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瓜穴盘育苗潮汐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黄瓜穴盘育苗最优潮汐灌溉制度,以"津绿19号"黄瓜为试材,分析了潮汐灌溉(T1、T2、T3、T4处理)和顶部洒水灌溉(T5处理)条件下黄瓜穴盘苗生长、生理变化、基质性质和灌水量指标。结果表明,T1和T4处理黄瓜穴盘苗生长势强,壮苗指数、光合效率和根系活力最高,差异显著。与顶部洒水灌溉(T5)相比,潮汐灌溉处理(T1、T2、T3和T4)基质电导率低、灌水量少,且分别节水26.86%、33.72%、32.90%和24.00%。潮汐灌溉正交试验的3因素对株高、茎粗、G值、净光合速率和灌水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灌溉频率灌水高度灌水时间。黄瓜穴盘幼苗灌溉方法以潮汐灌溉为宜,且试验条件下黄瓜穴盘育苗潮汐灌溉的最优灌溉制度组合为灌溉高度1.5cm、灌溉时间30min、灌溉频率1次/2d。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保水剂对基质特性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型高分子节水材料,保水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储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比较了微晶纤维素保水剂和秸秆沼渣保水剂在穴盘育苗中对基质理化性质和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壮苗指数、日均干质量增长量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显示,2种保水剂的施用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黄瓜幼苗生长都具有显著的效果;第36天时,加入保水剂的各处理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施用微晶纤维素保水剂质量分数在0.3%时,黄瓜幼苗日均干质量增长量可达(0.015 4±0.000 9)g/d,壮苗指数达0.489 2±0.076 2,根系活力达61.82μg/(g·h);施用秸秆沼渣保水剂质量分数在0.3%时,黄瓜幼苗日均干质量增长量可达(0.015 6±0.000 4)g/d,壮苗指数达0.508 9±0.098 5,根系活力达60.90μg/(g·h)。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沼渣保水剂可作为一种新型土壤保水剂应用到黄瓜育苗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机械移栽黄瓜穴盘苗育苗品质评价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兼顾生长质量和机械移栽性能的黄瓜穴盘苗,以育苗基质配比(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体积比为2∶1∶1、3∶1∶1和4∶1∶1)、基质压实度(基质与穴孔的体积比为1.0、1.2和1.4)和营养液浓度(营养液电导率为1.0、1.2、1.4mS/cm)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进行压缩和拉拔试验,测量黄瓜穴盘苗的抗压力和脱盘力;计算黄瓜穴盘苗的壮苗指数;利用X射线μCT扫描仪对苗钵进行检测和根系三维重构,在垂直方向用根系分布密度最小和最大值的比值表达根系均匀程度,水平方向上用外围根系分布密度表达根系包裹苗钵的紧密程度。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试验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苗钵的抗压力、脱盘力、壮苗指数、根系均匀系数和外围根系分布密度为优化目标,用综合评分法得出当育苗基质配比为3∶1∶1、基质压实度为1.2、营养液电导率为1.2mS/cm时,育苗品质最优。在取苗频率为43、48、53株/min时进行取苗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组因素组合条件下,苗钵破损率分别为3.6%、3.9%和4.3%,取苗成功率为97.2%、96.1%和94.8%,优于其它因素组合的试验结果,与综合评分方法优选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给穴盘苗带可降解钵移栽机构设计指标提供参考,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按7∶1∶2配比为穴盘育苗基质,以苏椒161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材质育苗盘和所培育穴盘苗钵体经不同包裹量处理对辣椒苗植株生长中根茎叶参数的影响。育苗盘分规格统一的传统不可降解材质育苗盘和可降解材质育苗盘;钵体不同包裹量分全包裹、2/3包裹、半包裹、不包裹和四周均布打孔五种。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带钵移栽的钵体包裹整体上对栽后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影响,不可降解盘苗栽后壮苗指数为0.016,产量为78.99 kg;可降解盘不包裹苗栽后壮苗指数为0.011,产量为62.12 kg;可降解盘半包裹苗栽后壮苗指数为0.009,产量为52.72 kg;可降解全包裹壮苗指数为0.009,产量为43.17 kg,表现均为最弱。说明,穴盘苗钵体被可降解材质包裹越多,对秧苗素质和产量越不利。据此,提出穴盘苗钵体被(2/3~1/2)穴钵高度包裹处理可作为移栽机去除包裹材料进行移栽的下限指标,为自动移栽机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米秸秆替代传统基质草炭的可行性,以"中农19号"黄瓜为供试材料,将玉米秸秆、草炭、沼渣、蛭石、珍珠岩等按不同体积比混配制成育苗基质。通过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对玉米秸秆和草炭的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穴盘育苗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对基质理化性质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对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p H值和电导率EC等理化性质有改善作用;将玉米秸秆按照适宜的体积配比代替草炭和沼渣育苗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试验表明,与对照组CK1(草炭25%、沼渣25%、珍珠岩25%、蛭石25%)相比,T1(秸秆10%、草炭20%、沼渣20%、珍珠岩25%、蛭石25%)和T2(秸秆20%、草炭15%、沼渣15%、珍珠岩25%、蛭石25%)更适宜作物生长,种子萌发40 d时,T1组黄瓜幼苗的株高为(8.61±0.34)cm、茎粗为(4.34±0.27)mm、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7.40±2.15)SPAD、叶面积为(60.21±1.69)cm~2、根系活力为(118.306±30.611)TTFμg/(g·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1。