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LED红蓝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对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提供高品质的金娃娃萱草试管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50%R+5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作为对照(CK),从中筛选出最佳光质比;在最佳光质比条件下,设置不同光照强度(30,40,50,60μmol/(m~2·s)),测定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处理下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金娃娃萱草株高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单一蓝光处理最大,最大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单一红光处理最大,叶数、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70%R+30%B处理最大,根数和干鲜质量均以80%R+20%B处理最大。株高、叶数、根数、干鲜质量、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处理最大,最大根长以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处理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以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处理最大。【结论】当LED红蓝光质比为70%R+30%B、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时,更适于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LED光强对不结球小白菜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ED不同光强对不结球小白菜生长、光合特性及光源能耗的影响,探讨适合不结球小白菜生长的节能高效的光强参数。【方法】以“四季”和“鸡毛”2个不结球小白菜品种为材料,在4个LED光强处理(153,229,287和330 μmol/(m2·s))下栽培不结球小白菜,处理48 d后测定不结球小白菜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光合指标及LED耗电量。【结果】随光强增加,不结球小白菜茎粗、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均有所增加;株高先降低后增高。除高强光处理(330 μmol/(m2·s))外,叶绿素含量均随光强的降低而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指标随光强下降也都呈现减小趋势。光强越低,消耗的电能越小;光强越高,电能转换效率越高。【结论】330 μmol/(m2·s)高光强处理增强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和光能转化效率,提高了光合能力,有利于不结球小白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为材料,采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278、327、373、420和463 μmol·m-2·s-1)对其进行培养。通过测定藻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光照强度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373 μmol·m-2·s-1时螺旋藻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0.203,培养10 d后生物量达0.298 g·L-1,是初始生物量的6.2倍。极端光强463 μmol·m-2·s-1时藻细胞出现死亡。单位质量藻体中叶绿素a、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积累最大值的光强与生长最佳光强相同,即在373 μmol·m-2·s-1时产量均最高。类胡萝卜素在高光强420 μmol·m-2·s-1时产量最高,而藻蓝素和可溶性蛋白在较低光强278 μmol·m-2·s-1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该研究结果可为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在螺旋藻规模化培养中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电导率对微型水培菊花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水培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电导率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营养液在高光照强度条件(250 μmol·m-2·s-1)下,pH值和电导率有显著变化,高光照强度和高营养液电导率(3.0 mS·cm-1)条件下,菊花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整株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株高、根长及新叶数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菊花苗在高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高于中(100 μmol·m-2·s-1),低(50 μmol·m-2·s-1) 光照强度处理。可见,高光照强度和高营养液电导率有利于微型水培菊花苗的培养。图5表1参11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一株新分离雨生红球藻的适宜生长条件,以藻细胞密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子试验方法,获得该株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和接种密度分别为105 μmol/(m2·s)、21 ℃和 7.5×104 cells/mL。然后采用响应曲面法(RSM)耦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了预测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培养光照强度、温度和接种密度及其二项式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培养密度有着显著影响。各因素影响强弱的顺序:接种密度>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响应曲面法获得雨生红球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20 μmol/(m2·s),温度20 ℃,接种密度9.25×104 cells/mL,在此组合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可达45.08×104 cells/mL,比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高藻细胞密度高出6.9%。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利用Li-6400 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林下网脉核实幼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分别为4.105,3.021和2.125 μmol/(m2·s),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光源下,雨季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相对更高,最大值分别达到0.149,1.733 mmol/(m2·s)和7.632 mmol/mol。网脉核实幼树在林下自然光照环境中,雾凉季、干热季、雨季一天中净光合速率(Pn)最大值分别为0.652,1.192和1.975 μmol/(m2·s);各季节中,PnGsWUE等的日变化进程均表现为双峰型特征,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热带季节雨林网脉核实幼树在林下的光合作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PnGsTrWUE等总体上呈现出雨季最大、雾凉季最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对红叶石楠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叶石楠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和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60%R+4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CK),探究不同光质比对红叶石楠试管苗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红叶石楠试管苗株高、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总鲜质量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叶长、叶幅、地上部干物率、总干物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根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地下部干物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根系活力在70%R+3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各处理试管苗的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70%R+30%B处理最高。(3)叶片POD和SOD活性以70%R+30%B处理最高,CAT活性以100%R处理最高,MDA含量以80%R+20%B处理最高。