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探明风箱果属植物的种间杂种优势,以风箱果(♀)×紫叶风箱果(♂)杂交获得的偏父本(♂)表型的杂交风箱果为试验材料,利用自然干旱的方法研究了杂交风箱果及其亲本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杂交风箱果叶片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获得了紫叶风箱果(♂)的彩叶观赏效果,并且杂交风箱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也较风箱果(♀)明显提高,从而导致其光合能力明显优于风箱果(♀),长势较风箱果(♀)更为旺盛。2)为适应干旱胁迫,3种风箱果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这显著抑制了3种风箱果叶片的光合碳同化速率,虽然风箱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的光合能力较紫叶风箱果弱,但在干旱胁迫下风箱果(♀)叶片光合能力的降低幅度却显著低于紫叶风箱果(♂),杂交风箱果光合功能的敏感性较紫叶风箱果(♂)明显提高。3)干旱胁迫下3种风箱果叶片的PSII光化学活性降低,电子传递受阻,但风箱果(♀)叶片可以通过增加NPQ的方式来有效降低PSII反应中心的过剩光能。4)紫叶风箱果(♂)叶片PSII在干旱胁迫下光抑制程度明显大于风箱果(♀),而杂交风箱果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的PSII活性虽不及风箱果(♀),但却较紫叶风箱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炫紫’风箱果是从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的杂交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经多年植物学、生物学及生态学及繁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叶色紫红,花序粉红,初果鲜红,嫩枝扦插繁殖容易,适应寒冷气候环境,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优良的园林绿化彩叶树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紫叶风箱果和金叶风箱果三个种源优树(母本)与种源地实生风箱果优树(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进行混合采种和播种,应用地径为限定指标对播种苗进行筛选,选择出地径粗壮、生长优良的1年生彩叶风箱果超级苗优良个体38个作为初选候选树,以彩叶风箱果优良个体为试材进行扦插无性扩繁,营建彩叶风箱果无性系测定林。然后应用田间越冬抗寒指标筛选法,即以平均冻梢长度,冻害率及冻害指数为最终指标进行抗寒彩叶风箱果无性系的选择。结果显示,共计筛选抗寒彩叶风箱果无性系19个,其中抗寒紫叶风箱果无性系11个,抗寒金叶风箱果无性系8个。  相似文献   

4.
‘金碧’风箱果是以风箱果为母本,金叶风箱果为父本的杂交育种选育出的新品种,经多年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繁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叶色金黄碧绿、鲜艳亮丽,初果粉红优美,抗寒性与母本乡土树种风箱果相近,嫩枝扦插繁殖容易,应用范围广,是东北地区难得的彩色叶花灌木。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越冬平均冻梢长度、冻害率和冻害指数三个抗寒指标筛选19个抗寒彩叶风箱果无性系为试材,初冬时进行室内低温胁迫水培恢复性生长试验、半致死温度(LT50)和MDA含量生理指标测定,三种方法测定的彩叶风箱果抗寒性排序基本一致,最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共计筛选11个抗寒彩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其中抗寒紫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6个;抗寒金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5个。其室内筛选结果与田间越冬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金叶风箱果与紫叶风箱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50 mg/L、100 mg/L、200 mg/L)ABT1在不同处理时间(60 min、120 min)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金叶风箱果生根能力强于紫叶风箱果,生根粉可以促进插穗节间生根,提高生根质量;紫叶风箱果和金叶风箱果经ABT1处理后生根率最高分别达95%和96%,同时不定根数目及平均根长等指标均比较理想,且不同程度促进了2种风箱果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7.
风箱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箱果(Physocoarpus amurensis Maxim)系蔷薇科风箱果属落叶小灌木,在鲜红的叶丛中生出团团白色的花序,花序朴素淡雅,晚夏时节膨大的果实红色,是山林自然风景区及林缘极好的绿化树种,其适宜能力强,能耐-50℃的低温,最近研究表明,从风箱果树皮中提取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卵巢癌  相似文献   

8.