因此,玉米秸秆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代替部分草炭用于育苗基质的配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草炭、有机肥、蛭石、玉米秸秆、炉灰渣配制成不同配方的复合型育苗基质,研究其特性及对黄瓜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6(草炭∶有机肥∶炉灰渣=6∶2∶2)的理化性质适合穴盘育苗,育出的黄瓜秧苗质量最佳,且生产成本较进口泥炭基质降低,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卢坤  李美辰  秦勇 《农业工程》2020,10(12):102-106
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可为新疆和田地区黄瓜穴盘育苗提供参考。采用穴盘育苗技术,把椰糠、商品有机肥、沙子按不同体积比例混配成复合基质进行黄瓜育苗,设置5个处理和1个对照。对照基质配比为椰糠∶商品有机肥=20∶1,5个处理的基质配比分别为椰糠∶沙子∶有机肥=16∶1∶1、椰糠∶沙子∶有机肥=18∶1∶1、椰糠∶沙子∶有机肥=20∶1∶1、椰糠∶沙子∶有机肥=22∶1∶1、椰糠∶沙子∶有机肥=24∶1∶1,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椰糠∶沙子∶有机肥=22∶1∶1的处理H4,培育的黄瓜幼苗综合隶属函数值较高,优于对照(椰糠∶有机肥=20∶1),长势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椰糠∶沙子∶有机肥=22∶1∶1的椰糠型复合基质配比作为和田地区黄瓜穴盘苗生长的育苗基质,对培育黄瓜壮苗有利,可以作为和田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穴盘育苗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8.
以秋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增氧灌溉技术和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增氧灌溉对大棚秋黄瓜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T1:早中晚3次增氧灌溉,T2:早上1次增氧灌溉)对秋黄瓜根系生理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从幼苗期到结瓜期,根系活力表现为T1处理T2处理CK;结瓜末期,根系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脱落酸、可溶性蛋白表现为T1处理T2处理CK,可溶性糖表现为CKT2处理T1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增氧灌溉大棚秋黄瓜结瓜末期根系生理特征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可溶性蛋白、脱落酸和根系活力之间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过氧化氢酶、脱落酸、根系活力之间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增氧灌溉条件下,根系中过氧化氢酶(X1)对根系活力(y)的直接影响最大,且与可溶性蛋白质(X3)、脱落酸(X4)对根系活力均有决定性的正向作用;可溶性糖(X2)对根系活力的直接负影响最大,对根系活力有决定性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烤烟小苗移栽模式下烟苗培育技术,以育苗孔物理参数为基础,研发不同规格育苗盘,比较其对烟苗生长的影响,优选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育苗盘参数。结果表明,育苗孔上表面积较CK降低18.70%~54.41%,育苗盘孔密度较CK增加21.21%~102.02%,育苗孔规格改变对烟苗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发生在封盘后,育苗孔容积降低幅度超过56.92%,烟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则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较CK显著下降,降低幅度达10.17%,叶片MDA含量明显增加,较CK高146.44%,抗逆性降低。小苗移栽模式下,在CK基础上,将育苗孔容积减小(幅度<56.92%)、育苗盘孔密度增加(幅度<77.78%)是可行的。结合育苗成本,建议在可烟区推广应用上孔径2.41~2.54 cm×2.18~2.35 cm、下孔径1.5 cm×1.5 cm、孔深4 cm、孔密度315~352孔/盘的育苗盘(长×宽为60 cm×40 cm)。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烤烟小苗移栽模式下烟苗培育技术,以育苗孔物理参数为基础,研发不同规格育苗盘,比较其对烟苗生长的影响,优选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育苗盘参数。结果表明:育苗孔上表面积较CK降低18.70%~54.41%,育苗盘孔密度较CK增加了21.21%~102.02%,育苗孔规格改变对烟苗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发生在封盘后,育苗孔容积降低幅度超过56.92%,烟苗根鲜重、根干重则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较CK显著下降,降低幅度达10.17%,叶片MDA含量明显增加,较CK高出146.44%,抗逆性降低。故小苗移栽模式下,在CK基础上,将育苗孔容积减小(幅度小于56.92%)、育苗盘孔密度增加(幅度小于77.78%)是可行的;结合育苗成本,建议在可烟区推广应用上孔径:2.41~2.54cm×2.18~2.35cm、下孔径:1.5cm×1.5cm、孔深: 4cm、孔密度:315~352孔/盘的育苗盘(长×宽:60cm×40cm)。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机械化移栽自动分苗取苗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动分苗取苗技术的限制,全自动移栽机发展缓慢,现有机具造价高、通用性差,无法满足我国的实际需求,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此,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钵苗与裸苗自动分苗取苗技术发展状况,按照分苗取苗方式的不同,将钵苗自动取苗装置分为顶杆式、夹取式、气力式、组合式和链带式等,将裸苗自动分苗取苗装置分为链带式、外槽轮式、气力式...  相似文献   

14.
