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径流调控的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优质苹果主产区黄土高塬沟壑区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常受干旱与水土流失及不合理施肥因素的制约,通过在典型高塬沟壑区塬面的降雨径流收集补灌苹果的水肥耦合试验,分析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的配置指标。结果表明适宜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指标参数可初步确定为:不同降水保证率年份收集全部径流所需修建固化土集流面面积为360~570 m2/hm2,配置水窖容积为107.44 m3/hm2;补灌灌水定额57.75m3/hm2;补灌时间为萌芽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肥纯量基准为0.2 kg/株;肥料配比N∶P∶K为1∶2∶2,同时该模式产投比达到1.41,且能有效的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水土流失。最后提出了此模式适宜应用和推广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及生态环境建设使陕北地区农田面积减少,而水土保持型高效灌溉农业发展迅速。以安塞县马家沟梯田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梯田大棚集雨滴灌的水土保持型高效农业用水模式,结果表明:梯田大棚滴灌采用棚面收集雨水存贮在下部水窖,利用不同阶层的梯田落差,结合太阳能及重力等动力,布置大棚膜下作物滴灌系统。设计的水窖容积0.06m3/m2,灌水定额为1 800m3/hm2,灌水次数为12次。系统运行后,可节省灌溉费用2.8元/m2,减少侵蚀6 338t/(km2·a),节省回填费用0.5元/(m2·a),单个梯田大棚农户每年可增加经济收益1 480元。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山丘区雨水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城市之一,占太原市总面积82%的山丘区,由于缺乏灌溉水源,农作物大都处于靠天吃饭状态,山丘区雨水资源尚有约2亿m3的可利用量,利用水窖、水窑、水池等集雨工程收集雨水对作物进行有限灌溉.搞庭院经济或在大田种植经济作物,可提高山丘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是使山丘区人民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方法的现实,依托陕南地区坡面径流利用技术项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系统中降水量及其径流量、集蓄量、用水量达到最优的组合,实现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的目标;构建了含有2个决策变量、5个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采用了逆时序法确定蓄水设施的总容积.最后以该项目区中的马利沟小流域为实例,计算出现有人口5 420人的马利沟小流域建设362 hm2灌溉农田需配置集雨区面积825.37 hm2、储水体总容积29 889.59 m3、单窖容积100 m3,需建水窖299个,可实现农业年纯增收114.539 8万元,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集雨灌溉说的是将雨水集蓄起来进行农田灌溉。其中就集雨而言,从广义讲,凡是集蓄雨水的工程都应称为集雨工程。但我们这里讲的是年降雨量只有200~400mm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人的生活需要和灌溉少量面积农作物,利用一定的集雨面积,将雨水收集于水窖、涝地的微型集雨工程。上述集雨工程除解决人、畜生活饮用水外,将剩余的蓄水采用先进的微灌技术发展庭院经济作物。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摆脱农业靠天吃饭,脱贫奔小康的有效措施。这一新生事物在西北各省一经出现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如甘肃省实施的“1…  相似文献   

6.
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雨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研究和筛选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旱地农业配套栽培技术,形成集雨节灌工程技术应用模式、旱地农业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适合彭阳县乃至宁南山区集雨补灌的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彭阳县王洼镇集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北省水资源日益紧缺、设施面积逐步扩大及其灌溉用水量的增加等问题,对河北省海河冲击平原区4个分区的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种植模式、水分生产效率及灌溉技术节水量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分区2020年和2030年日光温室的发展面积及灌溉技术节水量。预测发展总面积分别为5.48万hm2和5.64万hm2,节水量分别为17 758.1万m3和18 692.9万m3。  相似文献   

8.
内蒙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集雨节灌工程投资、效益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蒙准格尔地区集雨工程进行了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旱井和水窖年收集1 m3水的成本分别为0.95元和1.56元,窖水滴灌玉米、蔬菜、果树的单方水平均产投比为6.14、12.52、9.1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内蒙准格尔地区,由于集雨工程及配套设施投资较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近期内农民不可能成为集雨工程投资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纳入国家农村基本建设投资范畴,多方投入,加快工程发展速度,降低技术设备成本,完善集雨管理制度和办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稻节水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 30 67万 hm2 ,1 996年水稻总产量约 1 885亿 kg,分别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2 2 .7%和 37%,均占第一位。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 2 8%,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40 %左右。但也是耗水最多的农作物 ,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54%左右 ,占农业总用水量 65%以上。我国水稻约 8%分布在北方 (淮河 -秦岭-白龙江以北 )。虽然所占比重不大 ,但绝对面积达 2 67万 hm2左右。因此 ,不容忽视这部分水稻 ,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不足 ,水量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宜昌位于长江上、中游分界处,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鄂西生态圈核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现辖5县3市5区,地域面积2.1万km2,总人口405万,常用耕地面积约370万亩(1hm2=15亩),柑桔种植面积17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水稻、油菜种植面积各120万亩。  相似文献   

