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多粘类芽孢杆菌生物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多种可利用的生物特性,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前人有关其在基因、代谢活性物质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多粘类芽孢杆菌不仅在多肽蛋白、酶、功能性多糖及其他代谢活性物质上研究深入,而且在植物促生、潜在生物医药应用等领域的机理研究也有所突破。然而,在其微生态、代谢活性物质结构和功能关系以及深入的分子机理研究仍显不足。通过对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基因水平、代谢产物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侧孢短芽孢杆菌BL-21(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类型,对其发酵液抗菌活性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杯碟法检测了B.laterosporus BL-21代谢产物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蛋白酶稳定性;通过硫酸铵盐析、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SDS-PAGE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B.laterosporus BL-21产生的抗菌物质在50℃以下稳定,在pH 7~8时抑菌效果最好,对蛋白酶敏感;发酵液中含有多组分抗菌物质,其中一个组分的分子量为20.1 k Da。B.laterosporus BL-21的发酵液能抑制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4.
研究座壳孢抗旱菌株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食品污染菌黄曲霉的抗菌活性。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子座的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切片方法获得各菌孢子大小和侧丝长度的详细数据来鉴定该菌株。提取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并利用滤纸片法测定该菌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从福建省建瓯市柑桔园采集到一株座壳孢菌株Jos009,通过分析其子座形态和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可以鉴定Jos009是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ta Berk.et Br.)。其胞外代谢产物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抑菌圈直径达17 mm。该菌在控制黄曲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从中分离到具有抑制黄曲霉的活性物质,将为防控黄曲霉菌污染,保障民生,提供候选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SHJ-5菌株是从黑龙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的新菌株,对其伴孢晶体形状、基因型、蛋白表达以及杀虫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菌株SHJ-5产生的伴孢晶体形状为钝菱形;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菌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Ea、cry1Be、cry1Ah、cry1Ai、cry2...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杀虫效果最理想的生物农药,但是Bt存在着发酵效率低、杀虫谱窄、毒力效价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推广。为了提高Bt菌种毒力效价,增强其杀虫活性,该文采用了紫外照射以及硫酸二乙酯(DES)、亚硝酸钠两种化学试剂对菌株Bt HD-1进行诱变育种,得到各诱变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诱变条件下伴孢晶体含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紫外照射条件最为明显,通过优化试验,筛选到一株伴孢晶体含量OD值增加34.2%菌株,得到产伴孢晶体能力明显提高菌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日本学者从传统食物纳豆中分离出了纳豆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益生菌,在生物制药、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通过综述纳豆芽孢杆菌最适发酵条件及其发酵产物功能研究进展,为纳豆激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为筛选对芒果重要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选用前期得到的7种生防菌和市售11种生防菌剂对刺盘孢属、链格孢属、镰孢属的27个病菌菌株进行了室内抑菌研究,并引入热图对抑菌效果进行了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对刺盘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36.77%,其次是生防菌剂巨大芽孢杆菌S6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链格孢属病菌,生防菌6a-  相似文献   

9.
以芽孢产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不同无机盐、pH值、装液量、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影响,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最优产孢培养基配方为无水氯化钙0.15 g,七水硫酸镁0.40 g,四水氯化锰0.40 g,硫酸氢二钾0.30 g;最优产孢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4%,优化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产率达72.1%。  相似文献   

