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抵抗螟虫的差异性,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比较6 个不同甘蔗材料的抗螟性。结果显示,在分蘖期,‘新台糖22’、‘新台糖1626’、‘海大32’和‘海大1 号’的抗螟性表现较强,而‘湖光1 号’的抗螟性表现最弱;在成熟期,‘海大32’、‘新台糖22’、‘海大1 号’和‘新台糖8029’的抗螟性表现较强,而‘湖光1 号’的抗螟性同样表现最弱;按照甘蔗螟害分级标准,‘新台糖1626’在生长前期表现出3 级中抗,但是在成熟期却表现出5 级感病;‘新台糖22’在生长前期表现出3 级中抗,但是在成熟期却表现出4 级中感;而‘海大1 号’则一直维持在4 级中感状态。由此可见,不同甘蔗材料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螟害的侵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反应;同一甘蔗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抗螟性强弱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研究,旨在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台糖88/99’‘、台糖89/1626’表现为高抗(HR),‘赣蔗18号’表现为中抗(MR),‘湖光1号’、‘新台糖22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MS),‘台糖98/0432’、‘云蔗99/601’等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从抗病性及蔗茎产量综合评价,台糖88/99表现最优,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其次为‘湖光1号’、‘粤糖96/86’,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相似文献   

4.
引进甘蔗新品种黑穗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研究,旨在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台糖88/99、台糖89/1626表现为高抗(HR),赣蔗18号表现为中抗(MR),湖光1号、新台糖22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MS),台糖98/0432、云蔗99/601等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从抗病性及蔗茎产量综合评价,台糖88/99表现最优,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其次为湖光1号、粤糖96/86,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新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以期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本文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0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新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相似文献   

6.
引进甘蔗新品种工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经过初步试种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的14个引进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不同时间对蔗茎进行主要工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赣蔗18号、福农15号、园林6号、台糖88/99、新台糖22号、CP84/1198属早熟高糖品种,C1-2003、粤糖96/86、园林8号、云蔗99/601、台糖98/0432为中熟中糖品种,综合工艺性状较好的品种有福农15号、新台糖22号、园林6号、台糖88/99。同时还就甘蔗品种的成熟期、砍运榨安排以及蔗区品种种植区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甘蔗品种‘福农39’和‘新台糖22’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茎尖部位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添加3.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98.9%和97.8%;茎尖生长点基部(较粗的一端)以上0?3 cm的部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该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了97.8%和88.9%;添加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分化诱导效果最好。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分别达到了57.4%和74.1%;茎尖生长点基部以上0?3 cm部位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最高,‘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在该部位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率分别达到了41.5%和54.8%。本研究为后续‘福农39’转基因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云南6 个甘蔗品种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确定各品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人工控水造成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水分含量和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系统聚类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6 个甘蔗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闽糖69-421’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新台糖22’和‘桂糖11’表现为中度抗旱性,‘粤糖86-368’、‘滇蔗01-58’、‘粤糖93-159’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韦开军 《中国种业》2019,(10):63-62
通过对甘蔗新品系桂糖08-1589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的试验种植观察,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品种,了解该品系在柳州的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8-1589新植出苗率及宿根发株率均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较抗黑穗病、梢腐病等,有效茎数多、成茎率高、宿根性强,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0.
宋焕忠 《中国种业》2013,(Z1):18-19
调查2012年12月底至2013年1月上旬霜冻和低温天气对地处广西桂西的罗城蔗区甘蔗生产的影响。被调查的3个乡(镇)甘蔗总受灾面积为1267hm2,占总植蔗面积的10.64%。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糖32号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西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差的新台糖22号和台优。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于2015—2017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89份甘肃省区试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89份鲜食玉米品种中,9份材料‘彩糯1号’、‘甘甜糯1号’、‘秦粮糯902’、‘九洋双色蜜’、‘AP358’、‘酒糯4103’、‘雅玉1号’、‘禾糯1号’和‘田福糯1号’表现高抗(HR);5份材料‘保糯1号’、‘田福糯2号’、‘甘垦糯2号’、‘金辉306’和‘瑞糯260’表现抗(R);9份材料‘华甜玉6号’、‘白玉909’、‘朝糯606’、‘12009’、‘银玉16号’、‘黄糯90’、‘白甜糯828’、‘原玉糯505’和‘仲甜5号’表现中抗(MR);其余36份和30份表现感(S)和高感(HS);高抗、抗、中抗、感、高感分别占供试玉米品种的10.11%、5.62%、10.11%、40.45%和33.71%。  相似文献   

12.
