD值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70%褐藻双寡糖和岩藻寡糖能增加草莓叶片SPAD值,对草莓有促生长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草莓叶斑病,且高浓度70%褐藻双寡糖、岩藻寡糖与减量阿泰灵混用可提高阿泰灵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病虫害以病害防治为重点,绿色防控示范以减量施用农药和选择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为重点,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安全化学防治等技术,从而达到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目标和减量使用农药的目标。一、葡萄主要病虫害葡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主要虫害为金龟子、绿盲蝽、蓟马等。二、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一)农业防治清园防病虫。冬季修剪清园,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泰州市姜堰区棚室葡萄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葡萄品质,达到绿色防控葡萄害虫的目的,探索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诱杀棚室葡萄害虫。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斜纹夜蛾、粘虫、葡萄透翅蛾、金龟子等多种害虫,对棚室葡萄害虫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灯诱防控对棚室葡萄害虫的减退率达到94.4%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泰州市姜堰区棚室葡萄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葡萄品质,达到绿色防控葡萄害虫的目的,探索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诱杀棚室葡萄害虫。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斜纹夜蛾、粘虫、葡萄透翅蛾、金龟子等多种害虫,对棚室葡萄害虫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灯诱防控对棚室葡萄害虫的减退率达到94.4%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枝江市政府联合,在枝江市建立优质稻减肥增效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示范基地,示范效果显著,优质稻增产16.2%~19.6%,增加稻谷产量1315~1613kg/hm~2,增加纯收入110~140元/667m~2;稻米米质进一步提升;综合技术示范减施化肥20%,减施化学农药70%以上,示范效应明显,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地条件下,增施商品有机肥和蔬菜+直播晚稻模式的增产效果明显。榨菜+直播晚稻模式下,榨菜加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处理,水稻增产效果优于不施商品有机肥的处理,实产分别为628.1kg/667m2、596.2kg/667m2,增产幅度5.4%。榨菜+直播晚稻模式下,无论榨菜加施商品有机肥还是复合肥,水稻增产效果均好于全程施复合肥的小麦+连作晚稻,增产可分别达到15.7%、9.8%。  相似文献   

13.
通过集成应用播种前种子药剂拌种,性诱捕杀草地贪夜蛾成虫,苗期喷施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穗期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应用示范表明,全程仅使用化学药剂2次,对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取得较好控制效果,防控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9%,较农户自防增产6.65%。  相似文献   

14.
浦东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浦东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配套使用后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等,2 0 1 4年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浜村水稻高产示范方开展了性诱剂诱捕螟虫、全程植保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绿色防控区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防控区。减量用药控害成果显著,绿色防控区大田用药4次,比常规防控区用药减少2次,化学农药使用纯量减少72.6%。增产增收效果较好,较空白对照区(完全不防治)每667 m~2增产135.77 kg、增幅27.31%,较常规防控区增产14.67 kg、增幅2.37%;每667 m~2净收入比常规防控区增收33.99元、增1.94%,比空白对照区增收298.21元、增20.06%。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喷施锌肥对汉中市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于汉中水稻的锌肥用量,从而为提高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汉中市主栽水稻品种之一宜香优2115为研究对象,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Zn0(不施锌肥)、Zn1(锌肥施用量0.3 kg/667 m2)、Zn2(锌肥施用量0.6 kg/667 m2)、Zn3(锌肥施用量0.9 kg/667 m2)、Zn4(锌肥施用量1.2 kg/667 m2)、Zn5(锌肥施用量1.5 kg/667 m2),测定水稻喷施锌肥后的产量、构成因素和水稻品质。各处理间产量结果表明Zn5> Zn4 > Zn3> Zn2> Zn1 > Zn0。其中,施锌肥Zn5试验小区水稻单产最高,为10 018.5 kg/hm2,较Zn0增产1 947.0 kg/hm2;较Zn0相比,施用锌肥的各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并且有效穗和穗粒数会随着施入锌肥的量增大而不断增加,并且处理Zn5的水稻有效穗和穗粒数均为各处理中最大。喷施锌肥能够提高米糠、糙米和精米中的锌含量,主要表现为米糠>糙米>精米,处理Zn3是最佳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春油菜病害防控及产量提升,选择阿泰灵、禾奇正等9种不同叶面处理剂,分别在春油菜蕾薹期、初花期、花荚期喷施1次,综合春油菜生理指标、产量、病害防效分析,结果表明,禾奇正、阿泰灵和芸苔素内酯可降低春油菜株高、增加春油菜茎粗、提高春油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2.42%、8.48%和6.54%,并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菌核病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效为31.15%~51.04%,对菌核病的防效为27.96%~41.14%。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含腐植酸水溶肥在经济作物上的田间应用效果,通过在小白菜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喷施和不喷施该品种肥料的对比试验来校验其实际肥效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新型特肥、提升蔬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提供试验效果依据。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的小白菜每667m2产量可达2610.5kg,比未喷施的增产265.9kg,增产率为11.3%,每667m2增加纯收益707.7元,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大豆、玉米各采用5种处理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以24%硝·烟·莠去津120 mL/667 m2、24%硝·烟·莠去津130 mL/667 m2药后15 d杂草株防治效果很好,防效分别达84.21%、89.21%,药后30 d鲜重防效仍以24%硝·烟·莠去津120 mL/667 m2、24%硝·烟·莠去津130 mL/667 m2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分别达83.47%、88.93%。大豆药后5 d以15%精喹·氟磺胺120 mL/667 m2、37%氟·松·烯草酮120 mL/667 m2、12.5%烯禾啶120 mL+25%氟磺胺草醚10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较高,防效达92.35%、91.61%、93.33%,药后15 d 5个处理的防效均达90%以上,但以37%氟·松·烯草酮12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分别达95.27%,药后30 d鲜重防效以15%精喹·氟磺胺120 mL/667 m2、37%氟·松·烯草酮120 mL/667 m2、12.5%烯禾啶120 mL +25%氟磺胺草醚10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分别达95.82%、95.98%、94.89%。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攀  姚联斌 《农业与技术》2013,(10):150-150,180
在水稻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采用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措施,选用抗性品种,种子消毒处理,喷施秧田“超级送嫁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灯光诱杀,生物农药广泛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可减少打药次数1~2次,平均1.5次:每667rn2节约农药费15~25元,平均19.42元;每667m2平均每季增加稻谷28.7~43.8kg,增产率为6.58%~9.50%;农田害虫天敌数量上升,种类增加,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数量比前几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林果种植区梨/李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方法】试验区分别按4、8、12个/667m2的密度悬挂含有梨/李小食心虫诱芯的诱捕器,另设置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杏园不同密度、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对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进行试验。【结果】诱捕器密度4、8、12个/667m2试验区杏子采摘前蛀果率分别为11.33%、7.20%、5.60%,诱捕器密度4个/667m2与8、12个/667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密度8和12个/667m2个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式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次之,盆式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之间无显著差异,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差于三角形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持效期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粘虫板更换期5 d和诱芯更换期10 d诱捕效果最佳。【结论】在南疆高温干旱区域杏园以性引诱剂来防治梨/李小食心虫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其危害的目的。尽管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好,但是每日需要加水,采用三角形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7~10 d更换1次粘虫板、30 d更换1次诱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