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旱高光效的油茶种质,为后续油茶耐旱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和桂无4号共4个油茶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PEG 6000(10%、20%、30%)3个干旱胁迫强度,给予12、24、36 h的胁迫处理和12 h的复水处理,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稳定;桂无1号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桂无4号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4个油茶品种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_(NPQ))均上升,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NPQ和Y_(NPQ)值较大且增幅明显,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强。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量子效率(Y_(PSⅡ))较大,且随胁迫持续逐渐升高,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_(NO))波动持平,甚至下降;桂无1号和桂无4号叶片的ETR、Y_(PSⅡ)和Y_(NO)变化与岑软2号和岑软3号相反,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复水处理后,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恢复迹象,尤其是在轻度胁迫下ETR、Y_(PSⅡ)、Y_(NO)、NPQ和Y_(NPQ)恢复至对照水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旱后恢复能力;桂无1号和桂无4号相关指标未有改善,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结论】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4个油茶品种可划分为2类,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无1号和桂无4号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按照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判断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从而为油茶产业在干旱区域的推广提供参考,以桂无1号、桂无4号、岑软2号和岑软3号共4个油茶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PEG 6000(10%,20%,30%)模拟干旱胁迫,给予持续12、24、36 h干旱胁迫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除岑软2号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中胞间CO2浓度(Ci)持续增加外,其余处理Ci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较为波动,岑软2号和岑软3号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复水后,岑软3号多个光合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4号、桂无1号。  相似文献   

3.
黎凤金 《绿色科技》2024,(5):144-147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区为试验地点,设置“岑软2号”“岑软3号”“赣兴48”3个品种油茶处理,对不同品种油茶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方面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盐碱胁迫下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盐碱胁迫会导致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其中,“岑软3号”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以抵御胁迫,而“赣兴48”油茶会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赣兴48”油茶更易受到氧化胁迫,从而产生更高的MDA含量;“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盐碱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其SOD活性上升幅度最大。研究可为油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盐碱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梓琼  王慧  陈铭  袁军 《经济林研究》2019,37(2):104-113
为给耐旱性油茶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华鑫’‘华硕’‘长林40’和‘长林4号’这4个红壤丘陵区主栽油茶品种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了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对照3种处理进行试验,对4个油茶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11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和干旱时间的延长,4个油茶品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华硕’的下降幅度最大,为40.96%;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都呈下降趋势,其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2.81%、48.03%、42.54%;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随着干旱条件的变化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其丙二醛含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抗旱性的强弱顺序为:‘长林40’>‘长林4号’>‘华硕’>‘华鑫’。  相似文献   

