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依安县大豆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对杂草发生的爆发性、种群密度大、杂草发生高峰与大豆出苗高峰同步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依安县大豆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杂草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1、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情况大豆田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苍耳、苋、龙葵、香薷、酸模叶蓼、藜、鸭跖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问荆、苣荬菜、大蓟、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杂草为害是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6~8月份的杂草发生期正值雨季,  相似文献   

3.
大豆田难治杂草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豆田杂草发生及危害特点1.1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稗草、野燕麦、马唐、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有鸭跖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藜、小藜、香薷、水棘针、狼把草、龙葵、苘麻、铁苋菜、苍耳、野西瓜苗等;多年生阔叶杂草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蒿属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芦苇等。1.2大豆田杂草发生危害特点大豆田由于多年不合理使用除草剂,不合理耕作、轮作,喷雾机械和使用技术落后,致使大豆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种类增加,如鸭跖草、龙葵、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  相似文献   

4.
北方大豆田杂草群落随着化学除草剂的普遍使用而逐渐发生演变,近几年一些阔叶杂草如鸭跖草、狼巴草、节蓼、酸膜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已经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主要杂草,这些阔叶杂草在进入雨季后,混同遗漏的稗草生长旺盛,对大豆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同时进行了大面积化学除草示范,形成杂草生态及化学调控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和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除技术,重点评述了大豆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播大豆田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大豆田在翻耕、翻耕后覆盖小麦秸秆、免耕留茬和免耕后覆盖小麦秸秆的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条件下,各处理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大豆播种后7周,各处理的杂草出苗总数分别为260.80株/m^2、133.87株/m^2、319.56株/m^2和41.78株/m^2。秸秆覆盖是影响杂草发生量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播种后8周,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567.33 g/m^2、397.93 g/m^2、1842.17 g/m^2和369.00g/m^2。夏播大豆田杂草集中在播后3周内出苗,杂草出苗数占出苗总数的95%左右,因此对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应该在大豆播种后第3周进行。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永利 《农技服务》2011,28(2):189+203-189,203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科技部门在实施大豆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项目中,针对当地大豆田杂草种类、主要群落、发生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观察调查。结合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出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措施。对实际生产中对夏大豆田杂草的防除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田杂草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田的杂草种类、密度、分布、优势种群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田在样点地中出现的杂草有36科130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7种,阔叶杂草113种;旱田杂草27科103种,水田杂草14科29种;玉米田杂草27科81种,大豆田杂草25科78种,小麦田杂草20科58种。吉林省旱田菊科的苣荬菜、山苦菜、小蓟、苍耳普遍发生,危害加重,禾本科的稗草与苘麻、反枝苋、水棘针、铁苋菜、藜、蓼等大面积发生,水田杂草主要形成了禾本科 阔叶 莎草科的杂草群落,个别地方水绵和藻类发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0.
中耕除草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传统农业措施,而化学除草在大豆杂草防控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阿荣旗是内蒙古大豆种植主要产区,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都十分优异,但是随着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杂草防除难度逐渐增大。为了将传统耕作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科学高效地控制田间杂草,于2016年在阿荣旗大豆主产区设置了试验点,对耕作和化学除草对大豆田杂草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将科学中耕、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将田间杂草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杂草是制约大豆生产的关键因子,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为大豆生产提供可持续稳产和增产的潜力。目前,我国转基因大豆至今还处于试验阶段,还不能商业化种植。2010年在中国农科院廊坊科研中试实验基地用5点取样法调查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豆田杂草种类及数量、田间密度(MD)、田间均度(U)、田间频率(F)和相对多度(RA)调查中,只有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3—263豆田中狗尾草的F和RA显著低于亲本受体蒙豆12,其它杂草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主要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是制约大豆生产的关键因子,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为大豆生产提供可持续稳产和增产的潜力.目前,我国转基因大豆至今还处于试验阶段,还不能商业化种植.2010年在中国农科院廊坊科研中试实验基地用5点取样法调查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豆田杂草种类及数量、田间密度(MD)、田间均度(U)、田间频率(F)和相对多度(RA)调查中,只有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3-263豆田中狗尾草的F和RA显著低于亲本受体蒙豆12,其它杂草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呼交03-263、呼交06-698对豆田杂草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大豆重迎茬现象日趋严重,农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部分弱势种群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优势种群,“三菜”就是当前大豆田最难防除的代表性杂草。黑龙江垦区因杂草危害一般减产10%~14%,但“三菜”对大豆田的危害较为严重,一般减产28.3%,因此“三菜”是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防除“三菜”成为大豆种植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贵阳地区草坪杂草的调查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阳地区草坪地杂草进行了调查,主要杂草有14科29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数量较多,分别为8种和5种。以三叶草在高尔夫球场429叶/m2发生数量最大。三叶草、蒿草、破铜钱、酢浆草是贵阳地区草坪地优势杂草,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科学》2016,(1):86-9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N、P、K肥分别做种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抗旱转基因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效地减小了田间杂草的密度、数量以及杂草种类,增加了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其影响程度为NP-KN-P;在N、P、K单施中,N肥的施用对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的影响最大,K肥的影响最小,从而造成N肥施用后杂草密度、种类、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施用P肥、K肥处理,其影响程度为NPK。因此仅从减少田间杂草群落角度,各种施肥处理的影响程度为N-P-KN-PCKKPN。  相似文献   

16.
夏大豆、花生通常在6月份播种。正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发生来势猛、密度高、长势强、种类多。铲除不及时、彻底,很容易形成草荒,真是“草长豆苗稀”。严重影响花生、大豆的生长,造成减产。大豆花生田主要单子叶有马唐、牛筋草、藜、狗尾草;阔叶杂草有反枝苋、鳢肠、铁苋、茼麻。杂草一般在大豆播种后5天开始出土,整个杂草出土期持续长达60天左右,对大豆高产极为不利。而化学除草却可很轻松地防除田间杂草,尤其在连阴雨天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夏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大豆主要是夏作大豆,生育期在6~9月份,由于这一时期温度高、雨水多,极利于大豆田杂草的生长。大豆田杂草人工拔除费工费时,而采用化学除草,又常因夏大豆田草害严重、草相复杂等原因造成除草效果不佳。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淮北地区夏大豆田杂草发生及防除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墨 《现代农业》2011,(6):38-39
一、大豆田恶性杂草危害性增加由于多年化学除草和不合理的耕作、轮作等问题,使大豆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种类增加,如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龙葵、苘麻、苍耳、芦苇、野黍等,特别是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苣荬菜等成为大豆主产区优势种群,占杂草发生总量的90%以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黄淮区多为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耕作制,前茬多为小麦,田间杂草种类多,危害较重,其中分布广、发生密度大、危害严重,较难防除的恶性杂草主要有光头稗、青葙、野艾蒿、狗牙根、莎草、苍耳、画眉草、千金子、地锦、马唐、牛筋草、藜、狗尾草、反枝苋、鳢肠、铁苋菜等,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及耕作、栽培、气候等条件不同,杂草的优势种群也不完全一致,这些杂草与大豆争夺空间、水分、养料和光照,传播病虫害,影响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1黄淮区夏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黄淮区夏大豆通常在6月份播种,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收获,夏大…  相似文献   

20.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一、大豆除草剂应用原则高效、安全、经济是大豆除草剂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选用的除草剂除草药效90%以上;对大豆和后作无药害,早期药害都应恢复生长而不减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大豆除草剂使用应根据杂草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