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芍药‘春晓’(Paeonia lactiflora‘Chunxiao’)的切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瓶插的方法。在基本瓶插液(3%蔗糖+200mg/L8-羟基喹啉+150mg/L柠檬酸)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青霉素,通过对其外部形态和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了赤霉素、青霉素对芍药切花采后瓶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青霉素可有效提高切花的SOD、CAT活性,降低02-生成速率、MDA含量,减少活性氧对切花的伤害;改善切花的水分平衡值,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水分胁迫对切花造成的伤害;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切花提供能源物质,从而延缓衰老,延长瓶插寿命,改善切花瓶插期间的观赏品质。青霉素100mg/L 处理的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2.5d。  相似文献   

2.
以芍药切花为试材,以蒸馏水为对照(CK1),3%蔗糖+200 mg/L柠檬酸+25 mg/L水杨酸为基本瓶插液(CK2),探索在基本瓶插液中添加200 mg/L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20 mg/L纳米银(NS)对芍药切花瓶插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均可改善切花水分平衡状态,提升观赏品质.与对照(CK1)相比,CMCS和NS处理芍药切花最大花径分别增加2.17 cm、3.19 cm,瓶插寿命分别延长3.01 d、4.26 d,最佳观赏期分别延长1.87 d、2.75 d.两种杀菌剂对芍药切花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相似,均提高了芍药切花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其中20 mg/L NS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几种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最佳的非洲菊切花保鲜液配方。为解决非洲菊切花的保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5种瓶插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水分平衡值、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及瓶插寿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液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的效果差异显著,与对照(清水)相比,2号保鲜液(配方为:2%Suc+200mg/L8-HQC+150mg/L AL2(SO4)3+water)最有利于维持切花水分平衡值、提高POD活性、延缓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其保鲜效果最好。其次是3号、4号和5号保鲜液配方。并对这几种配方的保鲜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保鲜剂对杜鹃切花采后观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杜鹃切花的适合保鲜剂配方,以东洋杜鹃品种‘红元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保鲜剂对其进行瓶插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鲜质量变化、水分平衡、质膜稳定性等生理指标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300 mg/L8-羟基喹啉对‘红元宝’切花的保鲜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延缓花瓣边缘卷曲和萎蔫,促进花径的增大并保持更长的开花时间(18 d),维持切花体内水分平衡,减缓其鲜质量变化及质膜透性的增加。而0.2~0.6 mmol/L硫代硫酸银处理不利于‘红元宝’杜鹃切花采后品质的保持,反而加剧了切花的衰老。经筛选,确定30 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为‘红元宝’杜鹃切花的最适保鲜剂。  相似文献   

