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兴义市2010年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为1.25×1023sei,其中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4.85×1020sej,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为9.27×1022 sej,本地可更新资源产品能值为3.99×1021 sej,进口能值为5.64×1020sej,出口能值为8.4...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 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 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重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河北省2012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并计算能值综合指标,评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总能值投入为5.70×10~(22) sej,其中以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占比最大(52%),其次为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34%);总能值产出为5.60×10~(22) sej;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38,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4.
吴伟程  徐水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63-15465
应用H.T.Odumd岫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4.46×10^22sej,能值产出量为6.21×10^22sej,净能值产出率为1.00,环境负载率为0.6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63。江西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江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能值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Odum H T的能值理论方法,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7×1024 sej增至4.71×1024 sej,年均增长5.31%,但总投入的增长几乎全是辅助能值的贡献.对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进行分解比较后发现,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渔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林芝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各组分的构成情况及能值演替的基本趋势,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西藏林芝地区2006-2010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农业总投入能值为2.29E+20sej,总产出能值达1.74E+20sej,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2006-2010年农业总投入能值呈急速上升趋势,总产出能值则缓慢上升,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已由可持续逐渐向消费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转变。林芝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是一种消耗高、产出低的发展模式,资源浪费较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区陈家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四川紫色土区陈家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7年该流域净能值产出率为3.94,能值投资率为1.85,环境负载率为0.34,人均能值用量1.76×1015sej,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1.56,系统生产效率较高,但经济不发达,流域农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应增加能值投入,尤其是加强对可更新有机能及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增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H.T.Odum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327.42×10^20sej,能值产出量为756.87×10^20sej,净能值产出率为3.67,环境负载率为1.80,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04.重庆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重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投能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理论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牧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值理论就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农牧耦合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能值产出逐年增加,2007年分别达到71.86×10^20sej,33.27×10^20sej;近年种植业结构从以种粮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棉为主,2007年棉花能值产出占种植业的能值产出80.63%;能值投入结构以资金投入为主,绝大多数资金投入到种植业,对于畜牧业支持较少;2007年耦合度达到1.54,农牧系统耦合性逐渐良好;环境负载率逐从2002年的6.11逐年增大到2007年的8.32,能值密度逐年增大,暴露出系统的环境压逐渐增大,尤其是土地压力逐年增大;当地若能结合自治区发展特色林果业政策实行种植业一林果业一畜牧业三者的耦合,则能加大耦合效应,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反映系统结构功能的能值指标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贡献率、能值自给率比较低;经济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资率比较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选择舟山市东极贻贝养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贻贝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东极贻贝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东极贻贝养殖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值转化率TR为3.35E+09sej/g,环境负荷率ELR为0.45,能值产出率EYR为3.22,能值投入的生产效率PEEI为9.60E-10g/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为7.16。最后将其与其它四种养殖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贻贝养殖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双季稻田多作复合种植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寻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是目前最为迫切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行多熟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在朝着多熟种植的方向发展。1987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 Odum提出能值分析理论来探讨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模拟技术,并将其扩展到人类所参与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能量投入产出来衡量不同熟制或不同复种方式优劣已为国内外农业工作者重视并广泛应用,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论文将阐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投入与产出效益,为南方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的耕作制度改革、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和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村繁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田定位试验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双季稻田7种复种模式系统中的经济产量折能、光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冬季复种模式下的作物经济产量折能为217.5×106-229.7×106 kJ•hm-2,均大于冬季休闲模式(T1)的213.5×106 kJ•hm-2,其中T4、T6和T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T6的增幅最大(8.5%)。