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泌体(exosome)是通过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产生的纳米级细胞外膜泡,广泛分布在血清、尿液、唾液和其他生物液体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转移载体,可通过受体介导的相互作用或通过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细胞膜受体、蛋白质、mRNA和miRNA)的转移直接刺激靶细胞,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文章主要综述了外泌体内含蛋白质和miRNA的功能及外泌体在临床中的应用。外泌体内蛋白质和miRNA的功能包括生理状态下诱导机体免疫、递呈抗原、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病理状态下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癌细胞增殖、侵袭、加快血管生成、促进癌症发展;以及某些病毒可将其组分包装、整合到外泌体中来实现细胞间传播,或劫持外泌体,实现免疫逃避。作者主要介绍了其作为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性标志物,以及作为稳定性高、转运效率高、靶向性强的药物载体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来源的外泌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泌体是体内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囊泡,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发挥信号传导、免疫调控、代谢物清除及凝血等功能。外泌体可能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纽带,寄生虫与宿主间存在复杂的信息交流,寄生虫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将生物活性物质转移到宿主细胞中,调控宿主免疫,介导寄生虫的免疫逃逸。以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阻断寄生虫在宿主细胞内的转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能力,为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契机,进而打破目前化学合成药物在畜禽生产中滥用的现状,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笔者综述了外泌体的形成、组分以及不同寄生虫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作用,以期为畜禽养殖业中以外泌体作为研究切入点的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新模式,通过其携带的miRNA、mRNA和蛋白质等活性因子调控生理和病理下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iRNA是外泌体发挥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长19~25 nt,是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RNA。成熟miRNA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导致mRNA翻译抑制或转录物降解,对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外泌体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可作为miRNA运输的良好载体将其运输至受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泌体miRNA的调控作用可能是一种新的组织间通信。脂肪组织是畜禽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对调控机体代谢稳态有重要作用。脂源性外泌体miRNA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通过体液运输至其他细胞或组织,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影响其功能,在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脂源性外泌体miRNA在脂代谢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和相关机制,旨在为研究脂源性外泌体miRNA的作用机制、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作为一种胞外小囊泡,由不同细胞主动分泌。有证据表明外泌体能够参与并介导靶细胞的许多生理过程。外泌体中包含多种类型的microRNA(miRNA)、DNA和蛋白质,有助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能调节受体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还能影响靶细胞的功能。细胞损伤作为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其调节过程中有外泌体的参与,外泌体不仅能作用于细胞间信号通路,还能通过外泌体miRNA作用于靶向蛋白等对细胞损伤修复起到调节作用。对外泌体在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在动物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间质中的囊泡,多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或在细胞外刺激等应激条件下都能产生外泌体,来自不同细胞类型的外泌体作用机制及功能有很大区别。外泌体可通过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膜蛋白碎片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膜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等方式传递生物活性分子,从而参与机体免疫、细胞分化等过程。由于外泌体具有来源天然、穿越屏障能力好、生物相容性强等特点,在许多研究领域均受到广泛的关注。作者介绍了外泌体的形态特点、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分离纯化、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外泌体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外泌体不仅可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中,还可作为工具或载体来研究动物体内各种生化途径。该综述可为外泌体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含有RNA等小分子和蛋白质的纳米级小囊泡,很多细胞在正常或者病理情况下都可以分泌外泌体,并通过细胞膜将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进而到达靶细胞后发挥作用.牛乳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信使"介导细胞间的信息转导,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及代谢.文章对牛乳外泌体的形态结构、分离与鉴定以及功能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EVs)也称作胞外囊泡,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1983年,研究人员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和扩散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有可能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在肿瘤治疗方面。随着外泌体功能和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这种新型药物载体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抗寄生虫病,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exosome)尺寸大小为30~100 nm,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到胞外,如T细胞、B细胞、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尿液、血液、乳液、唾液和精液等生物体液中也能分离到外泌体。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物质携带载体,被证明能够携带蛋白质、DNA、mRNA和miRN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转运到受体细胞,改变受体细胞遗传信息。外泌体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分离鉴定已经逐渐过渡到相关功能的验证。例如,外泌体能够携带病毒特异性结构蛋白参与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病毒依靠外泌体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影响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母乳中的外泌体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营养物质调节子代免疫系统发育等。因此,外泌体功能的研究与利用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由细胞主动向外分泌的双层囊泡小体,可携带多种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在体液中循环,具有物质"运输载体"的作用,能够将内含物质运输到周围细胞中进行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学过程,如递呈抗原、促进肿瘤生长与迁移、修复损伤组织等。大量研究证实,外泌体对疾病治疗具有决定性帮助,特别是在疾病早期诊断和作为药物载体进行靶向治疗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从外泌体的发生机制、主要成分和功能、外泌体与疾病发生以及外泌体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最小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通讯载体,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外泌体本身可以携带复杂的核酸和蛋白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病毒利用外泌体产生感染的作用机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近年来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相关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外泌体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泌体是直径30~100 nm的小囊泡,内含多种蛋白与核酸,分布与来源广泛。