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静怡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9-16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评价指标内涵、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国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渐趋完善,评价方法丰富。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指标内涵的确定主观性太强;文化指标、都市农业观光等功能性指标的研究较少;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太过主观能动性;研究对象较单一等。提出了未来应当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在确定指标时,应当选择典型性的指标,并且以因子分析法为主,使指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2)重视文化、都市观光等新兴指标的研究,并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融合、关联,展现都市农业的多功能特征;(3)在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时,为了避免主观性,多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4)丰富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研究(包括横向和纵向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为科学评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宁杞1号枸杞为实验材料,对5个产区枸杞果实和种子的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果实百粒重和单果种子的数量进行统计,为不同产区同一品种枸杞的商品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传统性状鉴别和体式显微镜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产区枸杞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描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枸杞果实百粒重和种子数量进行统计.[结果]1)宁夏、内蒙古产区果实为长纺锤形,引种甘肃、青海后果实形状变化趋于卵圆形和椭圆形;2)果实纵、横径的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青海>宁夏固原>宁夏中宁>甘肃靖远>内蒙古;3)枸杞种子纵径变化规律与果实纵、横径变化规律一致;4)百粒重数理统计结果显示,5个产区均有显著差异;5)种子数量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内蒙古与宁夏中宁、宁夏固原、甘肃靖远、青海产区枸杞种子数量有显著差异,而其它4个产区枸杞种子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产区宁夏枸杞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对比研究,能够评价不同产区宁夏枸杞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使蔬果的食用不受季节限制且符合当下绿色健康的食品理念,蔬菜脆片应运而生,但不同蔬菜脆片的研制过程中所用的指标不尽相同。为了给蔬菜脆片研究与相关食品开发提供更科学、精准的评价指标,以蒲公英脆片研制为例,对蒲公英脆片生产工艺中膨化时间、膨化功率、马铃薯淀粉用量与物料厚度等因素对脆片品质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脆片的膨化率、硬度、脆度、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分等指标在脆片品质评价所占的权重。结果表明,对蒲公英山野菜脆片品质影响从大到小的指标依次为脆度>模糊数学感官评分>硬度>膨化率;再经过标准化并结合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对蒲公英脆片品质影响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膨化时间>膨化功率>脆片厚度>马铃薯淀粉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精河县新、老枸杞园主要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观测及对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精河县主要虫害枸杞红瘿蚊、瘿螨、锈螨、木虱、蚜虫发生的气象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精河枸杞虫害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情况,全面了解新品种的综合表现,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2019-2020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试16个新品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关联度排序与产量排序有部分差异,关联度较高的品种有漯河68、涡麦169和周麦37号,综合表现与实际相符。7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容重、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穗粒数、穗数、成穗率。灰色关联度法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单一产量评价的不足,但受到权重赋值比例及品种适应性的制约,尚有优化空间,在未来的品种筛选及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指标优化和性状指标细化。  相似文献   

6.
为对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作全面评价,以不同添加比例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进行分析,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评定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具有差异,对8种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26%和16.74%;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质评定有很高的相关性,为质构仪在马铃薯全粉馒头感官品质评价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31个烤梨及其鲜梨品种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变化,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核心指标,采用频数分布对核心指标进行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最后采用K类中心聚类分析和判别建立烤梨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不同烤梨及其鲜梨各品种间品质指标离散程度有差异;相关性分析得出除果肉L*值外,其他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8项指标为烤梨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综合考虑8项指标对烤梨品质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8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此建立烤梨评分标准;确定烤梨品质判别函数。不同烤梨品种品质可用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雪青烤梨品质为优,鸭梨、雪花梨、佛见喜等13个品种烤梨品质为良,均可作为烤梨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近年来参试小麦品系品质状况并筛选优质品种,对2016—2018年参加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小麦新品系的5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与品质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ri)和权重(rj)2年均表现为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2017年5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2018年10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郑科麦136’连续2年综合评价值列首位。无论是否考虑各指标对品质影响的权重,‘漯麦26’品质2年间差异最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品质性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受评价指标较少、各指标赋权合理性的影响,有一些局限性。在品种应用时应根据最终用途进行细化评价,不同类型的品质参数应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宋鸿  高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3):200-204
乡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乡村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前乡村众多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相比,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性。基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内涵,从居民、聚落和产业3 个维度建立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综合评价模型。以石榴红村为对象,聘请5 名专家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石榴红村的聚落乡村性最明显,其次依次是产业乡村性和居民乡村性,其整体乡村性较高。本研究建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模型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可用于对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进行横向比较与动态监测,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本文在分析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与赋值标准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该方法中评价内容包括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四项内容。采用该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伊金霍洛旗、五原县和清水河县在日元贷款造林后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权重占20%、生态指标权重占20%,经济是决定社会发展,其权重占30%,社会权重占30%,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通过四个旗县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知伊金霍洛旗无论在经济、生态,还是社会效益方面数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伊金霍洛旗总分为80.12。其它三个旗县也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乌审旗、五原县、清水河县总分分别为77.71、80.12、74、79.98。研究结果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机对枸杞皮渣进行超微粉碎,并将其应用于面包制备,获得一种具有较好品质面包的配方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粉碎频率为30 Hz,研磨压力为0.9 MPa,粉碎时间为10 min时,可得到枸杞皮渣超微粉的D50值为16.8μm。以感官评定为考查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最优面包制作配方为高筋小麦粉用量100 g,黄油用量10 g,纯净水用量25 g,食盐用量2 g,面包改良剂用量2 g,全蛋液用量25 g,枸杞皮渣超微粉用量7.5 g,酵母用量1.5 g,白砂糖用量15 g。  相似文献   

12.
