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从面粉、高岭土、非耕作层土中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当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培养基,以芽孢数为指标,采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固液比、接种量、pH、培养基装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芽孢数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条件为:麦麸58%、沸石粉34%、豆饼粉5.35%、葡萄糖2%、KH2PO40.5%、MgSO4?7H2O0.15%、pH 7.56、固液比1:1.1、装量50.39g/250mL三角瓶、接种量4.16%、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芽孢数达到6.48×1010cfu/g。  相似文献   

4.
豆粕的微生物发酵降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以脱脂豆粕粉为原料,具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CHD21为生产菌种进行发酵。菌株所产蛋白酶作用于豆粕粉中的大豆蛋白将其水解为大豆多肽。【方法】以水解度作为指标,对菌株CHD21发酵降解豆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液体发酵探讨菌株CHD21适宜的培养基组成、接种时间、接种量与发酵时间。【结论】结果表明:在豆粕含量8%,麸皮含量2%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4%的菌龄为19h的液体种子,于温度40℃,转速120r/min条件下发酵48h,豆粕蛋白的水解度可达42%,比条件优化前的水解度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5.
生防细菌SY286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防细菌SY286 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SY286 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牛肉膏7.5 g/L、氯化钠2.5 g/L、硝酸钾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培养时间72 h、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SY286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19%,抑菌能力提高6.98%。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发酵液中产中性蛋白酶凝结芽孢杆菌Liu-g1 的活菌数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Liu-g1 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粕1%、玉米淀粉1%、碳酸钙0.2%。选用最优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温度为4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发酵液pH 7.5、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转速为180 r/min时,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9.53×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  相似文献   

7.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黑曲霉菌No.Q9(Aspergillus niger)的纤维素酶活力,应用于纤维素资源的降解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碳氮源,优化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Q9的最适碳源为麦秸粉与麦麸,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培养基为:麦秸粉2%,麦麸1.5%,硫酸铵1.2%,pH 5.5;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3天。以上述条件发酵,菌株Q9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65.21 U/mL,比优化前的123.79 U/mL提高了33.46%。菌株Q9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可以通过诱变等实验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其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XK-1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有机磷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XK-1的芽孢产量,对其产芽孢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以菌体芽孢化的方式增强该菌适应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不同的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表明:XK-1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3%麸皮,3%大豆蛋白胨,0.1% CaCl2,0.05% NaCl,在此基础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5,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48 h,接种量为2%。经优化后,该菌株的产芽孢率达96%,为下一步该菌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工业生产中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绿色木霉生产孢子的问题,以稻壳粉、麦麸及玉米粉为主要载体,对影响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固体载体的比例、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影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发现,绿色木霉固体发酵产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8℃,接种量15%,料水比1:0.70,pH值自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稻壳粉30%,玉米粉20%,硫酸铵1%,玉米浆干粉2%、黄豆饼粉2%、碳酸钙0.5%。发酵7天,孢子量可达7.62×10 9个/g,自然晾干至水分10%以下,孢子量为1.286×10 10个/g。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薯淀粉废水生产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条件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生产低成本且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效用的菌制剂,利用甘薯淀粉废水进行菌剂的发酵,同时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减轻环境污染。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油菜叶面分离出的有机磷降解菌株N20的菌体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其16S rDNA 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时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培养基发酵该有机磷农药降解菌,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其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的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废水生产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种子液的种龄10 h,接种量5%,初始pH 7.0~7.5,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研究结果可为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11.
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酵母菌株AS2.2241液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初始pH值、菌种种龄、发酵时间、转速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小规模发酵生产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红酵母AS2.2241菌株在5L发酵罐中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MgSO41g/L,K2HPO40.5g/L,发酵温度28℃,pH值6.0,接种量10%,接种龄48h,培养时间145h,发酵液体积2L,转速280r/min,空气流速量3.00L/min,罐压0.01MPa。在此条件下,获得生物量的质量浓度达35.12g/L,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达301.78μg/g。  相似文献   

12.
蜡样芽孢杆菌MA23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提高摇瓶发酵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可溶性淀粉、K2HPO4和MgSO4为高度显著因素,NaNO3为显著因素,葡萄糖为不显著因素,它们对实验结果影响由大到小表现为可溶性淀粉>K2HPO4>蛋白胨>MgSO4>NaNO3>葡萄糖,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组合为A1B4C4D1E2F2。因此,蜡样芽孢杆菌MA23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0.8%,蛋白胨0.2%,可溶性淀粉3.5%,NaNO3 0.05%,K2HPO4 0.2%,MgSO4 0.2%,CaCO3 0.12%,MnSO4 0.035%;培养基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MA23发酵液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41%和37.2%。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MA23最佳发酵初始pH 6.5,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装液量为70 mL,最佳摇床转速为180 r/min,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28.2%和25.6%。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一株产乳糖酶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ATCC 12426)的最佳发酵参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产乳糖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种子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酵母膏0.35%、蛋白胨0.35%。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乳糖4%、葡萄糖2%、酵母膏0.18%、尿素0.15%、KH2PO4 1%、MgCl2 0.1%、MnCl2 0.01%。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温度30℃,初始pH 7.0,摇床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18 h。最佳条件下摇瓶发酵其胞内酶活高达20.861 U/mL。  相似文献   

15.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是一种广泛分布并对夜蛾科类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为优化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一步提升发酵液生物量。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3种不同类型培养液对莱氏绿僵菌SL200714发酵液生物量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对主要影响生物产量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关键因子适宜范围,最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莱氏绿僵菌SL200714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SL200714菌株利用SDY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5.08℃,摇床转速为182.11 r/min,装液量为100.03/250 mL条件下进行液态发酵为理论最佳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每10 m L发酵液可产菌丝生物量0.361 g。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莱氏绿僵菌发酵液每毫升生物量,为后续工厂化生产莱氏绿僵菌分生孢子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绿茶酒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绿茶酒最佳工艺参数。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酒精发酵采用活性干酵母添加量6%,初始糖度为20%,发酵温度为28℃,酒精发酵时间为7d,体积分数为9.0%。成品酒呈亮黄色,具有茶和酒的香气,茶酒味适中。  相似文献   

18.
以干酪乳杆菌作为发酵剂,以鲢鱼及甜玉米为主要原料研究发酵鱼肉肠的制作工艺,通过接种干酪乳杆菌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并测定24h内pH值变化,确定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5℃;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环境相对湿度及甜玉米添加量4项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香肠的最佳复合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1×107cfu/g,发酵时间16h,相对湿度90%,甜玉米添加量4%时,产品品质最佳,对于拓宽甜玉米新产品开发途径及促进淡水鱼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