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兽药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说国内中兽药发展水平,并结合实验室相关研究,得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2.
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是丹参药材中最主要的脂溶性药效成分。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药学工作者对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丹参制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高血脂人群在逐年增加,防治高血脂的药物和保健食品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具有调节血脂代谢作用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以及用中药制成的保健茶进行了阐述,为开发高效、口感好、用药依从性高的降脂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主要综述了畜禽中药添加剂药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包括比较频数和频率、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定量指纹图谱,其中,定量指纹图谱是新型的药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闫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8-200
目的:研究中药HD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药效研究。方法:选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中药HD的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制备中药HD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药HDβ-CD投料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搅拌时间4h,搅拌速度1500 r/min,包合率为35.56%。结论:该法包合效果较好,掩盖了药物的苦味,改善了药物的稳定性,且其药效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中药质量评价指纹谱研究与中药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技术方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但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滞后于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的研究和发展,某些问题亟待提出和寻找对策,以促进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健康、有序发展.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和效应谱两者对应,效应谱是对指纹谱的验证,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对于这样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应视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与企业的联动行为.由于我国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一效应谱的研究和制定将在新的机遇中蓬勃发展.在中药有效成分不可能完全研究清楚的现实条件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带来中药农业发展新的契机.这是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提取液在鲫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寇氏法进行中药复方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用药物累积法进行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提取液的24 hLC50=1.207 g/mL,48 hLC50=1.101 g/mL,安全剂量0.785 g/kg。表观药动学参数:零时药物浓度C0=1.4817 g/kg,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el=0.1063 h-1,消除半衰期t1/2=6.0113 h,清除率CLb=0.5851(g.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3.9388(g.h)/kg,表观分布容积V=1.9262。说明该复方提取液在鲫鱼体内代谢较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包合物的部分药效学进行研究,选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肠推进法和离体肠管法等试验对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药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药肠宁Ⅱ(CN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大肠杆菌K99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6g/mL,并证明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5.56%;该包合物还能显著抑制小白鼠的小肠蠕动.因此,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较好,药效发挥作用相对较持久.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我国微量元素实验室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一方面研究微量元素在中药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力求明确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关系;另一方面,研究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代谢机制,在病变组织中的变化,探究微量元素与疾病的相关性.在未来实验室研究中,微量元素研究应结合中药的药效组分;在疾病研究方面构建微量元素的化学模式;从生物分子角度,研究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代谢的分子机制,拓宽微量元素的研究范畴,进一步推进微量元素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成分是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胃溃疡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修复和保护胃黏膜、降低胃消化液分泌的抗胃溃疡药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提高胃黏膜抗氧化能力、抑制胃肠激素分泌和促进生长因子分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