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小型水闸,一般均按进口、闸室和出口三段平面开敞式布置。上游进口段和下游出口段则按一定的扩散角来布置各种形式的翼墙。在东北、西北及华北“三北”地区,这种布置形式的工程常因冻害而导致破坏。这种开敞式结构,其平面底板和翼墙都与冻土接触,常因承受不均匀的法向冻胀力、切向和水平冻胀力的作用,使闸底板龟裂抬起,或使翼墙倾倒、断裂,从而使渗径短路,最后在冻融和渗流的综合作用下,使工程遭至破坏。从六十年代开始,绥化、海伦、五常等地先后修建了各种型式的“一字闸”,取代了前述布置形式的水闸,不但使冻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而且大  相似文献   

2.
安庆市枞阳闸的检测与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闸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常常发生裂缝、冲刷、磨损、钢筋混凝土碳化和钢筋腐蚀等破坏。要保证水闸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定期对其检测和加固。以安庆市枞阳水闸为例,阐述了水闸老化病害检测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该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粘钢加固等若干整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值模拟的闸站结合布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闸站枢纽工程采用水闸泵站结合布置方式,具有布置紧凑、占地少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局部回流和强横流等不利流态.选取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遥观北枢纽闸站结合布置方案为例,采用二维水流数模计算方法,对闸站结合布置进行优化设计,论证闸站工程总体布置的合理性以及船舶通航的安全性,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减轻偏流等不利流态及满足通航要求,闸、站上下游以导流墙(导航墙)相隔是合适的,导流墙的设置可使回流区上移,且导流墙长度的增加可降低横流区横向流速;闸站结合布置形式中,泵站进水侧布置清污机桥,一方面可清除污物,提高泵站效率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清污机墩可改善站前水流流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闸的破坏与修复及法泗闸的整险加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修复被1998年长江流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破坏的水闸,对水闸主要破坏症状进行了分类,指出其破坏症状主要有裂缝破坏、冲刷、磨损及气蚀破坏和渗漏破坏三大类,然后分析了各类破坏的成因及产生的部位,最后给出了各类破坏的主要修复方法,并结合法泗节制闸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其整险加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滨海水闸设计条件复杂,防冲问题突出,以TRIZ创新理论为基础,通过因果属性分析法,系统地梳理了水闸闸下冲刷中存在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探索多方案、多目标的消能防冲办法。结果表明,基于该理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多数已为各方学者所采用,TRIZ理论既可为设计提供比选方案,也为防冲技术研究提供了方向,值得进一步引入到水利工程的科研及设计创新中。  相似文献   

6.
对金刚口闸裂缝进行了表面检查、破坏性态检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水闸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水闸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对金刚口闸的整险加固和其他水闸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金刚口闸裂缝进行表面检查、破坏性态检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水闸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水闸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对金刚口闸的整险加固和其他水闸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折冲水流作为闸下常见不良流态之一,会对下游河床和河岸造成严重的冲刷破坏.基于结构对称的大扩散比多孔水闸模型试验,在对称来流和出流条件下,采用LSPIV技术采集下游表面流场数据,研究扩散比和弗劳德数对闸下折冲水流表面流场偏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河道横断面流速呈"S"型分布,折冲水流动力轴线沿程偏折显著,并按折冲水流...  相似文献   

