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云杉林生物量密度模型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量密度模型是估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依据。以西藏主要针叶树种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和样木数据,建立了云杉林生物量密度模型。结果表明:生物量密度随树高、郁闭度、胸径及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的升高和经度的增加而减少。以海拔、郁闭度、平均胸径、经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的生物量密度非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716,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1%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1.9%,可应用于实测或目测样地/小班生物量估算;以海拔、郁闭度、林龄、经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的生物量密度非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626,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2%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0.6%,可应用于遥感样地/小班生物量估算;以海拔、郁闭度、胸径、林龄作为解释变量的生物量密度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717,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控制在±2%以内,预估精度达到91.9%,可用于估算某个时间段内云杉林生物量变化或碳汇量。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云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等因子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可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估算。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人工林统计数据,建立了不同树种(组)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林龄模型,并根据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有关结果数据,分析估算了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植被碳汇量及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实测116株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数据,并计算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以幂函数形式为基本模型,构建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各维量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8,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3,预估精度(P)84.00%;各维量生物量转扩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2,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03,预估精度(P)83.00%。这些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可为高山松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藏自治区 2 0 0 1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 5 5 4个有林地和疏林样地 ,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松类、栎类、阔叶类等 6个树种组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 ,6个树种组的模型 ,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有 4个在± 1%以内 ,误差最大的柏木也未超过± 5 % ,预估精度相当高。所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西藏自治区各类森林资源清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实测的广东省木荷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数据及加权平均含碳率,建立单木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获得区域尺度木荷碳密度及其估计误差,为其他树种的区域尺度碳汇估计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广东省木荷分布数据,选择并伐倒90株木荷测定地上部分的含碳率和生物量,并从中抽取40株木荷测定地下部分的含碳率和生物量。分地上、地下部分构建生物量随胸径变化的异速模型,利用非线性回归拟合模型参数。基于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使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地上、地下部分估计区域尺度上木荷的碳密度。采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预估误差评价单木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通过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度量区域碳密度估测的不确定性。【结果】广东省木荷地上部分含碳率为0554 9,地下部分含碳率为0548 7;建立的单木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09 8和0793 1,表明木荷单木生物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预估精度;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时的木荷地上碳密度为580±044 t·hm~(-2),不确定性占比762%,地下碳密度为173±017 t·hm~(-2),不确定性占比976%,总碳密度为753±054 t·hm~(-2),不确定性占比723%。【结论】广东省木荷地上和地下部分含碳率均大于南方地区的平均水平,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用Monte Carlo方法可得到稳定可靠的区域尺度的碳密度,并可量化广东省木荷碳密度估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川西米亚罗林区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基础,对川西林业局301林场的森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并对研究地区不同林龄及森林类型的森林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林分总生物量为3 041 229t,林分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87.13 t/hm2,低于全国生物量及四川省生物量的平均值,主要由于占绝对优势的云、冷杉林所处立地条件差,生物量较低造成;2)林分年龄结构不合理,成、过熟林面积较大(占69%);3)水土保持林的生物量在所有森林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占80%)。  相似文献   

7.
竹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碳汇,通过模型预测竹林生物量对竹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四川多期森林资源清查毛竹信息、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四川毛竹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毛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且随毛竹粗度增加而增加,而眉径对单株毛竹生物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眉径与单株毛竹竹杆、竹根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二次项函数,与竹枝、竹叶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毛竹林密度与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预估最优模型为幂函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高分二号(GF-2)影像生物量估测的模型效果,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获取了共47个样地的生物量数据。对GF-2影像进行预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提取8个单波段信息、24个多波段组合信息、4个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等39个因子作为建模的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建立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44,模型的估测精度为65.83%;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R~2为0.50,模型的估测精度为67.66%;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为0.79,模型的估测精度为78.62%。比较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测算湖南省毛竹碳汇林的固碳能力,促进湖南省毛竹碳汇林业的均衡稳定发展,在湖南省毛竹主产区设置标准样地,并根据胸径、龄阶实测258株毛竹的生物量,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毛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其各器官生物量的一元(以胸径为自变量)、二元(以胸径和龄阶为自变量)模型。通过模型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符合适用精度,具有适宜的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墨江县鱼塘镇思茅松天然林132株单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ards方程、Logistics方程、Gompertz方程、Korf方程、Weibull方程进行各维量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构建,并选出最优模型。通过对各维量生物量最优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对比发现,并不是预估精度高的生长模型是最优生长模型;决定系数最高,均方残差最低的模型,其预估精度反而不是最高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维量生物量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除树皮生物量生长模型的为0.166,树叶生物量生长模型的为0.374外,其余的均在0.500以上,且木材生物量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549。各维量生物量生长模型的均方残差均小于1.140,可以较好地反映其生长变化规律,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各维量生物量生长模型也具有较高的预估效果,预估精度都在75%以上,其中,木材生物量、树皮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冠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均超过90%。因此,模型可用于思茅松单木生物量生长模型的预估。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600~3800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000~3400m处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高,为1.0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物量碳密度高且年增长率最大,其次是阴坡,阳坡生物量碳密度低,年增长率最小;过去20多年,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生物量碳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生物量碳密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5%,高于其他调查期间碳密度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异速生长方程与理论生长方程相结合,预测广东省木荷生物量动态,为广东省木荷林碳汇计量提供模型和方法,为其他树种碳汇计量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实测样木生物量调查数据,包括40株树干解析资料,构建由胸径和年龄的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地上生物量和胸径的异速生长方程组成的模型系,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在胸径生长速度分级情况下拟合模型参数;基于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样木数据,对广东省木荷生物量动态进行预测。采用决定系数( R 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通过生物量存量估计误差和增量估计误差判断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胸径生长速度分级情况下,理论生长方程中年龄对胸径的解释率达0.95以上,比不分级提高0.166 3,均方根误差下降到1.97 cm,降低2.16 cm以上,预测胸径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率提高到近0.82;接近独立异速生物量模型中实测胸径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率达0.88以上,比不分级提高近0.30,均方根误差下降到51 kg左右,下降30 kg以上。在胸径生长速度不分级情况下,各期生物量存量估计误差变动幅度在-46.31%~77.45%之间,而分级情况下下降到-16.13%~7.06%;在尺度上,分级与不分级均呈相同规律,即单木误差小于林分误差、林分误差小于区域误差。不分级时,单木水平和区域尺度间的误差不大于10%,而分级时小于8%。不同间隔期生物量增量估计误差,不分级时估计值普遍偏大,在32.57%~115.45%之间,而分级时下降到-6.57%~15.77%之间,在单木尺度上不超过±10%;随着尺度增大,增量估计误差不断增加,不分级时单木水平和区域尺度间的误差介于10%~15%之间,分级时稳定在8%左右。【结论】对于理论生长方程和异速生长方程组成的模型系,分级可极大提高模型精度,减小预测估计误差;生长速度不分级时,仅利用胸径或年龄数据,分级时,则可利用2期胸径数据或1期胸径和年龄数据,就可预测未来生物量动态,简单方便,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碳汇造林的碳汇量计量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区域尺度上的估计误差也可基本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思茅松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1):82-90
通过调查云南省景谷县思茅松林120株单木数据,构建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结合2005年景谷县TM影像数据及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方法构建思茅松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比普通最小二乘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其决定系数(R2)显著高于OLS模型,Akaike信息指数(AIC)相比降低7.832;两种模型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可以看出,模型预估精度从OLS模型的72.70%提高至GWR模型的75.06%;通过GWR模型反演计算,研究区内思茅松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为49.02t/hm~2,比实测数据低1.229%,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且估算误差优于OLS模型;基于GWR模型估算的景谷县思茅松林总生物量为2.101×107t。可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是有效的,能提高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的拟合和预估精度,可以用于思茅松林的生物量的遥感估算。  相似文献   

