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18S rRNA为靶基因,通过巢氏PCR检测发现在采集的101份新鲜粪便样品中18份样本为阳性。不同地区羊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李集镇36%(18/50),新安镇0%(0/30)、堆沟港镇0%(0/21)未检出隐孢子虫。但通过对4羊场的分析发现,有2个羊场(50%)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且不同的羊场感染率差异显著,因此单纯的以地区来评价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是值得商榷的。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3.3%,湖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2~6月龄的育肥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6~10月龄的育成羊(0%)。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18个样品全部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ubiquitum)。在检测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的1个山羊场和1个羊湖羊场均存在肖氏隐孢子虫感染,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更未发现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目前的数据提示肖氏隐孢子虫对2~6月龄山羊(33.3%)和湖羊(2%)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86-691
为了阐明陕北黑山羊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种类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107份不同年龄段黑山羊粪便样品中的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种类以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发现,黑山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14%(15/107)。序列比对分析表明,7份阳性样品为牛隐孢子虫(C.bovis)感染,6份为肖氏隐孢子虫(C.xiaoi)感染,2份为C.bovis和C.xiaoi混合感染。系统进化树显示9个分离株与C.bovis位于同一分支,而与C.xiao位于同1个分支的有8个分离株。结果为陕北黑山羊乃至其他山羊的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3个市8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272份犊牛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技术对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2.88%,银川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6.89%,吴忠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4%,石嘴山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62%,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前、后感染率分别为14.14%,12.14%。序列处理分析发现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C.bovis)、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C.ryanae)和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其中C.bovis分离率最高(54.29%)。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普遍,且感染的虫种有3种,其为深入了解宁夏部分地区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山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省4个山羊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山羊粪样1 017份,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山羊粪样28份,平均感染率为2.75%;有2个山羊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感染率为50%;中牟某羊场阳性率最高,达4.95%;在各年龄段中,2~4月龄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达5.43%;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季节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方法]从柯坪县4个乡(镇)6个规模化双峰驼养殖场共收集516份粪便样本,全部提取DNA样本,基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SU rDNA序列进行PCR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隐孢子虫种类鉴定;采用χ2检验法比较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将被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 parvum)阳性的DNA样本,基于gp60基因序列进行PCR检测,序列比对分析后进行微小隐孢子虫亚型鉴定。[结果]516份双峰驼粪便DNA样本中检测出34份隐孢子虫阳性,总体感染率为6.59%(34/516),以阿恰勒镇养殖场2的双峰驼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9.57%(9/94);不同养殖场双峰驼隐孢子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497,P<0.05)。基于SSU rDNA序列,34条隐孢子虫序列经比对分析,鉴定出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n=29)、隐孢子虫大鼠基因型Ⅳ(n=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保定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从当地3个奶牛场随机采集145份奶牛粪便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后直接镜检和抗酸染色后镜检,阳性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18S rRNA基因,同时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分离株与其他11个隐孢子虫参考株的18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表明:有10份粪便样本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6.9%(10/145),不同奶牛场、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0份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后有7份为18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出的18S 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528 bp。保定地区隐孢子虫分离株扩增的基因序列与牛源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HQ179571)同源性最高,确定保定地区分离到的奶牛源隐孢子虫为牛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酸染色技术对山东地区部分猪场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PCR扩增部分18s r RNA序列,分析同源性,并绘制基因进化树,鉴定其基因型。结果表明,648份猪粪样品的感染率为12.04%,隐孢子虫卵囊有两种形态,18s r RNA序列分析发现与C.parvum"mouse"型和C.muris有100%和99.8%的同源性,并分别处于同一分支。说明山东地区猪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的隐孢子虫基因型是C.parvum"mouse"型和C.muris,提示猪与鼠之间存在交叉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四川部分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成年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差异以及感染虫种基因型,分别采集了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各6个养殖场共342份新鲜粪便,采用改良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处理后提取粪便DNA,经套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产物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采样地区山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7%,12个养殖场中4个养殖场(名山、纳溪、邻水和双流)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2.5%~19.2%,且4个隐孢子虫感染阳性场均为散养模式。序列分析表明,感染虫种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和猪隐孢子虫(C.suis),并以肖氏隐孢子虫为主(68.7%)。本试验初步表明,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下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差异(P0.01);首次在成年山羊中检出猪隐孢子虫虫种,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猪隐孢子虫序列与人源猪隐孢子虫序列完全一致,提示此次分离的羊源猪隐孢子虫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9):94-95
