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贵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栽插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水稻不同生态区插秧方式,海拔700m以下(低海拔)稻区适宜采用宽行窄株方式栽插,海拔900m以上(中高海拔)稻区宜采用宽窄行插秧方式。宽窄行穴距应在13.3cm~20.0cm,穴距、窄行以16.7cm为宜,宽行距离以水稻株高的三分之一容易获高产。本文还对不同海拔稻区的水稻高产栽培密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秋风"气候条件下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参试杂交稻组合均遭受“秋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I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早齐穗期2-3d;采用30cm×30cm规格,黔两优58、金优467、K优467、金优431产量较高。本文讨论了SRI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避低温(秋风)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山地一季稻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在分析超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针对高海拔(600~800m)山地稻区的环境特点,阐述了高海拔山地一季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1993,(5):57-57,58,6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水稻高产的生育指标,规范化建立不同类型品种的促控技术。它是我国水稻模式化栽培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项技术自从1988年确定为农业部全国开发与推广项目以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区推广,应用领域已由单季中稻发展到双季稻,由移栽稻发展到水直播、旱直播稻,从平原进入丘陵和山区,从低海拔进展到中、高海拔地区,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新了科技人员的种稻知识,提高了稻农的种田水平。我省于1988年引进该项技术,各地试验摸索模式参数指标的同时,进行了面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荔波县地处贵州省南部,与广西接壤.境内气候呈立体分布,低海拔地区(蔬菜传统主产区),夏秋季炎热,不利蔬菜夏秋栽培;高海拔地区,夏秋季冷凉,适合发展蔬菜夏秋栽培.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中,高海拔地区的农户开始尝试番茄夏秋栽培,由于缺乏栽培技术经验,生产中常出现播期不适,经济效益差,甚至导致栽培失败.为此,在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了番茄夏秋栽培播期试验.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400m之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虽种植面积仅10万公顷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但多为少数民族杂居的贫困地区。因此,促进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对实现高海拔地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农村稳定、民族团结意义深远。多年生产实践表明,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推广的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7.
云南传统栽培稻品种waxy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waxy基因对栽培稻的品质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是亚洲栽培稻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传统品种丰富.本研究依据云南不同稻区、不同海拔选取99份传统栽培稻品种,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中waxy基因序列包含36个单倍型,其中52个品种存在23 bp碱基的插入,而47个...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组合、不同行窝距、不同带距玉米群体结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海拔区,贵毕303以每667m2种植密度3400~4400株,贵毕3013500~3800株,黔西4号3000~3600株,毕单3号3000~3300株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净同化率、总粒数等主要质量指标都比较理想,产量也高。同一玉米组合,叶面积系数、总粒数高海拔区较中海拔区大;群体干物质生产量高海拔区比中海拔区高11.88%~69.08%,但干物质向穗中转化率则是高海拔区(46.35%)小于中海拔区(52.03%)  相似文献   

9.
贵州高寒山区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毕粳4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高寒山区特指贵州省贵阳、毕节、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海拔1400m以上区域,是贵州粳稻主要栽培区,生产以一季中粳为主,由于受地理、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内水稻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毕粳44是毕节市农科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组配、定向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异地同步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高海拔山区的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之一,我省于2010年进行了以下8个玉米新品种及栽培密度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转固耐贮藏番茄百日鲜是华中农业大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最新育成的杂交组合,为了探索其在我市的栽培适应性,并给我市的番茄延晚栽培提供参考,于1997年2月引进该品种在我市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试种,观察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贮藏期及品质等,现将试种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转基因番茄百日鲜,以强丰番茄和渝抗二号番茄作对照。1.2栽培试验栽培试验分别在3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按3个栽培进行了3个独立栽培试验,并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1.2.1栽培型1高海拔冷凉地区露地栽培该试验地海拔1820m,处均温13~15C…  相似文献   