5.
引进岑软2、岑软3、桂无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油茶品种,在种植后第4年,对树高、冠幅、单株产量、果实纵横径、果皮厚度、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桂无2号单株产量最高;桂无4号树体最高;岑软3号冠幅最大且果实内种子数最多,但出仁率最低;果实普遍是椭圆形且横径大于纵径;桂无5号出仁率高但果皮最厚;桂无1号种仁含油率最高,但种子数少。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岑软3号的潜在价值和效益最大。油茶在佛山生长情况良好,岑软系列生长比桂无系列生长更好,更适合佛山当地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7.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8.
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植株,定株定枝进行观察记录,研究5年生油茶品种岑软1号、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5和湘林11、赣无1栽培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树体内部结构良好,树高和冠幅的生长比较均衡,但自然形成的树形有一定的差异性.广西品种每年抽梢4次,湘林11和赣无1抽梢3次.不同品种、分枝角度、长势及不同部位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菊花桃’的抗旱性,为观赏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观赏桃品种‘菊花桃’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4个处理组进行试验,研究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的影响。【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菊花桃’幼苗与对照相比受到了较轻的伤害,少部分叶片出现萎蔫;中度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约1/2的叶片萎蔫卷曲,叶尖和叶缘泛黄,且叶片有少量白色斑点;重度胁迫处理下,‘菊花桃’幼苗大部分叶片卷曲、枯黄,且伴有叶片掉落,同时叶片有大量白色斑点。随干旱胁迫时长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均于胁迫30 d后降至最小值;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在试验初期上升,在试验中期和后期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均于胁迫30 d后上升至最大值。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菊花桃’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降低,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至最小值;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至最大值;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在试验初期上升,且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幅度最大,试验中期和后期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菊花桃’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兔眼蓝莓的抗旱机制,为兔眼蓝莓抗旱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5年生‘圆蓝’‘灿烂’‘巴尔德温’和‘S13’兔眼蓝莓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水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土壤持续干旱对兔眼蓝莓叶片的水分饱和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各品种的抗旱性评价。【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长的增加,4个兔眼蓝莓品种叶片的水分饱和亏均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量下降,叶片产生水分亏缺,叶片饱和亏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圆蓝’‘巴尔德温’‘灿烂’‘S13’。随干旱胁迫时长增加,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干旱持续40、50 d时与干旱初期具有极显著差异(P 0.01),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圆蓝’‘巴尔德温’‘S13’‘灿烂’。随干旱胁迫时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圆蓝’‘灿烂’‘巴尔德温’和‘S1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干旱初期降低了37.91%、17.65%、57.40%和42.70%,降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巴尔德温’‘S13’‘圆蓝’‘灿烂’。随干旱胁迫时长增加,‘灿烂’‘巴尔德温’和‘S13’叶片的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圆蓝’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随干旱胁迫时长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变化呈先升、后降、又升、再降的双峰变化趋势。4个兔眼蓝莓品种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圆蓝’‘巴尔德温’‘灿烂’‘S13’,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水分饱和亏与4个兔眼蓝莓品种的抗旱性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在短期干旱胁迫下,兔眼蓝莓主要通过提高SOD酶活性来清除活性氧,随着干旱持续,蓝莓渗透调节系统发挥主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协同生理变化缓解植物失水受到的伤害,以抵御逆境。4个兔眼蓝莓品种中,‘圆蓝’的抗旱综合表现最优,表明其在干旱胁迫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黑果枸杞‘黑杞1号’和宁夏枸杞‘宁杞7号’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用NaCl和Na_2CO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枸杞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枸杞在NaCl和Na_2CO_3胁迫下,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盐不同品种间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生长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株高和基径;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的参数有P_n、G_s、C_i、T_r、Ф_(PSⅡ)、F_o、F_m、F_v/F_m、C_(qP)、C_(qN)、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其中,P_n、G_s、C_i、F_o、C_(qP)、Ф_(PSⅡ)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_r、F_m、F_v/F_m、C_(qN)、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NaCl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分别在1.3 mol·L~(-1)和1.2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在1.5 mol·L~(-1)时,达到耐盐极限值;Na_2CO_3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在0.1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分别在0.4 mol·L~(-1)和0.5 mol·L~(-1)达到耐盐极限值。所以,‘黑杞1号’耐盐能力强于‘宁杞7号’,且Na_2CO_3对枸杞幼苗影响显著大于NaC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苗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抗旱性油茶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年生油茶扦插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充分供水处理,田间持水量的39%~73%(W1);轻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23%~37%(W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7%~23%(W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2%~17%(W4),通过盆栽控水试验,采取叶片电镜扫描法对4个油茶品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组织细胞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同一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并对比研究相同水分梯度下不同油茶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等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气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厚度均显著降低,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并出现下陷,表皮细胞干瘪。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无2’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油茶品种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呈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气孔开度、叶片气孔开张宽度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重度干旱胁迫下,‘无2’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气孔开张率、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结论】通过对各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特征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进行比较,得出‘无2’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美洲黑杨2025及其2个芽变红叶品种‘中红杨’和‘全红杨’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行研究,比较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为杨树彩叶新品种的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洲黑杨2025及其2个芽变红叶品种‘全红杨’、‘中红杨’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模拟干旱环境,以正常浇水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时间(7、14、21、28天和复水处理7天)下3个杨树品种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以及对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等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的加重,3个杨树品种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均极显著下降(P0.01);胁迫后期,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相继出现负值;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n-Tr模拟方程判定系数R2均大于0.8;同时‘全红杨’叶片各色素含量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叶色主要影响因子花色素苷含量亦极显著下降(P0.01),对Pn变化存在一定的解释关系;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美洲黑杨2025、‘中红杨’和‘全红杨’(P0.05);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是评价品种抗旱性的首要指标。【结论】干旱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显著差异,3个杨树品种叶片Pn、Tr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n-Tr模拟方程的判定系数R2均大于0.8;基于外部形态及光合生理等各项指标的分析,3个杨树品种的抗旱性差异明显,依次为美洲黑杨2025﹥‘中红杨’﹥‘全红杨’。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系区域性试验林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70号、湘林91号共8个无性系的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室内常温条件下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状况,并研究了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在室内常温、不同贮藏天数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油茶无性系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50%以上,但表现出广西产地的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比湖南产地的无性系花粉生活力高,两省区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常温贮藏的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生活力可保存7天.  相似文献   

15.
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双列交配设计,完成油茶(Camellia oleifera)6个无性系间的花粉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7个高配合力组合,其中以岑软3号×岑软2号为最高,座果率高达92.0%.以桂软24号为母本,分别以桂软1号、岑软3号、桂软11号和桂软22号为父本的杂交果鲜出籽率均在40%以上,品质优良;桂软22×岑软2的杂交组合所得杂交果的出籽率也较高,为43.15%.  相似文献   

16.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1个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 rad、1 000 rad、2 000 rad、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后代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照处理后,岑软2号、11号的实生后代出籽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可见不同品系间油茶影响差异较大;对油茶出仁率、仁油率及鲜果含油率的影响表现为:高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了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出油率,降低了岑软11号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7.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促进接穗生长的优良砧木,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对接穗普通油茶‘岑软3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4年后,以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株高、冠幅、茎和叶片的质量以及单株鲜果产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油茶本砧嫁接植株,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显著促进了‘岑软3号’的生长和结实,而以广宁红花油茶为砧木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和结实。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4种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各物种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Camellia drupifera‘Fanlong 3’)、"璠龙4号"(C.drupifera‘fanlong 4’)和"璠龙5号"(C.ddrupifera‘Fanlong 5’)优树的种子进行~(60)Co-γ射线处理,研究0、10、20、30 Gy辐照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幼苗苗高、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对"璠龙3号"、"璠龙4号"优树种子发芽具有促进作用;30 Gy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各处理中最低,"璠龙3号"、"璠龙4号"、"璠龙5号"优树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74.44%、72.86%和66.67%;~(60)Co-γ辐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越南油茶"璠龙"幼苗的高生长,对3个无性系幼苗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生长影响不显著;~(60)Co-γ辐射对3个无性系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明显,表现为总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比较了‘彩虹’彩桂等4个桂花品种栽培的高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栽培9个月后,4个桂花品种的高生长量,‘彩虹’彩桂最低,仅27.8 cm,相当于‘珍珠’彩桂的一半;成熟叶总叶绿素含量依次是‘珍珠’彩桂﹥四季桂﹥‘云田’彩桂﹥‘彩虹’彩桂;新叶叶绿素含量依次是四季桂﹥‘珍珠’彩桂﹥‘云田’彩桂﹥‘彩虹’彩桂;‘珍珠’彩桂净光合速率最高,其他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无差异。结论为:‘彩虹’彩桂叶绿素含量最低,光合作用较弱,高生长量最低,生长速度缓慢,适宜生长在弱光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