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适应施工与承载能力要求,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常采用桩身变径措施,变径段可能会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变径桩数值模型,开展变径单桩竖向承载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其尺寸参数对竖向承载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通长桩相比,变径特性基本不影响其桩身轴力分布;随着竖向荷载增加,两类桩各承载分量占比首先保持不变,随后外侧摩阻力占比下降,内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占比增加;增大变径桩底部桩径能有效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且提高外侧摩阻力承载占比;增大变径段上部长度和变径段长度对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外侧摩阻力占比降低和内侧摩阻力占比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超长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的传递机理。其中土体本构关系采用D-P模型模拟,混凝土采用线弹性模型模拟,桩土界面采用接触单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超长桩属摩擦型桩,其承载能力应该由桩顶沉降控制。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超长桩试验资料,提出桩侧广义双曲荷载传递模型以反映桩侧土弹塑性、软化与稳定三阶段工作特性,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超长桩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从而建立了与超长桩工作性状相适应的层状地基中超长桩荷载传递分析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计算多层地基中超长桩的沉降和极限承载力,也可用于分析层状地基中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计算得到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超长桩试验资料,提出桩侧广义双曲荷载传递模型以反映桩侧土弹塑性、软化与稳定三阶段工作特性,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超长桩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从而建立了与超长桩工作性状相适应的层状地基中超长桩荷载传递分析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计算多层地基中超长桩的沉降和极限承载力,也可用于分析层状地基中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计算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竖向荷载下复合桩基承载特性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竖向荷载下复合桩基的承载特性,分别采用Lade-Duncan本构模型和刚塑性薄单元模拟土体的弹塑性和桩土界面的相对运动,对竖向荷载下的复合桩基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桩基-承台,地基土三者的共同作用,复合桩基与单桩的承载性状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灌注桩桩侧泥皮的存在改变了桩土相互作用性状,降低了单桩承载力。以往对泥皮缺陷桩的各种实验研究都得出泥皮的存在会降低桩的极限承载力的结论,然而对其中的影响机理和改善措施却缺乏进一步的研究。鉴于对施工质量的需要,结合天津市某原水枢纽泵站工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泥皮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并且证明了有效改善泥皮桩承载性状的后注浆施工工艺。结果表明泥皮的存在使桩和土之间的法向应力减小,并且泥皮的润滑作用使桩土之间的极限剪应力减小。桩端后注浆技术显著的提高了桩侧摩阻力,改变了桩身轴力分布,延长了桩基弹性工作阶段,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减小了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7.
依托某海上风电项目,通过数值方法研究非均质成层地基环境下单桩轴向承载性能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桩身轴力从桩顶至泥面缓慢增长,泥面以下桩身轴力随埋深增加而显著减少;轴向承载力各分量占比随桩顶荷载增长而逐渐变化,内外侧摩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存在“错位发挥”趋势;桩外侧摩阻力在空间上随深度增长较为均匀,而桩内侧摩阻力主要集中在单桩下部发挥作用。桩径及埋深对轴向承载力有着较大影响。桩身磨砂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桩轴向承载性能尤其是外侧摩阻力,同时还能减小磨砂部分桩身轴力。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桩径及埋深,也可对单桩靠近桩端部分的外表面采取磨砂处理以提高单桩轴向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8.
竖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多采用桩基。但是由于桩土作用的复杂性,要获得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接触面单元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接触单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滑移破坏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上下摆拍式和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去土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了弹齿式去土装置。通过去土机理分析,确定了影响去土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田间去土试验,建立了去土装置偏心轮转速、偏心距、弹齿臂长度与去土率和掉果率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弹齿式去土装置的去土性能。通过优化计算得出,偏心轮转速为23 r/min、偏心距为38 mm、弹齿臂长度为125 mm,去土装置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满足设计承栽力的前提下,沉降量控制成为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影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主要因素有褥垫层、桩身长度、桩土置换率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并为武汉天兴洲大桥桩基工程提供技术咨询,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试验依托该桩基工程,依据相似原理,确定了模型桩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周围岩土体的强度参数等,并用有机玻璃棒模拟桩体,用石膏砂混合体模拟基岩,用粉细砂模拟上覆土层,设计了粗糙度不同、嵌岩深径比不同的两组试验,研究了桩侧粗糙度和嵌岩深径比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桩侧越粗糙,其极限承载力越高,桩端阻力的分担比例越小,桩侧阻力的分担比例越大;随着嵌岩深度增加,桩项沉降减小,桩端阻力所占比例减小,当嵌岩深度超过5D(D为桩的直径)时,桩端阻力所占比例不超过30%;桩底的沉渣影响其承载特性。试验表明嵌岩桩的桩侧粗糙程度、嵌岩深径比直接影响其承载力以及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担比例,嵌岩桩的设计嵌岩深度不宜超过5D,当桩底存在沉渣时,可适当加大,这也反映了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于传统残膜回收机功能单一、田地作业次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耙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并建立了作业机的三维模型。介绍了该作业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挑模机构挑膜弹齿的运动轨迹;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挑模机构的轮转速比λ为4~6范围最佳,挑膜弹齿的最佳入土角度为45.2°;对膜土分离板的结构进行设计与分析,得出膜土分离板与水平面的最佳倾角为40~45°。试验表明:当作业机前进速度1.5m/s、挑模机构的轮转速比λ为5时,弹齿入土深度选取10~11cm,挑模机构的挑膜率达84%,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桩在近海滩涂中下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系桩,给出了其施工工艺。以根系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系桩的竖向承载力,对比分析了根系桩与圆桩及锚刺桩的承载力差异,给出了根系桩在江苏盐城市的斗龙港和川东闸的海平面高程观测中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根系桩比圆桩和锚刺桩的竖向承载力高,施工可行,简单实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软基处理、河道防冲刷、边坡加固等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应力型多重势面模型模拟低弹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参数选择邓肯E-B模型的参数,将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槽孔开挖、泥浆固壁和混凝土回填作为一级荷载简化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三维有限元程序对某土石坝工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简化处理结果能反应墙体施工影响,低弹模混凝土墙体采用多重势面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邓肯E-B、线弹性计算结果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墙体与基岩交接处应力范围处于邓肯E-B模型与线弹性之间,应力曲线在墙体中下部更平滑。  相似文献   

