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随着累计地面沉降量的增加,蓄滞洪区内的洪水特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以贾口洼蓄滞洪区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地面沉降分析,构建基于两种不同地面高程资料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大清河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进行演进模拟。通过比较地面沉降前后洪水演进过程、淹没水位和洪水淹没面积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在入流过程和蓄水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地面沉降会引起贾口洼蓄滞洪区前期洪水演进速度变缓,淹没水位降低,最大淹没范围增大。该结论可为滞洪区的防洪减灾及大清河防洪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根据蓄滞洪区内不同地形条件及洪水调度方案,以相应的水动力学方法,对模型区域的通量、蓄水量和洪水实时淹没水位进行计算,并考虑了公路建设中路基体积、涵洞尺度、取土方量对蓄滞洪区洪水演进的影响。采用小清河蓄滞洪区的历史洪水淹没资料进行模型验证,模拟了自然滞洪和分区滞洪两种情况下的洪水淹没过程,模拟结果与历史统计淹没范围基本吻合,为蓄滞洪区中的工程建设和防洪影响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蓄滞洪区的有效蓄洪容积是蓄滞洪区在分洪运用时实际能够蓄纳洪水的容积,是制定蓄滞洪区调度预案、实时优化调度方案的重要依据,内河洪水的调度将会占用蓄滞洪区内湖泊、圩垸及洼地的蓄洪容积,从而使有效蓄洪容积减少。选取汉北河龙赛湖蓄滞洪区,计算分析了不同频率内河洪水调度占用湖泊、圩垸及洼地蓄洪容积的变化特点,调蓄内河洪水后蓄滞洪区有效蓄洪容积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同时包括湖泊、圩垸和洼地的蓄滞洪区,调蓄内河洪水占用湖泊蓄洪容积显著大于占用圩垸及洼地蓄洪容积,内河洪水越大,占用湖泊与圩垸及洼地蓄洪容积的差别就越大。龙赛湖蓄滞洪区内河发生5年至50年一遇洪水时,在被占用蓄洪容积总量中,占用湖泊容积的比例达到97.9%~98.1%。(2)调蓄内河洪水减小蓄滞洪区有效容积随内河洪水频率的不同而改变,内河洪水越大,蓄滞洪区有效蓄洪的减小就越显著,龙赛湖蓄滞洪区内河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有效蓄洪容积减小了约13.5%,而在发生5年一遇洪水时,有效蓄洪容积仅减小了7.81%。(3)当内河发生洪水并可能遭遇干流洪水时,蓄滞洪区有效蓄洪容积的减小将对干流防洪调度产生较为明显影响,应根据来水情况实时...  相似文献   

4.
利用MIKE FLOOD软件,通过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现状条件下发生50年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96.8"洪水淹没资料对大陆泽环水村和宁晋泊艾辛庄洪水演进模型参数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报告基本吻合,模拟成果合理。此模型可以作为洪水风险图编制中洪水分析的依据,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及防洪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MIKE系列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杨庄蓄滞洪区为例,结合其调度运用预案,构建小洪河河道退洪一维MIKE11模型、杨庄蓄滞洪区洪水演进二维MIKE21模型和一二维动态耦合MIKE FLOOD模型。采用2000年"6.26"和"7.13"实测洪水验证了模型参数。模拟计算了杨庄蓄滞洪区3种运用方案,从区内洪水淹没演进情况、退洪过程、与原设计调度方案比较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成果较为准确合理。基于MIKE构建的蓄滞洪区洪水模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蓄滞洪区的运行和区内洪水的演进过程,可为蓄滞洪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赣江下游尾闾赣西联圩防洪保护区水系繁多,水文条件复杂,汛期频繁受到洪水侵袭,因此极有必要对该地区开展洪水风险分析。建立了能够模拟溃堤洪水水流演进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并应用于赣西联圩防洪保护区。采用糙率分区、网格加密等技术进行优化,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计算区域采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进行剖分,设定溃口发生瞬时溃堤,溃口流量满足水量平衡原理,演进结果合理可靠。对演进计算结果进行洪水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赣江20年一遇鄱阳湖2010年实测水位过程中,保护区内洪水淹没范围大小和影响人口数量与溃口位置有关,淹没分布基本遵从地形高低原则,永建洲、李家垾溃口洪水淹没面积分别为8.46、36.57 km2,淹没水深基本都大于3 m。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市淀北蓄滞洪区为例,采用有限体积法剖分网格、建立泛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拟塔基工程建设前后泛区的洪水演进进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建设对蓄洪过程的影响;构建工程局部加密网格模型,计算工程建设前后水力条件的变化量,分析电塔基础桩柱对局部行洪的影响,并采用局部冲刷公式估算局部加密模型冲刷深度。结果显示塔基工程建设后,不会明显影响淀北蓄滞洪区的总体洪水演进过程,对局部行洪影响也较小,所以在此蓄滞洪区建立塔基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洪水风险图绘制是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损失,而且可以为及时掌握洪水灾情提供预测,本文运用GIS反演技术,建立水力学洪水演进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蓄滞洪区进行危险程度分区,并计算不同运用情况下的洪水淹没范围,经过渲染后的图层叠加获得鄱阳湖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鄱阳湖蓄滞洪区风险图的绘制将为各级水利防汛指挥机构的抗洪抢险救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合理的制定和实施蓄滞洪区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接纳流域内来水,其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造成该地区在特定时段极易引发特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江湖作用机制,并基于1959-2009年汉口和湖口洪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湖洪水遭遇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频次;通过构建鄱阳湖-长江干流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江湖顶托加剧情景、江湖顶托相持情景、长江洪水倒灌情景等典型洪水过程进行了重演与分析,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水位过程进行验证与误差分析,并应用该模型对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洪水一般早于长江洪水出现,两者遭遇主要在6-7月;长江倒灌情景一般发生在长江主汛期,通过统计分析长江洪水的倒灌天数及倒灌水量,反映了江湖顶托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处于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模型对江湖洪水遭遇典型水位过程与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效果较好,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处理鄱阳湖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的高动态变化问题,可为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防洪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沂沭泗流域沭西片防洪保护区外河洪水有山区性洪水特征,其特点是洪峰水位高、历时短、总洪量小,溃堤洪水过程的精确计算是保护区洪水分析的关键和难点。为了精确模拟溃堤洪水过程及其在保护区演进规律,构建了一二维实时动态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1993年、2003年和2012年的实测洪水资料进行了率定与验证;防洪保护区和骆马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区域调研和查勘测量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了校正和优化;河道与保护区采用溃口进行耦合计算,实现河道与保护区水量实时交互过程的模拟,模型可以作为洪水淹没要素的计算平台。以沂河50年一遇洪水马头溃口为例,溃口进洪历时13.2 h,洪峰流量537 m3/s,进洪量833万m3;保护区内洪水演进速度快,淹没区总面积107.7 km2。结果表明,沂河马头上、下游河段发生溃决,洪水将沿着白马河向下游演进,可以结合淹没水深、洪水路径和到达时间对人员和财产转移进行转移和安置。  相似文献   