11.
郝林  樊忠成 《农业工程》2015,5(1):38-40
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0.13万hm2土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喷灌机灌溉工程为例,分别从水源工程设计、管网系统布置、输水管径确定、工作制度制定、水力计算和水泵的选型几方面,对控制面积33.3 hm2的单个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工程设计进行了论述。3年的实践证明,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85;平均用水量由原来的5 700 m3hm2下降到4 350 m3hm2,年平均节约水180万m3。   相似文献   

12.
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的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窖水的水质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水窖进行实地监测,对比研究了不同集雨系统水窖在贮存雨水约180 d后水质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1)在集雨面同为庭院的条件下,混合窖(水泥砂浆抹面,窖底铺胶泥)的水质总体优于水泥窖;以混凝土公路面为集雨面的胶泥窖水质较差。(2)3种集雨系统中窖水的总磷(TP)量均超标,其中公路面与胶泥窖组合形式下的总磷(TP)量超标较严重,达到66.7%。(3)3种典型集雨系统窖水中的细菌总数均严重超标,且只有公路集雨形式下的胶泥窖水中的大肠杆菌超标。集雨面污染对窖水水质的影响较大,公路收集的雨水水质较差;地区水窖应因地制宜,采用混合窖要优于纯水泥窖。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力,构建了三类农户生产应用子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域,全省现有耕地面积407.36万hm2,其中旱地面积约314.9万hm2。全省可机耕地面积281.4万hm2,其中适宜深松作业面积约268万hm2。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普遍面临供水水源选择困难和水量不足的问题。以关中地区2001-2014年间的日降雨数据为基础,基于日水量平衡模型分析计算了关中地区新农村单户家庭收集庭院内雨水作为水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典型的4人常住家庭和可用集雨面积200m2为例,计算了14年间院内设置不同容积雨水池时累积不满足天数、可靠性、累积需额外补充水量。结果表明:雨水池容积为25m3,14年间累积不满足天数为83d,其中最大连续不满足在2007年共23d,14年间累积需外补水量为9.56m3,占总用水量为1.5%;当雨水池容积达到30m3时,雨水池可靠性达到100%,不需要外补水即可满足农户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砖砌混凝土膜面集雨系统存在的施工速度慢、防渗效果差、雨水易滋生绿藻、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引进了温室膜面集雨新型材料,具有安装方便省工、对耕地属性破坏性小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全年共收集雨水284.3m~3,全年平均集雨率为83.7%。收集的雨水与井水相比,呈弱酸性,电导率降低了28.5%,总硬度(以CaCO_3计)降低了41.9%,溶解性总固体降低了28.2%,水质较好,适宜采用滴灌施肥设施进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角,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县域总面积69.2万hm2,森林面积20.21万hm2。全县地貌南部为白于山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全县约有盐碱地面积1.33多万hm2。县域海拔1303~1907m。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匮乏,年平均降雨量316.9mm,境内自然灾害频发,主要为干旱、霜冻、大风、沙尘暴等。定边县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林业建设项目重点县,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须从机耕道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耕道,是农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方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农村要全面建设小康,首先要从全面建设机耕道开始。现状:机耕道路建设形势严峻常德市是一个拥有480万农业人口,耕地总面积43万hm2的农业大市,其中水稻、棉花、油菜产量均占全省第一位。除西部山区外,其它约2/3的耕地面积都属于平湖区和丘陵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面积30万hm2。占总耕土面积的69%。全市目前共有乡村机耕道路21091km,其中2-3m宽的田间机耕道路13143Km,5m宽以上的乡村道路7984km,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机耕道路470m,与8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泸县耕地大面积分布在东南西北等高线280m至390m范围,过境水源和工程设施自流灌溉面积约10000hm2,机电提灌、引灌、浇灌面积超过36700hm2。2010年底,全县拥有农村固定式电力提灌站410座,装机功率12900千瓦,有效灌面23500hm2。灌区内工程设施蓄水调蓄容积较小,需要机电设备提水量大,常年提水4000×104m3,其中电力提灌面2300×104m3,占机耕提灌面的57.6%,电力提灌占据了农田灌溉主水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