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背景,基于重要的控制断面(包括重要城市断面、省界断面、生态控制断面和水利工程断面),将汉江流域划分为28个子区,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系统进行概化,进而建立了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探讨引汉济渭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汉江下游径流变化,进行了天门市引汉灌区引水水位的长系列分析,得出调水前后引水水位下降的初步结论并探讨其影响,建议与调水工程同步或超前实施补偿项目。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鄂北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设置了3种情景(S1、S2、S3)运用MIKE模型模拟水文情势,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3情景下汉江中下游各断面年平均流量、水位、流速相对S2情景下的均呈微弱降低趋势,沿程各断面年均流量减幅在5%以内,总体上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增加引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流量、水位和流速的影响微弱;S3情景下汉江中下游各断面年平均流量、水位、流速相对S1情景下的降幅较大,平水年最大降幅分别为47.7%、14.9%、77.2%,沿程各断面流量降幅不均。表明各支流的汇入对干流流量的影响较大,已规划的调水工程和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较大,而鄂北调水工程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但对汉江下游的水文情势与水资源供需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蒙大拿法、7Q10法和月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弃水系数法计算汛期洪水弃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扣损法对现状条件和不同调水方案情景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论为:水资源可利用量随着调水量的增大而减少;调水145亿m3方案下,偏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供水保障率相对较低,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从而满足汉江下游的用水需求;调水82亿m3方案下的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情景,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可利用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重点经济区存在超采地下水,城市和工业发展挤占农业或生态环境用水等问题。跨流域引调水工程通过区域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滇中引水工程规划,从调水必要性、受水区范围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对引调水工程规划方案的优选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有支线调蓄水库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定性分析了支线调蓄水库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沿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将数学规划与模拟技术结合,建立了由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干线调水协调模拟模型组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进行模型求解,通过有无支线水库水资源配置效果的对比分析,量化了支线调蓄水库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和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水资源规划方案日前得到陕西省政府批准,根据规划,在2 0 10年前,西安市将增加3处地表水源工程和2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新增地表水供水量3 .86亿m3 ,供需达到基本平衡,切实保证西安市城市发展的供水需要。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西安市在2 0 10年增加地表水源工程3处,污水处理厂2座。分别为黑河水库、辋川李家河水库、引乾济石工程,扩建改建邓家村、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并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规划2 0 10~2 0 2 0年期间,强化现有水源联调及污水回用,同时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向西安市供水,预期引水量2~3亿m3 。(摘自中国水利科技网…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东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之间,荒漠化的日益严重和较大的年蒸发量加剧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短缺。为改善石羊河流域缺水的现状,初拟"引黄济石"和"引大济石"两个石羊河流域外调水工程线路方案。进而根据调水特点和本工程的功能需求,对石羊河流域两个调水方案的输水线路从地形条件、工程布置、占地、投资、施工难度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比选,最终选定"引黄济石"中线作为整体工程线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水是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对滇池水环境改善需水要求、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可供水量、补水效果、调水影响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基础上,从多方面综合分析论证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设计调水规模。设计调水量在保证牛栏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基本满足了滇池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引黄济青”工程是我国“七五”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拟于1990年前通水。有关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其共性,作者曾在有关文章中[5)、[6]就“引渠入津”工程用泵分析过。但因每个调水工程各自的条件和要求不同,故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开发和设计其所用泵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其特性,根据这些特性,选用合适的水泵机型与结构。本文仅就“引黄济青”工程用泵的开发,设计问题,提出个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南滇池地区周边地区水资源系统及规划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特点,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原理,分层次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流域分区及各区运行调度规则,采用DP-DP分解协调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成果,并分析了解决滇池地区周边地区缺水问题所需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4.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全长 2 5 3km ,共有沉沙池 1座 ,水库 1座 ,泵站 4座 ,倒虹 36座 ,涵闸 81座 ,桥梁 2 47座。运行十年来 ,共引调黄河水 10亿m3,对青岛的经济发展和沿途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水利行业的自动化调度已成必然发展趋势 ,提高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水平 ,自动化监控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引黄济青工程现有的通信系统由微波、一点多址、程控交换机、电源组成 ,为自动化的安装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1 自动化监控主要框架自动化监控主要框架包括自动化监控…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项水工程都和生态密切相关,水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1950s以来,黑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蓄、引水工程一方面调节黑河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适应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蒸发、渗漏损失,对中、下游水资源的自然分配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水工程与环境的思考,提出了对黑河流域水开发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龙川江流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近50年来龙川江流域的径流量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BASIN研究龙川江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枯季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导致流域内年径流量和枯季径流量呈减少趋势.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除了推行强化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建设青山嘴水库等新的水源工程,还必须依靠滇中引水等外流域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流域跨界水资源因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导致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困难。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流域水污染的外部成本更加明确的同时,其水污染防治方式对于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模式的构建更具借鉴性。拟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以海河流域引滦入津工程水污染防治为例,在分析海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现状及效果的基础上,建议从推动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打造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普遍适用的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滇池环境需水量及牛栏江引水效果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和外流域调水是当前滇池水污染治理的三大重要举措。滇池流域综合治理从入湖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和重建、外流域调水3方面,构建了以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入湖河道治理、农业农村非点源治理、流域生态修复及生态清淤等六大重点工程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以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及任务。以总体方案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改善效果,模拟分析规划水平2020年滇池水质满足规划水质保护目标的环境需水量,并结合牛栏江调水工程规划,预测牛栏江补水的水质达标效果及其环境补水水质要求,为滇池外流域调水工程规模与引水水质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调蓄工程的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趺流域调水工程中,调入区的调蓄工程由于其功能及入流的变化,调蓄工程原有的调度运用方式已难以满足跨流域调水的要求,因此需重新研究调水工程中调蓄工程的调度运用。通过分析某调水工程中主要调蓄工程在调水前后的功能及水文条件的变化,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编制了适合调水工程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其具有规模大、隧洞占比高、地质条件复杂和线路长、建设周期长、项目类型多等特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难度大。以云南滇中引水工程为依托,分析当前西南地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和难点,研究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措施,提出了“1+3”监管模式等质量管控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