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超对接"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新兴模式,该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作为"农超对接"模式下的最大受益主体,往往在与超市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供求矛盾,从而导致农民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产品加工和产品配送等多个层面上,呈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农超对接"为例,考察农民在"农超对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构建规范、合理的"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由农户直供超市的一种创新经营模式。它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的根本途径。通过对长春市各大型超市现行"农超对接"机制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长春市"农超对接"运行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超对接"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一种"超市+基地"的销售模式。根据市场营销学中的4P理论对当前"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进行探究,发现存在着农产品品质难以标准化、零售价过高、流通环节发展滞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模式的发展。对此,建议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费用、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超对接"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及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简述了国家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的出台背景,分析了"农超对接"在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和政府之间的实施效果及在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至进入市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超对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施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销售模式被广泛应用,"农超对接"即农产品生产与超市销售对接,是一种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手段。"农超对接"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辽宁省"农超对接"信息平台的设计将辽宁省"农超对接"的各相关主体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构建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连锁超市、消费者等多方信息共享,推动辽宁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销售模式被广泛应用,"农超对接"是一种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手段。"农超对接"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农产品溯源的前提。通过运用RFID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农产品溯源过程中数据采集的问题,并且能够为农产品溯源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法。本文给出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使得该系统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农产品信息,还能够为"农超对接"共享平台的相关主体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于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农超对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我国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浩  安玉发 《农业展望》2010,6(1):39-42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结合对物美、家乐福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详细分析了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应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本文围绕农超对接的现状及对策、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问题,对舟山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城区大型超市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底,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启动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组织开展农村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2009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迎来了"农超对接"发展的新机遇。"农超对接"让农产品"轻装"进城,这种运作模式,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特别就这一模式,向广大读者进行全方位解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运输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运输过程复杂、物流成本高的现状,对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及运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运输在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过程及作用。为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效率、减低运输成本,提出了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监控指标体系的方法,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过程进行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彬  傅贤治  张士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76-5181
研究了具有偏好锥约束的综合DEA模型及权重系数的转换方法,并结合DEA方法特点与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特性,从成本、时间、人力资源、财务、柔性和服务水平6个角度确立了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体系。在效率评价过程中,基于"DEA-偏好锥"模型,从整体有效性、规模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超效率分析4个方面对"纯元式"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和"杂元式"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率评价,实证表明前者整体效率优于后者,同时结合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技术,计算出非DEA有效流通模式发展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30-15032
阐述了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本现状,明确了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流通成本高、流通形式落后以及物流设施建设滞后等。在充分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创新模式,为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大城市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对其流通中存在的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主导的大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对其系统、功能、优势等进行了分析.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对于保障民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健全,鲜活农产品在其生产和流通领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通过对河北各地的实地考察,文章对河北省鲜活农产品配送模式中两种典型的直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合作经济组织+超市"模式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和交易效率,但由于其市场目标一般为高端市场,其规模不宜太大;"生产基地+终端消费市场"模式计划性很强,是目前组织化程度最高的配送模式之一,但其外生交易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都市的消费特点,分析了在大都市实施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设计了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中心、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客户为一体的大都市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能较好适应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能形成较稳定的鲜活农产品产销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探究,从物流环节、配送模式以及品质安全等多角度分析北京蔬菜流通现状,挖掘"最后一公里"问题症结所在,指出目前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流通环节,同时这也是鲜活农产品增值和利润源获取的主要环节。并针对性提出建立鲜活农产品信息化平台等解决对策,以优化流通模式,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53-22054,22058
从农产品供应链角度建立了三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在非合作和合作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机制,结果表明,农产品成本不断上涨、流通成本高居不下、农产品要素投入不足、通胀压力不断增加以及供应链利润分配不合理是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体制转换、政府宏观调控、批发市场、市场外流通、产地中介组织、一体化经营、公共设施投入、冷藏加工包装、电子信息物流、成本优势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合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关键。针对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其盲目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矛盾现状,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研究方法,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评判决策指标体系,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克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缺陷,建立评判矩阵并进行综合评判,选取有代表性的6家连锁超市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决策方法的实际应用性,对各项指标评判得分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每种配送模式的指标成因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