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兵团推广应用的滴灌技术分膜下滴灌和地埋式滴灌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蔗地地埋式滴灌技术是指在甘蔗种植的同时,在种植机械上加装铺管机构,将滴灌管铺设在地表层下20~30cm、离甘蔗蔸约25cm地下的高效机械化节水滴灌技术。本文阐述了柳州市农机局与广西思源现代农业公司在桂中农场万亩甘蔗"双高"基地成功应用的地理式滴灌技术,总结了地埋式滴灌在甘蔗生产中应用的优点,提出了地埋式滴灌系统的设计、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1987—2017年民勤绿洲面积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影响民勤绿洲面积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方法】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民勤绿洲面积1987—2017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1987—2017年,民勤绿洲面积呈"平稳增加-相对稳定-急剧增加-急剧减少-迅速增加"的态势,除2012年面积明显退缩外,绿洲规模基本一直处于扩张状态,2007年绿洲面积最大,为1 359.51 km2。②1987—1992年、1992—1999年、1999—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6个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面积分别为500.99、510.66、625.70、611.67、672.38和514.66 km2,主要是耕地、荒漠和草地之间的转化。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对于绿洲的演变起到决定性因素,其次,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影响人工绿洲(耕地和居工地)的演变。【结论】1987—2017年期间民勤绿洲基本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人工绿洲面积的扩大,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仍是影响绿洲整体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多年生牧草地埋式滴灌是牧区节水灌溉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综合技术集成模式是实现牧草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依据多年生牧草的生长特性和地埋式滴灌的灌水特点,通过集成适宜于地埋式滴灌多年生牧草灌水技术参数、多年生牧草播种铺管和机械刈割的农机配套技术、多年生牧草施肥施药和病虫害防治的农艺配套技术、多年生牧草地埋式滴灌灌水方法的种植和灌溉管理技术,形成多年生牧草地埋式滴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并以鄂托克前旗为典型牧区进行了多年生牧草地埋式滴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应用,成果对提高牧区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及生产实际情况,分析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该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及节约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的水力性能。[方法]对具有M型双肩过滤出口的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进行了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的流量测试试验,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分别对平面简化流道、实际微弯流道、实际微弯流道+进口、实际微弯流道+M型双肩过滤出口以及实际微弯流道+上述进出口的5种情况进行了相应工作压力下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相近,其最大误差为8.87%。无控制的出口结构,水流在出水孔中心处形成旋涡,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会在主流两侧产生2个旋流,出水孔中心处无旋涡。[结论]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流道模型的微弯对贴片灌水器水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滴灌灌水器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有利出流且提高了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干旱化气候条件下,自然及人为因素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民勤县水资源严重匮乏,湖泊干涸,植被枯死,沙漠化日趋严重。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管统配,加大退耕还林、封禁治理和节水灌溉力度等措施的同时,实施跨流域调水,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恢复民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每年通过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1亿m^3黄河水用于民勤生态建设,以拯救这片沙漠绿洲。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是有效的农业节水技术。介绍我国以及辽宁省昌图县的水资源现状,介绍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昌图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花生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效果,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不断减少和盐渍化不断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新疆农业发展。为解决此类问题,新疆广泛推广应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对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及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提高耕地面积、国际贸易发展、良种、化肥、农业机械的使用等使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对水资源的污染、良种研制瓶颈等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滴灌技术作为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栽培技术已经在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将滴灌技术用于粮食生产,不仅改变了"滴灌只适用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的论断,还创造了绿洲春小麦种植的"高产神话"。因此,在中国推广"滴灌栽培技术"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高产、高效、生态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种被称为膜下滴灌的节水技术在中国最干旱地区之一的新疆推广应用了170多万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农田采用滴灌节水技术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姜开鹏称。这标志着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在兵团阿拉尔灌溉试验分站内进行,在棉田内对比使用膜下滴灌与地埋式滴灌两种灌溉模式,通过对棉花整个生育时期内土壤各个层次的含水量和总盐含量进行连续的取样检测,分析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与盐分随时间变化趋势和垂直空间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地埋式滴灌土壤表层含水量低于膜下滴灌处理,表层以下特别是在作物根层附近土壤中含水量则高于膜下滴灌处理.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各层次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从苗期开始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在大部分时间里,地埋式滴灌处理的20~4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低,60~8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膜下滴灌处理的0~2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低,40~6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肃省水资源比较缺乏、农业用水不足且成本高的实际,省农机局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作为全省今年的一项重点科技项目来抓。现已在敦煌市完成了312亩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示范面积,景泰县完成了50亩早熟马铃薯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当地近年来机械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试验资料,针对民勤干旱缺水、苦咸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实际,利用7~9月的降雨,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综合节水高效生产技术,充分利用苦咸水资源,制定了苦咸水区合理的灌溉制度,对指导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也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埋滴灌工程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地埋滴灌得以重识。其施工方法及要求与地面滴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平整、滴灌管埋设和管道连接等方面,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并使其诸多优点得到充分发挥。为此,结合施工经验,系统介绍了地埋滴灌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双行甘薯起垄机铺滴灌带装置,实现起垄、铺设滴灌带一体化机械作业。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作业效果好,有效节省水资源,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土壤水分、农田耗水特征及降雨利用率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沟灌方式的产量高于滴灌,畦灌方式马铃薯产量下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比沟灌高87.69%,但不利于降雨利用。在水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宜采用沟灌的补灌方式来确保马铃薯产量,在水资源紧缺或在马铃薯设施育种产业中,膜下滴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因水资源缺乏导致的粮食减产问题,开原市大力推广旱作滴灌铺膜播种农机化技术。详细介绍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及培训情况,并综合分析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该技术在开原市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滴灌作为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已经在枸杞种植中开展广泛的应用,目前精量滴灌控制系统价格昂贵致使枸杞生产成本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降低枸杞生产成本,本文设计低成本枸杞精量滴灌补水控制器。控制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集成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数码管显示屏、指示灯、操作按钮、控制继电器等部件,可实现枸杞种植的精量化滴灌补水。实地应用表明:控制器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且成本低廉,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