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适度减少猪、鸡等养殖比例,逐步形成一个“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战略考虑,发展草食家畜主要依靠农区,因此,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今后10年内将会发展到玉米面积的15%~20%,即400万hm^2左右。辽西生态区属北方春玉米产区,光、热、水资源与生育期同步,这个生态区域适合发展饲用玉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草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草在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立草为业”的观念正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社会对草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对草种的数量需求日益增多,而且对草种的种类要求更多。辽宁省自1959年开始发展革业研究,本期将辽宁省重点发展牧草品种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省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传统名优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等五个方面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提出了实施湘米优化工程,发展优质粮油作物;遵循名特优新原则,扩种优质经济作物;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质应时水果;按照市场需求,稳妥发展蔬菜产业;合理利用水面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发展农区草业,改善食物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中草药生产等我省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商品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已被人们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大洼县以生态养猪为主的畜禽饲养业,在全县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现有生态猪场12座,生态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牧草加工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广西草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探讨了广西草业未来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广大农区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根据我国饲料大麦传统利用方式,并结合近年来对大麦青饲利用技术研究的成果,提出"农—草—畜"耦合中的大麦饲草料5种生产技术模式,分别为"大麦放牧(刈割)—青草-干草""大麦放牧(刈割)—青草-青贮""大麦放牧(刈割)—青草-籽粒秸秆""大麦籽粒秸秆"及"大麦青贮饲料",以期为农技人员开展种养结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淑华  张振宗 《大麦科学》1992,(2):45-45,40
为加强雅安山区耕地深度开发,寻求新的饲料来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生产,近几年我们引进高产、早熟、耐肥、抗倒、耐瘠、抗旱、适应性广、饲用价值高的“威24”等大麦良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引种观察和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5.5-372公斤,名列首位,近两年在雅安、荥经、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大豆产区地域讧阔,自然条件优越,大豆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为国内外大豆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学家所注重;该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提高较快,大豆产量少,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加快我国南方大豆生产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农业、畜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南方大豆生产状况与供求矛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诸省(市),含川、鄂、湘、赣、闽、浙、皖(南)、苏(南)、沪、黔、桂、粤、滇、琼以及台湾,是我  相似文献   

9.
总结我国热带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探讨我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中国热带草业的产业化开发不应局限于本行业,还要和热带农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和当时当地农民土地经营状况、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状况结合起来,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为实现热带草业产业化应朝以下8个方向努力:①逐步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②要应对市场,特别是满足城市的需求;③应尽可能和热带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④努力围绕创立和培养品牌;⑤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模式;⑥坚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实现机械化;⑦坚持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⑧努力争取国家、企业、科教单位、个人及先进国家智力、财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浅析饲用甜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入手,阐述了饲料行业的重要性,论述了饲用甜菜在饲料行业的优势,说明了饲用甜菜在我国畜牧业中的关键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南美洲大豆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南美主产国大豆生产发展沿革。介绍南美大豆育种体制、育种目标、育种程序、种子推广服务体系及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展望南美大豆育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番荔枝属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属(Annona)果树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采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华南地区发展番荔枝生产的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品种,研究华南5号(SC5)、华南6号(SC6)、华南7号(SC7)、华南8号(SC8)和华南9号(SC9)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SC7生长最快,其次为SC6,最慢的是SC9;SC8、SC5、SC7和SC6的产量分别比SC205(CK)增产24.71%、20.63%、10.71%和6.76%;而SC9的产量比SC205(CK)减产10.14%; SC8淀粉含量最高, 其次为SC5,分别为30.05%和29.80%,分别比SC205(CK)高1.9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木薯酒精发酵的出酒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124、华南8号、华南5号、华南7号、华南8013、华南205、华南6号7个品种木薯为试验材料,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不同品种木薯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发酵的出酒率.结果表明:华南124和华南205两个品种的出酒率最高,是适合酒精生产的木薯品种;华南7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但出酒率不高,说明原料的淀粉含量与出酒率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解析其入侵、扩散机制,研究了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存在显著影响。在21~42℃温度范围内,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在21℃条件下最长,为(370±12)h,39℃下最短,仅为(224±24)h;42℃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卵不能孵化,是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的极端高温,在此极端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存活66 h,不能进一步发育;在36℃和39℃高温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率较快,但产卵量低,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分别为32.1%和13.4%;24~27℃为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应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水稻Lemont和中国华南水稻七桂早所组配成的杂种稻Le/Qi,既具有较高的光能截获能力,又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其整体光合能力和亲本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不论是在美国阿肯色州,还是在中国广州,Le/Qi较之Lemont及七桂早,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62%及8%~15%,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高的产量,比中国亲本明显提高了品质,增加了经济产值。利用由美国水稻和中国华南水稻所组配成的12对杂种组合进行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杂种都显示了整体光合能力的明显改进,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快的叶面积发展能力,表现在明显为高的生物学产量上;比中国华南亲本具有明显增强了清除有害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在高光强下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南方早熟梨梨园的栽培管理为研究对象,尝试几种省力化节本栽培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来论证南方早熟梨省力化节本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薪炭林作为生物质原料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掌握福建薪炭林树种的种类、分布和薪材特性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15种可供福建推广的薪炭林树种,为南方生物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中国有种植菜用大豆的悠久历史。近10几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菜用大豆有单作、单套作和田埂豆等种植形式,种植制度相当复杂。春毛豆是中国菜用大豆的主要生态类型,夏、秋毛豆在南方也普遍种植。虽然中国大陆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但生产上所用的菜用大豆品种大部分是从日本和台湾省引进的。目前急需抗病性强的春毛豆和品质优良的夏、秋毛豆品种。文中还介绍了中国菜用大豆的生产情况,并分析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6个籼型水稻生态型的72份亲本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各生态型间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云贵籼和华南籼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6.345 1,韩国籼与IRRI籼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只有2.914 1。由于云贵籼和华南籼与其它生态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故初步将其确定为籼型水稻优势生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