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采脂林4种保留密度及16种施肥组合对产脂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松脂产量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松脂产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单株平均年松脂产量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初步认定培育马尾松高产脂林保留密度C—D(750~900株.hm-2)较适合;在中等立地,施肥能有效增加松脂产量,不同施肥组合的松脂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较理想的3个施肥组合是:N250 g/株+P 500 g/株、P 1 000 g/株+K 300 g/株和N 250 g/株+K 150 g/株。同时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松脂年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幼龄期红豆树人工林开展氮、磷、钾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山地土壤磷元素欠缺较突出的情况下,磷肥的及时补充供给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氮、磷、钾三元素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的重要性依主次关系为磷氮钾;氮、磷、钾施肥组合中,以N1P1K3(尿素15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酸钾30 g·株-1)对红豆树胸径生长影响最大;以N2P1K1(尿素10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化钾90 g·株-1)对树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由此可见,在福建山地红豆树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单株施钙镁磷肥120 g,配合施100~150 g尿素和少量氯化钾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市新都区灰色潮土上采用完全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养分元素肥料施用效果K>N>P,肥料配合施用效果N+P+K>N+K>N+P、P+K,适宜的施肥配方为尿素150 g·株-1+过磷酸钙220 g·株-1+硫酸钾75 g·株-1.  相似文献   

