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饲养强蜂蜂群中只有出房7~15日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幼蜂约占每群蜂数的6%~8%,15脾蜂以上的强群约有2000多只泌浆幼蜂。生产王浆以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王浆20~30克,如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则只可以取王浆10克左右,因而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基本条件。养强蜂群应从秋季繁殖抓起,秋繁的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春繁如为4脾足蜂参加繁殖,至3月中旬即可组织生产强群,提前半个月生产王浆。能够常年保持强群不衰,王浆生产可延至10月中旬,比一般蜂  相似文献   

2.
随着王浆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蜂王浆已成为广大养蜂者,特别是定地养蜂者的主要经济收入。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在郑州地区达到每群蜂年产王浆2.1公斤的目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于下。l 饲养强群 常年饲养强群,实际上也就增长了产浆期,产浆期长短是影响王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单框取浆的蜂群,每群有10~12足框蜂已够用。对二框取浆的蜂群可达到15~16足框蜂。同时饲养强群可以  相似文献   

3.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4.
在养蜂生产中,必须坚持饲养强群,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凡值不得保留的弱群,应经常合并.早春合并弱群,可加快蜂群增长;流蜜期合并弱群,可组织强大群势投入采蜜,获得丰收;断蜜期合并蜂群,有利节约饲料,防止盗蜂;晚秋合并弱群,可保证安全越冬;及时合并失王群,可防止工蜂产卵.因此,合并蜂群是养蜂生产中的经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孙哲贤 《新农村》2006,(6):17-17
1·蜂种选育蜜蜂和其他饲养动物一样,经过不断选育,可使某些优良性能显现出来。目前,在养蜂生产中也已选育出产浆、产蜜量高且耐寒的优良品种,如平湖浆蜂、萧山浆蜂等。普通意蜂每框1次可产浆50克左右,高产浆蜂每框可产浆150克以上。蜂农可通过邮购蜂王换种。2·饲养强群强群才  相似文献   

6.
养蜂如何选购蜂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养蜂的第一步是怎样购买蜂群. 1.什么时间买蜂好?初建养蜂场最好春天蜂群出室以后买蜂。经过春繁.当年就可分群和采到蜂蜜及其他蜂产品,如蜂王浆、蜂胶、蜂蜡等,除能收回成本外.还可盈利。夏季买蜂也可以.基本能回本。秋天不宜买蜂.因为初养蜂越冬不好会使蜂群损失.  相似文献   

7.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蜂群的秋季管理,实际是做好蜂群越冬的一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峰和备足优质的越冬饲料.秋季管理的好坏是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并影响来年春繁,故称“一年之际在于秋”.根据本区气候:秋季短,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及蜂群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蜂群势弱、素质差;密不足、质量差和蜂螨危害等,本文讨论如何作好本区蜂群的秋季管理.1 育足健壮的越冬适龄蜂1.1 培育越冬峰时期及需要达到的群势根据本区的气侯和蜜粉源条件,培育越冬蜂宜在8月20日至9月20日左右进行.使越冬定群时每群有5——6脾蜂,每脾2000——2500只蜂.总蜂数不少于10000只.越冬适龄蜂占70——80%,越冬蜂中未参加过采集、酿制和哺育工作的就是越冬适龄蜂,它生理年青、寿命长,在蜂群中比例越大,蜂群在越冬期死亡就越少,消耗饲料也越少,来春繁殖也越快.1.2 选择好蜜粉源场地,外界蜜粉源良好,蜂群产育积极性高,培育的越冬蜂生理发育健壮转地养蜂新和县、库车县有大面积晚油菜,对秋繁很重要,凡是8月中下旬到该地的蜂群,繁殖越冬蜂都较好,并能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同期到拜城县晚葵花场的蜂群进蜜涌,可取1—3次蜜,葵花蜜对蜜蜂有麻醉作用,最好喂些“蜜蜂解毒营养冲剂”以减少死亡.葵花花冠深,采集  相似文献   

8.
蜂王浆是养蜂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如何提高蜂王浆的产量?笔者在长期生产王浆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饲养强群,提早生产王浆 在  相似文献   