5.
芍药鲜切花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花型丰富,花色艳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档切花,我们多年从事芍药鲜切花的综合技术研究、生产开发及市场营销,初步摸索出一整套有关切花品种选择、生产规划、田间管理、采切、贮藏与运输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瓶插非洲菊切花的品质,延长瓶插寿命,研究了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的非洲菊切花的水分平衡、鲜重变化、鲜重变化率和瓶插寿命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处理2(蒸馏水+30 g/L蔗糖+200 mg/L 8-HQ+150 mg/L CA+75 mg/L KH2PO4)、处理3(蒸馏水+30 g/L蔗糖+200 mg/L8-HQ+150 mg/L CA+50 mg/L NaHPO4.2H2O)的保鲜剂配方保鲜效果为好,尤以处理2配方的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是对照(蒸馏水处理)的2.4倍,达到12 d以上。处理2、3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与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分别呈线性和多项式回归关系,二者的水分平衡值与瓶插寿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4 5和R=0.989 5,鲜重变化率与瓶插寿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4 3和R=0.995 5;处理2、3分别在4.351、4.247 d时的水分平衡值为0,在6.633、6.526 d时切花花枝占最初的质量百分数为100%,这些参数为非洲菊切花的瓶插保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适宜于香石竹切花保鲜的苯甲酸钠浓度,采用在基础瓶插液中分别添加150、200、250、300 mg/L苯甲酸钠的保鲜液对香石竹切花进行瓶插处理,每2 d取样测定切花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苯甲酸钠的保鲜瓶插液均能延长香石竹切花的寿命,改善切花水分状况,提高切花品质;与对照相比,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50 mg/L和200 mg/L的瓶插液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差异均不显著,而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250 mg/L和300 mg/L的瓶插液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差异均显著(P<0.05)。综合比较,苯甲酸钠质量浓度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排序为250 mg/L>300 mg/L>200 mg/L>150 mg/L。本研究结果可为延长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及保鲜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6-BA和保水剂对切花月季瓶插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6-BA和保水剂对月季切花的保鲜作用与生理生化基础,与对照(清水)相比,经10mg/L6-BA和10mg/L6-BA+0.3%保水剂处理的月季切花,花枝的保水能力提高,花枝硬挺,并延缓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加、蛋白质的降解及MDA的产生,从而延长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2d~3d),但后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前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型纳米级无机杀菌剂纳米铜(nano-copper,NC)处理对切花的保鲜效应,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红艳’切花为试材,观测不同浓度NC单独处理及其与蔗糖组合溶液瓶插处理对非洲菊瓶插寿命、观赏品质和水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处理(对照组)相比,1、3、5 mg/L NC单独处理对非洲菊切花没有明显的保鲜作用,而各浓度NC加3%蔗糖的组合处理均可有效延缓和减轻该切花的花朵萎蔫和花茎弯折等品质劣变症状。其中,以1、3 mg/L NC+3%蔗糖的组合处理效果最为突出,可显著延长该切花的瓶插寿命,并使花枝瓶插期间的鲜重、水分吸收量和水分平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和NC单独处理。试验表明适宜浓度的NC加蔗糖组合溶液瓶插处理对非洲菊‘红艳’切花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芍药切花瓶插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个芍药品种,分别为春晓、山河红、奇花争露、紫凤朝阳、菱花晨浴、蓝海碧波为材料,研究其体内生理生化变化与瓶插寿命的关系.结果表明:瓶插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Mg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K含量在瓶插过程中变化趋势分为两种类型:先上升后下降型与持续下降型.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与Mg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与K、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稀土和H3BO3对棉花种子发芽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组合的Ce(NO3)3和H3BO3对棉花种子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Ce(NO3)3和H3BO3能明显提高棉花种子在5℃时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并降低其相对电导率,其中以15μg/ml 0.20%H3BO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Long after-glow red phosphors CaTiO_3:Pr~(3+),X~(3+)( X~(3+)=Gd~(3+),Dy~(3+),Tb~(3+),Eu~(3+))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process.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emission spectrum, XRD and the curve of afterglow decay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cay curves indicate the luminescent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by co-doped the other three ions except Gd~(3+). Co-doping with Tb~(3+) and Eu~(3+)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is a broad band , the main excitation spectrum and the subordinate excitation spectrum are red-shift. The absorption at 458,478,482 nm and 496 nm are increased. The emission spectrum peaking at 614 nm is due to a transition from ~1D_2-~3H_4 of Pr~(3+).The results of XRD reveal there is CaTiO_3 phase and the co-dopant isn't change the crystal field notably.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OsVDAC3及互作蛋白基因OsV3IP1-3的表达模式,用生物信息学和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保持系‘粤泰B’(YTB)和‘日本晴’(NIP)不同发育时期幼穗,四叶期根、鞘和叶中OsVDAC3和OsV3IP1-3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ATG上游含有21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iceXPro和MSU Rice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水稻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在NIP中OsV3IP1只在幼苗表达,而OsVDAC3、OsV3IP2和OsV3IP3在整个生活周期都表达,但OsVDAC3在花药表达水平最高,OsV3IP2在生殖器官表达水平最高,OsV3IP3在嫩芽中表达量最高。定量PCR结果表明OsVDAC3和OsV3IP1-3基因在NIP、YTA和YTB 3个水稻品种中表达模式不同。OsVDAC3在YTB的1.5~4.0 cm幼穗表达水平非常高,OsV3IP1在3个品种的四叶期地上部都有非常高的表达,OsV3IP2和OsV3IP3在YTB和NIP中表达模式相似,而与YTA中差异明显。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稳定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的释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肥料氮素释放的研究看出 ,稳定型有机无机复合肥LF3 3施入土壤初期氮释放缓慢 ,对作物苗期生长有利 ,10d内地表氨挥发量明显低于同类型复合肥 ,与尿素相比氨挥发抑制率达 5 7%。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 ,小麦产量最高 ,对肥料氮的利用率达 4 0 8% ,比同类型复合肥高 5 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2.5~30 mg/L的Ce(NO3)3处理水稻种子能加快萌发, 明显提高种子活力, 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增加叶绿素含量。 这是由于在用Ce(NO3)3处理期间加快了种子的吸水速率, 增加了膜的通透性, 增强了呼吸作用, 增加了种子萌发期间IAA、 GAs和CTK等植物激素的含量, 而ABA含量变化不大。 其中用10 mg/L Ce(NO3)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17.
董萌  高友菲  韩天富  东方阳  蒋炳军 《作物学报》2016,42(10):1419-1428
14-3-3蛋白家族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可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多种生理生化过程。MYB基因家族作为植物中最大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本研究通过分析1个从自贡冬豆中克隆的MYB转录因子GmMYB173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发现GmMYB173在细胞核中特异表达;序列分析发现GmMYB173与GmMYB176相似,具有1个14-3-3蛋白的潜在结合结构域,即pST结合结构域。通过重叠延伸PCR (SOE-PCR)删除了GmMYB173序列中pST结合结构域编码序列,发现GmMYB173细胞核表达特异性消失。酵母双杂交互作分析表明,大豆基因组中所有具有表达的16个14-3-3蛋白GmSGF14a~GmSGF14p均能与GmMYB173互作。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发现,与GmMYB173互作最强的是GmSGF14n,GmSGF14k、GmSGF14e和GmSGF14o其次。这些结果说明14-3-3蛋白不仅与GmMYB173互作,且可能调控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有助于研究14-3-3蛋白与GmMYB173的互作关系及其在大豆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甜3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东阳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0年我县推广种植200hm2,表现产量高、甜度适口、商品性佳、抗逆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张杂谷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勇 《种子科技》2010,28(1):43-44
张杂谷3号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编号:国鉴谷2005007。其突出特点是耐旱,高产,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春播生育期115天左右,需≥10℃有效积温2700℃以上。幼苗绿色,株高160cm,穗棍棒形,松紧适中,出谷率78.3%,千粒重3.1g,黄谷黄米。  相似文献   

20.
联合3号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云辉 《种子科技》2008,26(5):65-65
联合3号属中晚熟大穗型高产玉米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玉2005001)。联合3号属大穗型玉米品种,具有库容量大的特点。因此,扩大库容,提高源和流的能力,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所谓“库”是指果穗,“源”是指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流”是指养分的转运。这些自身遗传特性均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争取单株库大、源足和流畅,在栽培措施上应侧重促进植株个体良好发育和减轻外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