为了系统地研究宁夏枸杞硒的吸收富集规律,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通过采用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在枸杞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经枸杞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枸杞,利用原子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7个施硒浓度,在0.1~200.0 mg/kg之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取枸杞果实进行富硒效果分析,含硒量在0.17~3.34 mg/k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喷施浓度、次数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枸杞的关键因素,制干工艺对枸杞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灌水频率对枸杞品质、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水频率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和秋果生长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1.2162x2+1461.07x-436857 (R2=0.7673),当耗水量为达到600.68 mm,产量达到1965.47 kg/hm2,即当灌水次数达到5次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宁夏枸杞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溶法提取宁夏枸杞中蛋白质,用饱和(NH4)2 SO4溶液进行分级盐析、透析、浓缩后用SDS-PAGE分析,测定不同提取液中主要蛋白质的分子量.结果表明:用pH为6.0的PB缓冲液提取,用饱和度为80%的(NH4)2SO4盐析时,枸杞蛋白的提取效果最好;经SDS-PAGE电泳后,初步鉴定出7种主要蛋白质,其中分子量为63 096 Da、51 286 Da、33 884Da的蛋白质提取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选择柴达木高寒地区的1300m2的宁夏枸杞种植地,连续观测3年的发育期、产量因素和产量结构,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探究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柴达木高寒地区宁夏枸杞发育时间为181 d,平均产量为426.52g/m2,产量结构为老眼枝果>夏果>秋果。柴达木地区宁夏枸杞产量与气象因子的Pearson相关显示:局域环境中枸杞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均不显著(p>0.05),推测枸杞产量可能取决于灌溉。综合表明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合理经营管理。本研究为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因素是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背景,不合理的人为的活动及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扩展的内在根源。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可知应当把河西走廊3大流域作为3个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治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支撑,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解决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壤生态因子与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于2004年7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同心、中宁、惠农、园林场四个产地的宁夏枸杞中甜菜碱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宁夏枸杞果实中甜菜碱含量与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对枸杞有效成分甜菜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四个主要产地的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中宁含量最高,惠农含量最低;四个产地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与肥力因子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与土壤盐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枸杞多糖含量及其免疫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宁夏区和山西省产枸杞的多糖含量及其对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200g宁夏中宁产枸杞制得的粗多糖为3.75g,其纯度为31.29%;每200g山西省古交市产枸杞制得的粗多糖为2.35g,纯度为22.78%;宁夏产枸杞多糖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山西产枸杞的多糖。不同产地枸杞的免疫功效各异,这可能与其中多糖含量、组成和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土壤养分和盐分对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同心、中宁、惠农、银川园林场4个产地的宁杞1号果实中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盐分比较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枸杞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差异极显著,惠农含量最高,银川园林场最低;多糖含量表现为4个地区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多糖与Na+和Cl-相关性显著;总糖与Na+和Cl-相关不显著,而与Ca2+和SO42-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晓玲  周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6):123-128
为揭示大风日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更好地防御和减轻风沙灾害。笔者利用1971—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大风、沙尘暴、扬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日数时空演变及与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河西走廊东部年大风日数以10.77 d/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四季年大风日数亦均呈显著减少,递减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季节大风日数随年代增加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4月最多,9月最少。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高海拔山区大风日数最多,北部荒漠区以及浅山区较多,绿洲平原区最少。近40年河西走廊东部年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均显著减少。年大风日数与年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和0.888;大风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对沙尘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显著正作用,大风日数的减少可能是沙尘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