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 Fr)由于肉质肥厚,质地脆嫩,具有特殊的杏仁香味,被誉为“菇中之王”。要实现杏鲍菇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是必然。液体菌种萌发点多、菌龄一致,因此接入栽培料后萌发快、定植早、成品率高,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适合于食用菌的规模化、周年化、工厂化生产。两年来,我们在栽培基础上,总结出了利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珍稀食用菌种类之一,也是食用菌研究的热点之一,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但目前生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现主要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栽培方式、配方筛选、工厂化栽培、病害防治、菌糠再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杏鲍菇生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杏鲍菇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逐步完善杏鲍菇生产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浙北杏鲍菇简易架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凯  姚祥坦 《食用菌》2007,29(1):52-52
杏鲍菇营养成分丰富,含氨基酸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6.65%,含粗脂肪3.5%,多糖类物质6.3%。但由于受到栽培规模的限制,市场上杏鲍菇量少价高,如何利用简易的栽培设施进行杏鲍菇的优质高产栽培已成为生产上一大课题。因此,研究摸索在简易大棚中栽培杏鲍菇的生产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是近年来一种珍稀食用茵新品种,其子实体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兼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杏鲍菇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菇房建设、原料处理、灭菌接种、养菌育菇等生产环节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2年来的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工艺,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严的大型肉质食用菌,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袋料杂菌感染、发菌缓慢、菇蕾萎缩、菇体发黄腐烂、菇体泡松5种主要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否则会导致杏鲍菇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杏鲍菇的需求量和栽培量也随之逐年增大,栽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亦越来越多,特别是杂菌的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将导致生物学效率大大降低,更甚者绝产。笔者经过试验、观察、记载、分析,总结出杏鲍菇发菌期主要杂菌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维瑞 《食用菌》2007,29(4):50-50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好,并有杏仁香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县从1997年开始推广,目前已成为当家品种,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在杏鲍菇生产中存在着出菇时间短,污染率高、出菇期虫害重、菇房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了杏鲍菇的生产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2000年以来我们在延长栽培季节、降低制袋污染率、降低出菇期虫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取得预期的效果。出菇期增加了2个月,制袋污染率控制在5%以下,栽培的经济效益提高了3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设施化栽培杏鲍菇的病害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3):70-70
近两年来我国杏鲍菇设施化栽培迅速发展,至2008年底,日产1t以上规模的杏鲍菇设施化生产企业超过150家。由于杏鲍菇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耐贮运性,市场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国内及和国际市场都极具开发前景。但是,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是细菌性病害(病斑上产生乳色脓液、弯头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笔者通过对日本、韩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考察,以及近年来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跟踪观察及试验,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病害控制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 ,并有杏仁香味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且适合于鲜售、干制和罐藏 ,市场前景看好 ,是一种具有商品开发价值的食用菌。近年来 ,在杏鲍菇栽培中 ,常采用短袋立式或墙式栽培方法 ,其产量低且转潮相隔时间长 ,而采用模仿银耳栽培方法栽培杏鲍菇 ,其产量可以提高 1/ 3以上 ,转潮时间缩短一半左右 ,从而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现将仿银耳栽培杏鲍菇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适期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在2 5℃左右 ,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 13~ 16℃ ,但其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非常敏感 ,温度太高或…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杏鲍菇培养料的氮源补充物,选择4种氮源补充物,比较其对杏鲍菇产量、子实体性状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鲍菇产量及商品菇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果最好。因此,增菇肽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实现增产增效的培养料氮源补充物。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高杏鲍菇生产标准化程度、降低菌种生产成本、优化栽培环境,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作者围绕杏鲍菇工厂化袋式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装备集成和创新研究。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培养料自动化预混合、液体菌种流水线接种、养菌出菇环境智能化精准实时检测调控,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保亚 《现代园艺》2011,(18):27-28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口感好的珍稀食用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其主要生产原料棉子壳的涨价,影响了杏鲍菇的发展,本研究避开了高价棉子壳的常规栽培模式,探索了一套以麦草栽培杏鲍菇的技术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杏鲍菇的推广提供了一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口感好的珍稀食用茵,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其主要生产原料棉子壳的涨价,影响了杏鲍菇的发展,本研究避开了高价棉子壳的常规栽培模式,探索了一套以麦草栽培杏鲍菇的技术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杏鲍菇的推广提供了一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是工厂化栽培的第二大食用菌品种,但其在工厂化栽培中极易受到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如不有效控制及防范,很容易造成病害大规模暴发,导致生产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十堰市工厂化栽培中对杏鲍菇为害较重的托拉斯假单胞杆菌为例,对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降低假单胞杆菌对杏鲍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栽培技术较高、管理细节要求严格的品种。本文对近年来杏鲍菇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以期为杏鲍菇栽培研究人员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桑枝蚕沙栽培杏鲍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枝和蚕沙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配方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利用桑枝蚕沙栽培杏鲍菇是可行的,杏鲍菇菌丝在桑枝和蚕沙为主的2种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菌丝长势、满袋天数、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与当前杏鲍菇生产主用配方(CK)相当,以配方A稍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杏鲍菇废料种植双孢蘑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栽培双孢蘑菇虽已有30多年,但变化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对原料稳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制定质量标准;二是对于后发酵缺乏标准程序,没有对发酵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近年来,由于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栽培双孢蘑菇已成定局。1杏鲍菇废料可以种植双孢蘑菇杏鲍菇栽培周期仅有55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培养基质未得到充分的降解。杏鲍菇企业都采  相似文献   

18.
袋栽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新品种,现已形成规模种植。笔者在万苍乡农技站杏鲍菇基地,总结了一套袋栽杏鲍菇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前与栽培过程的有关知识及栽培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安冬 《上海蔬菜》2010,(2):95-9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栽培较多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筛选出适宜在辽南地区种植的杏鲍菇优势品种,我们引进了5个杏鲍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