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大豆始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对黑农58品种群体叶片喷施金克拉全营养生态肥,探讨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花期~结荚期喷施金克拉可提高黑农58品种群体单叶PSⅡ活力和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喷施金克拉后黑农58品种单株重和单株粒重比CK分别提高17%和18%,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永州贫钼地区与当地大豆品种"五月黄"相配套的钼肥施用方式,以"五月黄"为材料,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钼肥施用方式(M1钼肥拌种、M2始花期叶面喷施、M3盛花期叶面喷施、M4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M5钼肥拌种+盛花期叶面喷施,对照不施钼肥)对春大豆根系生长、根瘤发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盛花期大豆主根长、侧根数、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干重,增幅分别达9.95%~12.85%、17.12%~20.56%、39.77%~44.88%、146.88%~159.38%、52.49%~60.83%;M2和M3处理对大豆主根长、侧根数、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干重均无显著影响。(2)M1、M4和M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幅分别为9.09%~36.36%、12.28%~13.84%、27.26%~31.06%;M2和M3对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3)除M3外,施用钼肥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增幅为14.87%~23.32%;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增幅分别为6.45%~10.52%和18.13%~31.34%,且较其他处理,M4产量最高;但施用钼肥会降低大豆每荚粒数。试验表明永州贫钼地区适宜的钼肥施用方式为0.8g/kg大豆钼肥拌种+始花期叶面喷施900g/hm2钼肥。  相似文献   

3.
云大120、惠蒲丰、高产宝等叶面肥在春花生始花期、花针期喷施,花生荚果分别增产26.3%、23.0%、7.0%,增产原因主要是提高花生光合面积,增加干物质累积和转化能力,提高净同化率,有效的增加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荚数、饱果数和百果重。  相似文献   

4.
番茄增施硼肥的增产效果与合理施硼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增施硼肥的增产幅度1.01%~9.26%,硼肥对番茄的增产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番茄的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番茄喷施硼肥的适宜时期是始花期,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较差;适宜浓度为0.2%;以始花期和盛花期2次喷施为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总量一定时,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药剂化控,都能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剂量大,叶色值含量高;株高、结荚高度,以分枝期20 g+初花期30 g及苗期5 g+分枝期10 g+初花期20 g+盛花期15 g降低较多,初花期1次喷施50 g降低较少;化控各处理的茎粗变细,倒伏重于对照,初花期1次喷施50 g的最重;分次喷施的各处理分枝数、株荚数、粒数都明显高于不喷及只喷1次的;产量以分枝期喷量20 g,初花期喷30 g效果最好,较CK增产达17.1%,少量多次优于1次喷施,1次剂量过大,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6.
拌种、盛花期喷施、拌种 盛花期喷施北农化控六号 ,均能提高花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降低叶片电导率 ,使根系活力增强 ,增加单株分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荚果产量 ,其中尤以盛花期喷施效果最佳 ,荚果产量比对照增收 2 0 .6 4 %。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绿丰2号”为试验材料,在绿豆生长的三叶期和始花期喷施20mg/L的ABA溶液,在成熟后测量株高、节数、分枝、节长、第一节间粗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生长的三叶期喷施ABA明显降低株高;喷施ABA可以缩短绿豆节间长度;在三叶和始花期喷施ABA均可降低最低结荚位,增加单株荚数;三叶期喷施ABA产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对初花期花生进行叶面喷施,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进而探讨乙烯利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使植株相对矮化,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使主茎和分枝长比对照短,但分枝数较多;提高单位叶面积鲜重、干重以及植株鲜重、干重;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中熟小豆品种冀红15号和晚熟小豆品种冀红16号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均设高(21万株/hm~2)、中(15万株/hm~2)和低(9万株/hm~2)3个水平,观察了小豆的开花、结荚全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参试小豆品种的开花结荚规律,以期为小豆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豆开花过程可分为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3个阶段,开花数量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小豆品种均表现出盛花期延长、开花总量减少的趋势。小豆的开花顺序均表现为中下部花先开,之后向上、向下、向外围逐步扩展。小豆的结荚规律为主茎结荚多、分枝结荚少,单株荚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2个小豆品种的成荚率在28.00%~36.24%之间,低密度处理的成荚率均其他2个密度处理。小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冀红15号和冀红16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万~21万株/hm~2和9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王永露  戴继红  王立永 《农技服务》2011,28(6):786+813-786,813
对初花期花生叶面喷施6种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乙烯利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使植株相对矮化,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使主茎和分枝长比CK缩短,但分枝数较多;提高单位叶面积鲜重、干重及植株鲜重、干重;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以乙烯利200 mg/L的浓度效果最好,花生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红小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3.56%~2.37%,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生育期;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分枝数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红小豆辐射诱变高产突变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把单株荚数作为选育的重点标识性状。  相似文献   