【结论】红蓝光比为7∶3时有利于提高红叶石楠试管苗叶绿素、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有效促进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长,可以作为红叶石楠植物离体培养的最佳光质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光源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高品质的铁皮石斛试管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LED光源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试材,在LED光源的红光100%R(主波长640nm),蓝光100%B(主波长464nm),80%R+20%B,70%R+30%B,50%R+50%B 5种不同光质配比下培养,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比较经不同光质比处理90d后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铁皮石斛试管苗株高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根长均在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根数在70%R+3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50%R+50%B处理下,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干鲜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在10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结论】红蓝光比例为1∶1时有利于铁皮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及干物质和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氮添加对秦岭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为秦岭地区华山松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陕西观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分解袋法开展不同形态及水平氮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试验,氮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H4Cl)、硝态氮(NaNO3)和混合态氮(NH4NO3),每种氮形态设置N1(0.5 g/(m2·a))、N2(1.25 g/(m2·a))、N3(2.5 g/(m2·a))、N4(5.0 g/(m2·a))和N5(10.0 g/(m2·a))5个水平,以N0(0 g/(m2·a))为对照,共16个处理。在试验区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个样地内设置16个1 m×1 m的小样方,将上述16个处理对应布置在16个小样方内。在试验开始1个月后定期取样,测定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残留量及碳(C)、氮(N)、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计算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解系数和C/N值。【结果】(1)添加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处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别为82.47%,81.83%和84.96%,均低于对照的年平均质量残留率84.99%。(2)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处理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50%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0.41~1.65年,分解95%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4.16~7.15年。(3)当氮添加水平低于5.0 g/(m2·a)时,可促进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纤维素的降解,当氮添加水平高于5.0 g/(m2·a)时,可抑制纤维素的降解;不同形态不同水平的氮均促进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木质素的降解。(4)随着时间的延长,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C含量和C/N值在分解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而N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系数与 C/N值呈负相关关系,即C/N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结论】经过1年的分解,3种形态的氮均表现为低水平促进分解,高水平抑制分解,其中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添加水平分别低于或等于2.5,5.0和1.25 g/(m2·a)时,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的分解起促进作用,高于上述添加量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在不同光照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花青素合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GLH4为研究材料,选取优质种子种植于花盆,在人工气候箱中以300 μmol/(m2· s)光照培养至2叶1心期后,进行强光700 μmol/(m2·s)和弱光300 μmol/(m2· s)处理,取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进行表型观察;分别取不同光照处理96 h油菜的第1片真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GLH4在不同光照下的转录组数据,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KEGG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油菜幼苗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和Analyst 1.6.3软件进行油菜幼苗代谢组数据的处理,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的表型观察发现,强光处理油菜幼苗茎、叶颜色变紫,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深。转录组KEGG分析共找到9 8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参与光照调控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了20条通路中,其中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1 751个),其次为次生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986个)。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出2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最多(81个)。类黄酮代谢物中包括7种花青素苷,其中花翠素、花翠素 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和牵牛花色素3-O-葡萄糖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达量居前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强光诱导油菜器官和组织颜色的变化与花青素积累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在植物工厂条件下能促进番杏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本试验通过调节LED灯光强,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番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光照强度150 μmol/(m·s)处理下,番杏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侧枝长、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均最佳;(2)在光照强度为150 μmol/(m·s)时,番杏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电子传递效率(ETR)最大,光系统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数值虽较高,但并未呈显著性变化,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3)在光照强度为150 μmol/(m·s)时,番杏糖类化合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品质指标均表现为最佳状态,粗纤维与单宁含量变化不大,硝酸盐含量最低。综上所述,光照强度150 μmol/(m·s)时有利于番杏生长发育及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绿光补光模式对番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为建立设施生产中的夜间绿光补光措施提供有利理论参考,以‘京采8号’鲜食中果型番茄品种为试材,设置两种试验因素:E1为补光时期(T:全生育期补光;A:成株期补光;S:苗期补光);E2为补光强度(L1:81 μmol·m-2·s-1;L2:54 μmol·m-2·s-1;L3:27 μmol·m-2·s-1),共10个处理,包括CK(不设置补光)、TL1、TL2、TL3、AL1、AL2、AL3、SL1、SL2和SL3。结果表明:较CK,TL1、TL2和AL1处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茎、叶干重显著增加;TL1、AL1处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SL3处理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L1—AL3处理叶绿素b、类胡萝素、叶绿素a+b、叶绿素a/b含量、植物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和植物转酮醇酶含量显著增加;TL1、TL2、AL1和AL2处理叶氮含量显著增加。果实品质方面,相较于CK,TL1—AL3处理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上升,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TL3和AL2处理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增幅达24.3%和23.9%。对所有测定指标进行VIKOR—AISM综合评价,发现AL1处理表现最好,其次为TL1处理。因此,建议用81 μmol·m-2·s-1夜间绿光在成株期对番茄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新疆核桃砧木苗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对氮梯度的响应,为核桃砧木苗施氮标准化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阿克苏厚皮农家种质核桃砧木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诱导,测定核桃砧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基于氮梯度加载下的核桃砧木苗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并在15 g.a-1.