9.
饲养蜂群采用"双王双继箱"技术最为强群,强群最快.何为"双王双继箱"?即在繁殖期用3只蜂王培育成双继箱.巢箱2只王,第1只继箱1只王(3只同龄王,易介绍),繁殖成双继箱强群在大流蜜10天前拿去继箱1只王.繁殖期一般10天左右往继箱调1~2张封盖子脾为宜,在大流蜜期及产浆期最好不调子脾上下,这样对王浆、蜂蜜高产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8,(2)
要想获得全年蜜蜂和王浆高产,就必须抓好早春的蜂群管理,促进春繁。早春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王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1.换脾紧框选择气温在10℃以上的晴好天气,彻底换箱换脾,巢脾用3年左右的旧脾为好,但秋季割过房盖的巢脾不能用。紧框后,要使蜂群处于蜂多于脾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春衰。  相似文献   

11.
经验丰富的蜂农,总是把晚秋管理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从季节来讲,秋分以后,主要蜜粉源虽然不多,但辅助蜜粉源仍较丰富。晚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繁殖打基础,达到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的目的。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培育越冬蜂。秋季参加过酿蜜和哺育工作的蜜蜂,体质较弱,一般不能越冬。因此要用秋季培育出的幼蜂更新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的培育,应根据最后一批幼蜂能在10月下旬全部出房,既没有参加工作,又能飞翔来安排。到寒露前后一定要使蜂王停止产卵,否则培育出来的幼蜂…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具有有三千多年的养蜂历史。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饲养中蜂的专业户。解放后,我国养蜂生产蓬勃发展。现蜂群数量达到600万群,其中意蜂约占2/3,中蜂约占1/3,此外尚有少量卡尼鄂拉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现年产蜂蜜10万吨;王浆300余吨。就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国家,以年产蜜10万吨行,全国每人平均只有100克,这远不能满足医药、食品、轻工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虽是养蜂古国,但今天在养蜂科学技术某些领域还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本人根据几年来养蜂的经验,特别是2002年秋与2003年春之间的这个越冬期,鸡西地区很多养蜂户损失惨重,严重的养蜂户40多群蜂只剩下几群,而我的蜂群,一箱也没损失.现总结如下,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的关键环节之一。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必须十分重视。1.培养适龄蜂群每年秋季的最后一个蜜源期,蜂王产卵多育成越冬蜂。要根据气温变化和蜜源情况把子脾集中到巢箱,培养出最后一代健康适龄的越冬蜂群  相似文献   

15.
蜂群秋冬时节的管理,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问题。俗话说:“越冬蜂群要适龄,蜜足群强场地静。”这话既概括了蜂群对越冬的要求,也指出了蜂群安全越冬的条件。1.培育越冬适龄蜂适龄蜂群是指10月上中旬最后一批出房的幼蜂,这批蜂没有经过采集的劳累,身体健壮,所以称为适龄幼蜂群。为了保证适龄蜂群  相似文献   

16.
蜂群的秋季管理也称秋繁.如果蜂群的秋季管理工作搞得好,一方面可以培养足够多的越冬适龄蜂,使蜂群顺利越冬,为明年蜂群春繁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夺取明年油菜蜜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秋季主要蜜源--野菊花花期也能够获得好收成.因此,秋繁是春繁的基础,秋繁为春繁提供了群势、蜜粉脾方面的储备,是养蜂管理上的重要环节.蜂群秋季管理的最佳群势指标为越冬时全场所有蜂群均要达到7~9框足蜂.要达到秋繁的最佳群势,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多年抓科学养蜂工作中,体会到在蜂群流蜜期的饲养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准则: 1 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及时采蜜,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 2 组强群在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若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东部山区属长白山一脉,蜜粉源充足,适合养蜂业的发展。培育越冬蜂是养蜂生产的重中之重,只有繁殖好越冬蜂才能获得强壮的越冬蜂群,是第2  相似文献   

19.
抓好早春蜂群管理,是获得全年蜂蜜和王浆高产的关键.有经验的养蜂人说:"强群蜂养人,弱群人养蜂,饱暖蜂群壮,饥寒变弱群".可见抓好早春蜂群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蜂王浆简称王浆,是蜂王、幼龄工蜂和雄蜂幼虫的高级食粮。随着国内外人们对王浆药理及营养作用的不断深化,主浆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补品,需求量随之不断增大,王浆收入也成为养蜂尤其是定地养蜂的主要收入。因此,探索在不影响蜂儿培育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挖掘蜜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