穴盘苗移栽机自动取苗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盘育苗是我国现代化育苗的主要方式,针对穴盘苗人工移栽或半自动移栽作业效率低、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等问题,为全自动移栽机设计了一种运行稳定、高效的自动取苗装置,基于齿轮-凸轮-连杆复合机构实现符合农艺要求的取苗工作轨迹。建立了取苗装置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凸轮槽的理论廓线方程和实际轨迹方程。采用SolidWorks软件和Adams软件,构建了取苗装置的三维模型和虚拟样机模型,得到了仿真工作轨迹。制作了取苗装置的物理样机,并进行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工作轨迹与理论轨迹、仿真轨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各种类型的自动取苗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将所有穴盘苗移栽机自动取苗机构按穴格形状分为锥形的上拔式与倒锥形的下抽式两大类进行阐述.依据上述对自动取苗机构的大分类,将上拔式取苗机构又进一步细分为顶杆式、机械手式、推苗杆与机械手组合式和传送带式4小类,而下抽式取苗机构细分为顶杆式和落苗式两类.同时,对各种形式的典型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取—送-栽苗一体化移植机构以提高作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带式喂入钵苗栽植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介绍带式喂入钵苗栽植机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影响生产效率和栽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喂入和栽植的最佳参数。检测表明 :该机生产率 84株 / (行· m in) ,株距合格率 95 % ,栽直率 90 .5 %  相似文献   

17.
一种种苗移栽机自动取苗送苗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国内外旱地栽植技术和移栽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种苗自动取苗送苗机构。该装置采用PLC程序进行控制,使分苗系统和送苗系统按照各自的要求实现其动作,完成所需要的功能。该机构是一种集自动取苗、送苗、放苗于一体的多功能机电气一体化装置,可在种苗移栽的过程中代替人力来实现取苗、送苗的操作,且可应用于棉花、番茄、玉米等作物穴盘育苗的种苗移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玉米钵苗的大田高效移栽,避免传统苗钵分离方式造成的秧苗损伤,设计了一种以锯齿刃圆盘切割刀为主体的分苗机构,并重点研究了圆盘切割刀的结构形式。利用UG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搭建试验台进行分苗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能顺利将单排纸钵苗切割分离成单个玉米钵苗并送入导苗管中,为全自动玉米移栽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花生出苗质量,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田间自走机器人获取花生图像信息,然后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获取图像中花生苗的数量、花生苗冠层投影面积以及花生苗中心点坐标位置。将花生缺苗率和花生苗活力指数作为花生出苗质量评价指标,以花生苗数量结合花生苗坐标计算花生缺苗率,以花生苗叶片包络面积计算花生苗活力指数。针对花生图像识别易受环境干扰的问题,提出了鲁棒性强的花生苗提取算子,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花生苗提取算子进行分类,结合花生苗和土壤自适应分类算法,有效地将花生苗从土壤中提取出来。针对花生苗棵数误判现象,提出了采用图像全局分割和区域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并基于形态学方法剔除田地杂草等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识别花生苗数量的平均准确率为95.4%,花生苗株距计算平均误差为5.35 mm,验证了所提出的图像自适应分类算法的可行性。基于机器视觉所得花生缺苗率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0.991(皮尔逊相关系数),人工评价与基于机器视觉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