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为试材, 分析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大豆营养品质性状的影响, 探索优质大豆品种选育的新思路。结果表明,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以及除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外的15种氨基酸和5种脂肪酸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大豆籽粒内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另外, 各种亚基缺失型大豆材料的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含量与该系统内正常型大豆材料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大豆7S球蛋白(α+β)-亚基双缺失体后代的亚基组成表现进行分析,为明晰该缺失体的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筛选到β-低含量型、(α-缺失+β-低含量)型、β-缺失型、(α+11S group Ⅰ+llSA4A5B3)-缺失型和(α′+α)-亚基缺失型5种新的7S球蛋白亚基缺失变异类型。首次在(α+β)-亚基缺失型材料系统内检测到(α-缺失+-低含量)型和β-缺失型重组个体,说明该系统内α-亚基缺失与β-亚基缺失特性的独立遗传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球蛋白的含量,改善期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S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2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大豆品种中,7S球蛋白由α′、α、γ、β 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中均以S3水平下蛋白含量最高,对不同品种施用硫肥时,以高油品种提高球蛋白含量效果显著。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都没有影响,对分子量的大小影响很小。施用硫肥对3个大豆品种中的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用硫肥有利于提高各品种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豆腐是在豆乳中加入钙盐或镁盐,加热凝固形成的一种水基蛋白质凝胶体。豆腐凝胶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豆的品种、大豆蛋白含量、大豆蛋白组成、豆腐加工条件及凝固剂的使用等。论述大豆球蛋白亚基的组成对豆腐凝胶形成的影响。大豆球蛋白(11S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球蛋白)可影响豆腐凝胶的形成,相对于7S球蛋白,11S球蛋白对豆腐凝胶形成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同时缺失7Sα'和11SA4亚基,生产出的豆腐凝胶特性较好,有目标性地选取适宜基因型的大豆品种,有利于生产出品质更高的豆腐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大豆优良品种中品661的298份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株系和610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大豆种子蛋白并计算各蛋白亚基的相对含量及11S/7S值。研究结果表明,突变群体与自然群体中不同亚基的变异系数差异极显著,但均以β亚基变异范围最大。另外,突变群体的α、β和酸性蛋白亚基的变异范围均大于自然群体。相关性分析显示: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11S/7S值与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著,11S/7S值与11S和7S球蛋白各组成亚基均呈显著相关。此外,本研究还筛选出亚基明显变异材料6份,其中Ax亚基突变体尚未见报道,11S/7S值大于3的材料10份,蛋白含量大于48%的材料7份。本研究鉴定和筛选的种子蛋白变异种质为大豆品质相关基因发掘和品种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与日本引进多亚基缺失型育种材料日B,采用回交、三交的育种方法,综合系谱选择,通过SDS-PAGE技术分析亚基组成,在BC1、BC3及三交种F8群体内,选育到(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Ⅱb]-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X1X2]-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缺失型和(α′+11S groupⅠ、Ⅱa)-缺失型共7种具有中国大豆遗传背景的7S球蛋白α′、α亚基与11S球蛋白groupⅠ(A1aB1b,A2B1a,A1bB2)、groupⅡa(A4A5B3)和groupⅡb(A3B4)不同亚基缺失组合新种质。测定优良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及氨基酸组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缺失突变体的各种氨基酸组分含量普遍提高,蛋白总量普遍高于轮回亲本,精氨酸含量特别是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大幅提高。其中亚基组成为(α+11S groupⅡa)-缺失型品系G2-2-3的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蛋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东农47,特别是游离精氨酸含量高出7.27mg/g。以上结果表明,7S与11S多亚基缺失型优良品系在有效去除致敏蛋白的同时,可以提高大豆蛋白氨基酸含量, 改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分配比。各种致敏蛋白缺失型大豆优良新品系的获得,大大丰富了我国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类型花生的子叶总蛋白3个主要组分,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I和伴花生球蛋白Ⅱ进行了部分纯化,并进行了氨基酸分析。它们的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这两种类型花生的子叶总蛋白中及其3个主要组分均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酚含量为最高,约为总量的45%:而甲硫氨酸含量和半胱氨酸水平都极低。在这3个主要组分中,花生球蛋白的甲硫氨酸含量最低,伴花生球蛋白I次之,伴花生球蛋白Ⅱ最高。高甲硫氨酸类型品种(汕油523)其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I和伴花生球蛋白Ⅱ的甲硫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海花1号的对应组分的甲硫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4份大豆种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筛选出5份球蛋白含量11S/7S比值高于3的种质,以之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从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了3份球蛋白11S/7S比值高于3.4的种质,大大拓宽了我国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7S球蛋白α''与α亚基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分,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同时还是主要的大豆致敏原,降低它们的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以日本育种材料7S球蛋白(α''+α)-亚基双缺失型日B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α''与(α''+α)-亚基缺失特性导入东农47。结果表明,α''-缺失型(Cc)和(α''+α)-双缺失型(Cd)品系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能稳定遗传;Cc、Cd产量组分性状的平均值均远高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双亲,部分Cd株系籽粒蛋白质总量高达46.7%,脂肪含量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略高于日B;导入α''-缺失和(α''+α)双缺失性状后,绝大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提高,其中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变幅最大。Cd株系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蛋氨酸与胱氨酸之和)及氨基酸总量分别比东农47高出0.11和5.56个百分点。说明通过常规育种重组α¢-缺失或(α''+α)-双缺失性状即可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含量,并提高其他氨基酸组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在Cc、Cd的BC2F3后代群体中有望筛选到α''-缺失或α''与α同时缺失的高产、高含硫氨基酸、优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含量与大豆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从中品661的EMS突变库中筛选出α'亚基缺失突变体中黄608。利用中黄608与登科1号创建了一个由210个个体组成的F2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α'亚基缺失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连锁分析方法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0染色体标记SSR10-1489与SSR10-1612之间,其中,包括控制α'亚基合成基因Cgy-1(Glyma.10G246300),序列分析发现,中黄608在Cgy-1第1外显子第84个碱基发生单碱基突变(G84→A84),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根据新发现的变异位点开发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并检测F2个体基因型,结果表明, Cgy-1基因型与α'亚基表型共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大豆优质育种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也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缺失型种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人工去雄、授粉,以1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或优良品系)为母本、亚基组成为(α'+α+11S酸性亚基)-缺失型育种材料日B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将F1杂交种南繁,单粒点播、单株收获得到F2代分离群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表明,F1代杂交种子7S球蛋白α'-与α-亚基的表现型全部为正常型。在杂交F2代种子中获得了具有中国大豆遗传背景的α-缺失、(α+A1aA1bA2)-缺失、A3-缺失、(α'+A4)-缺失和(α'+α)-缺失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新类型种质,为我国大豆蛋白组分育种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2.
