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氮比和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等)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0%,大豆蛋白胨1.5%,Na2HPO4·12H2O0.4%,KH2PO40.2%,MgSO4·7H2O0.075%,CaCl20.01%,培养温度37℃,pH值7.0,发酵时间24h,转速180r/min,种龄16h,接种量3%,装液量25mL/250mL。在优化发酵条件基础上,进行了5,20L发酵工艺放大的初步研究,在此条件下,摇瓶,5L罐和20L罐发酵酶活最高分别达到915,1086,946IU/mL。  相似文献   

2.
小米加工成米粥后供人食用,为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对小米经高压蒸煮、冷冻干燥、复水加工制成速食小米粥过程中氨基酸、酚酸、黄酮含量及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小米中结合态酚酸高压蒸煮后降低27.87%,对小米中自由态黄酮经高压蒸煮后降低29.57%。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与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复水后小米粥中的香草酸含量与小米相比增长73.94%。复水小米粥中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比小米中降低55.83%和88.39%;高压蒸煮后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显著下降,分别下降30.08%和39.74%;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香菇复水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复水后香菇的品质,研究了香菇的复水工艺。对复水工艺中的复水温度、复水时间、料液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了香菇复水后的感官评价和多糖保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为复水温度40℃,复水时间40 min,料液比1∶40,此时香菇的多糖保留率可达61%,感官评价为24分。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Bs0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s01是前期研究分离的一株对果实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本研究以其发酵后的发酵液上清对胶孢炭疽菌的离体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优化了Bs01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无机盐成分及配比,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时间、起始pH、接种量、装液量及温度等发酵条件,并对比测定了最佳发酵条件获得的发酵液上清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可获得具最强离体抑菌活性发酵液上清的发酵培养基最优氮源、碳源及无机盐分别为细菌蛋白胨、葡萄糖和NaCl,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葡萄糖、3%细菌蛋白胨和0.5%NaCl。最佳的发酵条件组合是:起始培养基pH为7.0,接种量15%,装液量1/10,32℃、200 r/min振荡培养48 h。采用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组合获得的发酵液上清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的胶孢炭疽菌病斑扩展,降低病情指数,显著优于优化前获得的发酵液上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酵母粉和乳酸菌粉作为发酵剂,弹性、黏性、回复性为质构指标,研究不同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发酵剂添加量对米发糕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米发糕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米发糕弹性影响显著;发酵时间和发酵剂添加量对米发糕黏性影响显著;发酵剂添加量对米发糕回复性影响显著。最优发酵条件为在32℃下发酵6 h,发酵剂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测得米发糕的弹性、黏性及回复性分别为0.968,3 737.891 g,0.328。  相似文献   

6.
研究探讨了从亚麻籽壳中提胶的关键因素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液pH值、浸提时间对亚麻籽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对亚麻壳提胶的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温度和浸提液pH值,浸提时间对提胶提取率的影响最小。从亚麻籽壳中提胶的最佳工艺组合条件为料液比1∶16 (g∶m L),浸提温度75℃,浸提液pH值6.5,浸提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胶的提取率为26.7%±0.2%,所得胶的黏度为6 188±18.2 m Pa·S。用亚麻籽壳提取胶质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是亚麻籽综合开发利用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黄原胶添加量对馒头水分、老化程度和质构的影响,采用TPA技术研究黄原胶对馒头硬度、弹性及咀嚼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馒头冷藏期间,添加一定量的亲水胶体能与水分相结合,保持水分不流失,防止淀粉老化,同时对改善馒头质构特性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对蛋白棒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原胶添加量对蛋白棒质构特性的影响,在制作蛋白棒时黄原胶添加量占总量分别为0.2%,0.3%,0.4%,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所得蛋白棒的色泽、外观形态、硬度、咀嚼性、黏性和凝聚性等感官特性指标进行评分,并采用物性分析仪对蛋白棒的硬度、弹性、黏着性、凝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感官评定与质构测定结果较一致。蛋白棒制作中添加一定量的黄原胶能够改善蛋白棒的质构,提高蛋白棒的品质。黄原胶3个水平的添加量中,添加0.3%的黄原胶对改善蛋白棒质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山药和枸杞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一种速食营养食品,重点研究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考查进风温度、料液比、进样速度3个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200℃,料液比1∶3,进样速度1 000 mL/h。为将山药枸杞开发为具有速食健康营养食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利用糙米,开发糙米全谷物食品,以糙米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煮沸时间、浸泡时间以及蒸煮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糙米速食粥复水性、感官品质以及糊化度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煮沸—浸泡—蒸煮法生产糙米速食粥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糙米速食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煮沸时间20.40 min、浸泡时间1.46 h、蒸煮时间54.22 min,在此条件下糙米速食粥的感官评分为78.98,糊化度为85.28%。经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接近预测值。