引进甘蔗新品种主要性状及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2007~2008年度引进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甘蔗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并对其生态适应性作出评价,旨在为甘蔗品种审定、繁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蔗茎产量、含糖量存在年份间和地点间的显著差异,品种、年份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参试品种中粤糖96/86、台糖98/0432、C1-2003、园林9号、台糖98/2817、Z4-2004、福农15号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表现增产,CP 84/1198、福农15号、台引2号、赣蔗18号、园林7号、园林6号蔗糖分优于对照,福农15号、C1-2003、粤糖96/86含糖量优于对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1-2003、Z4-2004、粤糖96/86、园林9号、台糖98/0432等品种高产高含糖量且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可进一步扩大生产应用。福农15号中产高含糖量,台糖89/1626中产中含糖量,但表现不够稳定,可在适宜的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9)
以广西蔗区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甘蔗品种桂糖42号、新台糖22号和桂柳05136为试验材料,通过多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甘蔗品种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种植桂糖42号经济效益最佳,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的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新台糖22号,其原因主要为宿根性的差异,也受到抗倒伏性不同的影响。应种植、推广宿根性强、宿根产量高、年限长,同时兼具中大茎、抗倒伏、脱叶性好等优良性状的甘蔗品种,并根据品种特性选择相应栽培措施和种植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相关部门应合理制定加价政策,引导蔗农种植优良品种,改善蔗区甘蔗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EMS对离体培养的甘蔗茎尖进行化学诱变的合适浓度和时间组合,以‘新台糖22’和‘粤糖93-159’甘蔗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4、48、72μmol/L)、不同时间(2、4 h)诱变处理对茎尖分生组织的成活率、鲜重增重量、分化率及分化成苗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处理后2个基因型的甘蔗茎尖分生组织成活率、每克鲜重增重量、分化率以及成苗的数量和质量都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个基因型甘蔗茎尖经诱变处理后半分化EMS浓度均小于半致死浓度。综合成活和分化情况,适合‘新台糖22’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48μmol/L处理2 h或24μmol/L处理4 h;适合‘粤糖93-159’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72μmol/L处理2 h或48μmol/L处理4 h。  相似文献   

15.
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甘蔗新品种(系)苗期白条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甘蔗白条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为明确国内甘蔗新品种(系)对白条病菌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选用抗白条病品种LCP85-384和感白条病品种新台糖20号为对照种,对我国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4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抗白条病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从白条病菌Xa-FJ1菌液接种后第7天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蔗品种白条病病情指数不断提高,到接种后21~28 d时,各品系的病情指数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对接种后的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叶片总DNA的提取,利用甘蔗白条病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进行PCR检测和鉴定,结果证实白条病菌Xa-FJ1通过人工接种方式成功侵染供试材料。基于病情指数评价甘蔗抗病性水平,将51份供试材料划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个不同抗病等级。抗病至中抗水平的品种(系)有19份,占37.3%,其中抗病等级只有3份,分别为粤甘50、福农09-7111和中蔗10号;感病至高感水平的品种(系)有32份,占62.7%。上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参试国内新选育的甘蔗品种(系)苗期对白条病的抗性水平没有达到高抗的品种(系),建议加强甘蔗白条病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18,(10)
