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已退化的北虫草菌种为试材,采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活体蚕蛹、基内菌丝分离、蚕蛹回接等5种菌种复壮法,研究了不同复壮方法对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活体蚕蛹复壮法得到的菌种在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均是最高的,菌丝生长速度提高了29.97%,子实体产量提高了383.93%,故确定活体蚕蛹复壮法是5种方法中最好的虫草菌种复壮法。  相似文献   

2.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以在人工条件完成整个生活史的蛹虫草菌种,分离、鉴定了2个蛹虫草菌株子囊孢子的单孢分离物,对子囊单孢的配对培养和子实体诱导结果显示,蛹虫草具有典型的二极性异宗配合习性。  相似文献   

4.
一株采自蒙山的瘤座虫草的世代交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自山东蒙山采得一簇虫草子座,确认为瘤座虫草。经组织培养、子囊孢子分离及培养皿特征观察,并以分生孢子菌株回接寄主豆天蛾幼虫获得子实体,确定了该虫草的无性阶段,认定其分生孢子阶段为天蛾科层梗孢或杵形虫束梗孢。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该虫草有性阶段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等的超微结构,研究了该虫草的世代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5.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以7种不同谷物培养基培养灵芝、蛹虫草,比较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度和生长指数。结果表明,灵芝、蛹虫草菌丝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为39.9;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长的是荞麦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为12.8。  相似文献   

7.
沙卫民 《食用菌》2003,25(4):26-26
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成功 ,为医药产品 ,保健产品 ,功能食品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提供了丰厚的原料。笔者就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菌瓶制作 母种本站分离复壮菌株。大米 93 % ,葡萄糖2 % ,蛋白胨 2 % ,蚕蛹粉 2 .5 % ,磷酸二氢钾 0 .3 % ,维生素B10 .0 5 %。原料装入 50 0ml罐头瓶中 ,每瓶大米培养料约高1cm ,装入大米后 ,每瓶加入的水高出大米 0 .5cm ,每瓶装干料50 g左右 ,水 70g左右 ,料面平整 ,然后用高压聚丙烯薄膜封口灭菌。2 快速发菌 菌瓶灭菌后 ,在接种箱内接蛹虫草三级种 (试管斜面种 )每块菌种约 0 .5cm大小 ,略…  相似文献   

8.
将采自长春净月潭的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蛹虫草菌株进行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配方1上菌丝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0,(4)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方法:CM-1518、白化蛹虫草CM-Y1518为试验蛹虫草菌株,研究亚硒酸钠(0~700 mg/L)对蛹虫草及白化蛹虫草菌丝长势、菌丝平均长速及菌落形态影响。结果:蛹虫草菌丝硒耐受性高于白化蛹虫草,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650 mg/L时,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700 mg/L;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200 mg/L时,白化蛹虫草均可生长,硒耐受极值为250 mg/L。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86年以来,对当地野生蛹虫草进行了驯化培植。经反复多次实验,在米饭培养基、柞蚕蛹、桑蚕蛹和玉米螟蛹上均培植出了与野生型形态相同的子实体。为了掌握人工培植蛹虫菌的最佳环境条件,我们对蛹虫草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蛹虫草菌种,为本所分离培养的纯种。培养基质设:①琼脂培养基,有  相似文献   

11.
僵虫似蚕,体表黄色,足8对,气微腥,味微苦。子座近圆筒形,棕褐色,柔韧细长,上部稍膨大,顶尖不孕。子囊壳基生,卵形。子囊细长,丛生自子囊壳基部,有顶帽。子囊孢子2(4)个,线形多隔,不断裂。无性阶段菌种(中国被毛孢),生长缓慢,分生孢子梗单或簇生,分枝轮状,产孢细胞瓶形,分生孢子肾形至椭圆形,单孢,2个-4(6)个被一粘膜包围。  相似文献   

12.
单孢分离交配法提纯复壮杏鲍菇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已退化的杏鲍菇品种进行单孢分离、交配,以及出菇试验找出最能体现杂种优势的配对孢子组,恢复最初的优良性状。结果从该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11个单孢子;分别进行单孢交配,获得了12个配对组合。通过筛选,对其中6个组合进行出菇试验,内有3个交配组的生物学效率优于亲本,表明此方法收到了对杏鲍菇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人工培养条件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蛹虫草在人工栽培状态下的显微,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蛹虫草无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内形成1 ̄8个子囊孢子,每个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进行多次无性分裂,亦可在子座上萌发。  相似文献   

14.
家蚕蛹虫草的毒性研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6 4 对大鼠HB、RBC、WBC的影响 结果如表8所示 ,数值均在正常值内。各剂量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对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方差分析 ,P >0 0 5 )。表 8家蚕蛹虫草对大鼠HB、RBC、WBC的影响 (X±SD)性别 剂量(g/kg)鼠数(只 )血红蛋白(g/l)红细胞计数(10 12 /l)白细胞计数(10 9/l)对照组 10 134 4± 16 2 9 6 0± 0 72 2 5 6 6± 4 99雌 1 0 10 136 7± 15 2 9 5 4± 0 80 2 5 2 6± 5 0 82 0 10 14 1 5± 13 4 10 0 2± 1 10 2 6 88± 3 0 14 0 10 12 9 3± 17 4 8 96± 0 932 3 96± 2 71…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八里桥绿萝卜由于长期种植导致部分地区品种退化的问题,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采用原种提纯复壮、良种生产、栽培管理等综合技术,实现了品种的提纯复壮,对维持青海八里桥绿萝卜品种的特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Mulberry is an economic tree being cultivated in China, India and several other Asian countries to feed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as mulberry leaf is the only food material available for this insect. The recent burst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availability of land for agriculture purposes in these Asian countries. This, in turn, has added much pressure on many agro-based industries, including sericulture, to utilize the hitherto unutilized or marginally utilized areas for crop production. Sericulture, a rural agro-based industry, is attempting to expand mulberry cultivation to drought- and salinity-affected lands. Mulberry is only moderately tolerant to s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es, thus utilization of natural variations in stress tolerance does not hold much promise. Therefore, efforts are being taken to develop stress-tolerant varieties using modern biotechnological methods, including transgenesi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made to achieve this latter goal, highlighting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used to achieve transgenic mulberry,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大球盖菇特性,利用桑枝屑生料在冬闲田进行黑膜小拱棚覆盖栽培,主要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铺料播种、覆土、灌溉、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桑枝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广西山区桑蚕业经济循环及产业链的延长。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苹果黑星病的分布情况,初次侵染来源及病害循环、症状特点、品种抗病性、防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伊犁河谷已普遍发生,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野苹果类型的抗病性比主栽苹果抗病性好,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此外,发现了病害的一种新的表现症状-散点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