7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方常见彩叶树种的生态特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自然生长状态下7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征,结果表明,7种彩叶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彩叶豆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全红杨、紫叶稠李、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其中,彩叶豆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4.93μmol/(m~2·s),紫叶风箱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为8.65μmol/(m~2·s);紫叶风箱果、彩叶豆梨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893;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紫叶稠李、彩叶豆梨的净光和速率与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20、0.946和0.959;其中彩叶豆梨、紫叶稠李、全红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166μmol/(m~2·s)、1 010μmol/(m~2·s)、836μmol/(m~2·s)、1 136μmol/(m~2·s)、1 456μmol/(m~2·s),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的光饱和点均较低,分别为508μmol/(m~2·s)和424μmol/(m~2·s),较高的光饱和点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当地中午高光条件,较低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使植物表现出耐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4种华南乡土植物幼苗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华南优良乡土植物伯乐树(Bretschneidara sinensis)、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岭南槭(Acer tutcheri)2年生苗木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4种乡土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楝叶吴茱萸、枫香、岭南槭的净光合速率都明显高于伯乐树,其中枫香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11∶00左右达到最大值18.206μmol·m~(-2)·s~(-1),但在17∶00左右楝叶吴茱萸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它3种乡土植物,净光合速率为11.613μmol·m~(-2)·s~(-1),说明此时楝叶吴茱萸仍然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紫叶风箱果高电压磁场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木质化紫叶风箱果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IBA、ABT1#2种生长激素分别处理,浓度为50mg/L、100mg/L、200mg/L、500mg/L、1 000mg/L,时间为24h、1h、速蘸30s,用珍珠岩作基质,结合高电压磁场进行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压强度10×104 V处理1h,可以打破并加快原有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促其生根;ABT1#生根粉处理浓度100mg/L、时间1h,与日光棚温室扦插相比,生根率、生根量、生根长度有明显提高,可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气体交换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性状和生长特性,研究青藏高原特有种肋果沙棘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可显著提高肋果沙棘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幼苗营养器官(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且肋果沙棘趋于向地上部分(尤其是茎)分配更多的干物质.CO2浓度倍增使肋果沙棘幼苗比叶面积、平均单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分别降低27%,33%和41%,碳氮比增加73%,而叶片碳含量无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不仅通过增加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累积产生明显的“施肥效应”,而且通过降低比叶面积、平均单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表现出较强的下调适应能力,进而有利于其应对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引种楸树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淮地区引种的4种楸树生长初期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果楸、密毛灰楸、灰楸和光叶楸叶片的光饱和点均为1 2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53.34、64.82、66.74、98.91 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产量(AQY)分别为0.427、0.393、0.354、0.349.当PAR≥1 000 μmol·m-2·s-1时,4种楸树叶片的Pn、Tr、Cs值,长果楸最高,灰楸和密毛灰楸次之,光叶楸最低.随着PAR的增加,4种楸树叶片Ci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长果楸叶片Ci最低,灰楸和密毛灰楸次之,光叶楸叶片的Ci最大.同时,对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长果楸具有较高的光合特性,很合适长江以北至淮河以南等地区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与多倍化是物种进化与多样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二倍体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榆树异源三倍体后代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榆树异源三倍体在表型性状与亲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树异源三倍体叶面积小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其综合叶片形态特征遗传特性更为偏向于母本;榆树异源三倍体气孔大小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叶片厚度榆树异源三倍体较父母本薄。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比值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红叶石楠不同叶龄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n)、光响应曲线、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估算不同叶龄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揭示其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2)叶龄较小的叶片Pn受蒸腾作用(Tr)和光照强度(PAR)影响较大,叶龄较大的叶片Pn受气孔导度(Cond)和相对湿度(RH)影响较大;(3)随着叶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不断增强;20d生叶片光饱和点显著小于10d生叶片,对光照更加敏感;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叶绿素a/b变化不显著,各叶龄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变化不明显。