目前,对于外泌体的研究涉及间充质干细胞、骨细胞、癌细胞、心、肝、肺等几乎机体全部组织,外泌体在机体免疫应答、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肿瘤侵袭等过程具有重要功能作用,为疾病诊治、组织修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外泌体主要通过内含的多种mRNA与miRNA发挥众多功能,不同来源、不同环境下其发挥作用不同。本文主要对外泌体的发生、分离纯化及功能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选择合适的外泌体提取方法与更深入研究外泌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育雏阶段番鸭肝脏中外泌体携带miRNA的种类及其涉及的功能,试验采集3周龄雏番鸭肝脏制备原代肝细胞,培养3 d,离心取上清,试剂盒法分离肝细胞外泌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和粒径,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81蛋白表达丰度。提取外泌体总RNA,miRNA测序后进行注释、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雏番鸭肝细胞外泌体为直径30~100 nm的囊泡小体,呈“杯托”状;标志性蛋白CD81免疫印迹结果呈阳性表达;miRNA测序共获得了59个新注释miRNA,GO功能富集结果主要涉及单有机体过程、刺激应答、多细胞有机体过程、定位、细胞器、胞外区绑定分子功能等;KGEE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主要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肌醇磷酸代谢和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系统等通路。研究表明番鸭肝脏外泌中的miRNA种类丰富,涉及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胚胎移植前供体牛与受体牛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 以明确血浆外泌体miRNA在牛早期妊娠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以3~6岁、体重480~600 kg的夏南牛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10头供体牛进行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 23头受体牛只做同期发情处理。在人工授精后第7天, 冲洗供体牛子宫以获取囊胚, 选取3头囊胚数相近的供体牛及3头与供体牛体重和年龄均相近的受体牛, 颈静脉采血, 进行血浆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然后提取血浆外泌体miRNA, 并检测其表达量; 采用R语言中的DESeq差异算法计算P值, 并筛选出P<0.05的miRNA, 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6个样本的囊泡粒径均在135 nm左右, 符合外泌体的特征。与供体牛相比, 受体牛中有9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P<0.05), 13个miRNAs显著下调(P<0.05);2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中, 有15个miRNAs预测出无重复的靶基因2 99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的结果表明, 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生物黏附(biological adhesion)、定位(localization)、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功能有关的通路上, 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与黏着斑(focal adhesion)、黏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有关, 提示血浆外泌体miRNA可能参与调控胚胎着床。【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和探究影响胚胎着床的血浆外泌体miRNA提供参考, 并为进一步阐明血浆外泌体miRNA在母牛早期妊娠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结构。外泌体是最小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激活细胞特异性受体和信号通路来控制其生物发生,由转运所需的内体分选复合物(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调节。外泌体在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组织再生、妊娠、精子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的精浆中大量存在外泌体,参与调节精子活力、抗氧化、精子获能、精卵结合等生理学过程。在妊娠过程中,外泌体促进胚胎着床、母胎双向交流、血管生成,提高妊娠成功率。家禽的繁殖过程也受到外泌体的调控。目前研究表明,鸡的精液中已被证实外泌体的存在,与维持精子活力相关。进入母鸡生殖道的精子储存在母鸡的贮精囊中,贮精囊细胞会分泌外泌体样细胞外囊泡,并作用于精子,增加贮精囊中精子的存活率,保证精子活力,促进精卵结合。文章主要阐述了外泌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和禽类繁殖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畜禽繁殖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在各种类型的细胞外囊泡中,外泌体作为一个载体可以携带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内含物,而这些内含物的分拣是一个受调控的、非随机的过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乳源外泌体通过消化道被吸收后,可以促进幼畜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同时还参与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20,(2):410-417
奶牛乳汁外泌体中的microRNA(miRNA)在乳腺癌、炎症和其他乳腺疾病发生时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为了解及分析乳汁外泌体中可能存在的参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miRNA,以健康牛及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差异表达miRNA为背景,结合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汁外泌体miRNA,利用Targetscan、miRDB、miRanda、Vesiclepedia、DAVID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筛选奶牛乳汁外泌体中可能参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miRNA,并对其序列保守性、候选靶基因及靶基因参与的调控功能通路等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奶牛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存在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 29个;Vesiclepedia数据库和NCBI检索文献共获得奶牛乳汁外泌体中的miRNA 66个,其中miR-223、miR-125b、miR-378b在两数据中共存,并在人与奶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之间高度保守。候选靶基因的KEGG功能通路分析显示,MAPK,p53、PI3K-Akt及miRNA的癌症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溶酶体和细胞凋亡等通路均被显著富集。表明外泌体中存在的3个miRNA对奶牛乳房炎发生时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均可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奶牛乳房炎分子辅助选择标记的筛选以及跨物种机体免疫调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可以携带蛋白质、mRNA、非编码RNA等生物学信息,并传递信息到其他细胞来影响受体细胞功能。在人、鼠、牛、羊、猪等动物的妊娠期间,外泌体可以介导胚胎与母体之间的交流,在妊娠识别、胚胎附植、免疫调控、胚胎发育、分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外泌体的特性及其在哺乳动物妊娠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哺乳动物妊娠过程中复杂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与动物体健康及产肉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外泌体(exosomes)又称外泌小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nm~100nm的膜性小囊泡,含有细胞特异性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作为信号分子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功能,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论文就外泌体的发现与应用、分离与鉴定及其参与骨骼肌生长发育、再生和肌肉萎缩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外泌体是指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形成的囊泡结构,可以由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分泌,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包括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羊水、恶性肿瘤、腹水等,是细胞间信号运输的主要载体[1]。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使外泌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并且常被用于肿瘤诊断的早期检测标志物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从外泌体的分离鉴定、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外泌体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动物体液中的纳米颗粒,能够包裹丰富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有力载体.牛乳源性外泌体可抵御摄入者或犊牛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将其包裹的活性内容物传递至靶器官发挥信号传递作用.近期研究表明,牛乳源性外泌体含有大量免疫相关RNA和蛋白质,可调控犊牛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免疫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