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春平 《种子》2019,(4):148-153
科学合理地选用乡土树对城市绿化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南京地区的城市绿化树种,在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分布的41种乡土树种的美学价值、抗逆性、生态价值和生物学特性中的17项指标进行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值构建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各树种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1)根据综合评价值,宁镇山脉乡土树种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乡土树种表现最佳,Ⅱ类乡土树种开发的潜力较大,Ⅲ类和Ⅳ类乡土树种不宜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使用。2)综合评价值较高的Ⅰ类树种为全缘叶栾树(4.796)、珊瑚朴(4.472)、黄连木(4.273)、杜梨(4.053)、五角槭(4.025)、乌桕(4.024)和三角枫(4.005);Ⅱ类树种中榔榆(3.975)、朴树(3.970)和枫香树(3.929)也具有较好的表现;表现最差的是Ⅳ类中的米槠(2.534)、宝华玉兰(2.520)、黄檀(2.500)和小叶青冈(2.365)。结论:应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建设树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长期人工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量化比较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生态效应,深入了解人工林的生态价值差异,以该地区林龄27年的长期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Y/T 1721—2008)标准化计算公式与服务价格,揭示了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在7个供试人工林中,白蜡林的价值总量最大,其次刺槐林,分别为55717.76元/(hm2?a)和49865.21元/(hm2?a),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蜡林>刺槐林>白榆林>臭椿林;刺槐×白蜡、刺槐×白榆和刺槐×臭椿混交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相近,但均低于刺槐纯林;在5项生态服务价值中,价值最大的为林分的涵养水源,其次为固碳释氧价值,而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2项功能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在京杭运河两岸(淮安段)引种驯化的彩叶树种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以其中较有研究价值的16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色、呈彩期、耐热性是综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最终利用综合评价分值将16种引种树种分为4个等级,金叶复叶槭(Acer negundo ‘Aurea’)、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等5种树种引种价值高,银红槭(Acer×freemanii)、美国红枫(Acer rubrum)等5种树种引种价值较高,娜塔栎(Quercus nuttallii Palmer)等4种树种引种价值一般,柳叶栎(Quercus phellos)等2种树种引种价值较低。研究结果对淮安地区进一步开展彩叶树种引种驯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为促进甘肃省白银区耕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研究区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白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总量略有上升,且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可分成NPP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北部区域和相对较高的南部区域。在北部区域,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4.66万元/(hm2.a),NPP为 3.27 t/(hm2.a);在南部区域,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5.46万元/(hm2.a),NPP为5.38 t/(hm2.a);白银区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以土壤保持和大气调节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76.87%。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区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青岛地区彩叶植物种类,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引种到青岛地区的彩叶树种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途径。以引种到青岛地区的34种彩叶树种为评价对象,通过2个生长季节的露地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价值进行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4 种彩叶树种根据综合评价分值高低共分为4 个级别,Ⅰ级(>4.0)为综合应用价值高的树种,共9种;Ⅱ级(3.5~4.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树种,共10 种;Ⅲ级(3.0~3.5)为综合应用价值一般的树种,共11种;Ⅳ级(<3.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低的树种,共4 种。建议综合价值高的树种在青岛市园林景观工程中重点推广应用,本研究首次对青岛地区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彩叶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矮生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cv ‘PetitePinlde’),又名矮化百日红,属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既可地栽又可盆栽,既可用于绿篱、色块种植树种,亦宜用作公路、铁路、大堤、河坡的绿化隔离带,更是有害气体超标的大中城市、工矿区的优良灌木树种,同时因其根系发达、固土性能强、管理粗放,可作为固土护坡的理想品种,极具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
3种绿化藤本植物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常见藤本植物对环境降温增湿效应,选择山东省3种常见的城市绿化藤本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测定其光合速率及蒸腾强度,估算其固碳量、释氧量和降温增湿量,并量化评价3种藤本植物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扶芳藤的固碳量、释氧量比金银花、爬山虎大,分别为7.32、5.32 g/(m2·d);金银花、爬山虎固碳量分别为6.87、5.43 g/(m2·d),释氧量分别为4.99、3.95 g/(m2·d)。3种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最明显的是金银花,其次是扶芳藤,爬山虎最低。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动态的珍贵树种评价体系,对完成区域内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建设,落实《种子法》有重要意义。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层次分析网络,最终从392个资料上记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的乡土树种中评选出179个珍贵树种,并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珍贵树种评价的结果为河北省进一步评价珍稀濒危树种奠定基础,可作为珍贵树种评价方法标准制定依据,珍贵树种的检索和调查内容可作为确定珍稀濒危树种的一部分对普查内容进行补充,评价方法为其他资源从价值角度动态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森林植被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变化规律,根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森林净生产力测定结果,计算薄山林场森林的固碳释氧量,用碳税法与市场经济价值法估算薄山林场森林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薄山林场森林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为9423万元,不同类型森林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马尾松>栎类>油松>杨树>灌木林>硬阔>湿地松>杉木>水杉>竹林;单位面积森林植被固碳释氧的经济价值,杨树最大,其次是杉木,湿地松最小。  相似文献   

