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准确筛选和引进高产稳产性突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探讨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的必要性和参考价值,笔者采用变异系数法、适定性参数法、回归系数法及高稳系数法,对2017—2018年云南农科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组)保山试点各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得到‘昭黄10号’、‘保玉16号’高产稳产性突出,其次‘靖都1号’和‘楚单1404’高产稳产性也好,4个品种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扩大种植和推广。4种分析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联合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可使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是有必要的,对提高选种引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分析法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2001年度吉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春9398、白94161、小冰麦36号是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用高稳系数分析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评价了1996-1997年度黄淮麦区旱地组13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性与稳产性。结果表明:运92-22即高产又稳产;T9306,山农242017在稳产的基础上可夺得高产;临抗1号,山农342725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较差;而临旱485,临旱447,冀9682在不良的环境中可以保持稳产。通过分析证明,用高稳系数法可以综合地反映出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4.
机收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筛选丰产性和稳产性突出的机收玉米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AMMI模型和safety程序等多种方法分析了2017年机收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从几个参数中筛选出产量、位次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安全第一指数等4个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参考指标,‘豫单728’、‘新单88’ 和豫单871’等3个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可在适宜区域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6-2007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B组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与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分析油菜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红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法)分析了19个红小豆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同时对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丰2号是一个兼具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优良红小豆品种,中红7号次之,冀红9612是丰产性好于稳产性的品种;参试品种的产量高稳系数与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变异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HSC法比方差分析更能客观反映红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7.
3个烤烟品种(系)在安顺烟区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适应安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品种,以‘2010-6’、‘A18’、‘贵烟2号’3个烤烟品种(系)为参试品种,以‘K326’为对照在安顺西秀区进行生产试验,分别从生长状况、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系)及对照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参试品种(系)对当地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反应和再生产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顺市西秀区的综合表现来看,均好于对照品种‘K326’,其中以‘贵烟2号’表现最好,‘2010-6’、‘A18’略优于对照品种‘K326’。3个参试品种(系)可作为安顺市特色优质补充品种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西地区环境条件下推广的最优花生品种,给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往年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3次重复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荚果、果仁产量高低趋势基本一致,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增产超过5%以上的有‘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秋乐177’、‘豫花9719’、‘商花6号’,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减产超过5%以上的有‘白沙1016’、‘远杂9102’、‘商花5号’,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依据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定,筛选出目前在豫西地区春花生田中最佳的种植品种为‘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商花6号’。  相似文献   

9.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5年黄淮海夏大豆区试的10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及稳定性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才能综合表示参试品种的高产性与稳产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方法对1998~2000年贵州省八倍体小黑麦区域试验的7个参试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农科院提供的122、劲松75、劲松77、劲松76和贵州省农科院提供的黔中7号平均产量在182.8~206.24kg/667m2之间,比劲松49(ck)增产7.76%~21.58%;其中,黔中7号已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该品种已在贵州省15个县、区以及生态相似的西南、西北等省、区试种和大面积推广应用;122、劲松75、劲松77等品种(系)已在我国西北、西南、新疆、内蒙等省、区作为饲料和粮食兼用型品种(系)应用于生产。研究表明,高稳系数法和常规分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更准确反映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东北早熟春播玉米区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推广提供参考。本试验以5个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吉单27’为对照,比较了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等指标,并对不同试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9642.8~12663.2 kg/hm2,‘XS60’、‘XS63’、‘XS6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产4.4%、6.4%和3.6%;对参试品种稳定性进行F测验得出,不同品种稳定性差异极显著,‘XS63’和‘吉单27’的稳产性较好;‘XS61’、‘XS63’和‘XS64’与‘吉单27’的生育期相同,百粒重以‘XS63’为最重,‘XS62’、‘XS63’和‘吉单27’的出籽率超过80%,‘XS61’和‘XS63’的空杆率小于‘吉单27’。综上,‘XS63’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在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可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遗传稳定性及适应性,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汇总资料进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和比较,为河南大豆新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秋乐1205’、‘安豆5156’和‘驻豆02-19’等9个大豆新品种丰产性好,比对照‘豫豆22号’均增产5%以上;‘农丰18’、‘驻豆03-56’和‘周豆22’丰产稳产性均好;对照‘豫豆22号’稳产性好;‘泛09C6’丰产性差,但稳产性好。试验结果结合大豆区试新品种的田间实际表现佐证了RCTAS是一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设计优良、应用方便快捷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软件,同时也为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的鉴定、筛选、审定和推广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产优质多抗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的产量表现和构成因素,旨在为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国家、省中间试验及大面积应用多点数据,对‘瑞华麦520’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瑞华麦520’在江苏省3年中间试验增产点率达100%,国家区试两年增产点率均为88.2%,均值变异系数分别为7.16%和12.2%,位居参试品种最小值的第1和7位,品种离优度值分别为494.97和618.97,位居参试品种最小值的第2和3位,平均穗数633.0±64.5万穗/hm2、穗粒数31.1±4.5粒、千粒重40.2±3.0 g,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均值变异系数和品种离优度值均较低。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瑞华麦520’产量潜力高、稳产性好,对黄淮南片麦区主要病害、灾害具有良好的抗(耐)性,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蔗新品系桂辐98-296在不同生态条件蔗区表现情况,了解其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国家甘蔗品种第6轮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 通过产量(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桂辐98-296其公顷产蔗量为115.56吨、产糖量17.12吨,分别位居所有参试品种的第二名和第一名,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主效应值大,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效应值分别为8.95和1.34,在所参试品种中产蔗量产糖量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一位;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2.03和11.53,在所参试品种中分别位居第八位和第九位;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回归系数分别为0.98和1.00;黑穗病人工接种株发病率为7.69%,属抗性2级;花叶病人工接种株发病率为0,属抗性1级;干旱协迫条件下平均株高伤害率为17.91%;【结论】桂辐98-296属于丰产型高糖品种,适应性强,稳产性一般;高抗甘蔗花叶病,抗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特别适于中等或以下肥力的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鉴定广东省甜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以及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高稳系数和稳定性参数等分析方法,对2017年春植甜玉米区域试验15个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数据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最高的前五位是‘华美甜9号’>‘优群甜1号’>‘金百甜15’>‘金百甜28’>‘新美甜818’;变异系数最小的前五位为‘优群甜1号’<‘江甜019’<‘微风甜6号’<‘天丰甜618’<‘新美甜818’;结合稳定性系数,表现出高产稳产的有两个组合分别为‘优群甜1号’和‘新美甜818’,综合表明15个区试中‘优群甜1号’和‘新美甜818’的高产稳产性最好。本试验为筛选高产稳产性甜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AMMI模型的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产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69-74
为了解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中各品种丰产性、 稳产性以及各试点鉴别力, 推动该地区大豆育种和推广工作, 利用 AMMI模型对 17个品种 (系) 在 8个试点的大豆产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g)、 试点(E), 品种×试点(g×E)互作、 交互效应主成份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丰产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SFy0803’ 、‘中黄 37’ 、‘沧豆 11’ , 稳定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邯豆 5号’ 、‘沧豆 11’ 、‘中作 J8032’ ,试点鉴别力前 3位依次为: 临猗、 临汾、 潍坊。试点的稳定性参数与经纬度、 生育期内平均气温、 降水、 日照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