T6处理在2008-2010年间均表现出最高的能量增幅,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稳定性。冬季复种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4.03 g•m-2•d-1)和光能利用率(1.46%-1.70%)极显著高于T1(10.55 g•m-2•d-1和1.28%),平均增幅为14.4%-34.8%,以T3为最高(34.8%)。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冬季复种轮作模式下的经济产量折能为220.9×106-229.7×106 kJ•hm-2,均高于冬季复种连作(T2)的217.5×106 kJ•hm-2,以T6的增幅最大(6.1%)。除T3有所增加外,冬季复种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3.10 g•m-2•d-1)都低于T2(13.67 g•m-2•d-1),平均降幅为4.2%-12.4%,以T4下降最多。T3(1.70%)和T6(1.67%)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6%-1.58%),且其他处理均低于T1,以T4和T5降幅最大。能值分析显示,不同处理的能值投入产出存在明显差异;表土净损失能最少为T1(2.98×1016sej),最多是T5(3.83×1016sej);工业辅助能最少投入为T1 (1.62×1017sej),最多是T4(2.98×1017sej,近T1的2倍);有机能投入最少为T1(6.55×1015sej),最多是T7(1.19×1016sej,近T1的2倍);T1的产出能最低(1.39×1016sej),T6的产出能最高(5.42×1016sej,近T1的4倍)。除T3(2.81)略低外,冬季复种模式的能值投入率(3.12-4.57)均大于T1(2.84),T4和T5增幅分别达61.1%和50.4%;但冬季复种模式下的能值产出率只有T4(0.13)高于T1(0.08),其他处理(0.06-0.07)均低于T1。冬季复种模式的环境资源能值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为0.17-0.26,一定程度上说明稻田冬季复种模式更有利于保护农田环境资源。冬季复种模式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总投入的能值的比值在本研究中为0.10-0.15,意味着稻田农产品的产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消耗,将增大稻田水土流失的风险。所有处理的工业辅助能值/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超过了0.8,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即工业投入所占比重较大,不利于稻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双季稻田冬季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提高稻田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除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混播绿肥轮作模式外的稻田冬季种植经济作物的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均低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连作模式。双季稻田冬季种植蚕豆和豌豆的种植模式比稻田冬季休闲模式具有优势,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试验区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为最佳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 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为47.1%(可更新环境资源占20.9 %、可更新有机能占26.1%),系统能值货币比率为1.98×1011sej.元-1,净能值产出率为0.51,环境负荷率为1.13,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5,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回报率较低;主要作物的能值产出依次为:玉米>小麦>蔬菜>高粱>豆类>花生。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2~2007年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与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该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总投入、能值总产出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比2002年能值总投入增加了50.7;,并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为主;能值总产出增加160.13;,其中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产出增长较快;种植业结构从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为主;能值产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历年来均为0.05;环境负载率逐年增大,2007年达到8.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7倍,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绿洲环境压力较大,应该保护和开发可更新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使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梅县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约束,构建农业结构优化模型、购买能值节约估算模型、货币能值增益估算模型,对农业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进行能值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种养间资源综合利用能明显改变梅县的农业结构,年均货币能值增加(2.15E+21)sej,年均能值交换率从2.57增为4.42,年均环境负载率由0.62降为0.17,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从9.27增为43.52。梅县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既能降低环境负载率,又能提高能值交换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金良  张宁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0-12561
[目的]为了探索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西北部高海拔镇乡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方法]种植密度分别为5.257y(CK)、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9.75万株/hm^2。[结果]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1586.30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38.65%;之后依次是8.25万、7.50万、9.75万、6.75万、6.0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0965.45、40163.30、36156.90、34878.60、32416.95kg/hm^2,与对照相比分剐增产36.58%、33.91%、20.55%、16.28%、8.08%。[结论]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在遵义县海拔1100~1250in地区种植密度以6.75万~9.00万窝/hm^2为宜,田间长势较好,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潘兴侠  何宜庆  朱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76-20078,20151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的环境负载率较低,净能值产出率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根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立足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莫干山风景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选择和创建能值指标评价体系,从自然和经济生态观角度对浙江莫干山风景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系统的基本生态流。结果表明,莫干山风景区2008年能值应用总量为9.90 × 1018 J,输入能值9.14 × 1018 J,输出能值7.58 × 1017 J,经济收入和反馈分别为6.15 × 1018 J和3.75 × 1018 J,净经济效益率为53.22%,生态产出率29.27,环境负载率为12.01,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值指标为0.84。研究证明,莫干山风景区开发历史较长,基础能值积累较多,长期保持适度的经济反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环境负载率较高,旅游业对系统压力逐年加大。因此,今后要从扩大莫干山风景区地域范围,适度控制游客人数,创新旅游模式,实现多种能流有序流动入手,实现系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