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是云南石榴上最为重要的蛀果害虫,为明确不同性比对该虫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70%±10%条件下,分别设置1∶4、1∶3、1∶2、1∶1、2∶1、3∶1和4∶1(♀∶♂)共7种雌雄性比处理,研究了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子代卵孵化率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性比为2∶1时的产卵期、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长于其余性比,产卵前期短于除3∶1外的其余性比;性比为1∶2时产卵高峰单雌日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性比为1∶3时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卵的孵化率显著大于除1∶2外的其余性比。无论在偏雄或偏雌性比条件下,随着雄虫或雌虫比例的增大,产卵前期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产卵期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平均单雌产卵量均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偏雄性比条件下子代卵的孵化率高于偏雌条件下。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性比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井上蛀果斑螟种群的生殖。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25℃, 70%RH,光照强度5 500 lx及5种不同光周期(L//D=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期、平均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在L//D=16 h//8 h光周期下幼虫期、蛹期和产卵期最短,分别为18.8、8.2 d和7.8 d;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7.4%、86.5%、93.3%和95.3粒。在L//D=12 h//12 h光周期下雌、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分别为15.8、15.1 d和12.5 d,但幼虫存活率最低,为38.9%。光周期对蛹重、成虫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除L//D=16 h//8 h光周期外,其余4种光周期下井上蛀果斑螟幼虫部分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现象,滞育率在3.9%~6.9%之间。长光照有利于井上蛀果...  相似文献   

3.
颜色背景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环境颜色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关系,在室内条件下,以红、橙、黄、绿、蓝和紫色6种颜色卡纸模拟环境颜色,分别测定了其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卵前期以紫色背景下最长,为7.32d,黄色背景下最短,为4.94d;产卵期以绿色背景下最长,为13.53d,紫色背景下最短,为8.57d;单雌产卵量以黄色背景下最多,为90.18粒,绿色背景次之,为88.29粒;绿色和蓝色背景下交配率最高,为96.08%,紫色背景下最低,为62.22%;雌成虫寿命蓝色背景下最长,为22.26d,绿色背景次之,为22.19 d;紫色背景下卵发育历期最长且孵化率最低.表明环境颜色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室内研究了梨小食心虫对蜡纸、PE保鲜膜、硫酸纸和玻璃载玻片4种基质的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梨小食心虫在硫酸纸基质上的累积落卵量和卵孵化率最高,分别为70.75粒和79.39%,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66.50粒和70.95%),但显著高于保鲜膜和玻璃两种基质(P0.05);5日龄和6日龄雌虫对硫酸纸的产卵选择率分别为33.33%和33.08%,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32.26%和31.82%),而7日龄时对硫酸纸基质的产卵选择率为32.46%,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质。表明基质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产卵场所选择,且不同日龄雌虫之间选择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梨小食心虫人工饲养技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成虫日龄与交配状态对棉褐环野螟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棉褐环野螟(棉大卷叶螟)[ Haritalodes derogata (Fabricius)]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因素,为性信息素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5±2)℃,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棉褐环野螟的繁殖适度.[结果]交配时间短于40min时成虫的产卵前期明显延长,而交配时间长于40 min时成虫产卵期延长,产卵量与孵化率显著提高.0次交配产卵量极小且不能正常孵化,交配1次或多次能使产卵量与卵孵化率明显提高.雌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交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日龄的雌性成虫与7日龄的雄性成虫交配后产卵期(4.2±0.76)d、寿命(15.40±0.62)d最长,产卵量(189±17.17)粒/头、孵化率(54.39±0.07)%最大.[结论]明确了雌虫交配持续时长、交配次数以及雌雄不同年龄组配对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饲养密度对成虫获得率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色瓢虫具有自残习性,在大量饲养中需根据此特性探索出适宜的密度来保证成虫获得率和卵的获得量。在室内测定了在100 mL饲养盒中以地中海粉斑螟卵为食物的异色瓢虫幼虫不同密度下的成虫获得率以及雌雄成虫不同配比时的产卵量。幼虫饲养时,一个饲养盒中平均最多获得7只成虫,随着初始虫量的增多,成虫获得率呈下降趋势,单头饲养的获得率最高。成虫饲养时,1雌1雄、2雌2雄和3雌3雄处理的指标呈规律性变化,虫量越多,产卵前期越短、产卵期越长,总产卵量越大,单雌日产卵量越小,后代的孵化率均达80%以上。4雌4雄处理虫量多,相互干扰,导致产卵前期长、产卵期短、产卵量少,孵化率低、雌性比低。2雌1雄处理与相同雌虫数量的2雌2雄处理相比,单雌日产卵量、总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性比均低于2雌2雄处理。3雌1雄、3雌2雄处理与3雌3雄处理相比,结果亦然。雌雄等量比少雄的处理产卵多且优,但单雌产卵量、后代孵化率、雌雄性比以单对饲养最高。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于繁殖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植物——寿星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比较了3种植物组织(寿星花嫩茎、黄豆芽和燕子掌叶片)作为东亚小花蝽产卵植物的适合性。东亚小花蝽对这3种产卵植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在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期和雌成虫命等指标上也明显差异。以米蛾卵和桃蚜为饲料,东亚小花蝽单雌产卵量平均为42.1粒、产卵前期3.3d、产卵期9.7d、雌成虫寿命15.0d。产于寿星花嫩茎上的小花蝽卵孵化率高,在4-6℃条件下冷藏13d不影响孵化率。较之黄豆芽及燕了掌叶片,寿星花嫩茎具有能满足若虫发育期间对植物的需求和植件易于栽种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小花蝽产卵植物。  相似文献   

