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0年黄河内蒙古段水量的优化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工业农业及其行业引黄用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灌区为单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重点对2000的农业灌溉引黄水量进行了优化计算提出了2000年黄河内蒙古段国民经济各部门引黄水量的优化分配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黄河上,下游水资源利用的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虑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资源演变背景,针对黄河以基于供需严重不平衡条件下的缺水配置和输沙要求,计算拟定了以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保持干流主要断面最小控制流量为特征描述的4种不同配置方案,即方案1:按流域内各省(区)缺水比例大致相当进行配置;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考虑了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适当减少了入海水量,相应增加了河道外可配置水量;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行了同比例折减;方案4:偏重于考虑目前实际耗用的黄河地表径流量情况,适当考虑了2020年水平年的需求预测,并对这4种方案进行评价。【方法】针对4种配置方案,建立了相对独立可行的指标体系,以流域水资源禀赋为先天条件,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后天基础,运用投影寻踪分类评价模型,将高维数据转换到低维子空间,利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对投影指标函数和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即权重和投影值,从而揭示了高维数据的结构特征,并同时运用模糊物元、灰色关联方法和综合集结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考虑,以第2方案为优。【结论】该模型简单、高效、可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中对权重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且日趋尖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性和自然界可提供的水资源量的有限性及流域没有系统的水量分配方案。本文以现状水资源配置为条件,通过对下游来水趋势进行分析,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夏制定实施的《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走在全国前列,该方案是宁夏水权制度建设的积极探索。本文回顾了宁夏县级初始水权分配的依据、原则、方法,重点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水资源确权登记工作,适时修订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考虑分配浅层地下水、非常规水源、政府预留水量等。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是黑河流域中游径流的主要利用区,农业用水量直接影响着黑河中下游经济和生态的水量消耗分配关系。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用水紧张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未来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通过对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量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农业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莉  刘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39-7941
由于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潮白新河流域内黄庄洼等大片湿地已经消失,著名的七里海湿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作用逐渐减弱。从生态用水水量分配、再生水资源利用及洪水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了生态用水分析,提出了满足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方案,为协调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进一步改善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博弈论原理为基础,提出一种能够使整个动态博弈及其所有子博弈都构成纳什均衡的方法,即"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用来实现用水部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整个区域水资源的最优开发利用。以响水地区水资源规划为例,建立响水地区基于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博弈配置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各用水部门的效益及其最终分配水量。在各部门非合作背景下,以经济、社会、生态所产生的效益、费用为基本因素,确定该地区综合效益达到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8.
何占斌  宋旸 《北京农业》2012,(3):137-139
针对汤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同时考虑"引兰入汤"及"引细入汤"输水工程运行供水后的流域水资源供需变化情况,预测了2020年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以流域供水净效益、流域总缺水量和流域协调发展指数为目标建立了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多目标模型,采用多目标总体遗传算法求解。所得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汤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综合规划决策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定量分析第十二师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流域水资源分配量及现状用水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城镇发展规模、用地布局、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基本因素,结合节水规划、对规划水平年的城乡水资源量和城镇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并提出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措施,为促进第十二师城镇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伟增  张江维  张一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3-12314
灌区调度的目的在于将适时、适量的水分分配给各种作物,使有限的水资源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当水量不足时,可以采用非充分灌溉,使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灌溉水量影响因素较多,应该与水价、降雨量预测相结合,适当分配水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一维配水模型只能考虑1个变量的缺点,用多维尺度(MDS)模型构造了适应复杂流域的包含配水水量、用水区位置和用水区需水概率等变量的多维实时配水模型,并以黄河流域天然径流的配置为例,用MDS配水模型计算了黄河干流节点在一定区域需水概率情况下,天然径流量的配置情况。与传统一维配水模型计算结果相比,MDS配水模型可以分区域计算天然径流量的配置情况,并可以计算区域需水变化情况下各区域水量配置的调配情况。该模型的建立为区域的实时配水决策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已有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根据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 以有限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考虑水源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和水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等约束,并在体 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区1999年 7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对求解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多水源统一调配的原则,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相关规划,对该基地未来需水进行预测,并根据当地黄河水、非常规水资源情况,合理配置不同水源水量,保障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特点,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需水主体划分为河道、旱地植被和城镇生态需水3部分,采用Tontana法、水量平衡方程及标准定额法,计算了自然保护区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4.4×10~8 m^3,生态功能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26×10~8 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528×10~8 m^3。依据洮河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数据,结合选取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分析得出洮河自然保护区域内水资源可支持的最大人口数为7.1×10~5人。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水资源在满足自身人口需求的同时上还能作为洮河乃至黄河流域的战略储备水资源库;在未来30年,流域IWSD分别为0.107、0.052、0.049,水资源可较好地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向黑河干流取水量过大导致的黑河下游地区地表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的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考虑地表径流随机性特征,构建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的灌溉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法进行多目标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配水方案应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其灌溉用水比实际节约3.358×10~8 m~3,水分生产力提升0.380 kg/m~3,用水费用节省3.89×10~7元,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为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仅是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支撑,也是信息经济学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更加便捷明确地分析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学术界引进了各种经济学模型进行探讨分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标准"的帕累托模型,通过对帕累托最优模型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河流域上游与下游各省市的水资源利用及产业结构现状的描述反映出补偿机制的设立对于顺利实施虚拟水贸易、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虚拟水贸易及补偿机制的设计框架,并说明了虚拟水贸易补偿机制的运行及相关的补偿措施,认为水权市场作为虚拟水贸易的交易平台、补偿机制的主导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素娟  闵祥宇  张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92-13295
分析了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及建立水权有偿出让制度的必要性。甘肃省对于黄河水权转换的探索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榆钢水权转换项目验证了黄河灌区水权转换的节水效果,其综合效益说明水权转换在甘肃省可以达到灌区节水改造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方法在黄河来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黄河水限引时间的增长,引黄灌区水资源危机越来越显著,用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方法预测引水量是可以的,能满足灌区引配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