10.
贝莱斯芽孢杆菌HN-1是一株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生防芽孢杆菌。本研究旨在构建生防菌HN-1的突变体库,在突变体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生防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针对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夯实理论基础。将携带转座子TnYLB-1的温敏型质粒载体pMarA质粒利用化学法转化进入贝莱斯芽孢杆菌HN-1中,通过50℃高温诱导后构建了由1 800个HN-1突变体组成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N-1突变体文库,质粒消除率达99.7%。通过平板抑菌法筛选得到一株对尖孢镰刀菌Foc4的抑制活性降低的突变体,利用反向PCR技术确定插入破坏的基因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 arsenic resistance protein (RBAM-550730)基因同源性为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中的该基因属于同一分支。通过筛选鉴定HN-1突变体文库中抑菌活性丧失突变体发现HN-1中Arp基因与生防芽孢杆菌HN-1抑制尖孢镰刀菌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比分析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BL-21和Bacillus subtilis HNDF2纯培养液和共培养液的差异,为研究两者的生态学关系和发现新抗菌物质提供参考。采用杯碟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薄层层析、SDS-PAGE电泳以及HPLC分析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共培养液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抗菌活性最高时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50±0.5)mm,与B.laterosporus BL-21和B.subtilis HNDF2纯培养液的最高抑菌活性相比,分别提高了18.75%和83.90%。代谢产物检测结果表明,共培养液与B.laterosporus BL-21纯培养液的相似度较高,与B.subtilis HNDF2纯培养液的差别较大,并且含有各纯培养液中没有的新物质。2株菌的纯培养液和共培养液在抗菌活性和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必要对共培养液中的抗菌物质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乳状菌毒力时发现,作为乳状菌传统分类标准的前孢,其遗传结构是不稳定的,随着寄主变换而存在或消失,从而对乳状菌分类标准提出了疑义.由于形态变化引起了毒力改变,780—1菌株变化后,致病力明显提高.说明毒力大小并不取决于前孢有无,因此对前孢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作用。根据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属性,把风景园林研究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分为智能随机优化类、机器学习类和人工生命类;分析了不同类型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运用动态;指出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局限性;建立混合智能系统模型是风景园林研究向智能化、数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其N-末端具含保守锌指结构的Dof结构域,能够识别AAAG序列;Dof转录因子能够发挥多种功能,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多变的C-末端,它是Dof蛋白的特异转录调控结构域。在植物中,Dof转录因子的功能主要与维管发育、叶片极性、保卫细胞特异基因的调控、碳氮代谢、种子发育和萌发、光响应及光周期调控的开花和花粉发育、次生代谢物合成、防御反应、生长素响应等生理过程有关。将这些进程归纳为组织分化、种子发育和代谢调节三个方面,通过对植物Do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进行分析,为Dof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SR标记开发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SSR标记开发方法及SSR标记在通用性、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与克隆等研究中的应用,对SSR标记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为今后SSR标记在植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β-胡萝卜素的理化性状、生理功能、制备方法及国内外对天然β-胡萝卜素及其产品的开发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用苏云金杆菌菌株HD-1和HD-73分别发酵培养制备了孢晶混合物,孢晶混合物经分离、纯化、电泳得到CryIA、CryIA(c)杀虫晶体蛋白。用CryIA和CryIA(c)分别免疫家兔制备了两种多抗。用CryIA免疫小鼠,经细胞杂交、融合、克隆后筛选出4个单克隆株系A4F5F11、B4E6C7、B4E6D8、B4F5G11。用CryIA(c)多抗包被,B4E6D8上清液作为夹心抗体成功地建立了双抗夹心 ELISA,并检测了中棉所30、NUCOTN33B蕾期叶片中毒蛋白的含量,结果分别为23.4ng·g-1 FW、24.7ng·g-1 FW。  相似文献   

18.
马蓝是一种常用的道地药材,地下根茎与根常作为生产板蓝根及制剂的原料,具有多种药效功能。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大多数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但当前就马蓝次生代谢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植物的次生代谢为出发点,结合马蓝目前已经报道的药效成分研究现状,着重从酚类、萜类、含氮化合物3种次生代谢产物对马蓝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概况进行阐述,旨在为马蓝药效成分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开展马蓝种质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叶缘锯齿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缘锯齿是叶片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受到多种叶缘发育因子的调控。笔者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植物激素、CUC2(CUP SHAPED COTYLEDONE2)和MicroRNA 对叶缘锯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植物中各叶缘因子的表达与功能,并探讨了叶缘锯齿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意义。分析表明,在复杂的叶缘发育调控网络中,生长素与CUC2 对叶缘的调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叶缘因子的调控功能依赖于生长素和CUC2。最后,展望了叶缘锯齿发育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并对其以后的应用领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植物在和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系统,其中,植物的代谢途径在其免疫防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在多种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是构成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了解不同的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笔者结合近年研究,综述了植物代谢产物水杨酸、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植保素、木质素、胼胝质的生化特点;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作用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也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