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推进畜禽屠宰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确保肉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工程。在省市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江陵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整合生猪屠宰资源,调控屠宰产业布局,推进生猪屠宰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实现了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一体化经营的目标,做到了生猪屠宰产业由"多乱小散差"向"少齐强精美"转变。  相似文献   

2.
各地     
正河南出台意见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3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南由生猪养殖大省向生猪产业强省跨越。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2%,出栏率由146%提高到16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由75%提高到80%。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出栏率达到18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生猪基本实现省内屠宰,具备分割加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现状,笔者对陕西省畜禽屠宰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畜禽屠宰行业和监管现状,指出了畜禽屠宰监管不充分、生猪屠宰整体发展不均衡、牛羊屠宰发展相对落后、家禽规范化屠宰实施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持续强化畜禽屠宰监管、促进生猪屠宰企业转型升级、统筹规划牛羊屠宰产业、尽快规范家禽屠宰管理等策略,以期为陕西省畜禽屠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     
正于康震:提升生猪屠宰监管能力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10月13日,农业部在陕西省渭南市举办全国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研讨培训班。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培训班上强调,要深刻把握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大势,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生猪屠宰行业新发展,努力确保肉品质量安全。于康震指出,自2013年底畜禽屠宰监管职能调整以来,农业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机  相似文献   

5.
要闻     
正农业部: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一是环境压力加大。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二是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三是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  相似文献   

6.
许栋 《新疆畜牧业》2023,(6):12-14+24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围绕产业优势、制约因素、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对我区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构建生产供给长效机制、加强种业建设、保障发展安全、提高屠宰加工质量效益、推动绿色发展、抓好降本增效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山东省要抓好稳定生猪生产、优化产业布局、夯实科技支撑、严格疫病防控、提升加工水平、规范市场流通、强化监管服务七项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监管服务五大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生猪产业现代化。《实施意见》明确了山东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两个节点"的任务目标:到2022年取得重要进展,养殖规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生猪产业历史与发展现状,指出生猪产业存在着育种工作滞后、疫病多发风险高、饲料利用效率低、污染问题突出、养猪设施设备落后等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生猪产业必须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协同创新,以期破解生猪产业创新困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同时概述了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杨再  杨自立  罗莉 《猪业科学》2006,23(11):38-39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大体上分3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经营体制改革转型阶段;重视动物福利、产品安全卫生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中有关行业动态、技术路线、操作技术作了阐述,试图从生猪屠宰行业30年变革的角度,侧面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业发展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我国养猪业一直深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农业农村部等政府部门为切实防范非洲猪瘟疫情扩散风险,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而进一步强化生猪屠宰环节监管,通过加快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压缩落后产能,坚决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生猪屠宰厂(场),促进被淘汰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另外,伴随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生猪产能下降,市场猪肉供应紧张和居民对猪肉消费心理的改变,也加速了肉类市场消费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19年,辽宁省开展了生猪屠宰场点资格清理整顿行动,生猪屠宰场点由520家压减为334家。通过分析,指出辽宁省生猪屠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生猪屠宰场点数量多、条件差、布局乱和产能低等严重问题,并对应提出了继续压减场点数量,持续改善屠宰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以及有效提升屠宰产能等相关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畜牧养殖产业迅猛向前发展,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各种养殖安全问题凸显,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频繁爆发,使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猪肉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蛋白质来源,品质和质量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为更好地贯彻动物防疫法规和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条例,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并按照程序对确诊带病的猪肉制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置,避免带病动物上市销售威胁消费者身心健康。该文论述猪屠宰检疫方法和带病猪肉组织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产业生产、市场需求、屠宰加工等3方面综合阐述了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现状,旨在为贵州省牛羊屠宰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研究表明,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市场需求大、养殖规模小,家庭作坊多、认证企业少,标准化建设滞后、自动化水平较低,产品多样化不足、同质化严重,品牌辐射局限、盈利空间较小等问题,由此提出在养殖规模化上求突破,保障原料供给;在产业集聚化上求突破,盘活加工资源;在生产标准化上求突破,提升产品质量;在价值最大化上求突破,增加产业附加值;在营销品牌化上求突破,推动牛羊出山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调整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后,畜禽屠宰行业由农业部负责管理,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介绍了美国畜禽屠宰检疫的法律依据、管理体制、检疫人员、检疫的内容和程序,以及检疫出证等内容,希望可以为我国屠宰检疫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技术的天津猪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天津市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粪污成为制约天津养猪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文章结合天津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分析天津猪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金、政策等倾斜;探索形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全套运行机制;实现数字化转型,形成粪污资源化治理和应用平台;利用粪污收储创新机制,统筹处理畜禽粪污等相关对策,同时探讨将信息技术融入粪污资源化利用中,以期为天津市粪污资源化利用数字化转型升级及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湖南省农业部门对长沙市、郴州市、衡阳市等地的屠宰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伟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20,37(10):31-34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产能断崖式下降,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产能严重不足,而频繁引种不利于疫情防控,这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快速恢复生猪产能,三元商品猪被迫留为种用;然而,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差,如果选留、选配等管理措施不当会进一步降低其繁殖性能。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杂种母猪的利用原理以及三元母猪的轮回杂交闭群繁育选配策略,期望实现三元母猪的种用价值最大化,提高商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云南省2012—2016年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规模养殖情况、活猪价格、猪粮比及不同规模养殖盈利情况,分析了云南省作为西部地区的养猪大省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长光 《猪业科学》2021,38(7):39-43
楼房养猪是18亿亩耕地红线制约养殖用地的宏观背景下,向空间要发展、向楼房要效益的创新之举,为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迅速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尝试与贡献。对于拥有悠久农耕历史和“猪粮安天下”理念的中国大农业而言,楼房养猪将是一个历史发展潮流与产业升级趋势。在业界的一片喝彩声中,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和清醒。要对楼房养殖模式有一个客观、理性、科学和正确的认知。惟有澄清了楼房养猪领域的偏见和误区、甄别了空间养殖的特点与优势,并及时总结源于实践的楼房猪舍建设经验和分享楼房养猪相关数据成果,中国全域包含楼房养猪在内的畜牧产业才能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