通过质构分析可知,煮沸—浸泡—蒸煮法得到的产品要优于非浸泡法,复水后不易老化回生。本研究生产的糙米速食粥香味浓郁,品质较好,为糙米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脆片类产品加工过程中,前处理和干燥工艺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食用菌脆片产品品质,选用新鲜的大球盖菇作为试验对象,根据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将大球盖菇分为横切漂烫组、横切漂烫护色组、纵切漂烫组、纵切漂烫护色组,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将其制成即食脆片。通过对大球盖菇脆片色泽、含水量、复水比、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冷冻干燥大球盖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6~7 mm,预冻12 h,真空冷冻24 h,横切漂烫护色组处理的大球盖菇脆片含水量最低(5.8%),复水比最大(194.7%),色泽最好,硬度最小,感官评价最好。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脆片在冻干前处理环节参数优化及新型食用菌脆片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拓宽糙米开发利用领域,以糙米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制备速食糙米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响应面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挤压膨化处理对糙米粉复水率、糊化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到挤压膨化法制备速食糙米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110℃、糙米粉含水量21.60%、糙米粉浆pH 7.11,以此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速食糙米粥的糊化度平均值为87.93%。糙米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脂肪含量相比于原糙米粉降低了28.8%,膳食纤维含量比原糙米粉增加了9.3%。快速黏度测定结果表明,糙米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下降。本研究可为糙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谷子品种资源及其近缘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的谷子品种120个,以及狗尾草、谷莠子和御谷等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谷子芽期的酯酶同工酶酶带共出现19条,所得酶谱分成31个类型.从地理分布来分析,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区品种酯酶同工酶类型丰富.从谷子品种的起源和演变来分析,谷子和普通狗尾草的酶谱大致相同.研究表明,酯酶同工酶重复性好,比较稳定,可以做为谷子分类学和研究谷子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米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酚含量为活性跟踪指标,研究了小米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小米抗氧化物提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以小米为材料,以质量分数为60%的丙酮为溶剂,料液比1∶8,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h,浸提2次最为科学。在去除小米抗氧化提取物中的杂质时,选用正己烷进行脱脂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形态硒及用量对谷子生长和抗性的影响,选用0.0、0.1、0.5、1.0、10.0mmol/L亚硒酸钠和纳米硒,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形态硒浓度对谷子株高、茎粗、根系、硒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形态硒随着浓度的升高,株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硒酸钠对茎粗的影响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纳米硒对茎粗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亚硒酸钠对根长和根冠比的影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纳米硒对根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纳米硒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纳米硒对谷子根冠比抑制作用明显。2种形态硒均可提高谷子的硒含量;2种形态硒及其不同浓度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合Circos-弦图、谷子株高、茎粗、根系、硒含量和酶活性等试验结果,得出喷施0.1mmol/L的纳米硒溶液对谷子生长、硒含量及酶活性提高效果显著,适宜在谷子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红地球葡萄果实为试料,采用质构分析法(TPA)研究了不同高度跌落机械损伤对葡萄果粒感官品质及质地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各指标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经不同高度机械跌落后,随着跌落高度的增加,其感官品质发生很大变化;当跌落高度小于60 cm时,外观观察无明显差异,当跌落高度≥80 cm后,外观差异明显,损伤的果粒数量和损伤级数均增加明显;损伤指数与跌落高度回归拟合度高(R2=0.985),100 cm和160 cm高度跌落时,损伤指数分别是60 cm处理的4倍和8倍之多;随跌落高度的增加,果实硬度和咀嚼性值呈下降趋势,80~160 cm处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果实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呈增加趋势,80~160 cm处理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100 cm和160 cm处理凝聚性分别增加了24.5%和31.0%,回复性大于其他3个处理;机械损伤指数与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呈负相关性,与凝聚性和弹性、回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将提取的南瓜籽粗多糖加入传统的拉面面团中,以期改善传统拉面的品质与营养。选取南瓜籽多糖添加量、加水量、盐添加量、速溶蓬灰添加量、面团静置时间5个单因素,以面团TPA质构的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确立综合得分计算模型,得到综合得分(Y)与弹性(X1)、咀嚼性(X2)、硬度(X3)的关系为:Y=0.375X1+0.351X2+0.364X3;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南瓜籽多糖拉面面团的最佳制作工艺为:小麦粉约200 g(以此为基准),加水量44.6%,南瓜籽多糖添加量7.1%,食盐添加量3%,蓬灰添加量0.6%,静置时间30 min,此时面团综合得分最高,拉面面团质构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19.
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谷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增温、集雨、增产、增收效果而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但是随着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深入,适宜的应用范围、适合的技术模式选择、配套技术的应用、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都成为需要明确和不断完善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