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桂南、桂东南、桂西南“一流域二边线三大山”区域通过调研、走访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收集保存了以含B基因组为主的广西蕉类特色种质151份,其中粉蕉和大蕉占64.2%,并开展植物学、农艺学及品质性状等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单穗净重超过20 kg的粉、大蕉种质占11.3%,其中粉蕉7份、大蕉4份.收集到低酸且高糖酸比的粉蕉种质1份;高类胡萝卜素且高花青素粉蕉种质1份;11份中矮干种质,其中粉蕉3份,大蕉8份.收集到稀有黄肉粉蕉1份;白肉粉大蕉1份.收集到的这些特异种质各具特色,均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从收集的种质中经评价、筛选,选育出“金粉1号”、“银粉1号”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濒危、珍惜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为了查清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并对濒危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种子站于2017-2020年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通过对6个乡(镇)的12个村进行系统调查与鉴定,共收集到水稻、杨梅、白菜等56类作物120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多数种质资源在当地只有零星种植,多分布在偏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城乡地带也有少量优异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存在明显的消长,遗传多样性正逐步丧失,亟须保护。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亲缘关系和多样性分析,可为新品种选育、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藏自治区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指示,对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细致完备的普查与收集。共普查和收集到171份种质资源,其中粮食作物95份,经济作物23份,蔬菜资源31份,果树资源22份。经过3年的普查,对工布江达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整体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结合实际对工布江达县种质资源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所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对工布江达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特色粮食作物品种资源丰富.2013-2014年先后3次分别对盘县、织金、威宁、赫章4个县的粮食作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鉴定与整理.共收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371份,其中来自织金95份,威宁68份,盘县95份,赫章113份;初步鉴定出103份种质资源具有“特优”、“特有”和“特用”等特点.分析了贵州西北部地区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的利用现状,并对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要求,对云南省永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本次普查共调查了永胜县区域内14个乡镇41个村48个村小组,调查乡镇占永胜县总乡镇的93%;共收集到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牧草种质资源46种135份,135份种质中种子材料120份、无性繁殖材料15份;135份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93份21种、蔬菜34份19种、经济作物7份5种、牧草种质资源1份1种。永胜县主要农作物种类、数量和种植面积较稳定,但一些古老地方品种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依然会逐年减少,对其农业生物资源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科学院相关技术人员走访 11 个乡镇 5个办事处,调查收集到各类珍稀、濒危、特色地方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 159 份,移交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实物 97 份,其中粮食作物 45 份、果树 19 份、蔬菜 29 份、经济作物 4 份,做到了应收尽收,并对收集到的资源分布情况、优异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0年6月启动了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基本查清了寿光市各类农作物种植历史、品种更替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经过近2年的努力,共收集到42份种质资源,正式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圃)资源数33份。介绍了部分优异种质资源,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6~1993年以人工气候箱模拟辐射寒害方法,对5164份野生橡胶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选出55份抗寒力比我国目前最抗寒的无性系93/114还强的种质。其中241号和168号兼抗辐射和平流两种寒害;能耐最低温-2℃15小时的种质5份;兼其他优良性状如生长快或预测高产,或抗风/病,或多乳管等性状的种质18份。试验表明模拟辐射寒害处理与大田寒害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八五”期末,我国对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已收集编目4029份,其中国内地方品种3845份,分别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品种3份;国外引进种质179份;其它2份。已入库安全保存3328份。对已入库种质的58%进行了品质分析,39%进行了抗病虫鉴定,18%进行了抗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20-2022 年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征集与系统调查收集。自 1956 年以来成县主要栽培的农作物有 22 个科 47 个属 60 个种。本次资源调查共获得农作物种质资源 146 份,其中普查中征集到 33 份,系统调查中征集到 113 份。对成县农作物种类、品种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列举部分优良种质资源,总结已消失及濒危灭绝的资源,提出了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淮麦区小麦生育期内干旱缺水、低温冻害、倒春寒及干热风等灾害频发的生态环境,重点围绕聚合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目标,为该麦区培育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小麦新品种。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以抗旱广适的‘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耐寒优质的‘临旱5408’为父本进行杂交,旨在实现性状互补,累积优质基因。运用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出小麦新品种‘临旱8号’。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7—2018年在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4873.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7.0%;2018—201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656.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4%,是近年来黄淮旱地难得的好品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而稳、抗逆广适性强,具有抗寒性好、成穗多、穗层整齐、透光性好、熟相好等特点。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033号),适宜黄淮旱地麦区的山西晋南、陕西宝鸡、咸阳、铜川和河南及河北沧州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已经在长沙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的地被观赏竹的耐寒性,以已选育的13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自然越冬状态下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耐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下,13种观赏竹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和品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黄条金刚竹外,12种观赏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长较少;13种观赏竹的6项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运用因子分析得13种观赏竹的抗寒能力排序为美丽箬竹(92.64)、湖南箬竹(89.08)、箬竹(86.66)、大明竹(86.56)、白纹椎谷笹(85.87)、白纹阴阳竹(85.04)、翠竹(85.03)、辣韭矢竹(83.88)、菲黄竹(82.73)、阔叶箬竹(82.53)、菲白竹(81.60)、鹅毛竹(80.18)、黄条金刚竹(62.67),与试验观察外表形态结果一致;黄条金刚竹受冻害明显,影响其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To enrich ornamental bamboo species in south Henan, 22 ornamental bamboo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Anj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and quadrat survey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the introduced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4 of the introduced species survived in south Henan, and particularly Phyllostachys vivax f. aureocaulis, Phyllostachys vivax f. huanwen,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 Bambusa multiplex, Phyllostachys nigra, Pseudosasa amabilis, Pleioblastus maculatus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in height growth, diameter growth and resistance, so these species are most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in south Henan.  相似文献   

14.