15.
依托平湖和湖州的航道护岸工程,开展现场试验,分析U形钢筋混凝土板桩和U形钢板桩的变形和受力特性及岸后土体的位移规律。结果显示:规范土压力计算方法与本研究中的2种板桩的实测值差距较大;钢筋混凝土板桩后方回填土后,板桩的受拉区应力明显增大,验证了钢筋主要是发挥其优良的受拉承载性能;钢板桩的施工过程在垂直于板桩墙的方向上的沉降要比平行于板桩墙方向的沉降要小;钢筋混凝土板桩和钢板桩从桩尖到桩顶方向上,横向位移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在龙王庙险段整治设计工作中,为解决岸坡整体稳定问题,采用了钻孔灌注桩。灌注桩的设计按照满足岸坡稳定以及桩的形状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利用边坡整体稳定分析法和剩余下滑力法比较求得桩应提供的支挡力,接着以悬臂式排桩结构考虑,按"m"法计算桩身内力、位移,然后进行配筋、桩的抗剪验算、桩侧土的承载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7.
顾克飞 《排灌机械》1997,15(4):40-41
一、前言大型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大型泵站建设中采用打桩是常用的工程手段,而对桩基质量检测是泵站基础可靠性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泛采用“反射波”桩基动测理论,来分析、判别断桩波形的特征曲线,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事故。二、反射波测桩原理反射波桩基测试方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之上的,其桩顶人射波、桩身各种缺陷的反射波及透射波的关系为:式中:Vi为桩顶入射波速,Vr为桩身缺陷处反射波速,Vt为桩身缺陷处透射波速.Z1为正常桩身阻抗,Z2为缺陷处桩身阻抗。由上式可知,当出现断桩现象时。假设正常桩身阻抗为常数,而断桩…  相似文献   

18.
在大坝下游、消力池尾坎或边坡等水工建筑物处多发生基础淘刷破坏,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中常采用抗冲桩对基础进行保护.为探索一种新型抗冲桩,即非承载桩的抗冲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旋桨流速仪测量了无桩及非承载桩在0.06到0.13 m范围内不同长度时的泥沙实际起动流速,并与理论起动流速相对比,同时计算了桩的综合稳...  相似文献   

19.
坝下游面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是近30年来应用最广的压力管道型式之一,其工作机理是允许外包混凝土开裂,但要限制裂缝宽度。以三峡水电站坝后背管为例,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设置软垫层坝后背管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设置软垫层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状态,并与结构模型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坝后背管设置垫层能有效减小钢管向外围混凝土传递的内水压力,降低混凝土拉应力峰值,改善外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钢管的承载比。随着垫层弹模的降低、厚度的增大,这种效应更加明显。对设置软垫层的范围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粉煤灰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压弹模的影响,探讨了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双掺混凝土早期强度有所降低,混凝土后期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