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优质冬油菜新品种的合理有机肥配比,同时促进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本文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猪粪型有机肥代替50%、30%、10%的化肥氮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湘杂油763’产量、叶绿素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猪粪型有机肥代替10%的化肥氮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055.00 kg/hm2,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纯无机肥处理的产量位居第二;比较3个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产量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叶绿素含量相反,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总量基本低于纯无机肥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以纯无机肥处理最高,10% OM处理次之。总体来看,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比(10% OM处理)下,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量都较高,从而保证产量也达到最高值。因此,在本试验所设处理中,10%的氮素养分为有机肥替代的最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3.
化肥减施对‘黔茶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比较分析不施肥(CK)、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撒施(T1)、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沟施(T2)(化肥减施量21.8%)、基肥(金正大控释肥+油饼)+追肥+沟施(T3)(化肥减施量43.5%)、基肥(恩泰克复合肥+油饼)+追肥+沟施(T4)(化肥减施量44.8%)对‘黔茶1号’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T1、T2、T3、T4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CK的效果最差;T2、T3、T4的产量分别较T1增产6.9%、21.1%、15.1%;T3、T4与T1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一定范围内,化肥减施量与春茶产量、发芽密度、百芽重和咖啡碱含量呈高度负相关,与茶多酚含量中度负相关,与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度正相关,与酚氨比低度负相关。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新型肥料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减施增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120、150kg/hm~2)与无机有机肥配施比例(100%:0、50%:50%、25%:75%、0:100%)对紫米稻产量形成特性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增加,紫米稻分蘖增加、成穗率提高、叶面积增大、物质积累增多,产量显著提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以无机肥:有机肥50%:50%处理产量最高,25%:75%处理其次,0:100%处理产量最低;(2)适当施氮与有机肥可提高紫米稻糙米率和精米率,以无机肥:有机肥0:100%处理提高效果最好,50%:50%处理其次;(3)紫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大与有机肥比例提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因施氮而显著提高,且随有机肥比例提高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机肥:有机肥25%:75%处理最高,50%:50%处理其次。施氮显著提高紫米稻维生素B1含量,配施有机肥也有一定提升效果,但差异不显著。(4)100%无机肥处理对紫米稻稻米Se、Zn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紫米稻稻米Fe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对提高紫米稻稻米Se、Zn和Fe含量效果显著,且一般随有机肥配施比例提高而提高。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50kg/hm~2、有机肥配施比例为50%~75%有利于紫米稻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茶树间作巨菌草对秋冬季节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茶与巨菌草复合栽培模式下茶叶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巨菌草后,茶叶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验证微生物肽菌肥在茶树上的施用效应,在投产茶园中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区茶树品种为‘中茶108’,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比较土壤养分、发芽密度、一芽一叶百芽重、茶叶产量以及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内含物的变化,并计算产出与投入比,综合分析各种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树上施用微生物肽菌肥,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以及茶叶中的有益内含物质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其中采用根部浇灌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效果最佳。该肥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培肥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贡献率分别提高6.4和6.8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条件下,与单施化肥(100%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氮:无机氮=4:6)显著增加生菜生物量,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单施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生菜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7%和41.6%;生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7.5%、7.0%和12.8%、7.3%和17.2%;生菜的氮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3.7%。  相似文献   