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结论】适量地增施氮肥有利于核桃砧木苗的生长、提高砧木苗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促进氮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种除草剂不同配比防除狗牙根草坪内泽漆的效果,筛选出最优防除方案,为有效防除泽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77.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56% 2甲4氯钠可溶性粉剂、40%苄·二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可溶性粉剂正交组合的16种不同配比对泽漆进行防除,在施药后3,6,12,20,30 d分别观察记载泽漆外观状态,统计死亡植株数,计算药效指数、株防效,并在施药后3,6,12,20,30,45 d观测记载狗牙根生长情况。【结果】3种除草剂不同配比对泽漆的防效差异显著(P<0.05),3种除草剂混用对泽漆的防除效果比2种混用效果好,2种混用的效果比单一好。当3种除草剂混用时,以40%苄·二氯可溶性粉剂85 mg/m2+56% 2甲4氯钠可溶性粉剂300 mg/m2+77.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420 mg/m2组合防效最好,药后3~6 d,药效指数达到96.0%~97.6%,株防效可达到88.9%,药后20 d药效指数和株防效均达到100%,且在30 d内没有再生能力。单一除草剂的使用对狗牙根生长无影响或影响甚微,2种及3种除草剂混用在药后3~20 d对狗牙根生长造成可见影响,但在30 d后均可减轻,45 d后均可消失。【结论】可用40%苄·二氯可溶性粉剂85 mg/m2+56%2甲4氯钠可溶性粉剂300 mg/m2+77.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420 mg/m2组合对狗牙根草坪内的泽漆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生理指标的差异,揭示影响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可能因素,以牡丹品种岛锦试管苗和大田苗的叶片及根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者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的生理指标存在很大差异,试管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等指标均比大田苗低,大田苗根系活力为689μg/(g·h),而试管苗仅为141μg/(g·h),但试管苗的POD活性明显比大田苗高,试管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分别为432.37 U/(g·min)、43.89 U/(g·min),而大田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仅为1.76 U/(g·min)和1.61 U/(g·min)。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可能与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较低,POD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草原刈割利用是我国最常用的草原利用方式,刈割强烈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甲烷(CH4)的排放,但对草甸草原的影响大小及机制尚未定论。【方法】 文章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连用,分析了刈割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Re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相比,刈割处理组2021年和2022年的Re(P<0.01)和CH4P<0.05)通量显著降低,平均分别降低45.0%和1.2%;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0.66±0.24)mg/(m2·h)和(6.05±0.16)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Re分别为(11.52±0.38)mg/(m2·h)和(6.29±0.27)mg/(m2·h);2021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0±0.01)mg/(m2·h);2022年刈割和对照处理的CH4排放量为(0.43±0.01)mg/(m2·h)和(0.41±0.01)mg/(m2·h)。(2)刈割处理的土壤温度(P<0.05)和土壤湿度(P<0.01)显著增加。(3)函数拟合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Re正相关,土壤湿度与CH4通量正相关。【结论】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中,刈割处理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和CH4通量,这对于了解和掌握刈割处理下羊草草甸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准确评估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原生态系统碳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ED蓝光不同光强对滇重楼生长、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为阐明滇重楼LED光质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波峰为460 nm的LED蓝光光源,设置200、150、100和50μmol/(m~2·s)4个光强梯度,研究不同光强下滇重楼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解剖结构特征。【结果】随着蓝光光照强度的增加,滇重楼植株鲜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Ⅱ、q_P、栅栏组织厚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F_v/F_m、上表皮厚度呈下降趋势。150μmol/(m~2·s)光强下,滇重楼植株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PSⅡ、q_P值均为最大;200μmol/(m~2·s)光强对滇重楼叶片光合荧光指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植株鲜重下降。【结论】综合考虑不同LED蓝光光强下滇重楼生长、叶片光合荧光特性、解剖结构、光合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议在滇重楼栽培中,将蓝光光强控制在150μmol/(m~2·s)为宜。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大白菜生殖生长时期的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双体(二倍体)、三体种株为试材,测其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密度等几个有关光合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体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对大白菜种株的光合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光合速率表现为双体>三体≈单体,分别为23 2μmol/(m2·s)、21 1μmol/(m2·s)、19.4μmol/(m2·s)。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应用计算机模拟求得双体、随体染色体的单体和三体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是43~46μmol/(m2·s)、900~1000μmol/(m2·s);42~44μmol/(m2·s)、1100~1200μmol/(m2·s);50~52μmol/(m2·s)、1200~1300μmol/(m2·s)。双体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单体和三体。叶绿素含量则为三体>单体>双体,但是叶绿素a/b比值则为双体最大。气孔密度为单体>双体>三体。气孔大小为三体>双体>单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玉米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自来水(CK)及高(1 mmol/L)、中(0.5 mmol/L)、低(0.25 mmol/L) 3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Hg2+溶液滴灌玉米幼苗,处理3 d后测定玉米幼苗根长和叶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对根系和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的变化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与CK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明显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Cu2+对玉米根系中SOD活性无明显影响,Cd2+和Hg2+明显降低了根系中SOD活性。Cu2+使玉米幼苗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低浓度Cd2+和Hg2+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中、高浓度Cd2+和Hg2+则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减弱。重金属对根系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Cu2+无明显影响,Cd2+减弱了Rb1和Rb2的表达,Hg2+则抑制了Rb1的表达,增强了Rb2的表达,且低浓度Hg2+诱导出了Rb3。重金属对叶片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Lb5表达增强,其中Cd2+的诱导效果最强;与CK 及Cu2+ 和Cd2+相比,Hg2+完全抑制了Lb6的表达。【结论】Cu2+、Cd2+、Hg2+对玉米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有关,并存在器官特异性。重金属中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都会影响POD同工酶的表达,但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