12.
贵州高海拔山区杂交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的技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高海拔(1 660 m)冷凉山区,通过对水稻栽培措施中的栽插密度、单穴栽插基本苗数、生育前后期按不同比例施肥(控制总N量相同)进行田间试验,发现密度为27.0 万/hm^2,生育前后期施N肥比例为6∶4的栽培措施能显著提高单产,而单穴栽插基本苗数对产量贡献不显著.引进杂交水稻按叶龄模式进行大田管理的栽培技术示范,产量增幅在71.0%~214.8%之间,总结出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适应贵州高海拔山区.  相似文献   

13.
中稻直播栽培与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直播稻的株高高于手插稻,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增产10%左右。同时,直播栽培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250m之间,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无法直接引进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大面积生产用种只能靠自育。本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稳产、抗病、耐寒、适应性广的凤稻16,是适宜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区较好的品种。1选育经过1993年夏季在温室配制合系15/凤稻9号杂交组合,收杂交种子21粒,同年秋F1在温室加代,混收,在温室连续加代两次。1995~1997年在本所试验场大田中进行定向选育,1997年冬入选株送海南岛加代。1998年继续在本所试验场大田进行定向选育。1999年性状稳定,出圃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按试验编号暂定名为99-36。……  相似文献   

15.
‘七五’以前,我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基本上是以贵阳为界南北划线,西部地区推广面积不大,且多在低海拔地区。为了把杂稻的推广工作向西部,特别是向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推进,摸索在全省能否大范围推广杂交水稻的可能性。我们从1986年起承担了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高海拔地区杂稻高产试验示范研究及推广课题。通过6年多的探索工作,不仅杂稻的推广海拔高度创全省最高纪录(《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资料选编》1991年,第2页),而且面积也逐年扩大,产量效益也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在丽江高海拔区域生态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越橘优良品种,于2010—2013年在云南省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进行了12个越橘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灿烂’、‘蓝丰’、‘布里吉塔’、‘北陆’4个品种适合在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栽培,其中‘灿烂’可作为加工品种,‘蓝丰’和‘北陆’可作为鲜食品种,‘布里吉塔’既可鲜食又可用于加工,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优质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点品种区试研究表明,优势稻品种间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表现,不同生态因素能够影响品种间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并对产量的形成产生直接作用。在不断同海拔区段最适宜种植的品种不会完全相同,优-5能相对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在中,低海拔区段内优质稻品种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可大面积推广。在高海拔区段内应发展金麻粘,超泰香,滇屯502等米质表现较优的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18.
黔育417是我所“七五”攻关育成的中籼品种,为促进推广,提高产量和效益,1990~1992年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试点概况和试验内容试验主要在河南豫南地区和贵州安龙、贵阳进行。豫南试点,地处北纬31~33°之间,年均温14.8~15.1℃,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是河南水稻主要产区,也是中籼分布纬度高的省份。贵州安龙和贵阳,北纬24.51~26.35°,海拔1140~1360米,年均温15~15.2℃,降雨量1128~1256毫米,是稻油、稻  相似文献   

19.
凉山州因缺乏稳定、高产、优质的红米稻品种,于2016年引进5个红米稻品种与本地红米稻品种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栽培试验,考察其丰产性、稳定性和抗逆性,依据稳中选优的原则,从中筛选出两个适合凉山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红优五号和洋县红米两个红米稻品种表现出较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适宜在海拔1500~2100 m的生态气候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历华  周介雄 《种子》1999,(6):60-62
通过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近年杂交水稻的发展,阐明了迟熟杂稻组合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水稻单产的作用。分析了由于中高海拔地区气温偏低,种植迟熟杂稻组合存在一定的风险,1999年的异常低温,部分地区种植的迟熟杂稻组合由于耐寒性差,造成了较大面积减产的严酷现实。为了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增产,保证稻农年年稳产,提出了中高海拔地区适宜熟期杂稻组合的合理布局和采用抗寒性杂稻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