8.
刘定忠  杨民若 《江西植保》2003,26(4):162-163
室内观察发现,棉铃虫雌蛾于交配后的第1~2d开始产卵,产卵期5~6d,产卵高峰时间出现在开始产卵后的第3d到第4d。其卵的孵化率随着产卵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高,以产卵高峰时间为最高,到后期略有下降。当其雌雄蛾问性比结构发生变化时,卵的孵化率随雌蛾所占比例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成虫的存活时间以雌蛾偏长,比雄蛾平均长1d左右。  相似文献   

9.
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观察,研究了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交配、产卵的行为及规律,并探讨了交配次数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虫的交配前期为5.0±0.5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5.8±0.4d;小黑瓢虫交配活动的主导者是雄虫,雄虫性成熟后可进行交配;性成熟的成虫可全天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8.6min,6:00-8:00为高峰时刻;雌虫交配后可全天产卵,白天产卵量高于夜间,每雌可产卵353~413粒,产卵期63~120d;交配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小黑瓢虫的产卵量,但雌虫的寿命会下降;交配多次的后代繁殖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10 000、1 000、100、1和0.01 mW/m2)与不同波长光(红光630 nm、黄光575 nm、绿光510 nm、蓝光455 nm、紫光440 nm和紫外光365 nm)照射下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寿命、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卵发育历期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10 000、1 000和100 mW/m2高光照强度处理,1 mW/m2和0.01 mW/m2低光照强度处理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较短(<15 d),单雌产卵量较低,分别为51.44粒和51.02粒;卵发育历期较长,分别为3.36 d和3.24 d;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以1 mW/m2处理最短,分别为3.80 d和5.19 d;交配率和卵孵化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黄光、绿光和蓝光,红光和紫外光环境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缩短(<13 d),交配率降低,分别为54.45%和65.56%;产卵前期延长(>5.5 d),产卵期缩短(&l...  相似文献   

11.
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施以黄色灯照射,小菜蛾群体和单管配对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同时,单管配对后成虫产卵率由对照组的70%下降到40%;小菜蛾雌成虫的产卵历期和寿命均缩短了2 d,而对其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室内条件下研究黄色光源对黏虫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能够使黏虫的产卵前期延长1.2d(P=0.002),产卵量减少27%(P=0.001),成虫寿命延长2.3d。可见,夜间施加黄色光照射对黏虫成虫的生物学习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夜出型昆虫与日出型昆虫一样, 具有强大的颜色视觉能力。为明确微光环境下草地贪夜蛾的颜色视觉行为反应, 本研究利用颜色卡纸测试了草地贪夜蛾对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等5种颜色的趋向、取食和产卵选择的偏好性。结果表明, 趋向测试中, 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对蓝色(21.43%和18.57%)和紫色(17.13%和15.70%)表现出明显的趋性, 显著高于绿色、黄色和红色; 取食测试中, 其成虫对不同颜色的选择率无明显差异; 产卵选择则明显偏好黄色(40.27%)和绿色(40.17%)。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昆虫微光视觉生态学理论, 也为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颜色视觉行为机理提供了基础, 应用上为利用颜色视觉研发草地贪夜蛾物理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5%蜂蜜水、5%葡萄糖水及蒸馏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对其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和寿命均有显著影响。经5%蜂蜜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长,为7.17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48.23粒;经5%葡萄糖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与5%蜂蜜水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短,为5.53 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低,为162.13粒,显著低于5%蜂蜜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间雌蛾产卵前期、交配率、交配次数和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雄蛾寿命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研究表明,补充营养主要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雄蛾寿命有影响,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波长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400 nm(紫光)、450 nm(蓝光)、530 nm(绿光)、580 nm(黄光)、630 nm(红光)和6000 k(白光),在稻螟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进行光照处理,观察统计其母代的单雌寄生数、子代的单雌寄生数、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蜂占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波长LED光照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寄生数、寿命、发育历期及雌蜂占比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黄光处理下,母代及子代的寄生数量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是黄光在延长稻螟赤眼蜂寿命上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红光处理下稻螟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为235 h,红光明显延长了稻螟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对稻螟赤眼蜂的高效繁育起到了抑制作用。蓝光则可以增加种群中的雄蜂数量,使种群雌雄性比向雄性一方偏移,不利于稻螟赤眼蜂种群的繁育及应用。综上所述,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在繁育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黄光、蓝光等有抑制效果的光源,对稻螟赤眼蜂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稻螟赤眼蜂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提升其在生物防治中大规模饲养的扩繁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 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