15.
碳储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广南县杉木林各器官碳储量估测模型、林分碳储量估测模型,并运用所构建模型进行林分碳储量估测;基于Arc GIS平台分析广南县杉木林碳汇量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广南县现有杉木林碳汇量为45.6万t。杉木碳汇量在空间上的分配受海拔、坡度、坡位等的影响。从海拔来看,杉木林碳汇量主要分布在1 000~1 600 m,碳汇量合计为41.1万t,占总碳汇量的90%以上;从坡度来看,碳汇量集中在坡度15°~35°,碳汇量为43.8万t,约占杉木林全部碳汇量的96.0%;从坡位来看,在平地上杉木碳汇量很小,在山地上碳汇量为45.1万t,约占杉木林总储量的98.9%。  相似文献   

16.
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计量基础。基于北京市201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1 425个乔木林样地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油松林、侧柏林、栎树林、桦木林、榆树林、刺槐林、杨树林、其他硬阔林、其他软阔林、乔木经济林等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结果显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都在0.9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ASE)都在±3%以内且多数趋近于0,平均预估误差(MPE)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都在15%以内。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蓄积量主要取决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生物量主要取决于蓄积量和林分平均高;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水平三储量(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系统的可行方法;所建北京市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试用;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可采用基于二元模型计算的蓄积量和生物量样地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洱市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8 TM影像和DEM(30 m)数据为信息源,结合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2012至2013年样地实测数据,在ENVI下提取14个自变量备选因子(11个遥感因子、3个地形因子),在MATLAB平台下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优选训练算法Ploak-Ribiere,隐含层节点数为9时效果最佳,得到决定系数R2=0.85,均方误差RMSE=14 t/hm2,预估精度P=74.75%。以像元为单位,分块提取思茅松对应的自变量,利用估测模型得到普洱市思茅松天然林总生物量为62 185 871.9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1.06 t/hm2。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盈江县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便更好地分析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基于盈江县2012年和2017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异速生长方程,评估盈江县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储量丰富,达85.55 t/hm2。其中:栎类林最大,为168.3 t/hm2;核桃林最低,为7.10 t/hm2。(2)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差异较大,近熟林最高,其次分别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3)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生长量最大,其次是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结果表明: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储量丰富且以阔叶林为主;林龄和年均气温是影响林分生长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洮河林区云、冷杉林择伐周期研究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样地资料,对该林区云、冷杉林分类型多样性和林分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的林分类型多样性随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林分的稳定性随多样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中,林分的稳定性处于最低限;云、冷杉林与环境因子——海拔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在高海拔区云、冷彬林十分脆弱,一旦原有种群结构的郁闭度低于0.3,森林的稳定性将被破坏,即使在完全封禁的条件下,25年生的疏林要恢复到有林地状态,需要4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川省连续5次(1988a、1992a、1997a、2002a、2007a)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统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面积、蓄积近20年来变化情况,参考四川森林分布现状(树种、林龄、起源等情况)、林业经营管理和重大林业工程实施情况,并根据四川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取的调查样地、检尺样木信息,综合分析四川立木生物量建模类型,将四川地区立木生物量建模类型分为16个树种(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清查样地的样木信息确定立木生物量调查样本的胸径、海拔、经度、纬度的分布范围,以期为四川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系统研建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