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潺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经过纯化鉴定病原菌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试验使用了七种杀菌剂采用了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来测定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h,百菌清的EC50值为13.60mg/L,毒力指数较大,对寄生疫霉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恶霜锰锌和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16.99和28.62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甲霜锰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为56.23mg/L、56.23mg/L和60.71mg/L,效果一般;二氯异氰的EC50值为319.21mg/L,毒力效果较差;药后24h各药剂对寄生疫霉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h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王芳  李桃  陈文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32-139
研究旨在鉴定出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7 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经分离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异菌脲EC50值为0.27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1、0.53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氟硅唑和嘧霉胺的EC50值为1.66、1.91 mg/L,效果显著;代森锰锌和醚菌酯的EC50值分别为25.82、929.78 mg/L,毒力指数较低,抑制效果差;药后72 h 各药剂对链格孢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 抑制效果相似。在7 种杀菌剂中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最好,当试验浓度为50 mg/L 时,抑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3.
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筛选对番茄早疫病的最优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采用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48 h,世高和施加乐的EC50值分别为0.27、0.81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50值为1.29、1.54 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50值为2.07、2.79 mg/L;大生防效较低,EC50值为5.17 mg/L。药后72 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 h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茼蒿霜霉病的最佳药剂,采用组织分离纯化的方法,鉴定出病原菌为莴苣盘梗菌(Bremia lactucae)。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的方法进行防效试验,测定7种杀菌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 h,克菌灵EC50值为1.46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莴苣盘梗菌防治效果最显著;安克和大生EC50值分别为4.31、5.63 mg/L,防治效果较显著;甲霜灵的EC50值为9.19 mg/L,防治效果较好;普力克和杀毒矾的EC50值分别为26.31、101.32 mg/L,防治效果一般;优氯特EC50值最大,防治效果最差。药后96 h各药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与药后72 h防治效果相似。在7种杀菌剂中克菌灵对莴苣盘梗菌防效最高,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湖南新田县蔬菜基地发生茄子果实腐烂病,损失严重。从感病茄果上分离到一种真菌,镜检表明为茄褐纹拟茎点霉,此菌rDNA-ITS序列亦与茄褐纹拟茎点霉高度同源。因当地反映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均无明显效果,故尝试了室内试验以筛选出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11种杀菌剂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咪鲜胺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21 mg/L;其次是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是0.252 mg/L 和0.434 mg/L;百菌清与醚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44.400 mg/L和54.470 mg/L。建议在病区选用咪鲜胺防治茄褐纹病。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茼蒿霜霉病的最佳药剂。病原菌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纯化的方法,鉴定出病原菌为莴苣盘梗菌(Bremia lactucae. Regel)。防效试验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的方法,测定七种杀菌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克菌灵EC50值为1.46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莴苣盘梗菌防治效果最显著;安克和大生EC50值分别为4.31和5.63mg/L,防治效果较显著;甲霜灵的EC50值为9.19mg/L,防治效果较好;普力克和杀毒矾的EC50值分别为26.31mg/L和101.32mg/L,防治效果一般;优氯特EC50值最大,防治效果最差。药后96h各药剂对莴苣盘梗菌的防治效果与药后72h防治效果相似。在七种杀菌剂中克菌灵对莴苣盘梗菌防效最高,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143-148
本试验分离与纯化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六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杀菌剂丙环唑的EC50值为0.9039,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50值为2.8939、6.8186,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50值为29.3951、30.4126,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43.2943,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9.
苎麻疫霉对几种杀菌剂的离体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的离体敏感性。结果显示,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对苎麻疫霉的菌丝生长抑制EC50平均值分别为0.0295mg/L、2.0283mg/L、25.1452mg/L和2882.8708mg/L,表明供试苎麻疫霉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极为敏感,最低达0.0194mg/L;而对杀毒矾抗药性极强,最高达10158.7122mg/L,且各菌株间的最大差异达49.9倍。利用SPSS软件分析表明,各供试杀菌剂对苎麻疫霉菌株的质量浓度EC50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苎麻疫霉对上述杀菌剂的抗性或敏感性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6种杀菌剂对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2 h,杀菌剂丙环唑的EC_(50)值为0.9039 mg/L,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_(50)值为2.8939、6.8186 mg/L,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_(50)值为29.3951、30.4126 mg/L,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_(50)值为143.2943 mg/L,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综上,丙环唑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Sorauer。试验采用了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七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试验表明:药后48h,世高和施加乐的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分别为0.27mg/L,0.81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1.29mg/L,1.54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2.07mg/L,2.79mg/L;大生防效较低,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5.17mg/L。药后72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h相似。  相似文献   

12.
2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 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为筛选出生产上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低毒、高效药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于2011年7月18日用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农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正业疫加米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奔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天,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对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初筛的基础上,比较5%仿生杀菌剂与其他4种果蔬常用保鲜剂对葱磷葡萄孢霉等引发5种果蔬贮藏期病害的抑菌效果,得到了25条毒力曲线及相应的EC50值。结果表明5%仿生杀菌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生物杀菌剂,对五种病原菌有较强毒力,其抑菌效果优于20%银泰乳油,对某种病原菌抑菌效果优于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上防治魔芋灰霉病发生的药剂种类选择混乱,及很多药剂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也不明确,因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异菌脲对魔芋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好,EC50分别为0.001、0.005 mg/L;其次是宁南霉素、嘧霉胺、菌核净,EC50分别为0.043、0.052、0.084 mg/L;王铜和硫酸铜钙的抑菌效果最差大于200 mg/L。  相似文献   

17.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8.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9.
7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279-283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 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clavata)的抑菌效果。8 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好的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WP、荧光假单胞杆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毒力最强为荧光假单胞杆菌WP,EC50值为0.93 mg/L;其次为哈茨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3%中生菌素WP,EC50分别为1.30、3.27、6.14、8.42 mg/L。荧光假单胞杆菌、0.5%氨基寡糖素AS、枯草芽孢杆菌和3%中生菌素WP均可有效抑制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