10.
冯桂乾 《种子科技》2021,(7):102-103
桢楠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贵州等地带,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桢楠的树种繁育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推动我国生态植物繁育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石灰岩山地荒山绿化遴选景观与生态效益优良的树种问题,以鲁中南山地典型石灰岩山地的9种10年生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从树种的季相变化、观赏价值、树形、植物种类、绿视率、郁闭度、通透距离、冠幅、植株高度9个方面研究景观效益,从枯落物总蓄积量、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增加的贮水量、渗透速率、减蚀量、有机质、碳汇量8个方面研究生态效益。基于TOPSIS原理,对不同树种之间的景观与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定,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栽种的优良树种。研究表明,9种树种中,五角枫的景观与生态效益最好,刺槐和黄连木次之。该研究有助于提升石灰岩山地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干旱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不同绿化树种的抗旱能力,可为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园林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生物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等15项生长生理指标,通过综合抗旱系数评价、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9种绿化树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干旱胁迫对9种绿化苗木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3种综合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9个树种分为2个类群,其中一类群为抗旱树种包含冬青卫矛和杜仲,另一个类群包含弱抗旱树种女贞、木槿、红花玉兰,以及干旱敏感树种玉兰、栾树、连翘和楸树。9种绿化树种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冬青卫矛>杜仲>女贞>木槿>红花玉兰>玉兰>栾树>连翘>楸树。  相似文献   

13.
研究树木抗旱性机理,选育耐旱性品种,同时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对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该地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阔叶造林树种山杏、刺槐、蒙古栎、元宝枫、黄栌为研究对象,测定并研究它们在生长季节的光合生理特性,作为这些树种抗旱性研究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5个树种光合速率平均值由高低排序依次是山杏、元宝枫、黄栌、蒙古栎和刺槐,表明山杏比其他树种具有更高的潜在光合生产能力。气孔导度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刺槐、山杏、蒙古栎、黄栌、元宝枫,表明刺槐、山杏阻止水分从气孔散失的能力较强,具有优良的抗旱基础。5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与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明显的相关性。蒸腾速率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刺槐、山杏、蒙古栎、黄栌、元宝枫,表明刺槐、山杏单位时间内水分散失量较少,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江苏粳稻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48对SSR分子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不同类型常规粳稻品种和7份对照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2对分子标记在供试材料间存在多态性,4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4个,平均每个位点2.40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3~0.64,平均0.2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3~0.58,平均0.18。65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78~0.97之间,平均0.91,95.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87~0.97之间。3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群体内,迟熟中粳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量最高,迟熟中粳的平均位点PIC值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晚粳品种和中熟中粳。UPGMA聚类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87为界,可将除‘通鉴981’、‘扬农稻1号’和‘盐稻10号’以外的62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分为2类;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主推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间遗传距离更小。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按道路长度的10%抽样调查合肥市市区100km2范围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运用I-tree软件分析行道树结构,估算行道树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截留雨水、吸收CO2、改善大气质量、提供美学价值及储碳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道路行道树16种,计38800余株,其中香樟、广玉兰、二球悬铃木、国槐4个树种占行道树总数的68.7%;94.5%的行道树评为健康,显示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作为合肥市树的广玉兰因管护问题健康状况不佳;行道树中胸径<15cm 的小树比例高达64.6%,大多是近年道路改造后栽植。行道树发挥的年生态效益5145.8万元,其中截留雨水的效益占89%,另外储碳效益759.3万元;单株效益最高的是二球悬铃木,其次是栾树、国槐、乌桕,因这些树种胸径>30cm 的树木比例较高。分析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可为行道树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太原市常绿针叶树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太原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太原市12种常绿针叶树的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依托5个评价指标,利用1-9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根据综合得分进行适应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树种划分为:Ⅰ级(极适应)、Ⅱ级(适应)、Ⅲ级(较不适应)、Ⅳ级(不适应)、Ⅴ级(极不适应)。[结果]5个指标(冠势、干形、生长势、枝叶态势、虫害表现)入选太原市常绿针叶树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分别为0.395、0.068、0.333、0.113、0.091,适应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划分12种常绿针叶树为四个等级。[结论]太原市常绿针叶树Ⅰ级树种为圆柏、侧柏、白皮松,Ⅱ级树种为白杄、青杄、杜松,Ⅲ级树种为樟子松、华山松、油松,Ⅳ级树种为雪松、辽东冷杉、南方红豆杉。  相似文献   

17.
树木耐盐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育出更多的抗盐碱性的新树木种类,综述了树木耐盐碱性的鉴定指标,国内外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树木耐盐碱育种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指出树木耐盐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发现盐碱胁迫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极为复杂,基因工程育种还存在诸多问题,分子辅助育种应用较少,今后还需加强树木耐盐碱性的遗传规律及树木分子育种的研究,旨在为树木耐盐碱性鉴定及耐盐碱树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期更为有效地提高盐碱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油茶象甲成虫对油茶寄主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象甲对油茶寄主的选择性趋性,为中国油茶抗虫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室内测定又分为强迫性和选择性取食、产卵以及嗅觉反应测定的方法,测定油茶象甲成虫对不同油茶树种、品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油茶象甲对油茶2个树种、3个品系均能造成危害,导致采果前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虫为害所致;6月份,该虫对其他1个树种、3个品系的取食、产卵趋性均大于广宁红花油茶;该虫在油茶叶片上不产卵,当果皮厚度大于其能蛀入最大值时不产卵;雌成虫出土初期对油茶嫩芽的趋性大于果实和成叶,交配产卵期对油茶果实的趋性大于嫩芽和成叶。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岸乡土树种引进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和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引进台湾岛本土海岸防护林树种林投、台湾海桐、台湾栾树、海檬果、水黄皮、福木等,应用于沙荒风口造林、木麻黄基干林带改造和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试验。研究发现,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下客土、深栽和浇足定根水的营林措施,辅以简易风障的工程措施,林投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风害轻微;郁闭度小于0.5的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直接种植台湾海桐、海檬果、水黄皮和台湾栾树,以及较密林带经过渐伐后套种台湾海桐、水黄皮和台湾栾树,3年均可郁闭成林,所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其防护功能与原林带相比提高25%以上;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分别与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带状混交,或与台湾栾树行带混交可以提高林带生产力和防护功能。上述表明,在引进的台湾海岸树种中,林投是沙荒风口理想的造林树种,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台湾栾树等是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和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