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结果,广西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蚜和茶饼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在4、7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茶跗线螨和茶黄蓟马早春发生较重。各种害虫都具有一定的趋嫩性,其中茶黄蓟马在茶树顶部的种群密度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根据各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采取了强采及植物源药剂相结合等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天竺葵品种、胡瓜钝绥螨和花粉对西花蓟马为害水平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郅军锐  任顺祥 《华北农学报》2006,21(Z1):140-143
研究了天竺葵品种、释放胡瓜钝绥螨和添加花粉对西花蓟马为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添加花粉和添加花粉的时间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没有影响,而品种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品种和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有交互作用,在每一个相同的胡瓜钝绥螨处理下,西花蓟马对品种Sybil Holmes为害水平明显高于Amethyst 96。在不同品种上,胡瓜钝绥螨作用不同,对于品种Sybil Holmes来说,是否释放胡瓜钝绥螨以及不同释放比例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没有影响,而对于品种Amethyst 96,在胡瓜钝绥螨与西花蓟马为1∶2高比例释放胡瓜钝绥螨处理下,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明显低于1∶10低比例释放和没有释放胡瓜钝绥螨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河北省科技厅近期发布《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2014年第一号)》,其中包括以下多项植保农药类科研成果:1.冀东玉米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单位名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评价单位名称:唐山市科技局课题研究明确了冀东地区玉米蓟马发生为害规律:(1)冀东地区玉米蓟马的种类为:禾蓟马、黄呆蓟马和稻单管蓟马,以禾蓟马为优势种;(2)确定了冀东地区禾蓟马的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6月20日左右;(3)禾蓟马的为害与玉米播期以及年际间气候的变化有关。筛选出防治玉米蓟马  相似文献   

5.
敌敌畏对雄性小鼠生殖器官重量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敌敌畏对成熟雄性小鼠生殖器官重量指数及血清中睾酮(T)水平的影响,将30只成熟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四组为染毒组,每日分别用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10.0 mg/kg)、高剂量(20.0 mg/kg)、极高剂量(40.0 mg/kg)的敌敌畏灌胃,16天后测定睾丸、附睾、精囊重量指数和T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附睾指数、精囊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极高剂量染毒组的睾丸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染毒组T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极高剂量染毒组T水平最低,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敌敌畏能降低雄性小鼠生殖器官指数和T水平,从而影响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6.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柚子蓟马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研究,摸清柚子蓟马在瑞丽市的为害规律,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与具体措施,力求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好防治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蓟马在四川省韭菜上发生愈发普遍,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厘米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9.
<正>为明确江苏省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优势种蓟马对杀虫剂的抗性,为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蓟马提供参考,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对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选取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优势种蓟马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共计13种,其中黄胸蓟马和黄蓟马为本地优势种。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由黄芪、白术、防风、党参和甘草组成的加味玉屏风散对试验性免疫抑制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阴性空白对照组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空白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设低、中、高三个剂量阳性用药组注射环磷酰胺和加味玉屏风散,阳性用药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和黄芪注射液,于第3天、第9天各注射一次,在第15天采样,分别测定脾脏体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并统计各组的死亡率.阳性空白对照组黄鳝与阴性空白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脾脏体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抗氧化酶CAT、GSH-Px活性受抑制极显著(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用药组的死亡率均比阳性空白对照组的低,脾脏体指数和CAT、GSH-PX抗氧化酶活性均有回升,并接近或超过健康组;SOD活性则远超过健康组水平,其中尤以阳性用药低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加味玉屏风散具有良好的增强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鸡生长性状、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长性状:第一批次5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第三批次5、6、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8、10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肉品质:在胸肌品质中:第二批次失水率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1)。第三批次水分网上平养模式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5);粗蛋白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高于发酵床模式(P<0.01)。在腿肌品质中:第一批次PH值发酵床模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剪切力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结论①发酵床养殖模式下鸡体重优于网上平养模式;②三批次试验鸡产肉性能均较好;③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质优于网上平养模式,腿肌品质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2.
1984—1986年,作者等在北京市密云县着重研究了针叶小爪螨在板栗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小爪螨越冬卵的孵化期与板栗树展叶抽梢期相符合.田间虫口数量,年与年之间相差很大,主要受自然天敌的影响.总结出乐果涂干的时期,药液浓度、施药次数、操作注意事项等技术措施要点.一次涂干的控制效果可达一个月以上,涂干树的栗实在收获期已检测不出乐果,在针叶小爪螨中度发生年和严重发生年,乐果涂干可增产板栗10%以上,净收益与成本相比约为9:1.  相似文献   

13.