9.
修山水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山水利枢纽座落于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其闸下河床抗冲能力较低,闸下消能防冲是工程重点解决的问题。该水闸根据下游地质情况分设消力池段和护坦段,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修正两种闸段布置数目并根据来流量拟定水闸调度运行方案,通过闸门的调度控制,减小下泄单宽流量以较好的解决闸下消能防冲问题。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情况根据 2 0 0 0年 12月温州市水闸安全普查鉴定的结果 ,温州市现有孔径 3m以上的中小型水闸中一类水闸 5 4座 (其中大多数为近几年新建成 ) ,二类水闸 111座 ,三类水闸 2 2座 ,四类水闸 6座 ,也就是说 72 %以上的水闸都是带病运行。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 ,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有 :( 1)不均匀沉降造成水闸底板开裂 ,闸身倾斜 ,闸门启闭困难。( 2 )水闸下游冲刷严重 ,部分水闸已危及消力池和闸身底板 ,造成二岸冀墙倾斜倒塌 ,消力池及闸身底板开裂。( 3)闸下和闸侧均存在不同程度渗漏 ,尤其是闸侧渗漏 ,有个别闸左右岸和堤塘连接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整体水工模型和断面水工模型试验以及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对曹娥江大闸的排涝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闸下消能、闸下局部冲刷、导流堤方案等几个水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验证和优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HEC-RAS模型,计算分析了下游拦河闸建设后,河道行洪时,闸门在全开、无法开启及溃决3种不同运行工况下,上游铁路桥桥址处河道水位、流量、流速的变化情况,进而计算出各工况下桥址处冲刷深度。结果表明,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上游桥址处水位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闸门无法开启时水位升高最大,较建闸前升高10.7%;闸门溃决时,桥址处最大流量增加11.34%,最大平均流速增加11.11%,河槽和河滩部位最大冲刷深度均有增加,但都在允许冲刷深度范围内,拦河闸不会对上游铁路桥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对河道类似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具有良好界面,直接在 Windows环境下操作的水闸 CAD软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水力学计算、地下轮廓线的布置及渗流计算、闸门位置的确定、闸室稳定计算、水闸底板部分、闸墩部分、上部排架设计等。能够完成水闸水力设计、防渗布置、渗流计算及配筋设计,且具有优化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水务的发展目标已经提升到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高度,水工建筑不仅要满足传统的防洪,排涝等要求,而且要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景观相适应.依据工程设计实例,重点论述了大沙河河口水闸的选址和选型,特别是对国内外现有各种闸型的优缺点做了具体分析比较;按城市环境和水闸功能的要求,对传统的启闭方式和水闸外形做了一定改进,可供城市水闸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选水闸与泵站合建的3种主要布置形式,即并列布置、正交布置、立面分层布置,下沙排涝闸站选用正交布置形式,实现了水闸与泵站两者功能上相互利用,闸站具有布置紧凑、挡水面小、防洪可靠性高、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正交布置形式适用于大多数建在堤塘上的排涝闸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正交布置中泵型选用潜水轴流泵,其组合是一种新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选水闸与泵站合建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即并列布置、正交布置、立面分层布置,下沙排涝闸站选用正交布置型式,实现了水闸与泵站两者功能上相互利用,闸站具有布置紧凑、挡水面小,防洪可靠性高、运行管理方便的特点。正交布置型式适用于大多数建在堤塘上的排涝闸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正交布置中泵型选用潜水轴流泵,其组合是一种新的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7.
闸水位是研究水闸可靠性的重要随机变量之一,其分布规律对水闸的可靠性研究分析至关重要。运用信息科学中信息熵的概念和最大熵原理建立了闸水位概率密度函数模型,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结合传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比较。闸水位的熵概率密度函数不仅合理可行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正> 永济灌域位于河套灌区中部,现灌溉面积146万亩。灌域分干渠以上有节制闸46座。已建成的水闸,由于冻融和消能不充分等原因造成水闸破坏严重。每年需投资近20万元用做水闸维修,但效果不佳。从1983年开始,我们先后对落差较大、冲刷严重的水闸,在维修中于闸后修建了筛网式消能设施。经实际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消能效果,既节约了投资,又为水闸维修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大中型水闸附属设施中均建有小水电站,由于不是水闸主体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各方面技术条件考虑不足,机组运行工况和安装精度较差,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水电站存在较多的问题.就三河闸水电站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水电站改造的必要性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以及改造后的工程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1 金属结构设备布置及设计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分别布置在各泵站进出口、管线上的各检修闸、放空闸 (排水闸 )、弃水闸、检修车道挡水闸等地方。1.1 安全栅东深改造工程实施后 ,整个供水线路从太园泵站开始 ,经莲湖、旗岭、金湖三级泵站提水 ,最终将水输送至深圳水库。输水管线中只有莲湖泵站和旗岭泵站前各有一段利用原工程的敞开式人工渠道 ,其余大部分管线为新建封闭式管道。在取水的源头———太园泵站设有清污机 ,而利用原工程部分的管线上采取砌筑防护墙和设置封闭围栏等隔离防护措施 ,避免沿线生活垃圾等污物进入供水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