本研究阐明了红叶石楠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为红叶石楠的栽培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白榆和青榆种间杂交后代的适应能力,以河北农业大学苗圃白榆和青榆种间杂交得到的8个株系为材料,对不同株系的生长情况、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株系和白榆自然杂交后代(CK)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间苗期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等性状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单株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周长以B1最高,与其他杂交后代和对照存在显著差异。B3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对照,充分说明B3的长势较好。不同株系的光合日变化中,B3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株系和对照,B8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不同株系,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叶面喷施磷钾肥对紫叶矮樱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 cv.pissardii)在炎热的夏季,叶片颜色会由紫红色变为绿色,降低了紫叶矮樱的观赏效果。本研究进行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钾营养元素来降低紫叶矮樱叶片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磷元素的紫叶矮樱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高,其净光合速率也比对照强,但差异不显著;而钾元素极显著的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磷钾元素共同作用效果与钾相似;喷施磷钾元素的紫叶矮樱花色素苷含量均比对照高,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3种引种杨树和3种乡土杨树苗叶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3种引种杨树和3种乡土杨树苗木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种引种杨树为芬兰山杨A21、芬兰山杨16、加杨,3种乡土杨树为小青杨、小叶杨、兴安杨。其测定结果表明,3种引种杨树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3种乡土杨树,同时蒸腾速率(E)、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也高于3种乡土杨树的苗叶。从而说明3种引种杨树的光合能力较强,对吸收的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3种引种杨树苗叶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稳定荧光(Fs)、光适应下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的平均值均高于3种乡土杨树,3种引种杨树的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平均值均低于3种乡土杨树。相关分析表明,Pn与Tr、Tr与Ci、Fm与Fo、Fv/Fo与Fv/Fm、ΦPSⅡ与Fo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ΦPSⅡ与Fm、F′v/F′m与Fv/Fo呈显著正相关(P0.05);Fv/Fo与Fo、Fv/Fm与Fo、NPQ与Fv/Fm、NPQ与Fv/Fo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qP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给西藏地区困难地造林提供参考,以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红蓝光源和荧光叶室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沙棘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α)均最大,光饱和点(I_(sat))最高,光补偿点(I_c)最低。3种沙棘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电子传递速率先上升,到达最高值后迅速下降;最小初始荧光(F_0)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整体呈"N"形变化;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_(PSⅡ))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呈抛物线形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T_a)与电子传递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F_v′/F_m′、Y_(PSⅡ)、q_p极显著负相关;湿度(H_r)与F_v′/F_m′、Y_(PSⅡ)、q_p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负相关。云南沙棘光适应能力最强,在西藏高原困难地造林时,云南沙棘可作为沙棘属植物的优选树种,江孜沙棘次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7种北美橡树的光合差异,选择3年生北美橡树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Li-6400P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幼树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7种北美橡树的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柳栎、娜塔栎、舒玛栎、沼生栎、南方红栎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存在明显"午休"现象,而猩红栎和无柄栎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不同北美橡树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栎、娜塔栎、沼生栎、舒玛栎、无柄栎、南方红栎、猩红栎。通过相关性系数分析,发现柳栎、娜塔栎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7种北美橡树的光补偿点在8~40μmol·m-2s-1范围内,光饱和点在310~710μmol·m-2s-1之间。柳栎、娜塔栎通过引种栽培产生了光照适应性,人工种植时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合理密植以促进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植物嵌合体花叶假连翘全绿叶、花叶、全白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研究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叶色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分布不均,是导致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存在差异的原因。全绿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绿叶;全绿叶的光合能力(Amax)、光呼吸速率(Rp)和初始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显著高于全绿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全绿叶和花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而升高,到达最大值后趋于平缓,而全白叶变化不大;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全白叶>花叶>全绿叶,全绿叶和花叶的胞间CO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全白叶变化不大。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全绿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而花叶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因此,可将花叶假连翘栽种于光照强度较大的环境中,以此来保持花叶性状和诱导形成更多的花叶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