为了解安徽省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制定人畜共患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安徽省境内选泗县、涡阳县和霍邱县作为调查点,分别从各调查点山羊养殖场随机采集50、50、30份新鲜山羊粪样,用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检测。共检获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隐孢子虫阳性粪样均源自泗县,其感染率为36.00%(18/50),在涡阳县、霍邱县山羊粪样中未检出隐孢子虫。结论表明:羊感染隐孢子虫与饲养管理、自身免疫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寄生于羊的隐孢子虫主要对羔羊致病,轻者消瘦、阻碍生长,重者引发腹泻,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隐孢子虫中,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人隐孢子虫(C. hominis)、猪隐孢子虫(C. suis)和隐孢子虫鹿基因型(Cervinegenotype)为人兽共患虫种和基因型[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新疆褐牛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该地区的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4个养殖场采集356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以隐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为靶基因,进行套式PCR扩增,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有1个养殖场的新疆褐牛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总的感染率为3.37%,其中伊宁市褐牛的感染率为4.10%,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褐牛的感染率为2.4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2种隐孢子虫感染,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和瑞氏隐孢子虫(C.ryanae),其中C.andersoni是优势种(91.67%);成年牛的感染率最高(5.59%),而断奶前犊牛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冬季感染率(5.68%)显著高于春季(1.11%)(P<0.05)。本研究首次对伊犁河谷区域新疆褐牛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发现褐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显著低于我国其他品种牛的感染率。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新疆褐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重庆市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重庆市武陵山区和山峡库区6个种羊场共301份粪样进行了检测(其中每个羊场抽检率大于10%).结果检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16份,平均感染率为5.32%,场感染率为50%,均在山峡库区,种羊场阳性率最高为21.1%;不同年龄阶段感染情况为:以2~3月龄羔羊、产后1月和怀孕2月左右母羊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9.68%、10.5%和6.67%.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了解水貂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作者于2005年11月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河北省肃宁县某水貂养殖场的469份粪便样品。结果,8份粪便样品为隐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1.71%(8/469)。其中,白貂感染率为2.15%(5/233)、灰貂感染率为2.08%(1/48)、黑貂感染率为1.06%(2/188)。所查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均来自5~6月龄的水貂,表明幼龄水貂容易感染隐孢子虫病而老龄水貂不易感染。另外,8份阳性样品多数来自雄性水貂,显示水貂的隐孢子虫感染可能存在性别的差异性。根据卵囊形态和大小将水貂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同时,利用所收集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了小白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水貂源隐孢子虫不感染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昆明系小白鼠。  相似文献   

15.
采进口奶牛粪样200份,收集每份样品中的卵囊液,采用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18S rRNA基因,并用RFLP进行虫种鉴定,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EGM-T easy vector,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进一步佐证虫种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进口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为3.5%(7/200),514bp的目的片段不能被EcoT14 Ⅰ酶切。测序分析表明,获得的18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相应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同源性仅为91.1%。说明进口牛粪样中检测出的隐孢子虫为微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某医院粪便样本中人源性隐孢子虫种系基因型,将收集来的腹泻病人粪便样本采用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卵囊鉴定,同时提取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样本的核酸,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隐孢子虫的18 S rRNA基因和HSP70基因,依据所获得的目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人粪便中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和人隐孢子虫(C.hominis)。说明新疆地区人源性隐孢子虫种系主要为C.parvum及C.hominis,具备人兽共患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藏香猪隐孢子虫的感染和种类分布,从陕西省和青海省采集了共450份藏香猪新鲜粪便样品,基于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藏香猪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4.2%,青海省藏香猪的感染率(23.9%)显著高于陕西省(3.7%)(P0.01);不同年龄段藏香猪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其中断奶后仔猪感染率(42.9%)最高,而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均未检测到隐孢子虫的感染;序列分析发现,藏香猪的隐孢子虫均为Cryptosporidium scrofarum。研究结果为藏香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19.
为克隆不同种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ryptopain-1基因,分析其核苷酸与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Cryptopain-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技术从不同种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中扩增Cryptopain-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ZeroBack/blun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鉴定正确后测序,与微小隐孢子虫Cryptopain-1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从泰泽隐孢子虫(C.tyzzer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兔隐孢子虫(C.cuniculus)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ryptopain-1基因。与微小隐孢子虫Cryptopain-1基因比较,泰泽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兔隐孢子虫Cryptopain-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7%、94.53%、98.34%,演绎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0%、96.51%、99.00%。研究结果为利用Cryptopain-1基因进行隐孢子虫的代谢、致病机理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锌漂浮——耐酸滤过漏斗法,对181头1~7月龄水牛犊作卵囊纯化涂片镜检。结果发现自然感染的隐孢子虫2种: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和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皆为本省首次报道。水牛犊感染率结果:以3月龄牛犊感染率为最高(18.3%),2月龄次之(15.1%),7月龄最低(2.3%),以后随月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小白鼠人工感染成功,第10d粪检均查找到2种隐孢子虫卵囊,但受试动物均未出现腹泻、厌食和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