许阳 《中国种业》2004,(7):13-14
大豆种子含蛋白质高达40%左右,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3~5倍.大豆蛋白质所含氨基酸齐全,属于平衡性良好的蛋白质,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8种氨基酸,这8种氨基酸在人体内和单胃动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如果在食物中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氨基酸时,则其他多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也降低.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丰富,与动物蛋白近似,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亚基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与营养特性。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大豆蛋白质组成并提出了便捷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1 624个中国大豆栽培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大豆蛋白的主要亚基均有一定变异,同时,结合Western Blot分析,首次在中国大豆栽培品种中发现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β-亚基缺失的大豆品种,为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改良育种和加工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PCR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43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489),对此片段采用TAIL PCR技术进一步延伸,获得了启动子片段BCSP666。序列分析表明,在启动子片段BCSP666中含有多种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如A/T富含序列元件、RY重复序列元件、AGCCCA序列元件、TACACAT序列元件、A  相似文献   

15.
芦春斌  黄上志等 《种子》2001,(3):3-5,20
分析两种不同蛋白类型的花生种子贮藏蛋白热稳定性,表明各品种类型花种子贮藏蛋白的3种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伴花生球蛋白Ⅱ热稳定性最高,伴花生球蛋白I次之,花生球蛋白最低,高甲硫氨酸品种类型(汕油523)的贮藏蛋白中无论花生球蛋白还是伴花生球蛋白Ⅱ的热稳定性都高于低甲硫氨酸品种类型(海花1号相应组分的热稳定性,氨基酸分析表明,各品种3种组分中17种氨基酸中的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并且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最高,三者之和可达总量的45%以上;3种组分中,伴花生球蛋白Ⅱ除了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I外,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也明显高于后两者,3个组分中含硫氨基酸水平与热稳定性正相关,即含硫氨基酸水平越高,其热稳定性越高,冷藏过程中含硫氨基酸高的伴花生球蛋白Ⅱ不易降解、保持高热稳定性正相关,即含硫氨基酸水平越高,其热稳定性越高,冷藏过程中含硫氨基酸高的伴花生球蛋白Ⅱ不易降解、保持高热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栽培大豆蛋白亚基11S/7S组成及过敏蛋白缺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175份中国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杂交技术,分析蛋白亚基11S和7S的含量,以及Gly m Bd 28K和 Gly m Bd 30K两种过敏蛋白的缺失情况。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11S和7S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11S/7S比值范围为0.77~4.67,并鉴定出1份自然缺失β亚基的材料。在175个品种中没有检测到缺失30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β1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猪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猪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X/NXSX),2个表皮生长因子相似结构域和3个半胱氨酸丰富区。其信号肽由2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708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猪β1基因与牛、猩猩、猫、犬、人、小鼠和鸡的β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5%,90.0%,91.8%,90.7%,90.2%,86.5%和77.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9%,93.9%,97.5%,96.7%,94.2%,92.4%和94.9%。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β1亚基形成复杂的二、三级结构,其中1~20位、729~75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7种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并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7种家禽肉蛋白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羊肉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兔肉中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肉蛋白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尤其是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平均占总质量分数的18%和10%。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1,(7)
以西南地区30种大豆为研究对象,通过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化学指标对大豆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并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30种大豆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豆总氨基酸含量在135.00~165.50 mg·g~(-1)之间,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在36.64%~39.01%之间,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小于100,大部分品种必需氨基酸指数大于100,且品种间差异较大,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6.54%。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大豆蛋白质的综合品质。聚类分析将30种大豆分为3类,其中QD 5和QD 11为氨基酸评价最高的一类,这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有性世代: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引起的大豆纹枯病(soybean sharp eyespot)是一种重要病害.G蛋白β亚基(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beta-subunit)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在植物病原菌致病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G蛋白β亚基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根据同源物种G蛋白β亚基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的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G-protein beta-subunit of soybean Rhizoctonia solani,简写为gbsrs1,GenBank登录号为EU663628).该片段全长1 864 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RF)长1 047 bp,编码348氨基酸残基,与多种真菌G蛋白β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程度较高,达79.72%-99-43%;该蛋白质具有2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的二级结构,形成无规则卷曲连接的桶形三级结构.将gbsrs1的ORF连接于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蛋白的表达.gbsrs1的克隆和特性研究为了解大豆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理、有效防治纹枯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