桂糖48号是以湛蔗92-126为母本,CP 72-12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五圃制和区域试验的途径育成的甘蔗优良新品种。历年试验结果显示,桂糖48号出苗好、分蘖率中等、宿根性好,高抗黑穗病和梢腐病,中早熟、高糖、高产,蔗株直立、中大茎,易脱叶,抗倒能力较强,适合机械化生产。在2013—2014年广西甘蔗区域试验中,桂糖48号平均产蔗量为95.94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52%。11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为14.66%,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41个百分点,平均产糖量为14.67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4.44%。桂糖48号于2015年7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广西和国内其他与其相类似的蔗区推广应用,也可作为抗病的高糖优良亲本,用于甘蔗杂交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 Sydow & P. 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危害中国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和发掘抗褐锈病新基因,防止褐锈病爆发流行和保证甘蔗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杂交组合‘粤糖03-393’× ‘ROC 24’抗感分离真实性F1代群体为材料,构建抗感基因池,合成449对引物对抗感亲本及抗感基因池进行抗、感连锁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25对引物在抗感亲本间有多态性,其中4对引物(SMC236CG、SCESSR0928、SCESSR0636、SCESSR2551)在抗感亲本及抗感池间有多态性,初步判定这4个SSR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能与抗褐锈病新基因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为中国甘蔗褐锈病防控及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0个甘蔗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0个甘蔗品种的核型分析,研究其染色体组成系统演化和血缘构成的基本特征,为甘蔗育种选配亲本提供细胞学依据。以10个甘蔗品种的根尖为材料,采用改良的酶解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再利用Ikaros软件进行核型分析。‘粤糖86-368’的核型公式为2n=111=2M+103m+4sm+2T,‘桂糖11’的核型公式为2n=106=96m+10sm,这2个品种的核型分类均属于1B型;‘新台糖10’的核型公式为2n=108=98m+10sm,‘新台糖16’的核型公式为2n=111=4M+101m+6sm,‘新台糖20’的核型公式为2n=110=98m+10sm+2st,‘新台糖22’的核型公式为2n=110=2M+96m+12sm,‘粤糖93-159’的核型公式为2n=108=2M+88m+18sm,‘闽糖69-421’的核型公式为2n=109=95m+14sm,‘云蔗89-151’的核型公式为2n=111=91m+20sm这7个品种的核型分类均属于2B型;‘云蔗99-91’的核型公式为2n=108=84m+22sm+2st,核型分类属于2C型。研究结果说明,‘粤糖86-368’、‘桂糖11’这2个品种的进化程度都还比较原始;‘云蔗99-91’、‘云蔗89-151’进化程度最高;其余6个品种进化程度中等。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列当是向日葵生产中重要的寄生性杂草。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是国内向日葵列当发生的重灾区。为筛选并为抗列当育种工作提供优质抗性材料,从根本上防治向日葵列当,利用田间自然发生向日葵列当的田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小区试验;通过寄生率、寄生程度2 个指标判定对列当的抗感性。于2012 年在新疆阿勒泰对56 个向日葵品种(系),2013—2014 年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分别对22 个品种(系)和20 个品种(系),进行抗列当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22 个油葵品(系)中‘陇葵杂1 号’、‘F08-1’、‘辽丰F53’、‘赤CY101’、‘S26’、‘MGS’、‘S31’等16 个品种,34 个食葵品种(系)中‘JK106’品种,表现为免疫;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2013—2014 年24 个油葵品种(系)中,‘赤CY102’、‘F08-1’等2 个品种表现为免疫,‘MSG’、‘新葵杂5 号’、‘赤029×115R’、‘赤128A×116R’等4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抗,而18 个食葵品种(系)中,没有免疫品种,只有‘JK103’和‘JK106’表现为抗列当,其余16 个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和高度感列当。其中油葵品种‘赤CY102’在新疆和内蒙古抗列当鉴定中均表现免疫。在2 个不同地区进行向日葵品种抗列当鉴定,新疆地区表现免疫和高抗的品种较内蒙古地区多,说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列当生理小种级别高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列当生理小种。另外,油葵品种对列当的抗性较食葵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