13.
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衡量小豆新品种晋小豆3号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寻求高产为主攻目标,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效能,利用晋小豆3号区试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质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质量和单株荚数,株高最小。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晋小豆3号的高产途径为:以提高单株粒质量为主,适当增加单株荚数,保持株高和百粒质量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赣花92-01的种植效益。[方法]按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3kg/hm2+硼砂1.5kg/hm2,加水1200~1500kg自制叶面肥,研究喷施叶面肥对赣花92-01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叶面肥的花生株高、每蔸分枝数、每蔸稿秆重和每蔸荚果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百果重、百仁重和每蔸产量分别提高2.47%~3.64%、4.02%~5.73%和9.27%~22.10%,每蔸饱果数提高7.50%~13.86%,均以喷施叶面肥1次的生物性状表现最好。喷施叶面肥1次的产量最高,为3748.54kg/hm2,其次为喷施叶面肥2次的,分别比不喷叶面肥处理增产28.16%和15.28%。喷施叶面肥2次的稿秆产量最高,为6601.95kg/hm2。[结论]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合理增施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花生生物性状,改善花生的外观品质和质量,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了播种期、密度、施肥、灌水等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密度、施肥量是影响红小豆产量的主要栽培因子,太原地区5月12日播种,每公顷留苗18万株,花期每公顷施尿素150kg及现蕾期浇水是获得红小豆高产的最优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6.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6份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生育期较长,为中晚熟品种,株型高大、分枝较多、单株结荚数多、百粒重较大,产量性状较好;②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全生育期>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田间绿豆晕疫病的防治方案。[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和叶面肥组合对绿豆晕疫病田间防治效果和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种衣剂拌种并喷施叶面肥对绿豆田间晕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仅为3.0%,防治效果达91.4%,并且3组处理绿豆植株的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荚长、荚粒数、籽粒大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表型性状均高于对照组,3组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 126.20、1 213.80和1 194.60 kg/hm~2,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种衣剂拌种和喷施叶面肥能有效控制田间绿豆晕疫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互助县台子乡进行旱地种植蚕豆增施钾肥试验研究,为山旱地蚕豆高产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P肥基础上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蚕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蚕豆产量达到3017-4212kg·hm-2,增产13.8%-39.6%,新增收益1251-3402元·hm-2,产投比达到2.2-6.0∶1。钾肥对产量的效应符合"抛物线"肥料效应方程y=-0.075x2+19.187x+2936.9,(y=产量,x=施K2O量)。该试验条件下,K2O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127kg·hm-2,蚕豆最高产量可达4164kg·hm-2;考虑肥料成本和蚕豆价格,蚕豆的最大利润施钾量为K2O 113.7kg·hm-2。  相似文献   

19.
探索除草剂对小豆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产量的影响,可为小豆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小豆品种唐红0809-1为试材,以不除草和人工除草为对照,研究了2类5种除草剂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对小豆出苗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表现为出苗晚且不整齐、叶片卷曲等,其中,75%噻吩磺隆WG+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处理苗期药害较轻,叶片卷曲症状随着小豆的生长而逐渐得到缓解;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豆苗期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15%精稳杀得EC处理未观察到对小豆产生药害,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处理药害较轻。除草剂对小豆产量影响最大;对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对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株高影响较大,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不同除草剂的防效、药害和小豆产量情况,认为小豆田理想的除草措施是用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在小豆出苗后进行茎叶喷施,该处理下,小豆药害较轻,施药5 d后药害症状基本缓解,生长恢复正常;可兼防除两类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8%、鲜重防效为90.3%,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90.8%、鲜重防效为92.6%;小豆产量最高,达到了1 291.8 kg/hm~2,较人工除草对照增产32.9%。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小豆种植过程中氮素的合理施用方式,采用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及硝化抑制剂对小豆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豆始花期追施普通氮肥的处理,收获后植株鲜质量、干质量、产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比基施处理高2.7%、3.7%、5.6%和1.9%,且鲜质量、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且追施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分别比基施处理高7.4%、23.6%、15.6%和17.2%。基施氮肥同时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小豆鲜质量、干质量、产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不配施硝化抑制剂的处理高2.8%、10.1%、6.8%和6.9%,且均差异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分别比不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提高26.6%、28.5%、1.9%和20.1%。始花期追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以上指标(鲜质量除外)与不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差异不明显。因此,小豆种植过程中,不施硝化抑制剂时推荐氮肥追施,施用硝化抑制剂时推荐氮肥基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