5.
矮林栽培芳樟的香精香料原料林模式,一年砍伐一次或两年砍伐三次枝叶提取精油,会导致土壤肥力衰退,特别是氮、磷、钾等流失严重。为给芳樟矮林施肥提供技术支持,以4年生芳樟矮林为材料,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 g·株-1、12.5 g·株-1、25 g·株-1、50 g·株-1、100 g·株-1、200 g·株-1)对芳樟矮林生长和得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芳樟矮林萌条长度和粗度有显著促进作用,施用100 g·株-1复合肥显著促进芳樟矮林萌条增长、增粗生长,而对芳樟矮林萌条数影响不明显。施用25~100 g·株-1复合肥均能显著促进芳樟矮林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其中施用100 g·株-1复合肥对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效果最好。施用复合肥对芳樟矮林单株叶片、小枝得油率无显著影响,但主枝得油率随施用复合肥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施用复合肥是通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樟树无性系人工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枝叶鲜重影响极显著,其中处理7的地上部分鲜重较对照提高了47.16%,枝叶鲜重提高了59.09%;5种养分元素对枝叶鲜重的影响为N>P>Zn>B>K,最优组合为N2P3K4B4Zn2,即每株施108.70 g尿素+555.56 g钙镁磷肥+250 g氯化钾+54.55 g硼砂+8.70 g硫酸锌。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施肥对紫穗槐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影响,并筛选出单独施肥对其影响的最佳浓度,为紫穗槐人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试验采用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单独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穗槐幼苗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紫穗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施K2,钾的含量为0.75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a最高;施P2,磷的含量为0.10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最高;施N3,氮的含量为0.93 g/株,紫穗槐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喷施I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I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萌芽数、萌枝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数、地径、株高和冠幅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100 mg·L-1IBA处理萌芽数最多,地径、株高和冠幅最大,IBA对萌枝数的影响不明显。单株鲜重也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重最大,单株叶鲜重、小枝鲜重和主枝鲜重与单株鲜重变化趋势相似。喷施IBA对鲜叶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喷施100 mg·L-1I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1inaloolifera Fujita.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芳樟的树高和地径的影响开展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拟合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芳樟最优生长的施肥配比。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极显著。建立N、P和K施用量与芳樟树高和地径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据此计算出最优树高可达到43.16 c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64,5.00,3.07g。最优地径可达到6.34 m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01,3.01,2.7g。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芳樟树高和地径最佳N、P和K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树高生长对N、P、K需求量均较大,对P的需求尤为明显,地径生长对N、P、K需求均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芳樟林培育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或阶段选择需要的最优施肥方案,而达到施肥功效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在云南保山和富民红壤地区进行,历经8年,结果表明施肥对蓝桉人工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P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P肥的处理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肥对蓝桉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与K肥相近,对径生长的促进作用略低于K肥;在有效K含量较高的地区,可以不施用K肥.在云南红壤地区培育蓝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根据林地土壤情况将施肥量控制为基肥施普钙或者钙镁磷肥400~500g*株-1;追肥施尿素50~100g*株-1、硫酸钾0~100g*株-1,分两年平均施入.据监测,施肥可以有效地阻止土壤养分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营养需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正交表L9(34)排列的N、P、K三因素三水平的施肥试验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对肥料反应相当敏感,正交试验9个处理中,以N1P1K1为对照,N1P2K2、N1P3K3、N2P1K2、N2P2K3、N2P3K1、N3P1K3、N3P2K1、N3P3K28个处理使得树高生长增加了7.1%~35.7%,胸径生长增加了9.6%~51.4%,施肥效果最好的处理是N2P3K1,即50g/株尿素、200g/株钙镁磷肥;营养元素N、P、K三要素中,P是主要因子,其次是N,最后是K;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应多施磷肥,但从经济性考虑100g/株钙镁磷肥已足够;同时应施少量的氮肥,即50g/株尿素;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12.
采用露地栽培试验,以月季为试材,研究了氮肥(N)、磷肥(P)、钾肥(K)及复合肥对月季生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的四种肥料中,喷施钾肥有利于提高月季叶绿素含量和茎粗,喷施磷肥月季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氮肥对月季株高和冠幅影响最大,因此喷肥可显著提高月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草律、草地两个试验点7种施肥处理3次重复,林龄38个月的尾叶按无性系MLA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得出最佳施肥处理为:N150 P300 K300(克/株),其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3a,最高小区平均达到32.1m~3/hm~2.a,比常规施肥滤泥5000P250K150N100蓄积生长量26.26m~3/hm~2.a大11.3%,比CK不施肥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体平均值18.81m~3/hm~2.a大55.45%,经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最佳处理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提高12.6%,比不施肥提高45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一套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品种‘马罕’(Mahan)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3水平(N,4 g/株;P,2 g/株;K,1 g/株。N,6 g/株;P,3 g/株;K,3 g/株。N,8 g/株;P,4 g/株;K,5 g/株)配比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生物量)及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氮(N)、磷(P)、钾(K)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指标影响效应为N K P;氮肥对苗高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CK)39.13%;氮肥对地径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26.01%;氮肥和钾肥对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分别平均高出对照9.32%和45.27%。氮和磷对可溶性蛋白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19.25%;氮、磷、钾均对可溶性糖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15.19%;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72.79%;氮对硝酸还原酶也具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32.1%。【结论】合理的配比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同时也提高了主要碳氮代谢物的含量和关键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配方施肥对印楝人工林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肥处理间结实产量的排序为:施肥后第1年>施肥后第2年>施肥当年.此外,施肥前的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立鹏 《防护林科技》2024,(2):12-14+18
为了解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以6年生早酥红梨树为试验材料,进行N(0、400和800 g·株-1)、P2O5(0、300、600和900 g·株-1)、K2O(0、100和200 g·株-1)不同配比施肥,测定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指标,研究N、P和K配比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N、P和K配比施肥均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不施肥增加7.18%~38.86%;较高的N(≥400 g·株-1)、K(200 g·株-1)施用量处理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指标的施肥效应表现为N>K。当N、P和K配比用量分别为800、900和200 g·株-1时,可有效提高早酥红梨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可在当地梨树栽植的施肥管理过...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芳樟油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N、P、K组合施肥对芳樟油料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组合处理能够降低最小初始荧光(F_o),提高芳樟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传递给PSⅡ的电子数量(F_m/F_o)。N、P、K组合施肥作用提高了芳樟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反应还原能力、光合速率、光能转换率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探究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套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为西南桦人工林立体经营和林下云南红豆杉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施肥总量梯度[0(CK)、50、150、300、600 g/株复合肥(N︰P2O5︰K2O=18︰18︰18)]分1~4次对西南桦林下套种的1 a生云南红豆杉开展施肥试验,每次施肥时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施肥完成后1 a后在生长调查同时采集样株全株枝叶进行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幼龄云南红豆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后期,其增量差异更加明显。施肥完成后1 a(2020-10),最高施肥量处理的云南红豆杉地径、树高、冠幅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升19.55%、18.77%、19.04%。云南红豆杉枝叶单株生物量和每公顷生物量亦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肥量最高处理较对照组CK产量显著提升74.22%,但3个较低施肥量处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然而,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显著降低,受枝叶生物量影响,对照紫杉醇产量仅显著低于最大施肥量处理,且显著高...  相似文献   

19.
配方施肥对枸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量元素肥及微量元素肥对枸杞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24),选用大量元素肥N、P、K和微量元素肥Fe、Zn、Mo、B,对3年生枸杞(宁杞1号)进行大田配方施肥试验,测定其果实大小、百粒质量及产量指标,以确定枸杞的最佳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组合的果实大小、百粒质量及产量均比CK增加,其最大值分别比CK增加了18.08%、38.42%、80.83%,最佳施肥水平组合为N3P2K3Fe1Zn2Mo1B1。即大量元素肥料的施肥量为:尿素217 g/株、过磷酸钙417 g/株、硫酸钾313 g/株,微量元素肥料以施入Zn肥10 g/株为好。  相似文献   

20.
桉树施肥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对刚果1 2号桉高、径、蓄积量和尾叶桉高、径、蓄积量和冠幅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刚果12号桉冠幅生长无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效果是A2N1P150K160>A4N90P200K160>A3N91P150K160>A1 N1P1K1(对照);对刚果12号桉的效应是A.N90P150K160>A4N90P200K160>A2N0P150K160>A1 N1P1K1;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仅对尾叶桉冠幅和2年生胸径生长有显著差异,而对刚果12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