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生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以高粱-玉米轮作体系的高粱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均可显著提高高粱拔节期的株高、茎粗、可见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及高粱产量与单穗粒重(P0.05);各处理产量大小排序为IF+M+SIF+MM+SIFCK,相较于对照,高粱各施肥处理的产量增幅为80.6%~120.7%,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IF+M+S表现最好;无机肥处理(IF)各养分指标均高于不施肥(CK),但增幅不显著;与无机肥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IF+M、IF+M+S、M+S)的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IF+M+S处理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分别是CK的1.95,10.36,2.01,1.83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施肥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CK),其中有机无机肥与秸秆配施处理(IF+M+S)表现尤为明显,拔节期和收获期的碱性磷酸酶、收获期的脲酶以及各时期的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P0.05)。通过有机肥或与无机肥配施的方式,均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利用碳源的能力,而且包含有机肥+秸秆的处理相比于其他有机肥处理,更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试验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共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和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对而言,捕食螨带菌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aused by whiteflies, cotton aphids, cotton thrips,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in the Bt cotton field, including 18 monitoring sites distributed in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11 to 2012. In order of incidence of plants with pests, it showed that: whitefly (99.17%) > cotton aphids (98.33%) > cotton thrips (74.58%) > mirid bugs (43.10%) > cotton spider mites (20.95%). Compared with other pests, whiteflies had a highest incidence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of Bt cott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in Hebei Province. Conversely, cotton aphids and cotton thrips showed the highest incidence at the bud stage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target pest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ccurrence and damage rates in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t cotton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取食刺激对不同耐旱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个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早熟,干旱敏感型品种;‘陇薯10号’,晚熟,耐旱型品种),在人工接螨后,测定7天内马铃薯叶片5种防御酶(CAT、POD、PPO、PAL、LOX)活性的变化。CAT、POD、PPO、PAL、LOX等5种酶活性在受螨害刺激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时序上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3天后显著高于CK(未接螨的健康植株),5种酶均参与了植物机体对害螨的防御反应,以促进受害植株体内自由氧的消减,通过木质素、花青素、生物碱等苯丙素类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等含量的提高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在螨害7天后,5种酶活性都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CK,说明叶螨在长时间危害后可能导致植株机体紊乱,植株不能很好地持续维持高效的对螨害的防御响应。2个马铃薯品种在叶螨为害后同一时间内,从CAT、PPO和PAL活性变化角度分析,干旱敏感型马铃薯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抗螨性;被叶螨取食为害后耐旱型马铃薯品种POD活性较高,但干旱敏感型马铃薯品种POD活性增长幅度更大;2个品种在LOX活性上无显著差异。总体分析可得,干旱敏感型马铃薯比耐旱型品种有更高的抗螨性。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叶螨的科学防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蕉园地表裸露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阻碍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覆盖是缓解蕉园土壤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能够敏感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香蕉园常规种植方式(行间地表裸露)为对照,以行间自然生杂草覆盖和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覆盖为处理,利用微生物Biolog鉴定技术研究植物覆盖措施对蕉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覆盖处理下,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现为大翼豆覆盖(CP)>自然生杂草覆盖(NW)>无覆盖(CK)。与行间地表裸露对比,植物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蕉园土壤微生物的Richness Index、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高,其中自然生杂草覆盖下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羧酸类碳源,大翼豆覆盖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糖类及氨基酸类碳源。不同覆盖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差异显著,大翼豆覆盖较自然生杂草更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蕉园裸露行间人工种植大翼豆的方法可有效减轻土壤退化程度,以植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可促进香蕉园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炭基土壤调理剂与玉米专用肥(T1)、玉米生物专用肥(T2)配施后对玉米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农户施肥(CK)相比,炭基土壤调理剂配施2种专用肥均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土壤真菌数量下降;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与功能多样性均高于对照;通过PCA分析也表明,T1、T2处理和CK处理在主成分坐标系中差异十分明显,即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T1、T2处理更有利于玉米的增产。总体而言,与农户施肥相比,炭基土壤调理剂配施2种专用肥处理均有较好的效果,以炭基土壤调理剂与生物专用肥配施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