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大黄鱼与海区放养和传统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肌肉品质差异,测定了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海区放养大黄鱼粗蛋白含量高于深水网箱,显著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粗脂肪含量是海区放养大黄鱼的2倍以上,深水养殖大黄鱼的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海区放养大黄鱼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丙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区放养组其他氨基酸含量与深水网箱组差异不明显,显著高于普通网箱组(P0.05)。脂肪酸含量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DHA、EPA,放养大黄鱼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棕榈酸含量最高,深水网箱大黄鱼的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自然组(63.60)、深水网箱(66.32)、普通网箱(57.6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29.1、28.57、24.40,海区放养养殖大黄鱼DHA含量显著高于深水网箱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3种养殖模式下锌含量差异不明显,海区放养和深水网箱大黄鱼的磷含量相同,高于普通网箱。海区放养钙和镁含量均高于深水网箱高于普通网箱。深水网箱硒含量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相当,低于海区放养大黄鱼。该研究对于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品质及不同养殖来源的大黄鱼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背部肌肉营养成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①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②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③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营养成分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行研制开发的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与冰鲜、普通配合饲料在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效果对比,分二个地点、大小二种规格、二个水平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低沉性配合饲料在大小两种规格的大黄鱼养殖中,成活率最高(91.8%和85.5%)、日均增重率最高(1.59g/d和0.40g/d),平均饲料系数较低,养殖成本低于冰鲜饲料。大规格商品大黄鱼养殖中,达400g上市规格的以低沉性饲料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6.8%,普通配合饲料次之为61.5%,冰鲜最低为48.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名贵鱼类,主要分布在近海、黄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雷州半岛等10多个渔场,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成活率高,好管理,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当年每尾平均可达0 .75kg左右,最大的可达1kg。1 海区的选择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应选择水质肥沃、盐度适宜的海区。  相似文献   

6.
循环水系统中淡化养殖大黄鱼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5)条件下,室内循环水养殖8月龄大黄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龄正常海水(盐度为35)网箱养殖大黄鱼生长情况以及肥满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海水盐度网箱养殖中的大黄鱼体质量显著大于同期淡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的体质量(P0.01),而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肥满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上下波动,并且在繁殖季节大黄鱼的肥满度高于非繁殖季节。大黄鱼长期生长在盐度为5的海水中其卵巢可以发育成熟,但性腺指数低于正常海水中的大黄鱼的性腺指数,并且在成熟的大黄鱼卵巢中,淡化组的大黄鱼卵巢中成熟卵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海水组的大黄鱼。本实验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和淡化养殖条件下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是我国特有的海洋经济鱼种,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日益减少,养殖大黄鱼现已成为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相较于野生大黄鱼,养殖大黄鱼存在体色变浅、脂肪含量较多、腥味较重等问题,营养调控被认为是一种改善养殖大黄鱼品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大黄鱼体色、肌肉质地、营养成分、风味滋味等方面综述了评价大黄鱼品质的各个指标,着重论述了可用于改善大黄鱼品质的多种饲料添加剂及其对可能涉及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以期为研究开发高品质大黄鱼饲用添加剂,并将其应用于养殖大黄鱼肌肉品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黄鱼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观察及养殖户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了大黄鱼网箱养殖技术,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拓展黑水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浙江省乐清湾的海水网箱养殖场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浮性试验、活体保存试验,以及大黄鱼养殖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在海水中多数上浮,便于鱼类养殖时投喂;黑水虻幼体在40目海水网箱中可存活10 d以上而不发育蜕皮和变硬;另外,在大黄鱼养殖纯投喂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的试验中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大黄鱼网箱养殖适宜直接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  相似文献   

10.
于2021年5—11月在舟山市朱家尖寨峰山海区,采用3口周长40 m、深度7 m的深水网箱对平均规格209.5 g·尾-1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期间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经过6个月养殖,平均体重达562.8 g·尾-1,养殖成活率约85.8%,饵料系数约1.76。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小网箱比较,深水网箱养殖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体色呈天然金黄色,更接近于野生品质,售价平均增加20元·kg-1以上,且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少;本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对环境的污染现状,从负外部性、公地悲剧、产权模糊以及囚徒困境4个角度分析了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的经济学根源,指出了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各自的适用条件,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官井洋海区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     
《新农村》2002,(5)
浙江省首次繁育成功岱衢族大黄鱼大黄鱼中的精品——岱衢族大黄鱼最近在象山县繁育成功。这在浙江省还是第一次。位于象山港的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使3尾野生岱衢族大黄鱼亲鱼顺利产卵。目前,这些大黄鱼已育出仔鱼50万尾,至4月中旬,约有5万尾大黄鱼鱼苗放入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5.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的网箱养殖和越冬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17.
《农村百事通》2010,(11):55-58
4月15日80元1公斤的大黄鱼在浙江省椒江区的海产市场,大黄鱼能卖到80元1公斤。这种大黄鱼与普通大黄鱼有什么区别呢?原来.这种大黄鱼是在仿野生条件下养殖的。近年来随着野生大黄鱼资源的严重匮乏.人们开始在气候温暖、水势平稳的近海浅水里进行仿野生人工养殖大黄鱼。为了更接近野生的养殖状态.养殖户们给大黄鱼喂的都是新鲜的小鱼虾.饲料成本相对要高.而且养殖的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北仑区、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和余姚市等7个宁波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区的监测情况,综述了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青蟹、大黄鱼、鲈鱼和甲鱼等6个测报品种的2006年7月份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预报了2006年8月份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主病害,并提出了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北仑区、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和余姚市等7个宁波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区的监测情况,综述了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青蟹、大黄鱼、鲈鱼和甲鱼等6个测报品种的2006年7月份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预报了2006年8月份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主病害,并提出了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配合饲料饲喂大黄鱼鱼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6月 7日 -7月 1 2日在霞浦县东安海区网箱进行全价配合饲料喂养大黄鱼鱼种试验 .试验分为 A、B、C3个网箱 ,A箱饲喂全价鱼种配合饲料 ,B箱饲喂 5 0 %全价鱼种配合饲料搭配 5 0 %冰鲜鱼是鱼 ,C箱饲喂冰鲜鱼是鱼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管理和养殖条件下 ,A、B、C3组饵料系数分别为 1 .41、1 .46和 1 .65 ,增重率分别为 5 5 .5 0 %、5 3 .69%和 43 .67% ,说明 A、B网箱大黄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于 C网箱 ,且养殖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