11.
洪水预报是河网地区防洪排涝规划、洪水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动力模型是其计算基础。由于模型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水动力模拟计算的水位有时与实测水位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校正。本文通过对这种误差序列分析后,利用自回归模型结合衰减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衰减二乘)更新参数,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对研究区的三场洪水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表明,所采用的校正技术能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可以应用于实际河网洪水预报中。  相似文献   

12.
白龟山水库流域下垫面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剧烈,洪水受上游昭平台水库影响,洪水预报难度大,采用常规的洪水预报模型无法满足水库防洪调度对洪水预报的精度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水库在淮河流域防洪中的作用,实现水库洪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高精度的水库入库洪水预报作支撑。采用国内外新一代流域洪水预报模型——流溪河模型开展了白龟山水库入库洪水预报研究。以高分辨率的DEM为依据,构建了白龟山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结构,并确定了初始模型参数,采用PSO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自动优选。对白龟山水库实测入库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效果明显优于集总式NAM模型,可应用于白龟山水库入库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3.
大坝安全事关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水库溃决洪水影响,可为水库防洪风险管理、灾害评估、抢险预案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清河水库为例,采用DAMBRK模型分析不同情景溃坝洪水过程,应用高分辨率DE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研究区域的格网地形数据,基于EFDC水动力模块建立清河下游洪水演进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和淹没历时等洪水风险要素,为清河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控制体积法与SIMPLE算法对一般曲线坐标系下的水流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建立了一般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用来对大岗山水电站下游弃渣场与永久大桥工程建设后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时的防洪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最大壅水高度为0.91m,位置在桥前200m。流速最大增加值为4.3m/s,出现在桥下游130m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汉江与长江两江洪水演进特点,建立了两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将计算河段分为四段,即汉江下游皇庄至汉江河口、长江螺山到汉江口、汉江汇合口到汉口水文断面以及东荆河,对汉江与长江汇合点,采用水力学中的汇流计算方法。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与汉江两江真实的物理过程,模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为该区域防洪调度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洪水演进模拟模型和洪灾经济财产损失评估模型,确定了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洪灾损失评估的详细程度可以满足防洪减灾部门对洪涝灾情评估的要求.与相同频率的洪水成灾情况相比,大黄堡水库建成后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有比较大的减少.频率为5%的洪水并不产生任何淹没损失,频率为2%的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会从44 964万元减少到9 513万元.说明水库的建设对该区域减轻洪水灾害损失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洪水演进模拟模型和洪灾经济财产损失评估模型,确定了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洪灾损失评估的详细程度可以满足防洪减灾部门对洪涝灾情评估的要求。与相同频率的洪水成灾情况相比,大黄堡水库建成后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有比较大的减少。频率为5%的洪水并不产生任何淹没损失,频率为2%的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会从44964万元减少到9513万元。这说明水库的建设对该区域减轻洪水灾害损失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区位于长三角平原河网地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编制时工况相比,下垫面及水利工程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城市扩展和圩外可调蓄水体降低,使得地区防洪形势更为严峻。构建了杭嘉湖区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杭嘉湖区洪涝特性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杭嘉湖区防洪形势并提出治理对策。针对近期防洪工程规划方案进行了洪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区域排洪能力增强,最高洪水位显著下降,初步满足杭嘉湖区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溃坝水流在演进过程中的水位变化规律及负波的存在对水流演进过程产生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溃坝洪水三维数值模型,对溃坝时水面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该模型耦合VOF法和k-ε紊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将模型离散为六面体结构性网格,并用PISO算法进行数值求解。考虑下游有水的全溃坝、下游无水设障碍物的全溃坝、下游无水的局部溃坝3种工况,分别模拟计算溃坝水流的流动状态,首先通过与前人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溃坝水流在3种工况下水流水位变化趋势和分布状况,进一步研究了溃坝水流的流动特性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五泄江及其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 flood软件构建侧向连接的一二维动态耦合水动力模型。详细叙述河网及防洪保护区概化、水工建筑物设置、模型参数选取。模拟超标准洪水下,漫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的演进情况,得到具体的洪水到达时间、淹没范围、淹没水深等信息。研究成果可为五泄江的洪水风险分析、防洪调度、避灾转移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