8.
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茶树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群组成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茶树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可以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间作茶树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单作茶树,改善了土壤生态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的营养品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放线菌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明茶园间作豆科植物对于茶园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树为叶用植物,其生物产量主要以叶的形式不断取走。叶子中的重要成份叶绿素、蛋白质、咖啡碱、儿茶素等都是含氮化合物。因此,氮素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是首要的。国内外在在茶园氮肥施用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我国南方主产茶区施肥已逐渐向“因土施肥”、“以肥定产”过渡。然而北方茶区茶园多为盲目用肥,陕西陕南茶区目前也处于有肥多施,无肥少施或不施的状态。大部分茶园施肥水平较低,加之管理不善,成为茶叶产量低下的重要因素。而一些高产茶园无用肥计划,盲目多施,形成“氮肥茶园”,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而且产量受到影响。据笔者在南郑等地调查,茶园施氮量个别高达每公顷940公斤左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今后开发新型客家茶产品、恢复和发展梅州客家历史名茶奠定良好的资源和数据基础,本研究对梅州清凉山茶和锅叾茶2个系列的13个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各品系春、夏、秋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清凉山茶系列属灌木型小叶种,发芽密度大,芽头数高达1719~2862个/m2,百芽重8.4~15.2 g;锅叾茶系列为乔木或小乔木型中小叶种,发芽密度比清凉山系列小,芽头数450~774个/m2,但芽叶较大,百芽重25.0~43.8 g。13个客家茶品系内含物都很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为夏茶>春茶、秋茶,而游离氨基酸含量春茶显著高于夏茶和秋茶,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在三季间的变幅均较小;2个茶系列间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锅叾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普遍比清凉山茶高。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大田番茄试验,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番茄各生育期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无机N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动态相似.番茄拉秧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均为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化肥处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为3∶2,对土壤N素矿化与固持、土壤全N与有机C的提升以及增加番茄产量较为有利.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各处理的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设施栽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与传统有机肥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较番茄传统施肥模式增产12.99%;施用有机肥减量25%,50%时,番茄产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分别增产8.55%,8.84%,施用无机肥减量至50%,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在番茄生长中期,有机肥和无机肥减量施肥处理中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当有机肥减量25%,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模式分别增加1.41%,2.64%,10.34%;在番茄收获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减少而降低,无显著性差异;与番茄生长中期相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0~20 cm,20~4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别由67.33,28.93 mg/kg增至90.95,40.66 mg/kg,40~6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由21.40 mg/kg降至14.97 mg/kg,而60~80 cm和8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基本持平;随施氮量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也降低其淋溶风险.与传统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当地设施番茄施肥总量可降低25% ~50%,并适当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既可使番茄略微增产、降低土壤中硝酸盐淋溶风险,也能使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宜作物生长,维持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海藻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素养分释放规律和对作物吸收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等氮量施用海藻肥(S)与有机肥(M)、化肥(NPK)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菜园土壤氮矿化和春白菜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土壤矿化的无机氮含量变化主要受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高低的影响,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始终保持较低含量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各处理春白菜采收期干物重为:施化肥(NPK)>施海藻肥(S)>有机肥与海藻肥配施(MS),除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外,其他处理间的干物重差异不显著。供试条件下,土壤氮素表观净矿化率和春白菜的吸氮量均为NPK>S>MS>CK,M和MNPK低于不施肥(CK)处理。氮肥利用率以NPK处理最高,达到67.7%,S和MS处理分别为46.9%和4.8%。各处理春白菜采收期干物重与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213,n=18),说明作物吸氮量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S与NPK处理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对春白菜增产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硫酸钾镁肥在红黄壤茶园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黄壤茶园中,以施用相同氮磷肥为基础,通过增施几种不同品种钾肥对茶树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硫酸钾镁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效果最好,与单施氮磷肥处理相比,茶树春梢长度和着叶数分别提高了6.23%和11.1%,茶叶叶面积的增大率为11.17%,茶叶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分别提高28.88%和21.43%,茶叶鲜叶产量增加14.27%。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和氯化钾肥处理对茶树的生长也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前者(增施硫酸钾肥处理)对茶树春梢的着叶数、叶面积、芽头密度和茶叶产量的效果较好,而后者(增施氯化钾肥处理)对春梢长、百芽重的增加效果较好。施用45%复合肥处理能比单施氮磷肥处理表现出略为促进茶树生长的效果。增施硫酸钾镁肥比增施45%进口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法)可增加效益3226.5元/ hm2,值得在红黄壤区茶叶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点的方法,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生理生化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的生理功能下降,茶树的生理功能指标叶绿素含量、新梢的含水量、根系活力、单位体积的根重较正常情况下降低了 15.6%、6.0%、24.1%、20.6%,而百芽重却上升了9.5%; 茶树生化成分有升有降,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下降0.5%、 0.7%,而茶多酚、水浸出物上升了2.7%、1.4%。另外对暖冬对茶树影响研究得到,茶树根系活力、根重、叶绿素含量上升了19.3%、6.3%、13.1%,而百芽重下降了18.6%;茶叶的生化成分有升有降,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下降4.27%、0.34%、0.24%,而茶多酚上升5.32%,但茶园的生物量增加,特别是有害生物增加和出现频率高。  相似文献   

18.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利用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6,36年产出的冬小麦籽粒,研究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上升,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与不施肥(CK)或单施有机肥(M1、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M1N1、M1N2、M2N1、M2N2)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2%~43.9%,10.4%~56.7%;谷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脯氨酸受氮肥施用影响程度最大。在同一有机肥投入水平下,低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的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高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在等氮量投入下,有机肥供氮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淀粉、粗脂肪含量。研究表明,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为生产目的时,应多施氮并提高化肥氮所占比例,而以淀粉和粗脂肪为目的时,应提高有机肥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有机肥与生物炭对旱地作物种植及环境效应的影响,利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变化、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并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分别提高0.52%、1.46%、0.44%、19.65%、1.58%、30.31%;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5.35%、307.3%。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42%、26.24%;增产74.37%。有机无机肥配施且添加生物炭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白菜地上部氮磷养分累积,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小白菜品质。  相似文献   

20.
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花椰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化肥过量施用是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等量氮肥的前提下(纯氮600 kg/hm2),以全部施用无机肥为对照,在崇明现代农业园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化肥配施猪粪堆肥和化肥配施芦笋秸秆堆肥)对花椰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施用无机化肥相比,化肥结合施用商品有机肥、猪粪堆肥和芦笋秸秆堆肥均能提高花菜的产量和品质,产量分别提高了7.60%、22.83%和30.48%;Vc含量分别提高10.70%、12.66%和10.3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18%、26.70%和39.58%,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6.39%、27.58%和17.06%,而硝酸盐(NO3-N)含量分别降低53.21%、51.01%和17.84%。总之,在等氮量施肥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有效提高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