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是灌区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也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为提高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精度,以四川省7个典型灌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及实用性等原则建立了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法将G1法确定的主观赋权与改进熵权法确定的客观赋权进行综合赋权,基于加权秩和比法(加权RSR法)构建了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四川省典型灌区的实际情况对7个典型灌区进行评估,基于加权秩和比法评价模型的结果表明:四川省7个典型灌区运行水平(加权RSR估计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堂县团结水库灌区(0.729 6)、安州区一大渠灌区(0.680 7)、乐山市高中水库灌区(0.646 1)、南充市磨尔滩水库灌区(0.623 3)、夹江县东风堰灌区(0.599 2)、阆中市石滩水库灌区(0.574 4)和凉山州西礼灌区(0.541 8),模型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运行水平基本一致。因此可为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密切值法的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四川省灌区运行实际情况,建立了包括灌区生产效率等5个一级指标及设计灌溉面积等2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四川省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其简化为15项主成分因子;运用G1法及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基于密切值法构建了四川省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四川省4个典型大型灌区运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4个典型灌区运行水平(密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升钟灌区(0.000 4)?武引灌区(0.287 9)?玉溪河灌区(1.795 7)和隆昌沱江石盘滩提水灌区(1.886 5),模型评价结果与四川省典型灌区实际运行水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大中型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南省典型大中型灌区,对灌区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专家论证,结合区域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提出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模型并提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标准"三级评价值法"。使用该模型对河南省典型灌区进行了评价,取得了合理和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灌区用水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为灌区改造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灌区用水水平、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水平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CA和GRA-TOPSIS相耦合综合评价模型,以内蒙古引黄灌区5个大型灌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PCA和GRA-TOPSIS相耦合法与GRA-TOPSIS法对各评价灌区的综合评价排序完全一致、与FMA法对各评价灌区的综合评价排序位次基本一致,表明评价结果合理;3种评价方法所得评价值的极差分别为0.501、0.448、0.500,变异系数分别为0.699、0.450、0.921,PCA和GRA-TOPSIS相耦合法所得评价值的变异系数比其他2种方法大,更有利于直观地区分各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水平,更适宜用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等级划分;PCA与GRA-TOPSIS相耦合法所得各评价灌区综合评价值符合灌区实际,评价结果可靠。【结论】PCA与GRA-TOPSIS相耦合评价法适宜于灌区用水效率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 结合评价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文献资料, 从社会性、资源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生态环境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蚁群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 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技术避免了评判专家主观确定权重,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方法简单,为灌区改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评价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从社会性、资源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生态环境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蚁群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技术避免了评判专家主观确定权重,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方法简单,为灌区改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以东港灌区为例,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综合权重,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灌区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近似理想点法进行验证。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了综合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和建设改造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现代化灌区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新时代下的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及其特征加以阐述,提出"安全"、"健全"、"先进"、"高效"、"绿色"型现代化灌区特征,建立了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讨论了到2035年现代化灌区评价指标的阈值,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灌区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以潘庄大型灌区为例,对灌区现状及现代化改造后状况进行评价,灌区现状评价结果为H=2.917,处于未实现现代化程度,与灌区实际情况相吻合;现代化改造后评价结果为H=1.421,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程度,表明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合理有效,也表明现代化灌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可行、合理。并对影响灌区现代化的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指标权重系数是否合理,考虑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运用博弈论思想将主观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客观的变异系数法(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CVM)确定的权重系数集成得到最终的权重结果,并以“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得到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综合权重分别运用到灌区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中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确定的综合权重对灌区进行评价的结果既能体现决策者的主观要求,又能符合灌区实际运行状况.该方法过程简洁,结果科学、客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中指标选取存在的随意性、重复性和不完整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以指标简洁性和完整性为目标,根据前人提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选取和优化研究,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性能、效益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漳河灌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为例,运用评价指标优化选择模型,将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由40个优化减少到17个,指标的完整性达到85.13%,满足了指标数量少且完整性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宝鸡峡灌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宝鸡峡灌区节水改造后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根据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将社会经济指标、水土资源指标、工程状况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作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的4类基本指标,建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宝鸡峡的一种AHP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集成评价方法,并建立社会经济、水土资源、灌区工程状况、生态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模型,应用静态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可持续发展度,并利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的概念计算协调系数,最终对宝鸡峡灌区节水改造后的可持续发展作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2006年四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按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灌区快速评估方法RAP(Rapid Appraisal Process)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灌溉培训和研究中心(ITRC-CalPoly)研究开发完成的一整套灌溉系统评价方法。该评估方法不是仅对单个建筑物的检查,而是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综合检查。在短短1~2周时间内,就能为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应采取的行动提供足够的信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灌区评价工具,在世界很多国家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灌溉系统快速评估方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标准工作表格,并在湖北漳河灌区和山西夹马口灌区进行了运用。评估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两个灌区在工程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灌区的现代化规划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干旱区人工绿洲水土资源承载状态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过程,以甘肃省景电灌区为例,引入多级模糊分级理论建立水土资源承载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物元分析理论构建物元分析模型,同时集成黄金分割率、组合赋权法及云理论构建综合评价云模型,对灌区1994,2002,2010及2018年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水土协调度和地下水矿化度是灌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发生变迁的主导因素;研究区各时期水土资源承载状态均处于“轻微承载-承载良好”,整体上呈良性演变趋势;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云的熵值(En)及超熵值(He)分别为0.027 1,0.026 3,0.024 4,0.026 7和0.006 7,0.007 8,0.006 5,0.005 7,数值较小,且He/En小于1/3,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水土资源承载状态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关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关中灌区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层次分析。通过一些定性指标的量化,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综合考虑灌区改制的政策评价、灌溉效果评价、工程项目实施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灌区的改制成效和历年综合改制成效进行了目标评价值计算,其结果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灌区改制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灌区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运用物元可拓理论,将水资源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效益特征及对应的特征量值作为物元,建立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综合效益的贡献率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此外,提出了五级评价等级标准.利用所构建的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物元模型,结合漳河灌区2013年的运行状况数据,对其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灵敏度较好,准确可靠,评价结果显示该灌区2013年水资源综合效益为"一般",同时可以看出该灌区的水资源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较经济效益稍差.研究表明,在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物元可拓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井渠结合灌区缺乏节水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突出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出了计算机辅助评价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家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山东威海井渠结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应用表明,系统确定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可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对于不同类型灌区节水效果评价及项目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干旱灾害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不确定性,构建基于信息扩散和可变模糊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从旱灾本身及旱灾数据特征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对旱灾风险进行评价,并分别对危险性、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子系统风险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石林县旱灾风险评价,确定该县2000-2010年的干旱风险水平,得到综合风险等级。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所构建的模型合理可行,丰富和发展了旱灾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用于中型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尽可能地保留了各主客观权重值的信息,使获得的指标权重更具合理性;鉴于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具有模糊性,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运用上述方法对青岛市8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用于评价青岛市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结果合理、接近客观实际,对将要进行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