刘晓敏  石喆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171-174
为了达到山东省粮食稳产和增产的目标,通过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最强,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对山东省粮食产量也依次有重要影响。根据结果提出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等建议来保证山东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南沿海盐碱地和潮滩盐土的树种,笔者进行耐盐、抗风树种的广泛收集、引进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土壤条件复杂,新围垦海涂的土壤盐度随土层加深逐渐加大;1‰~3‰盐度下候选树种36个,3‰~5‰盐度下候选树种28个,5‰~8‰盐度下候选树种16个;无柄小叶榕、东方杉等19个树种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抗风性,且随林木年龄的增长,风倒率下降;不同龄级防护林树种的冠径/树高的比值在0.45~1.13之间,以无柄小叶榕、大叶黄杨、夹竹桃最高,夹竹桃、大叶黄杨等相对冠长值大,需与其他树种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几个高抗性树种的高生长速率排序为:邓桉(1.18 cm/a)>木麻黄501(1.16 cm/a)>东方杉(1.08 cm/a)>无柄小叶榕(1.07 cm/a)>乌桕(0.92 cm/a);径生长速率排序为:无柄小叶榕(1.58 cm/a)>邓桉(1.35 cm/a)>木麻黄501(1.15 cm/a)>东方杉(1.06 cm/a)>乌桕(0.93 cm/a)。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应用电导率法、冰柜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综合决策排序法对具代表性的福建34份茶树种质(品系)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对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寒冻害的影响极显著,气温达-6℃且持续3 h时,茶树轻微受害,-9℃时受害率达17.6%,-12℃时67.6%的茶树种质(品系)受害;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对低温的忍耐性和适应性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地方种质的抗寒力差异大,杂交新品系的抗寒力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其忍受的临界低温大都小于-9℃,同属较抗寒类型,适宜在江南、华南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300份春小麦品种,1988年在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利用反复干旱法测定的存活率是准确有效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之一.抗旱性强的春小麦品种具有细胞膜比较稳定、积累干物质较多、保水力强等特点;叶片离体6小时后的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干鲜比是鉴定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甘肃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3个生态地区分布着较多的春小麦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61—2012年山东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露  杨东  曾婷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241-249
为探究山东省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基于1961—2012年山东省18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与表征ENSO的海温距平和南方涛动指数,通过时序变化与突变检验、空间插值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2年山东省年、季节气温均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并于1988年发生增温突变,其中年均温以0.025℃/a的速率递增,冬季气温以0.04℃/a的速率成为增温趋势最为明显的季节。年、季节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降水量以-1.60 mm/a的速率递减,夏季降水减幅最大,其速率达到-1.07 mm/a。此外,气温增幅和降水量减幅均表现出沿海大于内陆、平原大于山区的特点。(2)ENSO强度对山东省气温变化影响并不显著,而与其降水量变化显著负相关,其中,中、强等级的ENSO事件对年降水量的作用更明显。(3)ENSO强度对气温的影响大致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规律,对降水的影响则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并受地形影响,体现出非地带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花后常常频发干旱,对小麦产量下降和品质产生很大影响。[目的]为筛选适于山东省旱作区栽培的优良小麦品种,在大田雨养条件下,[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5个小麦主栽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济麦22和临麦6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干旱胁迫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济麦22降低较多,青麦6降低较少。干旱胁迫下鲁麦13、青麦6能在较高的蒸腾速率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结论]综合考虑,水分充足条件下济麦22适合本地区推广栽种,在干旱条件下鲁麦13和青麦6产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部分武夷名丛叶片解剖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1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对10份名丛资源的产量指标、抗逆性和适制性等进行间接鉴定。结果表明:所选10份武夷名丛的产量均为中等水平,其中JM024产量性状最好,抗性强;JM065和JM051产量相对较高,JM042的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的是JM024;JM042抗病虫性较强;制绿茶或红绿茶兼制品质最好的是JM051,多数适制乌龙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